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有哪些大學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和武漢大學等,位列2021中國雙一流大學排名前10強。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為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京港大學聯盟成員。
入選國家「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895人,其中教授701人,副教授778人。學校有全國高等教育領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衛興華教授和高銘暄教授;有19名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有14名教授受聘為第二屆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人數居全國高校前列;有65位專家入選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專家或主要成員。
人數居全國高校首位;先後有490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有「萬人計劃」入選者28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2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工程」入選者25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2人。
有6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10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5人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0人榮獲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9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人民大學
⑵ 中國有那些大學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清華大學(英語: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THU),舊稱清華學堂、清華學校、國立清華大學,創辦於1911年4月26日,是一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的公立高等院校。
最初為清政府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留美預備學校「游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1925年始設大學部。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文、法、理、農、航天等院系外遷,吸納外校工科,轉為多科性工業大學,在土木、水利、計算機、核能等領域貢獻卓越,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後,逐步恢復理科、人文社科、經濟管理類學科。是985工程、211工程高等院校。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2021年6月,入選「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協同攻關創新平台。
2021年9月,入選「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
⑶ 國內大學排名一覽表
以2019年985和211排名為: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
(3)中國的大學有哪些擴展閱讀
QS全球教育集團2020年3月3日在倫敦發布了第10年度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次排名橫跨5大學科群和48個學科,評估了全球83個國家和地區的1368所高校。
中國大學持續進步——118所大學的1066個學科入選全球600強(中國大陸84所,中國香港9所,中國台灣23所,中國澳門2所),188個學科進入全球50強。
其中,中國大陸100個,中國香港76個,中國台灣11個,中國澳門1個。中國大學世界50強大學的數量連續五年提高,這種情況在排名史上還是首次出現。中國在學科排名前十和前二十中的數量也在增加。
⑷ 中國一本以上的大學有哪些
1、華北電力大學(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屬、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電力集團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成的理事會與教育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一類院校
⑸ 中國有那些名大學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985高校名單可知,北京市是國內擁有最多985大學的城市,其數量多達8所。其次則是上海市,擁有4所985高校。而河南、河北、山西、海南等省份則無一所985大學,省內的高校實力還需在腳踏實地辦學的基礎上猛速增強。以下是國內各個省市985大學的具體名單:
1、北京市(8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2、天津市(2所):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3、遼寧省(2所):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4、吉林省(1所):吉林大學
5、黑龍江省(1所):哈爾濱工業大學
6、上海市(4所):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7、江蘇省(2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
8、浙江省(1所):浙江大學
9、安徽省(1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0、福建省(1所):廈門大學
11、山東省(2所):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
12、湖北省(2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13、湖南省(3所):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14、廣東省(2所):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15、四川省(2所):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16、重慶市(1所):重慶大學
17、陝西省(3所):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18、甘肅省(1所):蘭州大學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11高校名單可知,國內31個省市都有211大學。北京市是國內擁有最多211大學的城市,其數量多達23所;其次則是江蘇省,擁有11所211大學。以下是國內各個省市211大學的具體名單:
1、北京市(23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北電力大學
2、天津市(3所):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
3、山東省(3所):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
4、河北省(1所):河北工業大學
5、山西省(1所):太原理工大學
6、內蒙古自治區(1所):內蒙古大學
7、遼寧省(4所):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8、吉林省(3所):吉林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9、黑龍江省(4所):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10、上海市(10所):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第二軍醫大學
11 、江蘇省(11所):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
12、浙江省(1所):浙江大學
13、安徽省(3所):安徽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
14、福建省(2所):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15、江西省(1所):南昌大學
16、新疆(2所):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
17、河南省(1所):鄭州大學
18、湖北省(7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9、湖南省(4所):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廣東省: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21、廣西省(1所):廣西大學
22、海南省(1所):海南大學
23、四川省(5所):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24、重慶市(2所):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25、貴州省(1所):貴州大學
26、雲南省(1所):雲南大學
27、西藏市(1所):西藏大學
28、陝西省(8所):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第四軍醫大學
29、甘肅省(1所):蘭州大學
30、青海省(1所):青海大學
31、寧夏自治區(1所):寧夏大學
⑹ 中國十大名大學有哪些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清華,Tsinghua University),於1911年始建,坐落於北京市,是中國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隸屬「211工程」「985工程」。其前身是清華學堂。
清華大學因北京西北郊清華園而得名。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易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復校,1949年後更名「清華大學」。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簡稱北大,Peking University),於1898年始建,坐落於北京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為九校聯盟、亞洲大學聯盟等聯盟成員,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其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該大學1912年曾更名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大與清華、南開合並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北平復校。1952年,遷入原燕京大學校園(燕園)。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回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浙大,Zhejiang University),於1897年始建,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前身是求是書院,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曾被譽為「東方劍橋,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該校於1998年,由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合並,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其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4、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復旦,Fudan University),於1905年始建,位於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高校,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隸屬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原名復旦公學。2000年,原復旦大學與原上海醫科大學合並成新的復旦大學。
