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各國如何評中國百年

各國如何評中國百年

發布時間:2023-06-05 12:43:08

A. 全球對中國的評價在外國人眼裡中國是強國嗎

中國發展越來越強大,目前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大國,雖說和美國有一段距離,但相信中國會慢慢拉近兩國之前的差距。全球對中國的評價怎麼樣,相信很多外國人都對中國的發展速度很佩服,用那麼短的時間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是其他國家都無法做到的,連美國都要用一百多年才能達到現在的經濟規模。


各國對中國的評價怎麼樣
最近澳大利亞前總理公證評價中國,中國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自己取得的,並不是說依靠哪個國家。現在美國應該是最擔憂的是,中國將在經濟和技術是哪個超越美國,而美國卻錯誤的認為中國技術成就是盜竊的,連澳大利亞前總理都對美國進行怒斥。
其實現在中國在外國人的眼裡就是強國,中國經濟發展如此快速,主要是因為人口已經再次成為GDP增長的驅動力,並指出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的重要性。中國的崛起是近年來全球最為火熱的話題之一,特別是隨著中國對外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真正的了解到這個正在各領域強勢崛起的東方大國。
對於外國人來說,中國有很多地方是令他們驚嘆不已的,比如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最便捷的基礎設施,先進的高鐵,便捷的移動支付,這些在外國人眼中夢寐以求的東西早已經在中國遍地開花。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有著令世界驚嘆的建築奇跡,更有著5000年從未中斷的悠遠文明。正在飛速發展的科技產業不斷搶佔全球市場更是讓老外覺得中國來得太突然!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百年來未像今天這樣以極其現代化的面貌展現的世界的面前。

B. 中國100年前現狀如何描述

100年前,中國科技落後、教育落後、製造業更落後、經濟也是十分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也低,但100年後,中國人揚眉吐氣,經濟上成為世界第二大國,連續纖稿數超越了許多西方發達國家,製造業全球領先,工業體系最完整,軍事上擁有了原子彈氫彈,太空毀首有敬悶許多的中國衛星,對比強烈!

C. 世界各國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看法

朋友你好!不同的國家對我國改革開放的看法都不一樣,國外學者普遍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際地位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短短30年間,中國走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走過的道路,實現了從貧困落後到繁榮發展、從農業大國到工業大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封閉孤立到全球交往的歷史性轉變。
●墨西哥學者韋利婭•埃爾南德斯:改革開放為世界造就了一個「中國奇跡」

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巨變,受到了國外學者的高度關注和評價。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傳媒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韋利婭•埃爾南德斯說:「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高速發展的30年,改革開放為世界造就了一個『中國奇跡』。」法國索邦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史專家雅克•馬賽義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在近代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副校長阿諾德•萬•齊爾教授說:「30年來最震撼世界的國家無疑是中國,中國社會經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發展,可以說,世界各國都強烈感受到了中國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發生的巨變。」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成就可謂顯著、驚人

在國外學者看來,1978年的中國還是一個低開放、低收入的國家,但改革開放政策使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升。對此,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阿塔爾•海珊不無感慨地說:「中國經濟30年的發展已經使中國變成了另外一個星球」。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也頗有同感地說:「中國過去三十年的成就可謂顯著、驚人。我們當初也沒有想到中國能發展得如此之快,能取得這樣的成功。」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西瑟斯•德里克(Scissors Derek)說:「30年前的中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地位無足輕重,過去30年的發展帶來了中華巨龍的騰飛」。

●英國學者阿塔爾•海珊:中國農村上億人擺脫貧困,實現糧食自給自足,這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一個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改善人權的巨大成就

改革開放不僅使中國改變了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瀕於崩潰的經濟,而且使數億人擺脫了貧困,使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人的生活還停留在缺吃少穿的階段,今天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於這種變化,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季塔連科說:「數千年來,吃、穿、住一直是中國民眾操心的大問題。但在改革開放10年後,這些問題就基本得到解決。可以說,改革開放成就了這一歷史性的功績。」墨西哥知名經濟學家、中國農村問題專家約蘭達•特拉帕加•德爾芬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30年間,中國農村上億人擺脫貧困,現在中國基本上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對於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來說,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中國政府對農村發展道路的探索和實踐是獨特而卓有成效的」。在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任阿塔爾•海珊看來,這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一個了不起的事情,也是改善人權的巨大成就。

