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中國社會性質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總概括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半殖民地化來看,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國在政治上已經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
特別是列強建立的租界,完全獨立於中國行政系統和法律許可權以外,是「國中之國」,成為列強推行侵華政策的基地。
從半封建化來看,鴉片戰爭後,以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為主要標志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一方面,東南沿海地區以棉紡織業為主的家庭手工業受到外來商品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以絲茶為主的農產品日益商品化。
正式結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它具有劃時代意義,使中國進入光明、輝煌的新階段,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同時也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
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結束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才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 近代中國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社會。
近代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大國,鴉片戰爭後,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逐漸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方面,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使本來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中國,淪為表面上獨立、實際上受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另一方面,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對中國原有的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經濟結構起了很大的解體作用,資本主義在中國有了初步的發展,中國由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變為有了一定程度資本主義成分的半封建社會。
3.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
一、近代中國革命的發生和新舊民主革命的轉變
(一)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特點和基本矛盾
1、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
近代中國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大國,鴉片戰爭後,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逐漸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方面,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使本來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中國,淪為表面上獨立、實際上受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國家;另一方面,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對中國原有的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經濟結構起了很大的解體作用,資本主義在中國有了初步的發展,中國由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變為有了一定程度資本主義成分的半封建社會。
2、近代中國社會的特點
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態、是一個特殊的過渡性的社會形態。其主要特點是:
第一、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侵犯了中國的主權,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操縱著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使中國在實質上喪失了從前完整的主權國和獨立國的地位,但在表面上,它仍然保持著獨立國的形式。
第二、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被破壞了,但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於農民的剝削,不但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占著顯著的優勢。
第三、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展,並在中國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頗大的作用;但是,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軟弱的,它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第四、由於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或半統治之下 ,由於中國實際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又由於中國的地域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第五、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他們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3、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這些矛盾的存在和激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發展的革命運動,這就是中國革命的深刻的社會根源。
(二)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發生近代中國革命發生的原因,近代中國為什麼會發生革命,且發生如此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呢?從根本上說,並不是基於人們的主觀願望,而是近代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必然產物,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斗爭及其尖銳化的結果。
4、近代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和性質中國近代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不僅成為中國革命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和性質。那就是對外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對內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民主,這兩大任務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的統一。
5、近代中國革命發生發展的歷史進程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八十餘年中國人民與外國侵略者及其走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戊戍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但是,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歷史表明,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和階級的局限性決定了它們擔負不了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任務,改變不了中國的命運。中國革命需要新的階級政黨來領導,需要新的思想指導,需要尋找新的出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也就成為必然。
(三)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
1、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是歷史的必然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轉變為新民主主義,是中國近代社會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辛亥革命及後來多次斗爭的失敗,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北洋軍閥對內獨裁專制,賣國對外投降造成的嚴重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預示著新的革命的發生和新的革命高潮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新的生產力的發展,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和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而喚起的中國人民及其先進分子的新覺醒、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隊伍的形成,又使得中國革命實現從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轉變成為可能。
2、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的實現
中國革命從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的實現是通過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創立而完成的。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使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發生了在本質上有別於過去八十餘年的一切革命運動的歷史性飛躍:中國工人階級在五四運動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一批受十月革命影響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始終站在斗爭的前列,成為運動的指導力量,五四運動因而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自從有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中國革命進入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1、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內容
1948年4月1日,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對新民主義革命總路線作了完整的概括: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的政策,這條總路線,正確地解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和領導權等一系列基本問題。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或主要的敵人,就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民族壓迫是最大的壓迫,是阻止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最主要的障礙,因而它是中國人民的第一個和最凶惡的敵人。地主階級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的社會基礎,是用封建剝削制度剝制和壓迫農民的階級,是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阻礙中國社會前進而沒有絲毫進步作用的階級,作為一個階級來說,它是革命的主要對象。官僚資產階級,直接為帝國主義豢養,並與封建統治階級相結合,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成為買辦的、壟斷的資本主義,並構成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嚴重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而,官僚資產階級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之一。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 新民主主義總路線的核心是"無產階級領導",就是說新民主主義是無產階級領導的,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區別於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標志。
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什麼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呢?
