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龍拿樹葉怎麼擺

中國龍拿樹葉怎麼擺

發布時間:2023-06-08 16:03:42

1. 中國龍的資料

龍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zhuān xū)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的叫螭龍,無角的叫虯。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國的象徵!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於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敖漢旗緊鄰遼寧省,查海遺址在遼寧阜新縣)發現了一條長約19.7米、用紅褐色石塊堆砌、擺放的龍。興隆窪文化的這條龍的發現,把中國人崇龍的歷史上推到8000年前。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特別注意,龍只有五根手指,有四根手指的就不是龍,而是蜥蜴鱷魚之類的動物。
龍作為華夏先民的圖騰,起初不過是剛剛采自荒山的一塊毛石,粗礦而簡陋。在歷史老人的手中,它被不斷裁切、琢磨。商周予它威武,漢唐給它大度;龍在魏晉如竹林七賢,仙風道骨;在遼金則如草原野馬,恣肆奔騰,帝王貴胄使它至貴至尊,民間百姓讓它入鄉隨俗。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考古專家認為,早期的龍就是一種頭上帶角的蛇,是一種純粹的爬行動物;而有些人則認為,龍最初形成地,龍頭很像豬,龍身則與蛇身相同;還有人指出,龍是由鱷魚蛻變而成的。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人們終於取得了一個較為一致的共識: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
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離今天的時間不會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野馬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獲。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
為什麼魚類穿游不居,灣鱷聲形俱厲,蛇類陰森恐怖,蜥蜴形色怪異?為什麼雲團滾滾,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大雨傾盆?為什麼海浪翻卷,虹貫長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這些動物的行為和變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對古人來說,是無法科學解釋的。
他們模糊地猜測到,應當有那麼一個力大無窮的,與「水」相關的「神物」主宰著指揮著、操縱著、管理著這些動物和天象,像一個氏族必有一個頭領那樣;或者說,這些動物和自然天象是這個「神物」的品性體現,像人要說話,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罵一樣。
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我們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接下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長足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了。這個「基本」有兩個意思,一是說構成龍的框架、要素、樣式,秦漢時都基本具備了;二是說龍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納新的系統,它並不滿足秦漢時的基本成形,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今天,還都在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龍的雛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圖騰為主體虛擬的想像物。古人對它有種種解釋。有說[tng]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虯[qi囚]龍,無角的叫螭[chī吃]龍。(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有說龍像狗像牛,《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è甚]的腹,魚的鱗,鹿的腳掌,鷹的爪子。這顯然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復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對於龍的主體原形的探討,學者們作過許多有益的研究。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但普遍認同龍的基調是蛇。最初系統提出這一見解的是聞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龍即大蛇,蛇即小龍。聞一多認為,蛇氏族兼並別的氏族以後,「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氏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成為後來的龍。後人在聞一多研究的基礎上,作了許多豐富與補充。
考察龍,首先要弄明白,究竟什麼是其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簡單概括一下,就是從龍一出現的初期,一直延續下去,恆定不變,而且是構成龍的主體部分,缺了它,龍就不成其為龍,這才是龍的基調、主幹或主體原形。在龍的身上,倘若抽去了蛇的軀體,那龍便不再存在了。龍變來變去,頭有時像鱷魚,有時又像馬;它的腳有時像蜥蜴足,有時又像狗爪;唯有蛇的修長的身子從未變過。遠古,崇拜蛇的氏族部落很普遍。蛇有很強的生命力,正符合原始先民的願望。蛇對人又有很大的威脅,尤其是毒蛇,能致人於死命,使人畏懼。《山海經》中各式各樣的神,有不少便是蛇身或龍身。蛇本身便具有多民族性,用現代話語,便是那時的蛇崇拜,很有群眾基礎,以它作為龍的主體,這種民族大融合的標志,即使被兼並者也願意接受。中國龍的正式形成,大概開始於夏禹時期,禹鞏固了在中原的地位以後,以蛇結合其他部族圖騰而創造龍的社會條件已成熟。龍是適應國家的出現而被造就的。因為蛇崇拜的覆蓋面大,以蛇作龍的主體,能得到炎黃後裔南北各民族的認同。龍是多元文化的結晶,一旦形成,便牢固樹立了它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權威地位。
龍是偉大的,因為它得到了所有炎黃子孫的尊敬;龍又是虛無的,因為它只是一種精神,而不是一種物質。
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一中原各部落後,揉合各氏族的圖騰形成的形象。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人經常自稱「龍的傳人」。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也有許多典籍和史書著作中提到「四瑞獸」分別為:猰貐、居、貔、狻猊。)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國天文的四象。