●俄羅斯學者雅科夫•貝格爾:改革開放改變了成千上萬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德國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認為,現代化的過程體現為原先整合在一起的不同領域逐漸分離的過程。而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實踐就是社會領域不斷分化的過程,隨著政治——經濟的分化,迅速導致了其他各方面的分化的連鎖反應,文化的分化當然也是其重要結果。中國經濟的自律和分化導致了觀念的極大轉變,市場經濟促成了市場化的大眾文化的出現。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雅科夫•貝格爾認為,中國每年有數萬年輕人赴西方大學深造,數百萬人在本國大學學習,包括學習英語。在掌握現代化知識的同時,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受到了西方的世界觀、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的影響。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的思想日趨國際化。他說,中國年輕人跟西方同齡人一樣聽同樣的音樂,看同樣的好萊塢大片、肥皂劇和電視娛樂節目。美國的電影和體育明星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不亞於本國。中國有的城市還准備建迪斯尼樂園。改革開放改變了成千上萬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社會交往、愛情婚姻等。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中國正在發生的變化,可能改變中國人對民主的看法,並進而塑造中國政治的未來

不少國外學者肯定中國的村民選舉、公民社會的發展和法治的進步,認為這些都是中國政治發展的成果。他們注意到,中國公民比以前享有了更多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正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主席約翰•桑頓所指出的:「中國正在發生很多變化,在政府中、在共產黨內、在經濟領域中和在一般社會生活中,這些變化可能改變中國人對民主的看法,並進而塑造中國政治的未來。」

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認為,中國共產黨採取的一系列政治改革「相當有效地應對了(黨所面臨的)許多挑戰……從而維持了它的政治合法性和權力」。

●南非學者馬丁•戴維斯:中國政府作出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科學發展戰略決策具有遠見卓識

大多數國外學者肯定,中國經濟不僅在數量上發展迅速,而且其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馬丁•戴維斯,自1986年以來,先後訪問中國25次,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說,中國政府作出的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科學發展戰略決策具有遠見卓識。30年來,中國科技界在納米、超導、古生物、航天科技等方面一項項自主創新成果讓中國科學家站到了世界前沿。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中國科學家更加自信,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更強,中國科技發展的前景更輝煌。

最近,美國《紐約時報》和英國《金融時報》分別發表文章,認為中國可能成為科技領先者。中國的互聯網用戶為全球第一,甚至超過北美用戶的總和,而且多是年輕人。中國還擁有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中的15台,成為僅次於美國、西歐和日本的超級計算機大國。中國培養的科技人才比西方多得多,每年達64.4萬,比美國多三倍。「中國曾經是創造了四大發明的文明古國,它的科技創造力有可能突然爆發出來並一舉成為眾多現代科技領域的領先者。」

外國學者普遍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無疑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俄羅斯學者季塔連科:創新是中國黨和政府最重要的特徵,創新能力和決心使黨和政府能夠在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進行連續的深入的變革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季塔連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留下「三大經驗」:第一條經驗是,中國領導人在改革開放之前進行了意識形態領域的准備工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討論,起到了解放思想、為改革培育土壤的作用;第二條經驗是,所有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國特殊國情為基礎,是中國土生土長的改革,不像俄羅斯照搬西方經濟教條;第三條經驗是,政府推廣政策時採取「循序漸進」的做法,正是這種漸進性改革保證了理論上的全面性和實踐的實驗性能夠結合在一起。季塔連科特別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有力領導保證了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實踐證明,強有力的政權能夠解決與社會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他還認為,創新是中國黨和政府最重要的特徵,創新能力和決心使黨和政府能夠在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進行連續的深入的變革。

●美國學者齊邁克:中國共產黨的決策客觀上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變化,極大地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僅憑這一點,「我就要給中國共產黨打一個高分」

美國洛杉磯太平洋國際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員齊邁克認為,中國改革之所以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富有智慧的中國人民不斷突破禁區,並把一系列重大措施付諸實施。「讓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作用,開放經濟特區,打破國營獨大的所有制模式,鼓勵人們自由擇業,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出國學習先進的科技知識,取消人民公社,關閉經營不善的國營企業,大批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如果沒有這一項接一項的大膽嘗試和重大措施的出台,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他認為,中國改革的成功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分不開的。所以他說:「盡管一些西方人經常批評中國共產黨,但我認為它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以及所採取的有效的改革措施值得充分肯定。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這些決策客觀上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變化,極大地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因此,僅憑這一點,我就要給中國共產黨打一個高分。」

