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有幾個關,它們的關名是什麼
中國的關我查了一下資料,總計佑1700多個,但是在我國最著名的卻是六大雄關。第一:山海關。位於今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明長城東端的起點。有「兩京鎖鑰無雙地」、天下第一關之美譽。第二:雁門關。位於今山西省代縣西北20公里的勾注山上。在宋代是宋軍抵抗遼軍南下的軍事重鎮。宋初名將楊業、楊延昭父子曾長期駐扎於此。第三:潼關。在陝西省臨潼縣。地位非常重要,被稱為「天下險」第四:襄陽。(LZ你別看它不是關名啊,貌似雄關不一定名字上非得有關字吧)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至於它的重要性,請您去看金庸的名著《神鵰俠侶》就知道了。第五:徐州。也就是古代的彭城,中國古代中原東部的軍事重鎮,位於江蘇省西北部,鄰近河南、山東。我從資料上看到,自春秋戰國以來,發生在徐州及其附近的戰爭就達150次之多。有「南國重鎮,北門鎖鑰」之稱。第六:漢中。位於今川、陝、鄂諸省的交界處,是四川的北大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就是它。這是六大雄關。另外還有很多,我是四川廣元人,我們廣元就有個劍門關。諸如嘉峪關等等,那就實在太多了。————印月廢人 敬上
Ⅱ 中國九大關口
第一名:居庸關
居庸關在北京市昌平縣境內,為萬里長城的一個氏擾薯重要關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舊稱軍都關。關隘兩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巒問花木蔥蘢,猶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稱,為燕京八景之一。這里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名:山海關
山海關在河北省殲者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的山海關區,為我國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它建於明洪武十四(公元1381年)年,因城樓題額「天下第一關」而又名「天下第一關」。城樓雄踞關上,巍然矗立,自古為交通要沖。
第三名:娘子關
娘子關在山西省平定縣東部,初建於唐朝初年,現存關城為明代中期所築。關口有關門兩座,關內為居民區,它當山西、河北兩省要沖,地勢險要。
第四名:雁門關
雁門關又名西徑關,在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雁門山腰,與寧武關和偏關合稱三關。現存關城為明初所建,是長城要口之一,古人稱為「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祟第一關」。
第五名:平型關
平型關位於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是長城要口之一,現存關城為明代中期所築。古道穿城而過,向來為晉北交通要道,歷史上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就發生在這里。
第六名:寧武關
寧武關在山西省寧武縣,為內長城重要關隘。關李棚城築於明代中期,是諸山匯集之要塞,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今關城已記。
第七名: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40公里的紫荊嶺上,是內長城的重要關隘。關城依山面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第八名:武勝關
武勝關在河南省信陽地區南部,古稱直轅,與平靖關、九里關合稱「義陽(信陽古名)三關」,為大別山隘口之一。今存部分古代建築。
第九名:友誼關
友誼關又稱為大南關、界首關、睦南關,位於廣西省憑祥市西南,始建於明代初期,後有增建,為中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第十名:嘉峪關
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隅、嘉峪山東南麓,為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關城始建於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關」之譽。現關城內外遺存部分多為清代所建。嘉峪關依山而築,居高憑險,自古為東西交通要沖。
Ⅲ 天下九關是指哪九關
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紫荊關、娘子關、武勝關、雁門關、劍門關、友誼關九關中外馳名,被並稱為天下九關。
長城的修築始於春秋戰國,到現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以秦、漢、明三代規模最大。關隘眾多。
1、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閉困」。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
2、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2001年,雁門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3、居庸關自古就是今北京地區西北的屏障。居庸關在漫長的歲月中,雖始終是兵防重鎮,卻屢易其名,三國時稱「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時又先稱「薊門關」,後改為「軍都關」,由遼以後經金、元、明、清至今,一直稱謂「居庸關」。
4、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關樓左側是左弼山城牆,右側是右輔山城牆,尤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友誼關位於廣西憑祥市西南端,322國道終端穿過友誼關拱城門,與襲滑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拍態臘越南的重要陸路通道和國家一類口岸,距憑祥市區18公里。
(3)中國九關有哪些擴展閱讀
剩餘的五個關隘分別是:
1、劍門關,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築棧道30里,設關守衛,稱「劍閣」。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贊譽更讓劍門關名揚海內。
2、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被譽為「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山海關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存的山海關關城和附近長城、城堡、墩台都是明代建築。據歷史記載,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軍魏國公徐達見這里「襟山枕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建關設衛。「山海關」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
