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哪些好官

中國哪些好官

發布時間:2023-05-31 19:01:18

① 中國歷史上 的好官有哪些

包拯,張居正,海瑞,於謙,林則徐,岳飛,文天祥,湯斌,西門豹,趙廣漢,黃霸,徐有功,狄仁傑,陳希亮,氏告棗況鍾,殲拆湯斌友盯。。。。

② 中國歷史上的好官的故事

1、海瑞的故事——為官廉潔,一生清貧

海瑞為官,始終堅持最高的廉潔標准,除了領取政府下發的俸祿外,他絕不接受哪怕一分一毫的「灰色收入」。明朝官員的俸祿,是歷代王朝中最低的。海瑞任淳安知縣時,每年的實際收入僅為12石大米,27.49兩銀子,360貫鈔。依購買力計算,他的月薪大致相當今天的1130元。海瑞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全靠這么點收入,生活水平跟今天的低保戶差不多。盡管收入低到難以解決全家的讓緩吃飯問題,但海瑞依然毫無怨言的接受,完全靠工資安排生活。身為知縣,他親率仆從在後衙種蔬菜自給,當然吃培滑氏不起肉。有一次海瑞為母親過生日,配散買了二斤肉,這居然成了新聞,傳到了總督胡宗憲耳朵里,胡總督竟以傳播消息的口吻說:「聽說海知縣給老母過生日,買了二斤肉!」
海瑞最後死於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這位二品大員去世之後,僅余白銀20兩,連喪葬費都不夠。他的好友王用汲去看他,只見布衣陋室,葛帷(用葛藤織的帷布,比麻布還差)還是破的,連個窮書生的境況都不如,感動得直流眼淚,並為他湊喪葬費。

2、包拯的故事

巧判小孩

有兩個婦人為了一小孩而鬧上了公堂,縣官判定兩人一人拉小孩的一隻手,誰拉贏了那個小孩就是誰的,在經過一番拉扯之後,其中一位含著淚松開了手,但是最終縣官卻把小孩判給了那位婦人.別人不明其理,問之,縣官說到:」誰會忍心讓自己的小孩受到傷害啊!她放手是因為她心疼她的孩子!你沒看見她是含著淚的嗎?後來包拯就把孩子還給了這位母親!

③ 有什麼好官推薦嗎

中國歷史上的好官有:

1、海瑞: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

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宴轎茄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2、包拯:

天聖五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

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升任樞密副使。

3、狄仁傑: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帆悔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彭澤縣令。

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4、於謙: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

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於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於謙獨運征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5、於成龍:

清順治十八年,於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於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後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等職。康熙二十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康熙二十三年,朝晌察廷命令於成龍兼管江蘇、安徽兩地巡撫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

④ 中國歷史上 的好官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清官
1. 西門豹,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滾禪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2.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並且善於思考,講究辦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但京兆尹的職責在於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神升強,深得百姓贊頌。

3. 黃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黃霸還在年少時,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於漢時並無科舉制度,漢武帝為緩解財政困難,發布詔令,凡是向國家貢獻財產的給官做。黃霸便用糧食換了游備老一個卒史。從政後,奉公守法,以廉為本;體察民情,以勸課農桑為重。特別是黃霸斷案,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黃霸也因此從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當時的大郡--潁川郡任太守的政績最為突出。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後,大刀闊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詔稱頌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秀者。