2. 蘭花中國龍應該怎麼養

蘭花品種繁多,家庭養蘭初種者往往不知選種哪些蘭花,感到無從著手。作為一般以欣賞為目的而花錢義不多的愛好者,可以選種普通的春蘭、蕙蘭、建蘭、墨蘭和寒蘭。如果想提高養蘭的檔次,則可選種一些名種。春蘭中的名種可選宋梅、十園、龍氏、汗氏、萬氏、文團、玉梅、鄭同荷、蓋荷、西神、余蝴蝶等。有條件還可種楊氏素荷、楊氏素碟、環球茼鼎、綠雲,它們都是春蘭中最有代表性的公認較好的蘭花。蕙蘭中可選程梅、大一品.金山奧素;建蘭可選大葉門、龍岩素;寒蘭則可選素心寒蘭;墨蘭中可選素心墨蘭、銀邊、大屯麒麟,神州奇等。如果再選些各種蘭花中的葉藝蘭.則四季有花有葉可賞,其樂無窮了.
蘭花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約占盆深度1/5 - 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使盆中部的土隆起後栽植。栽時將根散開一些,盆土隨填隨舒展其根,並搖動花盆數次,同時用手指塞緊壓實,栽實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人土中為度。栽植後盆面略呈拱形,盆邊緣留2厘米沿門,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以細噴壺噴水兩三次.澆透為止,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轉入正常養護管理。蘭花栽培擺放場地,要求選擇宅曠、通風良好,又無環境污染處。出房後在室外均需蔭棚下渡過。一些春蘭名種在夏季需蓋雙層簾子,或採用密簾,春秋用疏簾。蘭花在乾旱季節,每天傍晚須在場地噴霧,藉以降溫增濕。高溫季節還需噴灑葉面,但霧點要細而勻。這樣葉面濕潤,促進生長,葉子也光亮、清鮮。
蘭花可以淋小雨,忌連續下雨或暴雨,否則易爛心、爛葉,所以半夜有雨也應起身遮蓋。多雨的天氣注意觀察蘭盆內有無積水的現象,發現後立即換盆,改變盆土的透水性。
盆土的干濕程度是澆水的直接依據。可以用手觸摸和觀察盆土的干濕來決定澆水量。表土已干,下面的土尚微潮,這時就可以澆水。不可等盆土完全乾了再澆水,尤其在夏季,這樣對蘭花的生長會造成影響:一般表土尚潮濕,則可再遲l-2天澆水。澆水不能硬性規定幾天澆1次或每天澆1次水,最好的澆水時機是盆土出現干而不燥的時候。澆水時間,一般講來,春秋二季宜在早晨進行,盛夏炎熱期間應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時為宜,初冬和早春時期可在日出當頂,氣溫稍暖後澆水。進房過冬期間,必須在晴天中午前後澆水,但必須注意:避免沾濕葉面或侵入葉鞘內。
周年澆水程度,應根據季節氣溫高低,盆體大小,品種特性,因地制宜。我園藝蘭先輩們所說:「春喜潤,夏秋喜微潮,冬須潤中帶干」,充分說明了蘭花在不同時期內對干濕度要求的道理。
蘭花施肥以量少、稀薄、勤澆、適時為原則。初春盆蘭出房後,約在「清明」前後,選擇天氣晴和之日,先對沒有花蕾的蘭花澆肥一次,以稀薄為主。間隔半月余,再施一次。凡開過花的,可在盆底放些腐熟沉澱物,再加蓋泥層把根系座上栽植,這樣在當年不必再施肥了。在幼芽和新根萌發時期,要求養分較多,如不給予適當施肥,日後破土子草和展開新葉變得瘦弱,且不易生花,或影響明年生長和花朵大小。白子草出土前開始施肥到立秋停肥,每隔半月至三周施一次,掌握薄肥多施的原則。蘭花施肥後第2天必須澆水,以防濃度不當有傷蘭根,俗稱「回水」。施肥應在早晨或晚時進行,如盆面表土稍實,可將盆表土輕輕撥松,切忌碰傷蘭根。施肥時還要看盆大小,葉叢老、嫩、葉束多少,葉色深淡,靈活配製濃度,控制施肥量。凡屬素心瓣蘭花,一般不宜過肥,否則不易生花。施肥後如發現葉色發黃,葉尖焦黃現象,說明用肥過多或過濃,應立即翻盆換土,停止日後追肥。如葉片質薄色淡,這是缺肥現象,可適當增加追肥次數或增加濃度。施肥時盡量避免灌入葉鞘或濺及葉面,尤其在新葉上沾污後,更易引起腐爛。要環繞著盆沿澆灌,以免引起各葉束肥瘦不一或新草、花蕾偏生一邊。
蘭花施用的有機肥料,需充分發酵腐熟後,方能使用,使用時需要沖淡10倍左右施人盆土。如施用化肥,濃度應在0.025%- 0.1%.是普通草本花卉的l,2- 1/4用量。
蘭花的主要蟲害有介殼蟲,俗稱「蘭虱」,少量發生時,通常用人工防治。可用軟刷輕輕刷除,再用水沖洗干凈。在孵化期,蟲體表面尚未形成蠟質殼,可用O.I%濃度的氧化樂來防治。