●俄羅斯專家皮沃瓦羅娃:中國的改革開放「創造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一整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打破了原有社會主義的教條

新加坡的鄭永年說,「這次金融危機期間及其後,如果美國發展成了社會主義,或者歐洲更加社會主義化,並不會使人感到驚訝。對中國來說更是這樣。它提醒人們,中國需要避免的是意在消滅市場和資本的貧窮社會主義,而非社會主義本身。社會主義就是要社會對資本和政治進行節制和監管」。俄羅斯學者皮沃瓦羅娃贊揚中國的改革開放「創造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一整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打破了原有社會主義的教條。這符合世界潮流。

●瑞士學者勝雅律: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無疑是一項正確的政策,深謀遠慮的政策

在評價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時,以研究並向西方介紹中國的「三十六計」而聞名的歐洲著名漢學家、瑞士比較法研究所勝雅律教授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無疑是一項正確的政策……如今已持續30年,而且還要繼續下去,這顯然是一項深謀遠慮的政策。」

多數國外學者認為,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際影響的加大,中國應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全球經濟增長,中國開始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在美國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上,媒體注意到一個細節: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以晚宴款待各國領袖,每次與客人合影時布希都站在左邊,唯獨與胡錦濤合影時,是讓胡錦濤站在左邊。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目睹這一幕。他說,過去是「美國打噴嚏,全世界就感冒」;如今變了,「全球經濟增長,中國開始扮演決定性的角色。」在此次峰會之前,《紐約時報》已經指出,在這次被稱作「第二次布雷頓森林會議」的峰會上,最吃香的是中國。法國《世界日報》12月3日發表達尼埃爾•韋爾內的文章,指出「世界重心」正在「向逐漸取代西方位置的亞洲遷移」。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裴敏欣:中國因改革開放而崛起並成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可謂是二戰後第二大最能影響世界格局的國際事件

不少國外學者認為,改革開放既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也對世界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成為全球產品的主要生產者,「中國製造」讓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受益。中國對全球的影響力大大提升。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舉足輕重。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認為,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他國家也可分享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裴敏欣認為,如果要排列二戰後世界上最重要的有影響世界格局的國際事件,那麼除了冷戰結束,中國因改革開放而崛起並成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排在第二位不會有爭議。

阿根廷薩爾瓦多大學中國問題專家豪爾赫•馬萊納說:「國際社會和發達的北方國家為了使中國利用經濟繁榮來緩解危機而賦予中國的主角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南非學者馬丁•戴維斯認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濟繁榮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整個世界經濟、地緣政治格局都會因中國的發展而改變。

●俄羅斯學者雅科夫•貝格爾:在中國全球化的同時,世界也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化」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米哈伊爾•季塔連科對中國30年的發展有一段概括性看法。他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個誕生過儒家、道家哲學思想的古老國度,如今已經屹立在世界舞台的顯要位置,但她從未有過野心,始終保持著『謙謙君子』的風度。在奧運會之後,我相信中國人民還會以平和心態面對世界,不驕不躁,踏實工作。」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雅科夫•貝格爾認為,隨著中國影響的擴大,中國會「全球化」,而世界也會「中國化」。他說,從中華文明的歷史經驗來看,它能夠成功吸收其他文化的元素,使其自身文化得到充實和鞏固,但不會被其他文化所徹底改變,西方世界也不可能像改變中國經濟那樣在未來徹底改變中國文化。未來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在中國全球化的同時,世界也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化」,這既表現在經濟方面,也表現在文化方面。

●荷蘭籍中國問題專家柯偉亮:中國必須積極參與打造國際經濟新秩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荷蘭籍中國問題專家柯偉亮指出,在30年改革開放過程中,中國一直「韜光養晦」,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這項策略是成功的。但如今中國必須積極參與打造國際經濟新秩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他說:「當前世界經濟急需一套全新的管理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已不適應需要。中國必須在新的國際管理組織中擔任領導角色,中國不能再逃避。」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在一篇題為《下一步,中國會讓整個世界安心》的文章中指出:北京奧運會是一次最好的演出,展示了許多人一起擊缶和打太極的場面……其主題是和平發展。但中國人還應當繼續努力,不應該表現自己的民族優越感。中國的經濟規模要求中國人必須謙虛謹慎,以便讓世界各國相信,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

●維也納大學學者特拉普爾: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中國必須意識到自己承擔的全球責任,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貢獻

