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畫有幾種手法
中國畫的筆法有六種,分別是中鋒、側鋒、逆鋒、拖鋒、折釵股與屋漏痕、飛白鋒。
1、中鋒:中鋒即錐吵困形毛筆筆尖在毛筆的運行過程中,始終處在用筆的中心位置。中鋒用筆是中國畫用筆方法的首要特徵。其特點是:筆力飽滿,內涵豐富。外柔內剛,極富表現力。
2、側鋒:側鋒的執筆是把筆管橫卧或傾斜。與紙成各種角度,筆尖不在墨線中間,筆尖在墨線一側,並出現飛白的效果。
3、逆鋒:逆鋒是相對於正手位置順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筆運行方法。逆鋒運筆阻力增大,筆鋒聚散,松緊變化不同於順筆意味。特點是筆力剛硬,力透紙背,但缺少柔勁。不可常用,適可而止。
4、拖鋒:拖鋒即將毛筆倒於紙面上升咐念,拖拉運行。特點是轉換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畫求形准確要求下,拖鋒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實用簡便。缺點是用筆比較浮,沒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5、折釵股與屋漏痕:根據自然中的現象與痕跡而追求的用筆方法,是中鋒行筆的變異手法,從而豐富了中鋒用筆的表現。
6、飛白鋒:此筆法是從書法用筆中的飛白轉化而來。特點是用筆松、毛,看似蜻蜓點水,實則虯勁有力,陽剛而簡羨有內力,鬆散見精神,有一種蒼茫的感覺。
(1)中國畫技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畫歷史悠久,宋朝以前繪圖在絹帛上,材料昂貴,因此國畫題材多以王宮貴族肖像或生活記錄等,直至宋代,紙材改良,推廣與士大夫文人畫興起等,讓國畫題材技法多元,在畫作上題詩,為書畫同源之始。
明朝之後,繪畫推廣到大眾,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風俗畫因此產生。清末,西風東漸,繪畫材料多元,加入了西畫元素,朝多方面發展。
國畫和西方繪畫的原則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強調觀察總結不強調現場臨摹,運用散點透視法不用焦點透視法,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現代國畫的發展也開始吸收西方繪畫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體解剖的准確等,也有畫家將國畫的意境用於油畫創作上。
Ⅱ 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有哪些
中國畫技法羨鉛包括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基本繪畫技法。中國畫技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
3、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古人稱之為「一波三折」,畫出的線條沉著含蓄,力透紙背,常用以畫屋宇、舟、橋的輪廓,也用於山石的勾勒,樹乾的雙勾。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畫竹葉、柳條便是露鋒運筆。
4、逆鋒運筆,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使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這種點、線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樹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運用。
Ⅲ 中國畫的技法有哪些
中國畫的技法有以下這些:
一.揉紙法
將紙揉皺後,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後襯濃墨或濃色;也可根據需要襯淡墨色。
1.全紙揉皺
2.局部揉
熟宣紙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後,根據需要,揉局部成規則或不規則紋路,展平後處理。
3.先畫後揉
畫時不必過於具體。正面畫反面畫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紙
折成細密的或橫或豎的紋路。
5.扎紙
將紙中間提起,握緊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後,可呈放射狀。
6.壓紙
將畫紙折成或橫或豎,噴濕後,滾壓,再展平著墨色,可呈更細碎紋理。
二.扎染法
1.畫前扎染
扎後浸墨色,或者用筆塗墨色。
2.畫後扎染
3.干後展開
4.趁濕展開
三.拼貼挖補法
生宣紙:用干凈水將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濕撕去,理順毛邊後,用另筆蘸白凈的漿糊刷上邊口,再將同樣型號的宣紙粘貼,水洇,撕去多餘部分即可。
