㈠ 從文化角度看中國人的消費心理
中國文化一向強調天人合一,人是萬物之靈,與天地並為三才。在我國現今的廣告中仍可以看到這種觀念對語言表達和接受的影響。比如「天有不測風雲,我有人身保險」,是對「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仿改,巧妙地利用了中國人對天人合一的特殊感受,把不宜之言的意思通過暗示和聯想而烘托出來了;再如一家公司在宣揚自己的精神時說:「做人要頂天立地」,藉此顯示了一種恢宏氣魄,讓人敬佩,並吸引了不少能人專家前去效力。天人合一的觀念在消費習慣上也有體現。比如中國人喜以自然界的「珍品」來滋補身體,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裡游的,還是山裡長的,都有可采之物,以至到了葯物食物不分的地步。由此延伸,中國消費者一般喜歡新鮮的原汁原味的食物,對於冷凍的可能興趣不大,除非迫不得已。
其次,中國文化一向強調血緣關系,也就是以家庭為本位。現在雖然家庭核心化,三世或四世同堂的現象有所減少,但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仍然保持著,親子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很是明顯。個人的消費行為往往與整個家庭密切聯系在一起,一個人不僅要考慮到整個家庭的需要,在目前的廣告中,不少便是溫馨的家庭氛圍為背景,「家有身么,如何如何?」「保您全家怎樣」之類的口號不絕於耳。其中更豐富有中國特色的是運用親慈子孝的心理,子女孝敬父母,而父母為子女的前途不惜傾囊投資,這類廣告場面在電視中時有所見。由於現在一般只生一個孩子,所以對於後代的重視似乎又要超過對於上輩的,在讓孩子「全面發展」的競爭中,許多父母惟恐落後(因為中國一向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延伸,對孩子的成功甚至比對自己的成功還要感到自豪),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強。但怎麼個強法?不少父母變是通過孩子所消費的東西來體現的年。
第三,中國文化一向看中人情關系。這種人情關系可從幾個層次來了解。一是人情往來,即凡有婚喪家娶之類的事情,都要贈送禮品或現金,親戚,朋友,同事或是領導與下屬之間,這種人情交換一般是不可免的。在一些包裝精緻的商品上,印有「饋贈佳品」,即是這種傾向的反映。據說對於高檔的煙酒,一般是享用不購買,購買者不享用,亦即它們主要是用來送禮的。這種說法可能有誇張之嫌,但就中國人的平均收入來看,又不無道理,當然,其中不少可能是用公款支付的。有趣的是,這種說法還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明知是假貨但還是要買的現象。二是人之常情,亦即一種求同心理。既然重視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那麼就要與人保持一致,不可鶴立雞群,使自己突出於眾人之上,也不可使自己落後於眾人之下。向別人看齊,便有了相符行為,你有我也要有,你買我也要買,所以在中國人的消費中,從眾現象甚多,某一產品暢銷起來,那真是紅火,而一旦滯銷,則就無人問津。這種情況真可讓廠商們懷疑,中國消費者的「不約而同」,是不是事先串通好的。三是人前面子。如果說中國人甘於「平庸」,那還不完全,只要有機會,中國人還是極想「露臉」的。「破落戶窮極不離鞋襪,新發家初起好炫金飾」前一句講的是撐面子,後一句講的是掙面子。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慾望,怎可一味地抹去「個性」呢?總得有個「傲視群雄」的時候吧?於是,在高消費的相互攀比中,一個蓋過一個,一個勝過一個,在求同中立異,也該是中國人的消費觀中的一個成分。
第四,中國文化一向比較懷舊戀古。對故鄉的眷念,對往事的回憶,對先人舊友的緬想,往往超過對未來的憧憬。而在消費上,這種「思古之幽情」又加上了現代科技的包裝(有時可能是反過來,現代科技加上「思古之幽情」的包裝),像「集傳統秘方之精髓采高科技研究創新之大成」,像「皇家貢品」,或者乾脆「重新發現了久已失傳的……」似乎都讓人覺得可信。更有甚者,一些廣告中還翻出一本典籍,引用其中的一兩句話為自己的產品「作證」,但中國人對此一點也不覺得別扭,反而覺得「古人說的豈能有錯?」古人為何比今人高明。則就沒有人去想了。當然,話說回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確有許多珍貴的東西值得發掘光大,且光沖中國人的這種心態,也該滿足一下。