2005年9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提出了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進一步樹立起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維也納大學學者特拉普爾表示,中國不會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另一個世界警察。他認為,首先,世界現代史已表明,只有一兩個警察來管理世界是管不好的。就算世界上最富有的美國,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目前正在上演的金融危機就是很好的例子。其次,中國文化的最顯著特徵是目光遠大,中國哲學的精髓是謙和。儒家突出一個「和」字。歷史上,中國沒有殖民地,沒有境外駐軍,盡管中國曾有過這樣的實力和機會。所以,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中國必須意識到自己承擔的全球責任,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貢獻。

國外學者認為,用傳統的社會主義理論或西方自由主義理論都難以說明中國的成功。於是,便出現了種種解釋。幾年前,「北京共識」比較流行,近來「中國模式」或「中國道路」受到關注。

●美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喬舒亞•庫珀•雷默:「北京共識」的核心是一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發展

一些國外學者認為,中國通過艱苦努力、主動創新和大膽實踐,摸索出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2004年,美國高盛公司高級顧問、清華大學教授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出了「北京共識」理論。他認為,「北京共識」的核心是一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發展。就中國而言,發展的三個基本定理是:(1)艱苦努力、主動創新和大膽試驗;(2)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利益;(3)循序漸進、積聚能量。

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適合中國,也是適於追求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中國家效仿的榜樣。墨西哥學者杜塞爾•恩里克認為,「北京共識」與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的「華盛頓共識」不同,政府在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即根據發展情況,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對政策措施進行修正。墨西哥和拉美國家盲目採用新自由主義理論,造成了可悲的結果。「北京共識」值得發展中國家學習。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中國模式整合了各個方面的動力機制,因此成為中國高速發展的基礎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中國模式是一種混合模式,既不是蘇聯模式,也不是西方模式的延伸;既否定了蘇聯的完全公有化模式,也破除了西方的極端私有化模式。它整合了各個方面的動力機制,因此成為中國高速發展的基礎。中國模式是國際最優經驗和中國本身實踐結合的產物,既有世界性,也有中國性。因此,在討論中國模式時,光強調國際性或者光強調地方性(中國特色)都不是很科學的。

●俄羅斯經濟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波波夫:中國的發展模式,或者說東亞的發展模式,對所有發展中國傢具有無法抗拒的誘惑力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中國問題專家皮沃瓦羅娃認為,中國模式是「以社會經濟發展為導向、受國家調控的市場經濟模式,這一模式是與世界潮流相一致的。」俄羅斯經濟學院教授弗拉基米爾•波波夫指出:「中國的發展模式,或者說東亞的發展模式,對所有發展中國傢具有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因為這種模式引發了世界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輪增長……這種模式與美國開出的新自由主義經濟處方可謂背道而馳。」

●俄羅斯學者米哈伊爾•季塔連科:中國改革開放理論提出了解決中國國內和國際發展之間的社會經濟矛盾和不同文明沖突的最佳模式

多數學者逐步認同,中國模式的核心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是「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結合。因此,它既克服了傳統社會主義的缺點,又避免了傳統自由主義的弊病,值得發展中國家乃至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借鑒。俄羅斯學者米哈伊爾•季塔連科認為,中國的經驗可以成為縮小南北差距、打破「金元帝國」對世界格局壟斷的基礎。中國改革開放理論避免了社會主義危機,提出了解決中國國內和國際發展之間的社會經濟矛盾和不同文明沖突的最佳模式,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國外學者看來,「中國模式」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1)中國模式具有特殊性。中國的成功在於選擇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2)中國模式具有包容性、兼容性和創新性,它努力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經濟高速增長與社會全面發展協調起來,把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微觀運行結合起來,把效率與公正協調起來,把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3)中國模式強調發展的人民性。「華盛頓共識」的目的是幫助銀行家、金融家,而「北京共識」的目標是幫助普通民眾,強調以實現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本。

多數國外學者認為,中國目前面臨極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許多挑戰。

●日本學者宇野重昭:中國改革開放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種思想和道德標準的真空狀態,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

國外學者認為,目前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金融危機給中國建設美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看,所有社會福利制度包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教育制度都是在一個國家經濟高度增長的時候建立起來的。中國目前應當利用擴大內需的機會,盡快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務制度,這是保證社會穩定的根本,也是經濟進一步增長的動力基礎。沒有保障體系,內需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拉動。