4.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專門的審案官,但在官僚體系中地位極低,也難有作為。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卻因敢於嚴格守法,犯顏直諫,執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後任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徐有功為官之時,正值武周時期,上有武後作亂,下有酷吏網羅,執法守正彼為不易。由於徐有功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數以萬計,因而難免得罪酷吏、奸臣,頻遭彈劾、推審,但最終皆因找不出他貪贓或徇私枉法的證據,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兩次被罷官又兩次復出,盡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諛奉承,一心執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為歷史上罕見的一位名留青史的專職"法官",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5. 狄仁傑(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連荷蘭也有人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6. 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他從進士及第開始,為官30餘年,先後任過知縣、知州、知府、轉運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開封府及朝廷任職,不論是在地方還是京城為官,陳希亮嫉惡如仇,不考慮個人的禍福進退,為平民百姓稱頌,使王公貴人害怕。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7.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御史等監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後人稱他為包待制、包龍圖、包學士。他在開封任知府雖僅一年多的時間,但死後,開封百姓卻在開封府署旁邊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紀念和供奉他。包拯一生清廉簡朴,從不講究排場,即使做了大官,穿著仍與布衣時一樣;對貪污深惡痛絕,在給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贓吏》中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包拯在當時和後世都享有盛名,特別在死後,作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體裁的文藝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帶有神奇色彩。隨著國際上文化交流的進展,包拯這個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還贏得了世界的聲譽。雖然史料中的包拯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懸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也受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作為清官確實是非常典型的。

8. 況鍾(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況鍾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他直接減輕官糧,實行折征的辦法減輕百姓負擔,穩定和發展經濟。同時,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始,從不間斷。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經他審理過的案子,無論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除此之外,他還做了興修水利、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況鍾任職十三年間,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任上。當地百姓為紀念況鍾,在他死後,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9.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表面一片昇平,其時危機四伏。海瑞年青時,便對社會問題表現了極大的關注。在戶部供職時,出於對國家財力的憂慮,為進諫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後人稱為《治安疏》。奏疏遞上後,海瑞即被入獄,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階的勸說之下,才得以獲赦,官復原職,並逐步升至應天十府巡撫等職。之後,他為匡正時弊,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污滿「八十貫絞」等嚴刑。他鐵面無私,對一直有恩於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多次冒死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嚴於執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撫流亡,注意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大地主無止境的盤剝,改革落後的風俗習慣,等,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

10. 湯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主要政績在康熙朝,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湯斌為官一生,除著書立說,發展理學學說外,幾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務和漕運的治理上,並注意為百姓減輕負擔、賑災救施、興利除害,從而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為變「滿目榛荒,人丁稀少」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做出了一定貢獻,其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⑤ 中國現當代有哪些出了名的好官

李天意是當代好官。他鬧納虛愛國為民,嫉惡如仇茄核,不貪不腐,不懼強權,無私無畏。能力超強,是華夏官場的中流砥柱!
現在官員若能十之有二三液燃中華復興有望。

⑥ 古代有哪些好官值得百姓擁護

第一位是孫叔敖。

孫叔敖,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頌橘位清官。春秋時期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以賢能、清廉聞名於世。孫叔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範。
孫叔敖在任宰相期間,三上三下,升遷和恢復職位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權勢時不悔恨不嘆息。孫叔敖作為宰相,權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朴,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
據史書《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他為相時乘的是木棧車,駕車的是老母馬,吃的是粗米餅、青菜湯,冬天穿山羊皮襖,夏天穿粗布葛衣,一年四季,面帶飢色。
公元594年,楚莊王二十年前後,孫叔敖患疽病去世,年僅38歲。作為宰相,家裡竟窮得徒有四壁,連棺木也未准備。據說他死後,其遺孀和兒子孫安搬出官府,寄居郊外,兒子窮得穿粗布破衣,以農耕為主,靠打柴為生,自食其力。
足見其清廉。
第二位是西門豹。

西門豹,戰國時,魏國著名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我們太熟悉了,西門豹治鄴的故事,至今流傳。
西門豹在鄴縣當縣長的時候,當地有一個讓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習俗,叫河伯娶親。西門豹鏟除這股歪風、邪風之後,而西門豹帶領老百姓興修水利,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而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第三位是張湯。
張湯,西漢漢武帝時的著名酷吏。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當然,如此張湯,下場自然很慘。元鼎野賣團二年,也就是張湯擔任御史大夫的第六年,張湯自己被人舉報,罪名是官商勾結,以權謀私,泄露國家機密,破壞經濟改革。
結果,張湯被迫自殺。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都是俸祿所得和皇帝所賜,沒有其他產業。
他的兄弟和兒子想厚葬,他的母親卻反對。張湯母親說:我兒身為天子之臣,竟被小人誣陷而死,何必厚葬,又豈能厚葬?
最後,一輛牛車一口薄棺,埋葬了張湯。張湯是清官。
第四位是黃霸。
黃霸,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