熟宣紙:剪去多餘部分後,洇濕邊口,輕撕薄邊,粘紙。
也可在補貼後,邊緣處略加幾點漿糊,使之大體固定,而後補筆或渲染進行調整,使之神完氣足,完成後裝裱即可。
四.紙板遮擋法
1.紙筋法
在畫紙上加上紙筋,用水粘貼,畫後撕掉,可表現山石的紋理與質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紙筋。
2.刻版遮擋法
Ⅳ 中國畫在技法上大致分為哪幾種
中國畫在技法上的具體分類:
分染:
工筆畫繪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筆蘸色,另一支筆蘸水,將色彩拖染開去,形成色彩由濃到淡的漸變效果。
統染:
在繪制工筆的過程中,根據畫面明暗處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幾片葉子、幾片花瓣統一渲染,強調整體的明暗與色彩體系,稱為統染。
罩染:
在已經著色的畫面上重新罩上一層色彩並局部渲染。
提染:
染色接近完工時用某種色小面積、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畫面稱為提染。
烘染:
在所描繪的物體周圍淡淡的渲染底色用來襯托或掩映物體。
點染:
用接近寫意的筆法,一筆蘸上深淺不同的色彩在畫面上連點帶染,取靈動之意。處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時候時常用到方法。
斡染:
將一塊色彩向四周染開。畫仕女臉頰的紅暈時即是採用此法,工筆牡丹的繪制中也會用到。
醒染:
在罩色過後色彩略顯發悶的畫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畫面醒目。
復勒:設色完成以後,用墨線或色線順著物體的邊緣重新勾勒一次。
水線:
工筆畫常用手法之一。工筆設色中遇到物體的邊緣或者線條的時候,經常會採用留一道亮邊的手法來區分局部色彩或用來保留線條或用來體現物體的厚薄程度,這條亮邊就稱之為水線。同時,保留水線也能較好的體現出工筆國畫所獨有的裝飾趣味。
立粉法:
點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長鋒筆飽蘸粉黃(藤黃+白色),也可略調一點膠進去,色彩的濃度要非常大,同時豎立筆中鋒,緩慢點出蕊的形狀,濕潤時色彩會高出紙面1毫米左右,等待幹了就會形成兩邊高中間凹的視覺效果,很有立體感。
(4)中國畫技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畫的技法,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中國畫家運用毛筆的方法,也就是因毛筆而產生的用筆、用墨的技法,其中墨法中包含了色彩的技法。
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到了元以後(文人畫家的介入),中國畫的抒情意味越來越濃。中國畫的筆墨的含義,已不是簡單的技法問題,而是中國畫的代名詞。在中國畫的筆墨觀中,滲透了中國畫的精神。
簡單說來,中國畫的筆法,是由點、線、面組成,而線條的運用是最重要的。墨法,就是利用水的作用,產生了濃、淡、干、濕、深、淺不同的變化。中國畫的書寫線條的方法被稱為「用筆」,中國畫用水墨的方法,被稱為「用墨」。
參考資料:網路-國畫技法
Ⅳ 國畫都有哪幾種畫法
國畫有以下九種畫法:
1、白描: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細: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3、界畫: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庄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齊精緻的傢具陳設等。
4、沒骨法: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5、潑墨法:是沒骨法的擴展,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6、工筆:勾勒細膩精巧的叫工筆,工即工整工細之意,敷色也層也渲染,顯得渾厚濃重;
7、寫意:只寫物象的大意,用筆簡練流暢,筆墨自然,不用色的寫意畫,又稱「水墨畫」 ;
8、勾勒著色:亦稱「單線平塗」。它用筆先勾出物象邊線,中間用墨或用色平塗;
9、粗細相間:亦稱「兼工帶寫」。它比工筆要粗,比寫意要工;
(5)中國畫技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畫起源
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
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
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的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涌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