還有的學者指出,中國改革開放中出現了價值缺失,需要引起充分注意。日本學者宇野重昭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造成了一種思想和道德標準的真空狀態,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經濟改革越是向前推進,就越是有必要重新加強傳統道德,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澤菲林•迪亞布雷: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必須充分考慮貧富差距擴大問題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署長澤菲林•迪亞布雷認為,2005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就達到0.45,超過國際公認的0.4警戒線,這意味著貧富差距擴大。他指出:「在經濟轉軌的初期也許還可以容忍一些不平等的現象存在,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必須充分考慮這個問題。」

荷蘭國際關系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柯偉亮(Willem van Kemenade)認為,「保持穩定」既是中國政府此前30年最大的成就之一,也是今後將面對的最大挑戰。為此,中國政府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和偏遠地區經濟,盡快提高弱勢群體的收入,糾正社會不公。日本學者奧島真一郎與內村鈴木認為,「中國政府有必要像20世紀的許多國家那樣,確立一種再分配製度,……以進一步提高人民的機會均等」。

●英國劍橋大學發展學委員會主席彼得•諾蘭:中國政府要解決現在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就不能倒向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

英國劍橋大學發展學委員會主席彼得•諾蘭長期研究中國問題,其《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一文以極其宏大的視野深入分析了中國當前面臨的一些深層問題,如貧困與不平等、全球商業革命給中國企業帶來的挑戰、環境惡化、政府能力的下降、國際關系中存在的挑戰、金融機構面臨的危機等。他由此認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已經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中國政府要解決現在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就不能倒向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而是要對現有的道路進行改進。其中,他尤其強調了國家的作用,強調政府應該在根本上提高效率和消除腐敗。

●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中國發展的成功和失敗其實就只有「一線之隔」,走錯一步,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保持穩定」

俄羅斯莫斯科卡耐基中心學者強調,中國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的發展以及面臨的威脅與挑戰都會對世界格局的發展和走向產生影響。該基金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不會遭遇來自大國的直接軍事威脅,但卻存在隱性風險。比如,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地位的加強,世界的傳統領袖(美國、歐盟、日本)決不會在自己控制的市場空間對中國讓步。在這種情況下,「共產主義中國」就會被他們視為潛在的危險,必然受到他們來自各方面的遏制,包括政治、思想、軍事等方面的遏制,以達到削弱中國國際地位的目的。中國領導人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對這種威脅作出正確的反應。當然,西方世界也不希望與世界經濟密切相連的中國出現混亂。因此,中國共產黨政權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在高層建立合理的機構和機制,以應對各種風險。德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研究所所長桑德施耐德:「中國發展的成功和失敗其實就只有『一線之隔』,走錯一步,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而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保持穩定』」。

D. 如何認識百年變局中的中國

變局給中國帶來的風險和機遇都是空前的。非西方國家群體崛起帶來的世界權力由西向東轉移、人類處於工業4.0革命前夕,中國都是引發這兩種變局的關鍵因素之一,一些國家於是將矛頭指向中國。實際上中國也在因應時代之變,不是把問題推給別人,而是主動把握,積極應對。

在世界亂局變局仍在持續,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在蔓延的背景下,中國堅持「和」「合」理念,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全球共同開放的推動者,將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機遇、釋放更大紅利。

另一方面,通過倡導多邊主義、維護共同安全、力促合作共贏、推動開放包容、秉持公平正義,為世界穩定增添了新信心,為國際合作開辟了新前景。



(4)各國如何評中國百年擴展閱讀

這是一個大變局的時代,世界格局與國際秩序之變復雜而深刻。大國博弈的升溫、新技術革命的醞釀、政治和社會動盪的起伏以及單邊和多邊之爭的激烈,成為2019年變局加速深刻演變的最新注腳。

在這樣一個風雲變幻的世界,中國的「穩定者」角色更加凸顯。構築友誼信任的橋梁,分享開放合作的機遇,捍衛秩序規則的尊嚴,倡導命運與共的理念。

面對世界百年變局,新時代的中國,以新時代的作為擔當,在人類發展進步的征途上留下更加鮮明深刻的印記。

E. 看看全球各國都怎麼評價中國

全球各個國家評論中國的情況褒貶不一。贊揚的國家在之前普遍是亞非拉國家,後來亞非拉國家裡很多人不認了。歐洲國家和美洲國家裡,歐盟里的德國對中國評論比較高,主要是走了德國的老路和歷史。而其他歐洲國家裡也就俄羅斯對中國評論比較好了

