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的大會都有哪些
一、黨的會議
包括:1、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如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十七大,每五年召開一次(一般是十月或十一月),主要是聽取並審議上一屆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中央紀委報告,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十七大選舉的中央委員會就叫「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2、黨中央全會,如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簡稱十七屆五中全會,每年九月或十月舉行一次,按順序就是一中、二中……七中全會,主要是審議中央政治局提交的工作報告,還會通過一個文件(如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如果是第一次全體會議,還要選舉產生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等;
3、黨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是中央委員會的常設機構,其委員由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每月月底舉行一次,新聞聯播會有報道,主要是研究部署當前的一些情況。
二、國家會議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每年三月舉行一次,聽取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執行情況、高法報告、高檢報告,通過新一年財政預算。如果是第一次會議還要選舉產生新的國家機構組成人員。
2、全國人大常委會,如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簡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每兩個月舉行一次,主要是審議法律法規,決定外交使節、締結條約,任免國家工作人員等。
3、政協全國委員會,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簡稱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召開時間比全國人大提前一天,列席全國人大會議,每次通過一項政治決議,主要是建言獻策,不具法律強制效力。
3、全國政協常委會,如第十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簡稱全國政協十一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大概三個月左右舉行一次(無固定時間),一般都是聽取傳達黨中央有關精神,建言獻策。
黨的會議一般會在前面加上中共、黨的、中共中央等冠詞。報道或是文件里,凡是提到中央都是特指黨中央,提到國務院就是特指政府。
每年十二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它實質上就是擴大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也屬於黨的會議。
國家不定期召開的如「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全國司法工作會議」,屬於黨政結合會議。
② 中國政府一共有哪幾種會議
根據《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規定,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分為4類:
一類會議是以黨中央和國務院名義召開的,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或中央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會議。
二類會議是由黨中央和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召開的。
三類會議是由黨中央和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人民團體及其所屬內設機構召開的。
四類會議是除上述一、二、三類會議以外的其他業務性會議,包括小型研討會、座談會、評審會等。
(2)中國會議有哪些擴展閱讀:
會議的規模及特點:
一類會議參會人員按照批准文件,根據會議性質和主要內容確定,嚴格限定會議代表和工作人員數量。
二類會議參會人員不得超過300人,其中,工作人員控制在會議代表人數的15%以內;不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出席。
三類會議參會人員不得超過150人,其中,工作人員控制在會議代表人數的10%以內。
四類會議參會人員視內容而定,一般不得超過50人。
③ 中國歷史上黨的幾次重大會議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①內容: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用無產階級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②意義: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之後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①內容: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 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②意義: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
①內容:決定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改組國民黨
②結果:與國民黨進行了合作,國民大革命興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於中共放棄領導權及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而失敗
4、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5、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
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
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6、瓦窯堡會議(1935年底)
①內容:確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②影響: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戰
7、洛川會議(1937年秋):
①內容: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②影響: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後,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後方變為抗日的前線
8、中共七大(1945年春)
①內容: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指出當前形勢下黨的任務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領導人民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確立毛澤東思想為我黨的指導思想
②意義:為爭取抗日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
9、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
①背景: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全國即將解放
②內容:
a、黨今後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c、規定了革命勝利後黨的基本政策和總任務: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
d、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③意義: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問題
10、中共八大(1956年秋)
①內容:
a、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國內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進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現實之間的矛盾。
b、確定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盡快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c、確定今後的總任務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
d、確定經濟建設方針是既反冒進又反保守,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
意義:八大路線是正確的,提出的方針和設想富有創造性,是對我國對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11、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12、十二大(1982年)
內容: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為整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13、十三大(1987年)
內容:a、闡明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b、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
14、十四大(1992年)
①內容: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設的主要任務: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加快改革開放,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b、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②意義:為我國規劃了本世紀前進航程,確立了邁向21世紀的行動綱領,大會形成了以江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15、十五大(1997年)
內容:
a、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b、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
c、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領域改革和發展作出跨世紀的戰略部署
16、十六大(2002年)
主題: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主要內容:
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①三個代表進一步回答了怎麼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建設怎麼樣的黨。
②當前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三個代表」
17、十七大(2007年)
十七大提出了三個基礎、三個重點和二個補充的發展新思路。
它們是:「要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8.十八大(2012年)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最新成果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18.十九大(2017年)
主要考點(點擊右側題目進入新的文章查看):十九大報告期中考怎樣命題? 歷史、思品老師"鎖定"了這些考點!
會議總結性考點
1、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現和原因
(1)表現:①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②1923年中共三大,提出了統一革命戰線,並在大革命中得到了實踐。
③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及時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向農村進軍,開展土地革命,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正確道路。
④1935年遵義會議上,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則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問題,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⑤1936年,中共又根據國情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調整政策,由「反蔣抗日」改為「逼蔣抗日」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為實現全民族抗戰奠定了基礎。
(2)逐漸走向成熟的原因:
①中共能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
②中共經過長期革命斗爭實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經驗。
③中共排除了共產國際「左」傾錯誤的干擾,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問題
2、中共三次工作重心轉移
①第一次:由城市轉向農村 (八七會議)
原因:
a、由於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敵我力量的懸殊
b、三次武裝起義受挫表明城市暴動的革命方式不符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
c、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因此,只有開展土地革命,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才是革命取得勝利的基礎和保證
d、文家市會議決定進軍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黨的工作重心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
②由農村轉向城市(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原因:a、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成定局
b、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開始了城市領導農村的革命時期。
③由階級斗爭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十一屆三中全會)
原因:「文革」十年動亂給黨和人民造成極大損失。1978年底,中共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3.中共三次轉折點
第一次:、八七會議(1927年8月)
①內容: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第二次:遵義會議(1935年1月)
①內容:a、糾正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取消其軍事最高指揮權。b、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義: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三次: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
①內容:a、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b、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c、決定撥亂反正,審查和解決黨內一批重大冤假錯案,以及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②意義: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這次會上開始形成的
④ 中國共產黨開過的重要會議有哪些
1、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
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它是中國近現代「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2、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
中共二大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和制定黨在現階段的革命綱領。會議根據列寧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對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當前階段的革命性質是資產階級民族革命的性質進行了分析,並制定了當時黨的最低和綱領。
3、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6月12日召開,這是黨的歷比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此次大會討論並接受了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以及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決議案,為隨後到來的第一次國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礎。中共三大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思想,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正確地確定了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促進了國共合作的形成。
4、中共四大
1925年1月在上海召開,大會指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和工農聯盟的重要性。中共四大的歷史功績是:正確分析了中國社會各個階段的革命態度問題,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大會還指出了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無產階級與農民建立鞏固工農聯盟的重要思想
5、中共五大
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這次代表大會是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召開的。大會的主要任務是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第七次擴大會議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糾正陳獨秀的機會主義錯誤,並決定黨的重大方針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