黃霸斷案卻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配梁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為了解民間情況,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並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關心百姓疾苦。
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
第五位是狄仁傑。
公元676年,狄仁傑任大理丞,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由於

⑦ 歷史有哪些好官

中國歷史上的好官有很多,例舉如下:

1、千古楷模——晏子。上報君王下恤百姓,巧用智慧由君及民,熱愛人民冷拒權臣,廉潔從政節儉自律。

2、天下良吏——黃霸

宦志強烈捐獻從政,廉正為官一心為公,寬政慧並治郡注重教弊雹化,統馭有術作風務實。

3、清廉忠烈——楊震

勵志求學自強自立,重德施教言行一致,三地為官 「四知」清名,不阿權貴錚言直諫,正直遭讒蒙冤而死,垂範子孫累世廉直,千古流芳世代仰慕。

4、忠君為民——諸葛亮

幼年失怙歷經磨難,耳濡目染立志濟世,安定民生察民疾苦,舉賢任能量才為用,廉潔奉公潔身自好,財產透明清白示世,不搞特權從嚴律己,依法治國賞罰分明,安民為要清廉為本,德昭後世光耀千秋。

5、敢於直諫——魏徵

秉公直諫肅正國綱,取信於民撫愛百姓,力反強權主持正義,阻止揮霍力抵浮華,奉旨賑災力黜貪官,公心遭妒力匡朝綱,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倡廉守廉鞠躬盡瘁。



(7)中國哪些好官擴展閱讀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吾身,就是要時常照一照鏡子,正一正衣冠,洗滌一下心靈,改正一下毛病,只有這樣,才能認清自我,清醒頭腦,在中國古代官場上,形形色色的官員們粉墨登場,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活法;

有的是清廉為民,勤勤懇懇,有所作為,進而立言、立功、立德,甚至有驚天動地、轟轟烈烈之壯舉:而有的卻是得過且過,碌碌無為,甚至放縱私慾、貪腐成性,以致淪為貪官,留下千古罵名。

⑧ 我國歷史上像西門豹為民做主的好官有哪些

這可就多了去了,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會有那麼幾個清官,像晏子、黃霸、楊震、諸葛亮、魏徵、姚崇、范仲淹、司馬光、於謙、於成龍、包拯等等,都是一等一的大清官,每個人的事跡與西門豹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這還只是列舉兩個大家都熟知的,還有一些名氣不是很大的清官,就不一一說了,實際上西門豹雖然是清官,但他對於當朝朝代的貢獻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⑨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清官:每個都值得後世人敬佩,你知道幾個

中國歷史上有英雄、有名臣、有仁君、有清官、有忠臣,當然,也有小人、有奸臣、有暴君、有貪官、有酷吏。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幾千年來,人們一直都清官褒獎有加,但貪官千夫所指。

雖然清官差侍不等於好官,也不等於有為之官,但清官至少不貪污,不會損害百姓的利益。所以,我們還是喜歡清官,尤其是下面這十位。

第一位是孫叔敖。

孫叔敖,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清官。春秋時期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以賢能、清廉聞名於世。孫叔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範。

孫叔敖在任宰相期間,三上三下,升遷和恢復職位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權勢時不悔恨不嘆息。孫叔敖作為宰相,權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朴,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

據史書《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他為相時乘的是木棧車,駕車的是老母馬,吃的是粗米餅、青菜湯,冬天穿山羊皮襖,夏天穿粗布葛衣,一年四季,面帶飢色。

公元594年,楚莊王二十年前後,孫叔敖患疽病去世,年僅38歲。作為宰相,家裡竟窮得徒有四壁,連棺木也未准備。據說他死後,其遺孀和兒子孫安搬出官府,寄居郊外,兒子窮得穿粗布破衣,以農耕為主,靠打柴為生,自食其力。

足見其清廉。

第二位是西門豹。

西門豹,戰國時,魏國著名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我們太熟悉了,西門豹治鄴的故事,至今流傳。