3、武勝關位於湖北廣水市北側,為我國歷史九大名關之一,春秋時期稱直轅、澧山,秦統一中國後改為武陽關,南宋時期易名武勝關。河南信陽雞公山地處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關口,被人們稱為「青分豫楚、氣壓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塊風水寶地,地質學上為秦嶺褶皺山系東段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的東西交界處,中國南北地理的中點,中國南北方的分水嶺。
4、紫荊關,位於易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紫荊嶺上。《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它是一處重要關隘,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紫荊關它是進入太行的要口之一。
5、娘子關,一直享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譽,修建於戰國時期,從此開始了自己的戍邊歲月,因為這里是長城的「內三關長城」南端,所以這里被人們稱之為是第九關,位於山西省,這里和八達嶺長城不同的是,娘子關更多的受當地的地形的影響,險要,奇特。
Ⅳ 我國九大名關位於哪裡
「關」,通常是指關口、關隘。自古以來,這些關口、關隘或以交通重要而聞名,或以地勢險要而著稱。我國的關口、關隘很多,但比較著名的有9處。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地勢險要。它是東北、華北間的咽喉要沖,兵家必爭之地,素有「京都鎖鑰」之稱。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徐達在此構築長城,建關設衛,因關在山海之間,所以叫「山海關」。
居庸關位於北京昌平縣西北部,是長城險關之一。關城建築在一條長達15千米的溪谷中間,這條溪谷叫做「關溝」。兩旁山巒重疊,樹木蔥郁,景色優美,金代稱為「居庸疊翠」,曾列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關的形勢非常險要,是古代北京的西北門戶,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紫荊關在河北省易縣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
娘子關在山西陽泉東部,始建於唐初,為長城重要關隘。唐太宗之敬游攔妹平陽公主曾率軍駐此,故易名為「娘子關」。此處山勢陡險,飛瀑高掛,形勢險要。
平型關在山西省繁峙縣東北,是長城要口之一。為晉北通往河北亮胡的交通要沖。
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北部,為長城要口之一。《天下郡國利病書》謂:「雁門古句注,西陘之地,重巒疊翠,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蜚雁出於其間,故名。」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城而過,異常險要,為歷代戍守重地。
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麓,長城終點。南面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北面是連綿起伏的馬鬃山,位於河西走廊最狹窄處,地勢十分險要,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2000多年前,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就是從這里通過的。
武勝關在河南省信陽縣南部,與平靖關、九里關合稱「義陽三關」,是南來磨陵北往的交通要道,又是古代南北抗衡的軍事關隘。
友誼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為我國的邊關。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稱鎮南關,1953年改為睦南關,1965年又改為友誼關,是我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
Ⅳ 我國九大名關是
關喊拿胡,是古代在交通險要或邊境出入的地方設置的守衛處所,我國最著名的有九大名關。如今,這些關已變為名勝古跡,成為人們游覽懷古的好去處。
山海關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明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大將徐達在此構築長城,建關設衛,關因在山海之間而得名。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地勢險要,是東北、華北間的咽喉要沖,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有 「兩京鎖鑰元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之說。
紫荊關 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40公里的紫荊嶺上,是內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有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此關因山多紫荊樹而得關名。盛夏,漫山紫荊盛開,花香四溢,長城景色雄偉秀麗。
居庸關 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境內,距北京市50公里,為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關名取「徙居庸徒」之意。這里地勢險要,更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山巒間花木郁茂蔥蘢,猶如碧波翠浪,為 「燕京八景」之一。
平型關 位於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鄰接靈丘縣,西距雁門關115公里,南近河北省阜平縣界。現存關城為明正德六年 (公元1511年)所築,關門坐西向東,兩側山勢險要,長城起伏。
雁門關 位於山西省代縣西北20公里處的雁門山腰,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三關。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異常險要,為歷代戍守重地。現關城為明洪武七年敏埋 (公元1374年)所建,明萬曆年間築門樓。
娘子關 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45公里處,是長城著名關隘,也是出入鄭攔山西的咽喉。相傳唐太宗之妹平陽公主統領娘子軍駐此設防而得名。現關城為明嘉靖21年 (公元1542年)所築,有關門兩座,中為居民區。
武勝關 位於河南省信陽市南部,扼控南北交通咽喉,為大別山隘口之一,京廣鐵路經此關。
嘉峪關 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隅,是萬里長城西端終點,建於明洪武五年 (公元1372年),因在嘉峪山麓而得名。關南為祁連山,雪峰如玉,綿亘千里;關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祈連山相峙。關城高踞其間,兩側城牆橫穿戈壁,與山相連,地勢險要,自古為軍事要地。
