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分析中國和美國經貿合作的條件及前景
中美經貿依存不斷加深
當前,中美經貿關系繼續拓展和深化。兩國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櫻迅你」的共生經濟格局。一是貿易依存關系深化。截至2015年,中國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商品出口市場,第五大進口來源地。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統計,2009年至2015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從3951.3億美元提高至6625.06億美元,年均增長7.7%,遠高於這一時期世界貿易平均增速。而且,中美貿易互補性極強,中國產品不僅物美價廉、滿足美國的消費需求、提升居民購買力,更壓低了通脹水平。
二是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出口強勁、潛力巨大。一直以來,美國對華服務業出口具有比較優勢。據BEA數據顯示,2009-2015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出口從171億美元飆升至484億美元,順差從75億美元增長至333億美元。對華服務業出口,為美國提供了大量的服務業就業崗位。尤其是,據瑞士信貸銀行統計,2015年中國中產階級人口達1.09億人,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擁有中產階級人數最多的國家,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這不僅有利於進一步促進美國服務業對華出口、實現更加平衡的中美經貿關系,也為美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寶貴的機遇。
三是投資關系日益緊密、平衡。近年來,伴隨中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FDI)快速發展。中美投資關系正從過去美國對華投資為主、向日趨均衡方向發展。據榮鼎集團統計,2009年至2016年,中國對美國FDI從6.97億美元飆升至456億美元,增長約64倍;截至2015年底,在美國的中資企業及其子公司突破1900家,覆蓋美國435個國會選區中的362個,為當地創造全職就業崗位約9萬個。保爾森基金會報告指出,在中美關系未來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背景下,中國脊塵此對美直接投資快速發展,將成為維護兩國關系的「新基石」。
中美經貿合作惠及世界
美中為世界第一、二大經濟大國,早已是世界經濟前行的最主要動力。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5年中美佔世界經濟比重分別為15.2%、24.5%,兩國佔全球經濟總量近40%。因此,中美經貿合作日漸超出雙邊范疇,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全球影響。一方面,為應對2008金融危機。中美攜手合作,加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相繼推出大規模刺激措施,引領各國同舟共濟,成功挽救危機,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甦。中美也從世界經濟復甦中有效化解外部風險。
另一方面,在G20、APEC等一系列國際舞台上,兩國合作日益加深。在全球經濟治理、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促進貿易投資、鼓勵創新等諸多經濟領域,兩國達成重要共識,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此外,中美在氣候變化、應對危機、人道援助、恐怖主義、疾病控制等諸多全球問題上通力合作,已成為兩國關系的亮點和世界經濟的積極因素。總之,中美需要彼此,但世界更需要中美。兩國合作既是彼此機遇,更是世界各國的福音。
中美經貿合作前景可期
當前,特朗普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聚焦國內經濟建設。欲重振製造業,兄亂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實現經濟再次繁榮。中國正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深入推進改革。中美在發展理念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契合,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民富國強。共同的發展理念是中美合作的最大機遇。長久以來,無論美國各屆政府如何更替,中國始終致力於維護和推動互利共贏的兩國經貿關系。不斷加深的經貿關系,已成為中美關系的「穩定器」。