西門豹在鄴縣當縣長的時候,當地有一個讓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習俗,叫河伯娶親。西門豹鏟除這股歪風、邪風之後,而西門豹帶領老百姓興修水利,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而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第三位是張湯。

張湯,西漢漢武帝時的著名酷吏。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當然,如此張湯,下場自然很慘。元鼎二年,也就是張湯擔任御史大夫的第六年,張湯自己被人舉報,罪名是 *** ,以權謀私,泄露國家機密,破壞經濟改革。

結果,張湯被迫自殺。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都是俸祿所得和皇帝所賜,沒有其他產業。

他的兄弟和兒子想厚葬,他的母親卻反對。張湯母親說:我兒身為天子之臣,竟被小人誣陷而死,何必厚葬,又豈能厚葬?

最後,一輛牛車一口薄棺,埋葬了張湯。張湯是清官。

第四位是黃霸。

黃霸,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

黃霸斷案卻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者做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為了解民間情況,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並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關心百姓疾苦。

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

第五位是狄仁傑。

公元676年,狄仁傑任大理丞,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由於聰明過人,又熟悉典章法度,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而且沒有冤訴者,成為朝野和民間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鏟奸除惡的青天。

隨後,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紀劾百官。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贊賞和信任。

以「中華神探」的頭銜聞名中外的狄仁傑,其實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可以說,太宗之後,玄宗之前,稱得上政治家的只有狄仁傑。他作為一名精忠謀國的宰相,一生忠君愛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是武則天最為寵信的大臣。

第六位是徐有功。

徐有功,唐代最著名專司審案的官吏,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正的清官。

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卻因敢於嚴格守法,犯顏直諫,執正、 *** 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新唐史》對他有「雖千載未見其比」之贊譽。有關徐有功剛正不阿、守法護法的事例很多。他任法官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虛嫌吵件,救人數以萬計。他既不為己謀利,也不為君主之私慾所動搖。正因為他是一位守正不阿清官,才能在種種誣陷冤告中傲然挺立。

公正、忠誠、無私、才乾和勇氣,是徐有功成為古代最優秀法官的主要原因,因此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第七位是包拯。

包拯,在華人世界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從來不讀書的也知道。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在民眾心中是明鏡高懸執法如山的象徵。

據正史記載,包拯權知開封府時,曾大開正門。民眾但有冤情,可以直接上堂控訴。辦事人員做不了手腳,一貫橫行霸道的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紛紛收手。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包公比閻王爺還鐵面無私。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第八位是海瑞。

海瑞生於公元1514年,死於公元1587年,享年73歲。海瑞的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海瑞是中國古代最為耀眼和有個性的清官。

海瑞的清廉恐怕中國人都知道。海瑞的清廉舉世聞名,絕對真實,而且清澈見底,清的不能再清。

海瑞晚年,官位很高,右都御史,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部長。但海瑞去世時,連喪葬費都沒有。據說他的同事去主持海瑞的喪事,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因而禁不住為之悲泣不已,湊錢為海瑞辦理喪事。做官做到如此,可以說是一清見底了。

而且海瑞是一生堅持他的清廉。他當知縣時,飯桌上的蔬菜都是自己種的,酒肉之類的,則極少食用。

據說有一次,海瑞給母親賀壽,買了兩斤豬肉,這件小事瞬間紅爆朋友圈,海瑞一夜之間成了網紅。當時的總督胡宗憲都忍不住大驚小怪,發朋友圈說:你們知道不知道,海瑞買肉了,買了兩斤豬肉,兩斤耶。嚴嵩點了32個贊。可見海瑞的清廉到了什麼程度。

第九位是湯斌。

湯斌為官一生,幾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務和漕運的治理上,並注意為百姓減輕負擔、賑災救施、興利除害,從而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

湯斌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第十位是於成龍。

於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贊譽。於成龍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謚號清瑞。

康熙:「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康熙破例親自撰碑文並題寫「高行清粹」匾額給予褒揚。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十大清官,有的是既是清官,又是能臣,比如狄仁傑、包拯。