學校創始人為教育家馬相伯,首任校董為孫中山。校名「復旦」二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意在自強不息,寄託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自主辦學、教育強國的希望。1917年改為私立復旦大學;1942年元旦改為「國立」;1946年遷回上海江灣原址;1952年院系調整後,復旦大學成為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1959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
5、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於1896年始建,位於上海市,是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一,國家「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原名南洋公學,2005年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為新的上海交通大學。
該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
該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1911年更名為「南洋大學堂」,1929年更名為「國立交通大學」,1949年更名為「交通大學」;1955年,學校遷往西安,分為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兩部分獨立建制,上海部分啟用「上海交通大學」校名;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並入學校。
6、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南大,Nanjing University),於1902年創建,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前身是三江師范學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也是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
南京大學其學脈可追溯自孫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此後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等歷史時期,1949年由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徑稱「南京大學」並沿用至今。該大學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和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大,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於1958年9月創建,坐落於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
該校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創辦被稱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著名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8、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高校。其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陝北公學,後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並組建而成。
該校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為世界大學聯盟、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京港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人民共和國建設者」的搖籃、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重鎮。1954年,被確定為以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大學和首批全國重點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
9、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武大,Wuhan University),於1893年始建,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是由中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前身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創辦的自強學堂,由原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而成,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該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高校。
據2019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5195畝,建築面積266萬平方米,設有34個學院(系),開設123個本科專業,擁有5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7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6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10、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簡稱中大、SYSU,Sun Yat-sen University),於1924年始建,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其於1952年由原中山大學文理院系與嶺南大學文理院系合並而成。
中山大學由中國教育部直屬,及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中國南方科學研究、文化學術與人才培養的重鎮。其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校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學校有1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33個參評學科有16個學科進入水平排名前5。
⑺ 中國有名的大學有哪些
中國有名的大學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
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後,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2000年,復旦大學與前身為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的上海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根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復旦大學在校教學科研人員2871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2523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47人(含雙聘),文科傑出教授1人,特聘資深教授1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19人,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上海市教學名師27人。
國家級精品課程:
中國古代文學史、漢語言文學原典精讀、中國文學批評史、美學、史學導論、現代西方哲學、西方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選讀、大學英語、新聞學概論、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審計學、概率論、數學分析、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大學物理實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復旦大學
⑻ 中國大學有哪些學校
我國的大學,
有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
其中:
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
含本科院校1258所、
高職(專科)院校1482所;
成人高等學校265所。
⑼ 中國的大學有哪些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
大連理工大學(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大工「,坐落於大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
中歐工程教育平台、全國16所工科重點大學科技工作研討會、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主要成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實施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師資力量
截至2020年11月,學校現有教職工4173人,其中專任教師2642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職教師中的兩院院士38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6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者34人(其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人。
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教學名師4人,青年拔尖人才8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0人,「973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1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18人。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名師37人,「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2人;博士生導師1043人,碩士生導師2348人,專任教師中受聘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911人,受聘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1216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連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