展望未來,在基礎設施、能源、投資等領域,中美雙邊和多邊的合作潛力巨大。在日益開放的全球經濟格局下,中國願意與美國攜手合作,不斷拓展兩國合作新的增長點,持續地把世界經濟「蛋糕」做大。這不僅有利於推動雙邊關系的發展,更加為艱難前行的世界經濟注入「強心針」。
② 美國國債和中國經濟的關系簡單通俗,太專業看不懂~
中國是美國的債主。美國是中國的買主。如果買主不給錢債主弊此碧卻也沒能力和辦法要錢。這樣以前賣掉東西的錢就虧扒畢了。但是如果買主大量印鈔還給債主不值錢的租舉錢。債主就會被拖累死。因為貨幣貶值造成債主成本增加。不僅這個不給錢的買主的錢拿了也等於沒拿到。而且其他買主也不要貨了。
③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之戰
目前的中美經濟戰中,沒有輸和贏的說法。美國有美國的經濟發展方式,但中國也有中國的經濟發展渠道,兩者的發展情況是無法簡單比較的,而且是動態變化的。
中國總出口21%到美國,但美國總出口不到9%到中國,中國對美國出口依賴太嚴重了。
但是中國出口美國的那21%是生活基本商品(中國也估計大部分只能賣賣沒科技含量的商品),美國人就不敢隨便加關稅,不然美國老百姓不答應,隨之就會影響大選的選票;而對於中國進口的那9%,如果科技產品、奢侈品居多的話(比如像飛機、電腦等等),就算我們提高關稅,對普通人影響不大;對了最重要的是我們是一黨制,只能跟著黨走,不像美國一黨讓我不爽就換另一個。
雖然中美經濟戰爭的確正在進行,但是中美相互依存度過高,所以最終的結果必然是相互和諧。
畢竟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就是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節儉,前者包括節約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歸根結底是勞動時間的節約,即用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生產出盡可能多的社會所需要的成果。後者指個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費上精打細算,用消耗較少的消費品來滿足最大的需要。
④ 第二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怎麼以合作的方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5月25日,第二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在北京落下帷幕,從雙方會後公布的一系列清單來看,戰略對話和經濟對話都取得了諸多成果。但從國內媒體報道的集中度來看,所謂美方將「迅速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消息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
令人疑惑的是,就在5月24日下午的記者見面會上,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還明確表示,首日會談中,「中美討論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各自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沒有達成共識」,雙方僅表示願在今年下半年舉行的中美商貿聯委會(JCTT)上繼續討論這一問題。
事實上,除加強溝通和對話之外,S&ED最主要的一個功能在於,雙方代表在兩國領導人的授權下,對此前兩國在一些中低層次對話和工作組會議上達成的共識和進展予以正式確認。然而,翻閱去年10月JCTT的會談成果,筆者並未見到中美在此問題上已有重大突破的報道。其實,「盡快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諾並非美國第一次提出。2009年首輪S&ED,甚至2008年6月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上,美方就表示過,將「通過合作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可見,這更像是美國在老調重彈而已,只不過在當消者時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媒體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中美兩國如何「同舟共濟」上,對此並未過多關注。
因此,陳德銘的表態,或許才恰如其分地點出了美國在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這一問題上的真實立場以及雙方目前實際取得的進展。此外,在S&ED開幕前夕,美國前貿易副代表埃瑟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同樣印證了這一判斷,她直截了當地稱,美國不可能在2016年之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要說明的是,2016年並無特殊政治含義,與美國大選也毫不搭界,只不過根據WTO的規定,成員方在入世後滿15年後,將自動得到所有其他成員對其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正式承認。