⑩ 請問在我國歷史上的好官有什麼

中國古代十大清官譜

【狄仁傑】

(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

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

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連荷蘭也有人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包哪譽拯】

(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

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御史等監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

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

大力 *** 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況鍾】

(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

況鍾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他直接減輕官糧,實行折征的辦法減輕百姓負擔,穩定和發展經濟。

同時,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

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始,從不間斷。

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經他審理過的案子,無論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

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橘物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

除此之外,他還做了興修水利、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況鍾任職十三年間,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任上。

當地百姓為紀念況鍾,在他死後,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海瑞】

(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

表面一片昇平,其時危機四伏。

海瑞年青時,便對社會問題表現了極大的關注。

在戶部供職時,出於對國家財力的憂慮,為進諫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

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後人稱為《治安疏》。

奏疏遞上後,海瑞即被入獄,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階的勸說之下,才得以獲赦,官復原職,並逐步升李伍段至應天十府巡撫等職。

之後,他為匡正時弊,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污滿「八十貫絞」等嚴刑。

他鐵面無私,對一直有恩於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

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多次冒死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嚴於執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撫流亡,注意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大地主無止境的盤剝,改革落後的風俗習慣,等,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

【寇準】

寇準罷宴

相傳在宋淳化年間,青年時代的寇準,得到宋太宗的信任,提升為參知政事。

不久太宗又親自為寇準主婚,與趙匡胤宋皇後的幼妹、邢國公宋準的 *** 宋娥成親。

新婚期間,日日酒宴,夜夜歌舞。

一天,寇準與宋娥正在歡宴,門官報說寇準的家鄉人要見,寇準忙讓來人進來。

不一會,門官領來一個衣著破爛的老漢,寇準一看,十分驚慌,原來是自己的舅父趙午來到,寇準忙拉夫人宋娥上前拜見,侍女們忙搬來椅子讓老人上坐。

老人坐定以後,兩眼發呆,隨即又大哭起來。

寇準急問家中出了什麼大事。

問了半天,老人才長嘆一口氣,叫著寇準的小名,說:「牛娃子,我進了這相府,見你這么榮華富貴,又聽人說你整日歌舞酒宴,叫我不由得想起了我那可憐的老姐姐,她一輩子受苦受難,沒過一天好日子。

」寇準聽舅父說起母親,慌忙跪倒在地,說:「都是外甥不好,得意忘形,忘了母親早年的苦楚。」

趙老漢擦了擦了眼淚,拍著寇準的肩膀說:「牛娃子,那年你爹去世,你才十歲,你娘晝夜紡線織布,供你讀書,我送你上華州會試,你穿的藍布袍子補丁褲子。

你現在當了大官,又招了皇姨,從地下到天上了,歡樂幾天就是了。

可你天天作樂,夜夜飲宴,你娘受過的苦,百姓們受的艱難你全忘光了嗎」

寇準忙給舅父叩頭,說:「舅父指教,甥兒得益不淺,母親去世時,我君命在身,忠孝不能兩全,是甥兒終生憾事。

不過,母親的苦楚,甥兒實不敢忘。

甥兒今為國家大臣,誓以上報宋王、下撫黎民為己任。

」說罷,忙和宋娥勸舅父入席用飯。

老漢看著宴席上的山珍海味,硬是不入席,卻指著宴席說:「這一席飯夠咱家鄉一家人過幾個月哩你在京城裡吃得這么好,可知道咱華州、同州今年大旱,顆粒未收,一斗米價漲到一千錢。

現在還沒過年,已鬧起了飢荒,到明年春天,不知要餓死多少人呢想到這里,我怎麼能吃下這樣好的飯呢」

寇準也曾聽說過家鄉有旱情,可是從地方官的奏摺里,卻看不出災情的嚴重程度。

聽舅父這么說,頓覺自己失職,愧對鄉里。

他安排舅父住下,急忙回到大廳,吩咐撤了宴席,並以此為戒,永不夜宴。

第二天早朝,寇準將故里旱情如實奏給太宗,並請旨回陝西督賑和詢察民情。

太宗准奏,他回到陝西以後,為家鄉人民辦了不少好事,還把關中的稅賦免徵三年。

另一種說法:

在封建社會中,民間對好官稱為清官。

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對好官一般不稱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機構的國家,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就出現了對官僚的類型化評價。

好官的標準是什麼?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側重點。

司馬遷的標準是:行教、清廉、守法。

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戰國、秦及漢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標准。

到了'獨尊儒術'時期,推行教化又成為好官的標准。

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難考核,從三國未年開始,根據司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為正式的為官標准化,清官也就逐漸成為好官的代名詞。

封建社會的清官,其實都是統治階級的代表,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服務的。

只是,比之於貪官而言,他們畢竟對人民有益,為人民做過一些好事,對社會歷史起過一定的作用,也更為人民所稱道;他們廉潔奉公、公正執法的一面,對今天的法治建設與廉政建設,仍不乏學習、借鑒意義.古往今來,在我國歷史上有過不少清官廉吏,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他們為官清正、廉潔自好的美德,歷來受到人們的贊頌。

1. 西門豹,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

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

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

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

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2. 趙廣漢,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

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

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干,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

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

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

並且善於思考,講究辦事效率。

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

但京兆尹的職責在於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

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贊頌。

3. 黃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

」黃霸還在年少時,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

由於漢時並無科舉制度,漢武帝為緩解財政困難,發布詔令,凡是向國家貢獻財產的給官做。

黃霸便用糧食換了一個卒史。

從政後,奉公守法,以廉為本;體察民情,以勸課農桑為重。

特別是黃霸斷案,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

黃霸也因此從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

其中,以在當時的大郡--潁川郡任太守的政績最為突出。

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後,大刀闊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詔稱頌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秀者。

4.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

在古代,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專門的審案官,但在官僚體系中地位極低,也難有作為。

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卻因敢於嚴格守法,犯顏直諫,執正、 *** 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徐有功先後任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

徐有功為官之時,正值武周時期,上有武後作亂,下有酷吏網羅,執法守正彼為不易。

由於徐有功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數以萬計,因而難免得罪酷吏、奸臣,頻遭彈劾、推審,但最終皆因找不出他貪贓或徇私枉法的證據,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兩次被罷官又兩次復出,盡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諛奉承,一心執法守正。

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為歷史上罕見的一位名留青史的專職'法官',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5. 狄仁傑(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

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

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連荷蘭也有人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6. 陳希亮,字公弼,北宋時期眉州青神(今屬四川)人,原籍京兆(今陝西西安市)。

他從進士及第開始,為官30餘年,先後任過知縣、知州、知府、轉運史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開封府及朝廷任職,不論是在地方還是京城為官,陳希亮嫉惡如仇,不考慮個人的禍福進退,為平民百姓稱頌,使王公貴人害怕。

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

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跡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7.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

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御史等監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所以後人稱他為包待制、包龍圖、包學士。

他在開封任知府雖僅一年多的時間,但死後,開封百姓卻在開封府署旁邊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紀念和供奉他。

包拯一生清廉簡朴,從不講究排場,即使做了大官,穿著仍與布衣時一樣;對貪污深惡痛絕,在給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贓吏》中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 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

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

大力 *** 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

包拯在當時和後世都享有盛名,特別在死後,作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體裁的文藝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帶有神奇色彩。

隨著國際上文化交流的進展,包拯這個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還贏得了世界的聲譽。

雖然史料中的包拯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懸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也受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作為清官確實是非常典型的。

8. 況鍾(公元1383-1442),字伯律,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

況鍾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他直接減輕官糧,實行折征的辦法減輕百姓負擔,穩定和發展經濟。

同時,整肅吏治、端正風氣,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

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周而復始,從不間斷。

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經他審理過的案子,無論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

現在,只要一提起況鍾,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裡那位甘冒風險、敢於伸張正義、為民伸冤的清官。

除此之外,他還做了興修水利、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況鍾任職十三年間,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最後積勞成疾,病逝於蘇州任上。