明代繪畫流派紛呈,各領風騷。明代畫壇沿著元代已呈現的變化繼續演變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繪成洪流,並形成諸多流派;山水、花鳥題材流行,人物畫衰微;水墨技法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表現能力。
明代繪畫前期,有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文人寫意花鳥畫也迅猛發展,畫壇尊吳門畫派為首。
自唐宋以來,畫家對於國畫的創新一直延續至今,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風格。
Ⅵ 中國畫都有哪些技法
以畫技巧分類:
1、工筆;
2、皴法;
3、白描;
4、沒骨;
5、指頭畫;
(6)中國畫技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1、工筆
工筆,是中國畫中屬於工整細致一類的畫法,與「寫意」對稱。寫意是中國畫中屬於放縱一類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
2、皴法
皴法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以表現出石和樹皮的紋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點皴、卷雲皴、解索皴、牛毛皴、荷葉皴、折帶皴、括鐵皴、大小劈皴等;
表現樹身表皮的,則有鱗皴、繩皴、橫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狀而命名的。這些皴法乃是古代畫家在藝術實踐中,根據各種山石的不同質地結構和樹木表皮狀態,加以概括而創造出來耐野的表現程式。隨著中國畫的不斷革新演進,此類表現技法還會繼續發展。
3、白描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源於古代的「白畫」。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於人物和花卉畫。
4、沒骨
沒骨也是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繪畫物象。五代後蜀黃筌畫花鉤勒較細,著色後幾乎不見筆跡,因有「沒骨花枝」之稱。北宋徐崇嗣效學黃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畫成,名「沒骨圖」;
後人稱這種畫法為「沒骨法」。另有用青、綠、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樹石的山水畫,稱「沒骨山水」,也叫「沒骨圖」,相傳為南朝梁張僧繇所創,唐楊升擅此畫法。
5、指頭畫
指頭畫簡稱「指畫」。中國畫的一種特殊畫法。用指頭、指甲和手掌蘸水橋畝州墨或顏色在紙絹上作畫。清高其佩擅此畫法,其侄孫高秉還著有《指頭畫說》。高其佩說:「吾畫以吾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無物,物成手卻無」(轉引自胡海超編《中國繪畫趣談》第195頁)。
說明他作畫運用了手的各個部分,指甲、指頭、手掌、手背。分析起來,畫小的人物花鳥以及細線等,可能用指甲,可正用,也可側用,如使用鋼筆一般畫大幅如荷葉、山石,可用潑墨法,手背手掌正反可以撫摸成畫;畫柳條流水可以小指、敏蔽無名指甲肉並用點苔可用一指或數指蘸墨直下。
總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後心手相應得其自然,渾然天成,不現手畫的痕跡,方稱上乘,所以說「物成手卻無」。自此以後,作指畫的人雖不少,不過是偶然性的指墨游戲。只有現代已故名畫家潘天壽,指畫成就最高。
Ⅶ 中國畫有哪五種技法
1、勾,即先用非常乾的濃墨勾出山水的外形輪闊;
2、皴,在勾出山水的外形輪闊上,再用略乾的稍淡的墨側鋒進行皴;
3、擦,用墨比皴淡,比皴濕一點,側鋒進行擦;
4、染,用墨非常淡,比擦還要濕,大面積染,一般用來畫遠山,表現山霧迷濛的感覺;
5、點,在勾出的山上,點上象徵的各種樹形。
點之後,再略加修飾,一般一幅山水畫就可以完工了。在畫山石和樹干時,勾完輪廓,用沾了淡墨的干毛筆的側峰,在輪廓邊內「摩擦」,製造出紋理,凹凸,折皺的效果。
(7)中國畫技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國畫的臨摹方法:
首先是選好臨本。一種是就自己喜愛的畫風,選自己仰慕的畫家,特別喜愛的作品有利於自己畫風的發展。一種是根據自己創作需要、豐富表現技法選擇臨本的。一種是為糾正自己的用筆習氣選擇臨本的。不管是從哪個目標出發選擇臨本,都以筆跡清晰的原作為好,至少是質量較好的印本。
其次是讀畫。仔細觀賞臨本,領略畫意。為此,也要閱讀有關作者生平的材料,特別是與此畫有關的評論。注意畫面的題跋、款識、印章都有助於畫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