作為S&ED的前身,中美戰略對話(SD)和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在過去幾年一輪又一輪的討價還價中,容易談的、能談的都已基本談得差不多,剩下的就是雙邊關系中較為敏感和難啃的部分,是雙方各自的「核心利益」或「底線」,對談判對手的底牌也都摸得一清二楚。而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無疑正是其中的「老大拿埋薯難」問題之一。
這不僅是因為它直接關繫到中美貿易,背後有一大幫美國製造業工人、企業、議員在不斷施壓;對於歷屆美國政府來說,這也早已異化成了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美方在這一問題上保持模稜兩可的態度,試圖讓中方在某些核心利益,如人民幣升值主導權、市場開放、繼續買入美國國債等方面做出讓步。長期以來,美歐日等西方發達經濟體在要不要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方面保持了共進退的態度,其中,美國的主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液培2004年歐盟曾試圖解決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便被美國阻止。
近年來,中國被歐美頻頻提起反傾銷訴訟,不具有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主要原因。但中國並非等不起——自2001年入世到現在也已經9年了,就算美方再拖延,說穿了也就是再多等7年而已。很難想像,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能在短短幾年內就將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而非最重要的之一。」這句話在兩國最高層已是共識,並被廣泛引用。奧巴馬政府與其選擇拖延和等待,倒不如大大方方順潮流而動,與中國攜手共同面向未來,將視線轉向新能源、新材料、太空、生物、環保等前沿領域。只有這樣,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才會結出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成果,甚至造福全人類,而奧巴馬也可以兌現其上台前對美國民眾許下的「將美國帶入綠色經濟時代」的承諾。
⑤ 中國和美國的共享經濟有何不同
美國已然是制度健全的發達國家,其當下發展的最佳路徑,就是通過信息和數據不斷實現更好的優化、更大規模的共享,從而提高效率,而中國呢?信息社會雖然在極速前進,但農耕文明的影子卻隨處可見、工業文明的生產關系還有待調整。我們擁有數量龐大的農民和工人,我們需要就業、需要消費、需要增長,但大膽預測,因為共享技術的成大帆熟和普及,中國的人均擁車量,可能永遠不會達到像美國一般的高比率!
共享磨老經濟的大潮,會推動中國經濟走上新的增長曲線。三元疊加的現實,瞎仿升可能是中國實現跨越性發展的機會,就此而言,這是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意外禮物。但共享經濟發展,也會給一部分人帶來切膚之痛。它會考驗中國政策制定者的智慧,需要他們對現狀有更深刻的考量、對利益關系有更謹慎的平衡。而且,這種新的挑戰,美國發展的歷史也難以為我們提供標本和借鑒。
⑥ 如何構建和諧的中美經濟關系
一.中美經濟關系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日益增強。文章稱,中國和美國都是經濟大國,就實際物質生產來說,中國已經排名世界第二,從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來看,中國則不是世界第一就是第二。然而,從人均水平看,中國的排名卻仍然很靠後。人們普遍認為,目前的世界經濟中,美國是最大的消費國,而中國是最大的投資國。事實上,中國的消費也是很大的。中國在衣食方面的生產水平和消費水平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像糧食、肉類、棉花、海產品、水果等,同時中國也是這些領域增長最迅速的國家。同樣,當前中國的住房建設與銷售量也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中國城鎮地區住房的自有率相當高,超過80%,在農村,住房自有率幾乎達到100%。相比較而言,當前美國的住房自有率大約為70%,而英國還低於70%。此外,中國交通建設正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擴展,特別是在公路、鐵路、地鐵等領域。中國私家車保有量也在快速增長,今年前五個月,汽車銷售量增長了40%以上。因此,盡管當前美國的高消費率帶動了許多國家的消費品製造業的增長,但是中國經濟對能源、原材料和投資品的大量需求,使得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的許多國家能夠真實地感受到經濟增長的拉動力。