當地百姓為紀念況鍾,在他死後,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9.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

表面一片昇平,其時危機四伏。

海瑞年青時,便對社會問題表現了極大的關注。

在戶部供職時,出於對國家財力的憂慮,為進諫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

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後人稱為《治安疏》。

奏疏遞上後,海瑞即被入獄,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階的勸說之下,才得以獲赦,官復原職,並逐步升至應天十府巡撫等職。

之後,他為匡正時弊,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污滿「八十貫絞」等嚴刑。

他鐵面無私,對一直有恩於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

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多次冒死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嚴於執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撫流亡,注意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大地主無止境的盤剝,改革落後的風俗習慣,等,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

10. 湯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

主要政績在康熙朝,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

湯斌為官一生,除著書立說,發展理學學說外,幾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務和漕運的治理上,並注意為百姓減輕負擔、賑災救施、興利除害,從而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為變「滿目榛荒,人丁稀少」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做出了一定貢獻,其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從歷史上看,清官終極上干不過貪官,清官雖然誓死與皇帝一心,可到臨界點上皇帝與清官卻不一條心。

人的慾望永遠大於實際上能把它填滿的填充物,這意味著在自然狀態下(即在沒有有效監督機制下),清官不可能比貪官多,清流的力量不可能比濁流的力量大。

中國那麼多代王朝,貪官下馬雖多,但是最後都是濁流毀滅了這個王朝,而不是清流拯救了這個王朝。

所以清官與貪官的關系根本上講是獨虎對群狼的局面,勢單力薄,處於隨時可能被毀滅的情勢里。

清官的最大力量源泉是朝廷,可是十個貪官好歹能讓一個朝廷成其為朝廷,一個清官卻絕對支撐不了一個朝廷。

這就意味著皇帝不可能完全違背十個貪官的意志而為一個清官撐腰。

從理論上講,皇帝也是人,他對享受的要求更高更多,貪欲更大,因而皇帝的氣味與貪官更接近。

這意味著,清官的矛頭最 後必然刺向皇帝,也就是說,如果任由清官作為,最後必定傷及皇帝。

如果皇帝完全由著清官,皇帝則損失多多,從本質上講,清官與皇帝不是同路人,不是利益共同體;中庸點講,清官是朝廷平衡權力的一條腿,極端的講,清官是皇帝之敵。

人有人格,國有國格。

格是什麼?格是取向,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格是規范,是規矩,是為人之本,是立身之道。

而我又一直以為,在諸色人等之格中,「官格」當屬首重之列。

《論語》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又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都在講做人之道,當然,儒家學說更是歷代為官之道之圭臬。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國人為人為官的信條,成為國人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目標。

無論是屈原、包拯、文天祥,還是范仲淹、諸葛亮,無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歷史上的清官、廉官、勤官、績官、能官,都是講求官德官格的模範,他們以自身的愛國、為民、勤政、重義、忠誠等高格美德,在歷史的「凌煙閣」上鐫刻下了不朽的名字,他們為當時的人民奉獻了真誠和心血,他們為歷史的前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些好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海鮮去哪裡吃合算 瀏覽:44
和伊朗人做生意通過哪個銀行 瀏覽:265
印尼簽證費用一般多少 瀏覽:98
從英國的歷史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瀏覽:676
中國建行專屬一戶通簽約多久到期 瀏覽:488
越南人如何對待大象 瀏覽:914
印度邊境沖突中國傷亡多少 瀏覽:354
印尼工程稅率多少錢 瀏覽:193
發票專用章用什麼印尼 瀏覽:91
印度茶園怎麼樣 瀏覽:851
伊朗女人長什麼樣的 瀏覽:911
印度街頭酥脆球怎麼配 瀏覽:719
伊朗新冠病毒怎麼來的 瀏覽:637
中國古建元素有哪些 瀏覽:949
在越南讀書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556
印度的火車站有多少個 瀏覽:768
英國研究生多久開學 瀏覽:649
義大利木紋礦山在哪裡 瀏覽:137
印度養雞怎麼樣 瀏覽:555
印度的衛生紙賣多少錢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