F. 中國百年歷程

當二十世紀開始的時候,中國是那樣貧窮,衰敗,任人擺布,彷彿已奄奄一息,瀕臨滅亡的邊緣。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華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為千千萬萬有愛國心的中國人苦心焦慮關注的中心問題。到這個世紀快要結束時,中華民族已經站立起來,邁開大步前進,過上小康的生活,滿懷信心地面向未來。中國已成為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個受到國際社會普遍尊敬的國家。佔世界人口將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在一百年時間里,經歷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確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回顧二十世紀中華民族奮起的歷程,有幾個問題是值得深思的。

一、關於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問題

在整個二十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振興中華;一直是無數志士仁人頑強追求的目標,一直是時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題。中國的革命也好,建設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

怎樣看待這種現象?這涉及怎樣看待民族問題,怎樣看待民族主義思潮。西方學者中有一種看法,認為在整個世界越來越連成一片、多民族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日益加強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民族主義似乎已失去它曾有過的積極意義,而成為一種逆時代潮流而動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壞性的消極現象。這種看法,很難說是客觀的和公允的,至少是缺乏分析而不全面的。

民族是歷史地形成的,而且將在今後長時期內繼續存在。當某一個人群長期生活在同一個地域或同一個環境中,就會建立起密不可分的經濟和文化聯系,形成一種共同的心理狀態、風俗習尚以至共同的語言文字,由此便會產生一種相互的認同感,產生一種凝聚力量。它不是任何人所能任意製造和隨便加以抹煞的。

今天,各民族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強,世界越來越變得不可分割,這是事實。但各民族仍保持著各自的特性和差異,各民族之間在利益上也仍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沖突。這也是事實。當某個或某幾個自命優越的民族從自身的狹隘私利出發,在"一體化'之類的名義下對其他民族實行控制、壓迫和掠奪時,這種矛盾和沖突甚至會發展到十分尖銳的地步。那些被壓迫民族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奮起反抗的斗爭無疑是正義的。只有各民族之間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關系,才能真正和睦相處,充分發揮互補和相互促進的作用。

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它自己的顯著特點。中國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但它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特別是幾千年來經濟、政治、文化的密切聯系和相互影響下,又逐步形成一個整體,這就是中華民族。

到了近代,隨著主要來自西方殖民者的人侵,整個中華民族都感到自己已瀕臨亡國滅種的險惡局面。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命運,更強化了中華民族那種內在的凝聚力。甲午戰爭期間,孫中山提出振興中華"的目標,嚴復發出"救亡"的呼喊,不只是代表中國國內哪一個民族的要求,而是表達了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這以後,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極端殘暴野蠻、肆無忌憚的侵略活動,更把中華民族一步步逼向絕境。這就毫不奇怪,當人們唱起"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時,無論是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壯族、藏族;還是其他許多兄弟民族,都同樣難以抑制地熱血沸騰,不分彼此地凝為一個整體,用自己的血肉築成新的長城,去抵抗外來的侵略。

可以看出,民族主義思潮是有兩重性的;如果把某一個民族的利益、意志和價值尺度強加到其他民族頭上,對其他民族進行侵略和壓迫,或者挑起不同民族之間的種族成見和仇殺,不管打著什麼旗號,它都是反動的或者具有很大的破壞性;相反,如果是激勵被壓迫民族奮起反抗外來侵略,愛國救亡,對其他民族採取平等和尊重的態度,而不是去侵略和壓迫別人,它就是正義的,進步的。

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主流屬於哪一種?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歷來主張民族平等。他認為世界各民族應當是平等的,國內各民族也應當是平等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來明確宣言:自己不僅是國際主義者,而且是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對國內的民族政策,實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對大民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禁止民族間的歧視、壓迫和分裂各民族團結的行為;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新中國成立後,在對外關繫上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並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新中國對處理國際范圍內各民族之間相互關系的重要准則。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民族平等的原則。

二、關於革命和建設的問題

實現中國的現代化,是幾代中國人的共同夢想。可是,在二十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中國人一直在進行革命斗爭,集中力量先解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問題。這是不是如有些人所說的那樣走入了誤區"?無數先烈為革命所作出的犧牲是不是多餘的?當然不是。