3. 關於中國龍的簡介

龍的來源
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傳說中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鳳爪、鹿角、魚鱗、魚尾、口角有 漢字(繁體)「龍」
虎須、額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虯龍,無角者稱螭龍。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於8000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敖漢旗緊鄰遼寧省,查海遺址在遼寧阜新縣)發現了一條長約19.7米、用紅褐色石塊堆砌、擺放的龍。興隆窪文化的這條龍的發現,把中國人崇龍的歷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 龍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種動物的特徵)的樣子,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龍的形象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其中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人們終於取得了一個較為一致的共識: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 龍的雛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圖騰為主體虛擬的想像物。古人對它有種種解釋。有說[tng]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虯[qiu囚]龍,無角的叫螭[chī吃]龍。(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有說龍像狗像牛,《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en甚]的腹,魚的鱗,虎的腳掌,鷹的爪子。這顯然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復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對於龍的主體原形的探討,學者們作過許多有益的研究。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但普遍認同龍的基調是蛇。最初系統提出這一見解的是聞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龍即大蛇,蛇即小龍。聞一多認為,蛇氏族兼並別的氏族以後,「吸收了許多別的形形色色的圖騰團族(氏族),大蛇這才接受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lie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而成為後來的龍。後人在聞一多研究的基礎上,作了許多豐富與補充。

更詳細的在http://ke..com/view/6392.htm

4. 西方學者為什麼說中國龍起源於巴比倫

為中國人的精神象徵,龍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那麼龍究竟是中國本土文化,還是外來文化?

上世紀20、30年代,英國學者史密斯提出一個觀點:世界各大文明皆有龍,但所有龍文化都有一個共同的發源地——巴比倫,中國龍同樣是巴比倫古龍的後裔。

西方學者的觀點對不對,中國龍文化真的源於古巴比倫?上世紀80年代,中國在遼寧發現一座上古遺址,在其中就挖出一條龍,解開了龍文化起源真相!


其實,在6000多年前,中國人已經有了成熟的龍文化,不僅是查海遺址,還有距今7000餘年的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距今6000餘年的湖北焦墩遺址(這是長江流域第一龍)等,都無不證明了世界各地龍文化的源頭就在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龍是古人虛構產物,現實生活中不存在龍這一種生物。但藝術源於生活,如果沒有真實的龍,8000多年前的華夏先民,為何能夠虛構一條龍出來?因此,龍究竟存不存在,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5. 世界各國分別是怎麼樣過年的

各個國家有他們的民俗,所以過年的方式也不一樣!
泰國---宋干節
美國---元旦節(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到處可以聽到"辭舊迎新"的鍾聲, 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丹麥

1,新年
1月1日,丹麥人與世界各國人民一樣慶祝新的一年的開始。新年前夜,丹麥人喜歡在自家門前燃放煙花。有趣的是,丹麥人把煙花稱做「中國人」,因為火葯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製作煙花的技術也是從中國傳到丹麥的。除夕夜裡,一簇簇煙花飛上夜空,五彩繽紛,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氣氛。
德國

1。聖誕節(weihnachten)

聖誕節是德國最終要得節日。就像中國的春節,聖誕節的假期是12月25——26日,但很多的企業和政府機關都從12月24放到元月2,3號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龍拿樹葉怎麼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民眾是怎麼抗擊疫情的 瀏覽:269
印尼polo為什麼這么便宜 瀏覽:785
印度盧比銀幣在哪裡 瀏覽:445
伊朗打美國有多少勝算 瀏覽:354
為什麼伊朗最高軍階只有少將 瀏覽:938
越南現在是什麼政策 瀏覽:185
印尼新娘條件怎麼樣 瀏覽:166
越南評論中國歌曲為什麼好聽 瀏覽:391
義大利哪個城市新冠最嚴重 瀏覽:645
伊朗擊落無人機是什麼型號 瀏覽:559
義大利面番茄肉醬哪個牌子好 瀏覽:870
和平精英國際服訓練場的吉利服在哪裡 瀏覽:308
印尼做肺部ct多少錢 瀏覽:648
英國普次茅斯在哪裡 瀏覽:641
伊朗女人為什麼不能看世界盃 瀏覽:170
英國為什麼是國家聯盟 瀏覽:556
伊朗的克爾曼省是什麼氣候 瀏覽:907
英國鳥是什麼鳥 瀏覽:662
在巴厘島哪裡可以兌換印尼盾 瀏覽:134
越南胡椒什麼時候產貨 瀏覽: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