特別是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都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因為中國從他們那裡進口了大量的機器設備。其次,中美兩國已成為世界商品和資金鏈條上的關鍵環節。在全球經濟中,有很多重要的參與者,如歐洲、日本、印度、巴西等等。但是,中國和美國無疑是最突出的兩個參與者。這是因為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中心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資本供給者之一。與此同時,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產品凈進口國,也是最大的凈資本流入國。最後,在世界經濟多樣化的背景下,中美兩國是最有前途的經濟體。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市場前景廣闊,潛力無限。但也要看到,中國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中西部地區要趕上東部沿海液逗高目前的現代化水平可能還需要20年時間。另外,中國的消費不足是結構性消費不足,實際上也是結構性生產不足,主要是服務供給,特別是一些公益性服務供給不足。服務業是中國經濟剛剛開始挖掘的巨大金礦。在所有發展中國家中,中國的勞動力素質最高,同時也是世界上勞動人口最多的國家,勞動力總人數超過美、日、歐三者之和。這都為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可能空間。美國是全球知識和技術創新中心,是當今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其發展勢頭之強勁也不言而喻。二.中美經濟關系將成為最緊密的雙邊經濟關系。文章認為,上個世紀末冷戰結束和全球化進始直到現在,中美關系正處於多方面、深層次的互動和聯系過程當中。而兩國經濟相互依賴性的加深首先是由兩國的比較優勢決定的。至少從理論上看,美國可以不從中國而從其他國家進口消費品。但是這樣中國或美國都不能獲得最優收益,世界經濟會降低效率。同樣,中國也可以將資本輸出到歐洲國家而不是美國,但這很可能會引起歐洲金融市場的失衡和通脹的發生,這對於全球經濟福利的增進和網路的平衡沒有任何好處。中國與美國經濟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也使得兩個國家有很好的互補性。美國與日本、德國、義大利等國不同,已經進入後工業化階段,或者說是信息化時代。在美國,服務業就業已經佔到70%以上。而中國則剛剛進入或仍處在工業化階段。這就決定了兩國在儲蓄與投資上各有其特徵。人們通常認為,中國是一個儲蓄過剩的國家,美國是一個過度消費的國家。從傳統的儲蓄與消費的定義來看,以上認識是完全正確的,但現實中我們有必要對它們進行重新定義。傳統的經濟學認為,儲蓄比消費重要,因為它支持投資,而投資能直接帶來產能擴張。但事實上,某些消費在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比固定資產投資更重要。例如,科指雹研和教育支出、文化支出不同於一般的消費,更傾向於將其歸類為投資。原因是經濟增長不僅依賴於物質生產,也依賴於某些與知識和技術相聯系的服務業的發展。對發達國家來說,尤其如此。文章說,投資可以分為兩類。在硬體方面的投資,是增加固定資產或者是有形資產,可以將這類投資稱之為第一類投資。在軟體方面的投資,是增加人力資本或者是無形資產,可稱之為第二類投資,這種投資能夠帶來軟實力增強。粗略地說,中國第一類投資約占本國GDP的35%,相對照,美國的這一比重不足20%;但是鬧尺,美國的第二類投資佔GDP的30%以上,而中國這一比重僅有15%。因此,很難說,儲蓄和投資有利於中國,而消費有損於美國,當然美國確實在某些方面存在過度花費和浪費,中國也出現了這種不良傾向,這是另一個問題了。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目前在國際上,中國和美國都是經濟上最開放的國家,其他任何國家都難以達到它們的開放水平。例如,歐洲的開放度就小一些,日本、韓國同樣如此。在諸如市場准入和行業准入等方面,中國的開放度甚至已經超過美國(當然,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在諸如資本賬戶交易等方面是不能與美國相提幷論的),這也在客觀上為中美經濟的深入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中國和美國代表了兩種最有活力的文化和語言,而文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幷不亞於科學技術,無論是反觀歷史還是展望未來,這一點都毋庸置疑。一國經濟發展得越快,它就對文化越依賴。在生產和消費結構方面,我們則看到,物質生產的比重不斷下降的同時,非物質生產或服務業的比重相應增加。其次,語言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沒有語言,就無法交流,也達不成交易。漢語和英語各有優勢,在國際上都越來越被廣泛使用。