中國的現代化走過的是一條異常艱難的道路。一般說來,人們最初總是希望能在現有社會秩序下從事建設,或進行溫和的改革。這樣做,不但犧牲少,而且也容易被更多人所接受。孫中山、毛澤東在早年莫不如此。但是,近代中國的具體國情卻迫使他們走上了另一條路。決定他們投身革命的,是由於中國當時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實在太尖銳了,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的舊勢力又那樣強大,頑固地拒絕一切根本變革。和平建設和通過溫和的改革來改變中國的面貌是無法做到的。客觀局勢不容許人們長期等待下去。國人民已經忍無可忍,而又沒有其他出路可供選擇,這才迫使他們不能不下定決心,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中去。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出於一時的感情沖動,而是經過嚴肅的理性思考和反復的比較後作出的抉擇。二十世紀的前五十年,中國一直處在熱氣騰騰的革命大震盪中,這不可能是哪一個人想怎樣做就可以怎樣做的,只能是客觀環境的產物。當然誰都明白,革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要准備獻出自己的生命。但如果客觀條件已經成熟,革命在很短時間內對阻礙社會發展的舊事物所起的掃盪作用,是平時多少年也無法同它相比擬的,而且要徹底得多,從而為以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開辟了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就是一個證明。

即便處在大革命的形勢下,革命同建設與溫和改革之間的關系仍然是微妙的。它們既有相互對立的一面,而在某種意義上又相互補充。在舊中國,只要是在實現現代化和社會進步這個目標下,許多"實業救國"、"科學救國"、"政治改良"等主張,盡管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改造中國的問題,仍然在某些方面起過有益的作用。凡是在這些方面做過一些切實工作的人,都是值得我們紀念的。

暴力革命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從根本上改造舊有的社會秩序,都能夠取得成功,甚至未必都能在歷史上發揮積極的作用。只有當舊的社會制度已經衰竭到沒有力量調節自身內部的矛盾、沒有發展餘地的時候,只有當新的社會制度已經孕育到呼之欲出的時候,一句話,只有當社會大變革的內在條件已經足夠成熟的時候,暴力才能成為新社會誕生的助生婆。沒有這種客觀條件,任何人都無法隨心所欲地單憑自己的意旨,使用暴力來實現他所主觀設想的目標。人們要正確地認識這一點,不是容易的事情。一次社會大革命總是在追求完美社會的強烈要求的推動下進行的。這種追求有時在感情上達到狂熱的地步。革命的勝利更給了人們巨大的鼓舞,也容易造成一種錯覺,彷彿原先的辦法可以用來解決一切問題,彷彿一切都能以革命勝利時期同樣的速度在短期內得到實現。他們往往忽略了急風暴雨式的革命時期同和平建設時期兩者之間的巨大區別。當客觀歷史已經從前一階段轉人後一階段時,人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常常在許多方面仍停留在前一階段,習慣於以前一階段用熟了而且取得成功的辦法去處理後一階段面對的新問題。這是一種脫離客觀實際而不自覺的狀態。五十年代後期要求"大躍進"和隨後提出的"階級斗爭為綱"等嚴重失誤,多少都同這種歷史背景有關。

推倒一座舊的建築有時能夠在短期內完成,可是在這塊廢墟上清理地基,建設一座新的大廈卻必須持久地循序漸進。新社會制度內部肯定存在種種缺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還會滋生一些新的不良現象,使堅持不懈的深化改革成為必不可少。這種改革,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革命,但它同以暴力為手段、以根本改變原有制度為目的革命完全是另一回事。

三、在不斷探索中前進

在不斷探索中前進,是中華民族在二十世紀艱苦跋涉中的重要特點,也是正確理解這個過程中許多重大問題的關鍵。離開"探索"這個重要特點,許多事情便很難講清楚。

為什麼這種探索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在於:二十世紀的中國正處在空前激烈的大變動中;中國又是一個和任何西方國家不同的東方農業大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在這樣一個國家裡,無論是發動革命還是進行建設,遇到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新問題a這些新問題,在書本上和別國經驗中都找不到現成的答案。唯一的辦法,只能依靠中國人自己,按照中國的實際情況,大膽探索,從成功和失敗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摸出一條自己的路子來。

既然是探索,自然不可能事前把什麼都弄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許多事只能是看準一個大的方向,勇敢地往前闖,在闖的中間作種種嘗試。其中,難免會有風險,會有曲折。有時,人的認識不符合客觀實際,再加上不那麼謙虛謹慎,還會碰得頭破血流。