第五,中國文化一向比較崇尚謙遜含蓄。自我謙遜和尊重他人始終是中華民族的一貫道德准則,像謙稱「敝」、「拙」、「在下」等,現在還頻繁地出現。做廣告不免要誇耀自己,但也應在一種討好、奉承和效勞的前提下進行,在這一點上,日本人在華的廣告上最能迎合中國人的民族自大心理了,所以中國人聽得特舒服掏錢也特爽快。要謙遜就的含蓄一些,中國人傳統思維模式的特點又是模糊性和意會性,這樣,廣告中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就能引起中國消費者的豐富想像。當然,最好是引起美好的想像,於是,各種吉利的聲眼或其諧音,紛紛蹦出。注意,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最美好的東西極少有超出「發財」,「發達」之外的。不過,更要注意的是,自我謙遜的普遍存在,恰恰是因為妄自尊大的需要普遍存在。無以自大,只有挾外自重或挾洋自重了,於是洋貨,洋語,洋名便滿地都是了,「國際口味」,「歐美風格」,「日本風味」,讓人應接不暇。而港台文化借著各種優勢和便利條件,也滲透進來,以至在廣告的措辭,字體,發音等等方面都染上某種說不出來的味道。當然,這樣未必盡是壞事,至少便於同國際「接軌」。
㈡ 我們國人的消費理念究竟是什麼樣的
中國人在消費的路上越來越加的開放,那麼中國人到底是怎樣進行消費的?我們國人的消費理念究竟是怎樣的呢?從新中國解放的時候,大家都是比較節儉的。那麼現在經濟發展的現在社會的穩定,大家的消費觀都變得不一樣了。那麼現在我們國人的消費理念是怎樣的?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
三、花費的增加其實現在的消費理念跟以前還是有轉變的,老一輩的人都想把自己掙到的錢存起來。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好像不是這樣的了,現在的年輕人會更加的傾向於畫出去,在自己手上有零錢的情況下會選擇消費,能滿足一些自己的需求和精神的需要。前提是在自己經濟能力的允許下。
㈢ 中國人的消費行為
法國《小日報》網站5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人的消費新行為。疫情對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產生了深刻影響。我們常說改變習慣需要21天,很多習慣「報復性消費」的中國人在經歷了數周居家隔離之後開始反思其購物方式。
首先,居家隔離讓中國人有了整理個人物品的機會。他們開始保留必需品,擺脫多餘之物,實踐「斷舍離」精神。疫情發生之後,中國的二手貨交易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今年交易額有望達到1萬億元。對一些人而言,賣掉舊東西也是改善個人財務狀況的好辦法。
其次,疫情讓一些年輕人意識到,他們需要進行財務管理,不能僅憑自己的意願無節制地支出。北京的美甲師劉華(音)說:「疫情期間,我意識到自己平時沒有存下很多錢。」近日一項針對1000名中國消費者的調查顯示,有41%的受訪者計劃削減開支,為未來儲蓄,51%的人表示會努力工作提高收入。只有8%的人准備提高消費水平。
福特銳際 風尚高性能SUV
廣告
福特銳際 風尚高性能SUV
居家隔離還讓中國消費者有時間重新評估生活中各項活動的優先等級。不少人更加關注健康,回歸廚房自己烹飪。經濟條件較好的中國人希望多與家人共處,為此,許多夫婦想換一輛七座汽車,帶著一家三代人外出旅遊。現階段,他們在等待國外疫情緩和的同時,更傾向於選擇國內的知名旅遊目的地。
中國人的網購習慣也在發生改變。對他們而言,食品的新鮮度變得更加重要,更加傾向於選擇質量更可靠的品牌。同時,他們也將產品是否環保列入了選購標准。此外,中國消費者也更加願意購買國產品牌,而放棄來自對華不友好國家的產品。
㈣ 中國人的消費觀點和消費習慣是什麼啊!
中國人的消費觀點和消費習慣是保守和節儉。
以賺錢為主,花錢為輔。
並且要先賺錢,再花錢,這樣才有底氣和信心。這是很多中國人的消費觀。大多數人主張「盡量節儉」。
具體如下:
1丶中國人買大房子為炫富。有很多中國人購買大房子是為了獲得幸福感或炫富,中國的一些人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來還房貸。
2丶中國人賺十塊存八塊。中國人賺了錢就會存進銀行里,保證資金安全,這樣只會加快財富的縮水。只有盤活這部分錢,通過合理的投資理財,比如購買股票丶投資房地產或購買固定收益率類理財產品等,來跑贏通脹才行。
3丶中國人看重物質消費。中國人有錢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吃好點,甚至很多中國人認為吃得好住的舒服就是最大幸福。
4丶中國人為明天而活。中國人為明天和孩子儲備充足的資金而活。
5丶中國人夫妻的錢合著用。中國人夫妻的錢都是合著用,甚至沒結婚就合著一起使用了。
6丶中國人到減價店買衣服。中國人一般都去減價店買衣服,其實這些店裡面的衣服質量一般都比較差,容易穿壞,然後又要重新購買,其實反倒會花去更多的錢!
7丶中國人盡顯鋪張之風。中國人吃飯,一整就是一桌子,就要足飯要飽,菜都吃光了是丟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