友誼關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18公里的中越邊境處,建於明洪武年間,清雍正三年 (公元1725年)建關樓一層,中法戰爭中被焚毀,後重建關樓二層,抗日戰爭中又被焚毀。新中國成立後關城重建,1953年改為睦南關,1965年改為友誼關。友誼關是我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Ⅵ 中國九大名關是哪些
第一名:居庸關
居庸關在北京市昌平縣境內,為萬里長城的一個重要關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舊稱軍都關。關隘兩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巒問花木蔥蘢,猶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稱,為燕京八景之一。這里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名:山海關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的山海關區,為我國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重要關隘。它建於明洪武十四(公元1381年)年,因城樓題額「天下第一關」而又名「天下第一關」。城樓雄踞關上,巍然矗立,自古為交通要沖。
第三名:娘子關
娘子關在山西省平定縣東部,初建於唐朝初年,現存關城為明代中期所築。關口有關門兩座,關內為居民區,它當山西、河北兩省要沖,地勢險要
第四名:雁門關
雁門關又名西徑關,在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雁門山腰,與寧武關和偏關合稱三關。現存關城為明初所建,是長城要口之一,古人稱為「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祟第一關」。
第五名:平型關
平型關位於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是長城要口之一,現存關城為明代中期所築。古道穿城而過,向來為晉北交通要道,歷史上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就發生在這里。
第六名:寧武關
寧武關在山西省寧武縣,為內長城重要關隘。關城築於明代中期,是諸山匯集之要塞,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今關城已記
第七名:紫荊關
紫荊關位散尺於河北省易縣城西40公里的紫荊嶺上,是內長城的重要關隘。關城依銀掘陸山面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第八名:武勝關
武勝關在河南省信陽地區南部,古稱直轅,與平靖關、九里關合稱「義陽(信陽古名)三關」,為大別山隘口之一。今存部分古代建築。
第九名:友誼關
友誼關又稱為大南關、界首關、睦南關,位於廣西省憑祥市西南,始建於明代初期,後有增建,為中國通往越鋒頃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第十名:嘉峪關
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隅、嘉峪山東南麓,為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關城始建於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關」之譽。現關城內外遺存部分多為清代所建。嘉峪關依山而築,居高憑險,自古為東西交通要沖。
還有一種說法:
1.山海關 2.武勝關 3.友誼關 4.嘉峪關 5.雁門關 6.紫荊關
7.娘子關 8.居庸關 9.劍門關 10.鬼門關.
Ⅶ 我國九大名關是什麼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升姿正皇島市,是萬里長城的起點。形勢險要,自古為吵悔交通要道,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居庸關——舊稱軍都關、薊門關,在北京市昌平縣西北部,長城要口之一。控軍都山隘道中樞,形勢險要。
紫荊關——在河北省易縣紫荊嶺上,為河北平原講入太行山的要口之一。
娘子關——在山西省平定縣東部,建於初唐,因為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駐此故名。是山西、河北兩河要沖,形勢險要。
平型關——在山西省繁峙縣東北邊境,鄰接靈丘縣,是長城要口之一,為晉北交通要沖。
雁門關——在山西省代縣北部,是長城要口之一。
嘉峪關——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麓,長城終點。依山築關,居高憑險,自古為燕南交通要沖。
武勝關——河南省信陽南部,為大別山隘口之一。
友誼關——一稱犬南關、界首關,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西南。明初置雞陵關;清初改稱鎮南關;1953年改名為睦南關;1965年改名為友誼關。為中國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冊正一。
Ⅷ 中國九關旅遊景點圖片介紹 中國九大關隘
Ⅸ 天下九關是指哪九關
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紫荊關、娘子關、武勝關、雁門舉升關、劍門關肢答並、友誼關。
詳細介紹:
1、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市,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
2、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2001年,雁門關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3、居庸關自古就是今北京地區西北的屏障。居庸關在漫長的歲月中,雖始終是兵防重鎮,卻屢易其名,三國時稱「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
唐時又先稱「薊門關」,後歷跡改為「軍都關」,由遼以後經金、元、明、清至今,一直稱謂「居庸關」。
7、武勝關位於湖北廣水市北側,為我國歷史九大名關之一,春秋時期稱直轅、澧山,秦統一中國後改為武陽關,南宋時期易名武勝關。
河南信陽雞公山地處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關口,被人們稱為「青分豫楚、氣壓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塊風水寶地,地質學上為秦嶺褶皺山系東段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的東西交界處,中國南北地理的中點,中國南北方的分水嶺。
8、紫荊關,位於易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紫荊嶺上。《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紫荊關它是進入太行的要口之一。
9、娘子關,一直享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美譽,修建於戰國時期,因為這里是長城的「內三關長城」南端,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是第九關,位於山西省,和八達嶺長城不同的是,娘子關受當地的地形的影響,險要,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