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曾經遭受過兩次大的失敗,幾乎使革命瀕臨絕境,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失敗,一次是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犯過兩次嚴重錯誤,一次是因為急於求成、超越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違背客觀經濟發展規律而發動的"大躍進",另一次是在"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指導下造成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這些教訓都是十分慘痛的。但是,中華民族畢竟是一個具有堅強意志的、智慧的、充滿強大生命力的民族。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科學理論指導和優良傳統、同中國人民建立起血肉聯系的政黨。這個黨的素質和基礎是好的。無論怎樣艱難困苦的客觀環境,無論多麼巨大的外來壓力,無論自己一時犯過多麼嚴重的錯誤,遭受多麼巨大的挫折,都沒有把它壓垮。它不但總是能在失敗和挫折中挺過來,並且能夠用自己的力量來糾正錯誤,從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一條正確的路子來。這也是一部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所反復證明的。

這樣講,自然不是原諒我們過去所犯過的那些錯誤,只是說對事情需要放在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下採取分析的態度,才能真正理解它;真正從中汲取教訓。以往的教訓告訴我們:不管什麼原因,即便是出於好心,只要主觀不符合客觀,只要違背了客觀規律,同樣都要受到懲罰,甚至是嚴重的懲罰。人們總是通過實際經驗,才能一步一步地對客觀事物達到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吃一塹"應該"長一智"。過去的沉痛教訓,是一筆反面的精神財富,無論如何不應該忘卻。

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說過:"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他又說:"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從世界范圍來看,社會主義理想在相當程度上是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中貧富懸殊、以強凌弱等現象強烈不滿的產物。它的產生並非憑空而來。馬克思主義的貢獻在於使社會主義學說從空想變成科學。

對一百多年中嘗夠了貧窮、社會不平等和外來壓迫等苦澀滋味的中國人來說,以共同富裕為目的的社會主義理想,很容易對他們產生強大的吸引力。早在二十世紀初,滿懷化國憂民之心的中國先進分子已經毫不掩飾地表達他們對社會主義遠景的憧憬。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把社會主義規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隨著對中國具體國情認識的加深,中國共產黨逐漸認識到:既然中國還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只能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社會主義不能一蹴而就。毛澤東有一個科學的論"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即便這樣,中國共產黨人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心目中所懸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個最高目標。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中國人民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歷程。這畢竟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實踐的經驗還很少。人們雖然強烈地嚮往社會主義,但具體地說,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些問題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真正搞清楚。所以,在摸索前進中犯過許多錯誤。

鄧小平在領導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一新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在思考著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最基本的理論問題。他在南方談話中這樣概括:"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始終以中國的實際國情為出發點,嚴格地以處在劇烈而深刻的變化中的客觀事實為根據,不受任何固定的模式或框框的限制。他明確地指出:必須從中國現在還處於並將長時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實際出發,一心一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所有這一切,構成了比較完備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這就是鄧小平理論。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產物。它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說:百年巨變得出的結論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才能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這正是歷史所作出的結論。

如果說二十世紀是中華民族奮起抗爭、走向振興的世紀,那麼,二十一世紀將是中華民族實現振興的世紀。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新中國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國在一百多年中吃夠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苦頭,在這個問題上特別敏感,堅決反對一切威脅、干涉別國內部事務的霸權行為,自己也決不會這樣做。現在地球上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正在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充滿生機和活力地從溫飽經小康走向共同富裕,這將是多麼大的社會進步。它是整個人類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各國如何評中國百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面條為什麼冷水冷卻 瀏覽:281
在英國什麼顏色表示結婚 瀏覽:260
印度卵巢早衰怎麼治療效果好 瀏覽:988
在越南開個小型酒店要多少錢 瀏覽:614
月光集市到中國哪裡好 瀏覽:390
中國平安車險在哪裡買 瀏覽:5
印尼盾最大多少人 瀏覽:472
伊朗健美為什麼這么牛 瀏覽:790
英國讀博士怎麼選 瀏覽:910
在美國印度菜和中國菜哪個受歡迎 瀏覽:202
中國哪裡的煙最香 瀏覽:835
印度人為什麼會有鼻炎 瀏覽:923
你對中國哲學有哪些了解和認識 瀏覽:446
有哪些國家對中國疫情有幫助 瀏覽:45
印尼傘兵穿什麼衣服好看 瀏覽:397
印尼到柬埔寨要多少錢 瀏覽:306
如何看待中國女孩入籍日本 瀏覽:55
英國王室宴是什麼 瀏覽:27
有哪些好聽的義大利歌曲DJ 瀏覽:542
越南長得像八角的東西叫什麼 瀏覽: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