第一、中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這是近代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資產階級應當擔負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領導重任,中國資產階級也確曾為此努力過、奮斗過。但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可能使中國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和民主政治,歷史證明,中國資產階級沒有能力擔負中國革命的領導責任。中國革命客觀上要有新的領導階級,走新的道路,中國無產階級正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
第二、中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這也是由中國無產階級的自身優點決定的。
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強烈的反抗意識和徹底的革命性,高度集中,容易團結形成強大的戰鬥力,與農民有天然的聯系,便於與農民結成親密的聯盟三大特點,這些優點,必然使它成為近代中國一個特別能戰斗的最革命的階級,擔當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
第三、中國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是堅持無產階級對於民主革命的領導權這條馬克思主義原則的要求。無產階級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權是通過自己的政黨來實現的,無產階級領導的實質就是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組成的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能了解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能制定正確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始終站在革命運動的最前頭,把革命一步、一步引向勝利。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中的"人民大眾",指的是革命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的革命動力是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而在一定的時期中,一定的程度上,還有民族資產階級的參加。中國無產階級是中國社會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階級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小資產階級,包括廣大的知識分子,小商人, 工業者和自由職業者,他們都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大資產階級的壓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革命的動力之一,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資產階級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又受封建主義的束束縛、所以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矛盾,從這方面來說,他們是革命力量之一,但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並未完全斷絕經濟上的聯系,他們又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對建的勇氣。中國無產階級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順在各種不同的情形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革命階級和階層。
5、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任務決定了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而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但是,它又不是舊式的、一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革命領導權不再由資產階級來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來領導;革命的指導思想不是兩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而是馬克思主義;革命的前途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而是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義革命也不相同:革命對象不是一般的資產階級,而是民族壓迫和封建壓迫;革命措施不是一般地廢除私有財產而是保護私有財產,革命的結果是既有社會主義因素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有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這是因為:
第一,無產階級領導著這場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第二,新民主主義革命處在社會主義向上高漲,資本主義向下低落的國際環境中,已不允許中國革命勝利後再走歐美資產階級走過的老路,不允許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社會。
第三,社會主義因素(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全國政治勢力的比重增長;農民知識分子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承認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權,國營經濟和合作經濟的建立)比資本主義因素有更迅速的發展。
整個中國革命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中國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如文章中上篇和下篇的關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綱領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建立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實行民主集中制的新民主主義國家。新民主主義共和國與舊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共和國不同,那種舊民主主義共和國不適合中國國情,帝國主義也不允許中國成為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新民主主義共和國與蘇聯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也不同。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是一定歷史時期的過渡形式,將來必須要過渡到社會主義共和國,但目前這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濟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文化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文化綱領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望採納
4.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是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近代中國社會既不同於鴉片戰爭前的封建社會,也不同於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因此,有其自身的許多特點,表現如下:
帝國主義日益成為統治中國、阻礙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帝國主義通過不斷發動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他們操縱了中國的財政、經濟、軍事、文化,使本來已經落後的經濟文化更加落後,成為阻礙近代中國獨立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和禍害的總根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的特點
1、本帝國主義掌控中國經濟和政治命脈,決定並支配中國。
2、中國封建勢力已經與侵略者勾結一體,是列強壓迫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3、自然經濟雖遭破壞,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國資本主義雖然產生並有一定發展,但始終軟弱,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
5、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中國內部不統一。這與資本帝國主義斗爭和間接控制,與中國地方性農業經濟基礎上的地方割據、中國地域廣大等有關。
5. 怎樣認識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認識近代社會的性質,就是認識近代的基本國情。這是認識近代一切社會問題和革命問題的最基本的依據。
所謂半殖民地,就國家主權、國家地位而言。 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的社會:
(1)破壞了領土主權、領海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等;
(2)控制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
(3)扶持代理人實行間接統治 ;
(4)實際上已經喪失擁有完整主權的獨立國的地位,但是仍然維持著獨立國家和政府的名義,還有一定的主權。
6.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簽訂了《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近代中國社會基本特徵:
民族資本主義有一定的發展,但它還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在社會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還很低,民族資本同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
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但是封建的剝削制度依然存在,而且高利貸資本和買辦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仍有顯著的優勢。
封建專制政權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然後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專政。封建勢力仍然是中國最腐朽最反動的勢力,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主要的工具和社會基礎。
由於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和半統治之下,中國實際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經濟和財政命脈,還操縱了中國的軍事和政治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
由於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中國人民的不自由和貧困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7. 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是什麼
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應該有這個內容。
8.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簽訂了《南京條約》,《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由封建社會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9.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是什麼如何理解這種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半封建其實不準確,但暫時用傳統提法)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
中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的主權遭到破壞
雖然遭受了西方的入侵
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仍是最主要的特徵
封建社會的性質並未發生改變
另一方面
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
中國也具有了某些殖民地的特徵
但並未完全淪為殖民地,仍保有一部分主權
清政府逐漸的淪為列強控制中國的工具
所以這階段的中國具有雙重的社會性質
10. 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及基本特徵
1、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
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以來中國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及其與中國封建主義勢力相結合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種從屬於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畸形的社會形態。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社會是封建社會。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
2、基本特徵
(1)封建時代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了,但是封建剝削制度依然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仍占著顯著的優勢。
(2)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它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軟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3)封建專制政權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接著是地主階級和大資產階級聯盟的專政。封建勢力是中國最反動最腐朽的勢力,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工具和社會基礎。
(4)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並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的總根源,是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
(5)由於中國是在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和半統治之下,由於中國實際上處於長期的不統一狀態,又由於中國的土地廣大,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表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拓展資料: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_網路
歷史的必然 人民的選擇-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