我們確信中美兩國的文化和語言仍將繼續相互影響、相互適應。當然,文化和語言對中美兩國經濟增長仍有一些不確定性。我們比較擔心的一個問題是,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相比於美國來說,不利於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在國際社會中影響的不斷加強,教育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三.中美構築成熟的經濟關系需要面對挑戰。文章指出,在兩國經濟交往的具體語境中,需要解決如下問題:一是貿易糾紛。美方認為,中國的匯率低估造成了貿易失衡,此外侵犯知識產權、盜版等違反世界經濟規則的行為也嚴重影響著兩國經濟關系的健康發展。中方則認為,美國提倡的所謂自由貿易實際幷不自由;中國的貿易順差主要由外資公司造成,是結構性問題;匯率能夠對解決貿易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幷非萬能,德國和日本就是很好的例子。30年前,德國和日本都想通過匯率來解決貿易失衡,兩國貨幣各升值百分之二百以上,但是直到現在,德日依然是順差大國,美國依然是逆差大國。目前,人民幣也面臨升值壓力,但這幷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二是相互的投資政策不對等,特別是在FDI方面。美國在中國已經投資約600億美元,但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卻很少。兩國的市場准入和對FDI的政策是不一樣的,美國的投資者在中國享受超國民待遇,而中國的投資者在美國許多時候甚至無法獲得國民待遇。三是經濟和金融安全。有些美國人對來自中國的進口、中國企業購幷美國企業、中國在金融市場上購買美國國債等都非常敏感。中國人同樣有很多理由擔心:美國的高新技術不僅在美國,在中國市場上也佔有統治地位;美國的貨幣和金融體系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是國際市場游戲規則的主要制定者等。四是政治和意識形態影響。很難准確預測,政治和意識形態對中美關系的影響有多大。坦率地說,很多年以前,中國人看待經濟金融問題可能會以意識形態為導向,但是現在美國人處理國際關系似乎更傾向於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因此,中國人擔心美國會利用其在貨幣和金融上的統治地位來處理政治和意識形態分歧,也就是說通過經濟金融手段來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例如,對一些國家實施經濟制裁或聯合制裁,這種事情不是沒發生過。文章強調,中美經濟關系在促進中國和美國經濟增長以及國際社會發展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全新的思維來看待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也就是說,從現實和實際的角度出發,全面考慮問題,共同面對挑戰,找出最有效的、雙贏的解決方案。以中美貿易平衡問題為例。事實上,中美在貿易上是互補的。雙邊貿易關系的發展對雙方都有利,美國不會遭受損失,中國也不會獲得額外好處。匯率調整對中美貿易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非常有限,這是因為中國的對外貿易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再出口模式的貿易。匯率升值,進口更劃算,來料加工進料加工更方便,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出口價格上所受的不利影響。匯率改革確實是非常重要和緊迫的,這對於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控制貨幣供給非常有用,但是對改變中美雙邊貿易不平衡不會有太大的幫助。文章最後說,因此,為了世界經濟的順利發展和各國人民的福利增長,中美兩國應當在貿易和投資方面進一步相互開放,在能源和環境領域負起完全的責任,在人力資源開發和衛生保健方面深化交流,在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和增加軟實力方面加強合作。。
⑦ 中國是美國盟友圈外的大國,雙方有過哪些經濟往來
自從乒乓外交“小球推動大球”中美兩國關系破冰以來,兩個國家之間一直以來就有著密切的經濟合作。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美國又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中流砥柱,兩國之間在商品進出口貿易往來也是有著很多的合作。中國物產豐富,原材料、手工藝品、食品加工品還有電子應用等方面出口到美國的數量相較於其他國家一直以來是比較多的。而中國也從美國大量購進了一些高科技。化學,物理實驗器材。中美兩國身為世界上前兩大經濟體,雙方之間的貿易對於世界經濟也是有著顯著的影響。
