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什麼日子

中國的什麼日子

發布時間:2023-05-30 03:07:43

Ⅰ 中國十大傳統節日是什麼

中國十大傳統節日: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老塵月九)、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等。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節(正月初一)

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正月是農歷的侍掘禪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6、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五月是仲夏,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還稱「正陽節、五月節、龍舟節等。端午習俗有食粽子與賽龍舟。食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賽龍舟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

7、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又名七巧節、雙七、星期、女兒節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七夕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8、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又稱秋節、八月節、團圓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9、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日)

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是中國傳統節日,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

10、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俗稱「臘八」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1)中國的什麼日子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散虛古代的這些節日,基本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祭祀、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

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得產物。

Ⅱ 中國有哪些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八個,按照日期順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歷和公歷日期、風俗習慣、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歷1月2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公歷1月2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6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十四(公歷4月4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公歷6月23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23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0月23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公歷日期都是按照2012年度的。因為中國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農歷計算,所以公歷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Ⅲ 中國有什麼節日

中國的節日:

1、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指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有吃年夜飯、貼春聯、給壓歲錢等風俗。

2、春節

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年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有拜年、放鞭炮等習俗。

3、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有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等習俗。

4、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有掃墓、踏青等習俗。

5、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龍舟節等,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各國,有劃龍舟、吃粽子等習俗。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6、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始於漢朝,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逗畝檔乞巧,耐答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7、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等,始於唐初,山亂盛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Ⅳ 中國有哪些節日

我國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除夕等。
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部分節日簡介:
1、春節
春節(Spring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
2、社日節
社日節,中國傳統節日,又稱土地誕,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歷法來定,後來因歷法變動改用陰歷定節期。
3、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4、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5、冬至節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Ⅳ 中國有哪些節日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的時間和風俗是:

1、春節:正月初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3、清明: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節氣的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節日的清明,是民間寄放情感和慰勞自己的傳統日子。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4、端午: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信悶含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罩沒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5、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6、中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歷九月初九。叫「登高節」,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8、冬至:每年公歷12月21日至23日,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滑笑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Ⅵ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3、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
4、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
5、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
6、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
7、清明節(公歷4月5日後);
8、」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9、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10、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11、中秋節(農歷八月核頃並十五改跡);
12、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乎脊九);
13、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
14、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
15、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

Ⅶ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分別是幾月幾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婦女節(3月八日),清明節(4月5日),勞動節(5月1日),兒童節(6月1日),端午節(五月初五);

建黨節(7月1日),建軍節(8月1日),七夕節(七月初七),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聖誕節(12月25日),元旦節(1月1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7)中國的什麼日子擴展閱讀: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Ⅷ 中國都有什麼節日啊 分別是幾月幾日

1、春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2、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這便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3、清明節

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歷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4、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主要一說是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

5、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在我國,在這一天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據民間傳說,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並且很少有人看到喜鵲,原因是它們到天上銀河為牛郎和織女搭橋相會

Ⅸ 中國的節日是哪些

01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小年、除夕。中國傳統節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有如下:
1、春節
正月初一為春節,為新的一年的開始,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節日活動主要有拜年、貼春聯、燃放爆竹、包餃子等。描寫春節的詩作有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元宵節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元夜,有觀燈、吃元宵(湯圓)的習俗。南方包湯圓北方滾元宵。描寫元宵節的詩作有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3、寒亂搏虛食節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不得用火,吃冷食三日。傳說晉文公流亡時,介子推曾為他割股充飢,但晉文公歸國為君後,分封忘記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願誇功爭寵,於是攜母隱居,後來晉文公反復請介子推出山,他不願為官,最後晉文公放火焚山,介子推抱著母親燒死在樹下。後人為紀念忠臣義士,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吃冷食。
4、清明節
清明節是每年的四月五日,主要活動是掃墓和踏青。清明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描寫清明節的詩作有唐代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端午節
端午為農歷五月初五,習俗有賽龍舟、吃粽子、采艾葉、系紅線等。據說是為紀念屈原於此日投汨羅江而死。
6、七夕節
七夕為農歷七月初七,又叫乞巧節,傳說牛郎織女每年此夜通過天河相會,婦女們擺酒脯瓜果於庭前,用五色線對月穿七孔針,過者為巧,謂之乞巧。七夕節可以說是中國的情人節。描寫七夕的詩作有秦觀的《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7、中元節
中元為農歷七月十五日,舊時道觀於此日作齋醮以飼惡鬼,僧寺作盂蘭盆會以使親人脫離惡鬼道,後逐漸成鬼節,民間此日有祭祀亡故親人等活動。
8、中秋節
中秋為八月嘩燃十五,處在秋季三個月的中央。此時為秋分前後,秋高氣爽,月亮圓時顯得更為明亮皎潔,為家人團聚之時。在這個節日家人團聚,賞月、祭月、吃月餅等。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
9、重陽節
重陽為九月九日,九為陽數之極,故名。此日有登高、賞菊、飲酒、佩帶茱萸的習慣。現定為老人節。描寫重陽節的詩作有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0、臘八節
冬至日銀悶白晝最短,古人將其看做節氣的起點,要舉行慶祝祭祀活動。古代於歲末要舉行臘祭,該日稱臘日(日期不定),該月稱臘月。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於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寺此日要煮粥敬佛,受此影響,民間將臘日定在此日(即臘八),並煮臘八粥。
11、小年
小年為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現今為二十三日),又稱祭灶日,據說灶王爺是上帝派往民間的監護神,每年此日上天報告民間善惡,於是此日祭灶,期望向上帝說自己好話,形成了中國人過小年吃灶糖。這一天主要掃塵、祭灶等。
12、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晚,舊歲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歲,故稱。習俗有避邪(燃爆竹)、守歲、吃團圓飯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什麼日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的房子每平米多少錢 瀏覽:395
印度旅遊去哪裡好 瀏覽:782
印尼出入境可攜帶多少美金 瀏覽:2
中國歷史有哪些侯爺 瀏覽:262
伊朗回國第一入境點是哪個城市 瀏覽:673
美國為什麼不直接殺伊朗總統 瀏覽:152
伊朗為什麼開放 瀏覽:393
英國為什麼不並入印度 瀏覽:350
以色列和伊朗戰爭哪個傷亡最多 瀏覽:875
本屆義大利有哪些米蘭球員 瀏覽:29
印度有多少人口全世界排名 瀏覽:201
與英國相鄰的國家是哪裡 瀏覽:8
怎麼做的印度飛餅又脆又好吃 瀏覽:825
中國哪個地方的路是自己修的 瀏覽:867
為什麼國內無印尼的榴槤 瀏覽:712
中國民航大學怎麼樣知乎 瀏覽:429
日本為什麼在印尼建廠 瀏覽:389
越南春卷皮怎麼做千層蛋糕 瀏覽:793
越南拍手是什麼意思 瀏覽:995
五英鎊在英國可以買什麼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