即使美國方面對於中國實施嚴重的經濟打壓,中美之間的經濟往來也絕不會斷絕。希望美國方面能夠及時醒悟過來,停止對中國的貿易戰爭。大國博弈之下,受傷的只是無辜小國。中美兩國之間應該相互攜手,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⑧ 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系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和發展
中美之間更多地是大國與大國間的國際政治與戰略關系,它不僅關繫到兩國的伍握經濟往來,轎叢也關繫到區域集團間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的平衡。對於中國來說,同美國之間關系更多地在於中腔帆慶國的經濟發展方面,一旦這個關系冷卻,變得敵意,那麼中國近期及遠期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如果出現中美嚴重對立,中國在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和進入國際市場方面會打上一些折扣。中美關系對雙方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所以,在美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關心中國的未來,以及在未來的角色,關心中國在未來世界圖景中的定位,因為中國的強大,以及對世界重要程度的提高,的確會產生廣泛的影響。在中國,人們也非常關心和重視同美國保持正常而富有前景的關系。
⑨ 中美關系存在哪些基本形式
第一種是平等關系。在禮儀上相互尊重;在經濟往來中互通有無,公平論價;在遇到國際重大問題時相互商量,以求共識。平等關系體現的是最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也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性關系。這種關系和排座次,老子天下第一是相矛盾的,和橫行霸道甚至侵略佔有也是相矛盾的。
古往今來,中國文化在發展國際關系中就是走的平等關系這條大道。在漫長的歷史上,中國的主流文化幾乎沒有表現出主動對他國進行侵略及佔有的行為。這是中國對外關系中最典型的文化、政治特徵。
毫無疑問,中美關系最佳的路徑選擇是平等相處,和平友好。互相幫助,共謀發展,共同為維護人類和平做出努力。
但是,放縱個性、私慾、侵略、佔有,稱王稱霸,是美國最突出的文化特徵,西方文化強調的個性和中國文化主張的社會性與中庸文化有著尖銳的沖突。本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就是積極主動想和美國套近乎,想發展平等關系,和美國商業貿易超猛發展,中國大勢購買美國國債,中國的橡粗鉛經濟命脈幾乎獨系於美國這根大柱上。哪裡知道,美國人不買賬,繼續狠狠圍堵、壓制中國。一覺醒來,悔之晚矣!
因此,中國要想和美國建立友好的平等關系十分困難,必然要經歷很長時間的文化磨合與融合之後才有可能實現。
第二種是依附關系。即中國甘願屈居美國下方,像西方不少小國家一樣,當美國的小老弟,美國說怎麼做中國就怎麼做。例如這次,美國邀請中國出動飛機一起轟炸利比亞,中國欣然應允,取得勝利後可以分得一杯羹。當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就是這種形式。這也是美國夢寐以求的一種中美關系。
然而,這種關系與中國先進、優秀文化精神相違背。幾個國家糾集在一起,說揍誰就揍誰,說打哪個國家就打哪個國家,這給「黑社會凳基組織」有什麼區別?中國文化梁好最講究仁愛、禮讓,動輒使用武力侵入他國與中國基本文化精神格格不入。何況,中國文化最要面子,最重視人格的尊嚴,又有數千年泱泱大國的歷史,在國際上做人家的小老弟豈不是志願淪落為「國際二等公民」!我想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是不會作這樣的選擇的。
第三種是疏遠與對立關系。有關系但是比較疏遠,有往來但是不很密集,涉及利益攸關的國家利益打交道不可少,這就是關系疏遠。疏遠過度,就成為對立關系了。事實上,疏遠與對立沒有明顯的界限,疏遠意味著對立,對立決定了更加疏遠。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如果中國要繼承祖先的輝煌,永遠做一個響當當的影響世界的大國,不論國內政治體制和領導集團如何變化,與美國的關系都要做好和平與對立的兩手准備。中國人雖然最愛和平,但人家不會恩賜你和平。怎麼辦?是甘願拱手稱臣還是挺起堂堂正正的中華民族的脊樑,不畏強暴,不畏霸權,不畏邪惡,要和可和,要戰可戰。
⑩ 為什麼中國經濟跟著美國走
為什麼中國經濟跟著美國的經濟走,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國所以中國經濟跟著美國經濟走,你想想美國人要是
連錢
都沒有的,那美國人還拿什麼來買中國的電視機,洗衣機,玩具,服裝,鞋,等等商品,所以說美國經濟出了亂子中國的日子也段汪不好過啊,不過辛好美國不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國,也辛好中國的人多容易自己
擴大內需槐如
,否則的話握明仔中國就更遭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