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基礎性科技有哪些

中國的基礎性科技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09 18:49:48

❶ 中國科技有哪些

中國最頂尖的科技到底有哪些?(精選)

盤古論市
9天前 · 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中國最頂級的科技到底有哪些?(精選)

一、激光技術。我國激光技術世界第一。我國在激光研發領域已經遠遠超出美國和俄羅斯,激光的五大核心技術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我國的「S光A」重型激光系統,綜合作戰能力強,可以充分適用於陸戰和海戰之中。

2013年9月9日,中科院網站公布,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製造實用化深紫外全固態激光器的國家。

2016年,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研製工作成功實現了5拍瓦激光脈沖輸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如何理解5拍瓦激光脈沖輸出呢?1拍瓦等於1千萬億瓦,相當於全球電網平均功率的500倍;這樣強的激光脈沖時間僅為1飛秒(1秒的1千萬億分之一)。普通照相機最快可以達到毫秒級,相當於飛秒級照相機的科學裝置,可以為電子運動軌跡成像。超強超短激光被認為是人類已知的最亮光源,是全球激光科技的最新前沿和重點競爭領域,具有重大科技意義與應用價值。

2017年10月,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研製工作成功實現了10拍瓦激光放大輸出,再度刷新了由自己創造的激光脈沖輸出功率紀錄。

二、導航衛星技術:中國的全球導航衛星技術和美國的GPS技術上並駕齊驅,某些技術方面超越了美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由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也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

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是,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全面實現了關鍵器部件100%國產化! 重點攻克了星載原子鍾等多項「卡脖子」關鍵技術,尤其是首創的——星間鏈路技術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的北斗衛星精準度全球領先。

北斗三號的最大功能特色就是精確授時。比如北斗三號衛星上的星載銣原子鍾的精度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精準度達到創紀錄的每天100億分之5秒。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具有位置報告功能就是有源定位,這是中國北斗的重大創造,它是利用無線電測定技術,利用兩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一起手拉手,能告訴「你、我、他」都在什麼地方、具體的方位。

北斗衛星具有短報文「獨門絕技」。短報文通信功能是北斗系統在全球的一大「絕招」。北斗導航衛星附加了通信功能。

北斗導航衛星的最終用戶通過這個終端,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精確位置,還可以通過簡訊——即「短報文」將自己的具體情況告訴另外一個人。這個功能在沙漠地區、茫茫大海、深山老林等沒有網路覆蓋的地區,還有就是發生了自然災害發、尤其是通信不通的環境之下,北斗通信功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全世界超過一半以上的國家使用北斗系統,北斗系統對於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作用越來越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一項重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北斗研發模式充分體現了制度優勢,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對國外高技術封鎖及突圍具有重要示範意義。比如在核心晶元、光刻機等重要的戰略性領域。

三、反衛星技術。我國已發明寄生星多年。寄生星只有中國獨有,全球任何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可以說是我國「鎮國之寶」。

所謂寄生星就是一種由己方投放、能寄附在對方衛星上的微小型衛星。若戰時可根據己方相應的指令對對方衛星進行干擾和摧毀。

由於寄生星是平時寄附在對方衛星上、這就要求寄生星的體積和質量應做得很小,以免在和平時期就影響對方衛星的正常工作。

為確保打贏未來高科技戰爭,中國大力發展非對稱作戰理論,意圖通過對敵關鍵領域的"點穴打擊"全面癱瘓敵方的作戰系統。其中適度發展天戰能力、擁有可靠的反衛星手段則又是這種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當今世界最具威懾力的反衛星殺手寄生星早在中國橫空出世,並且作為一種新概念反衛星利器。

四、航天技術:中國的航天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經歷了由常溫推進劑到低溫推進劑、由末級一次啟動到多次啟動、從串聯到並聯、從一箭單星到一箭多星、從載物到載人的技術跨越,逐步發展成為由多種型號組成的大家族,並具備進入低、中、高等多種軌道的能力,入軌精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至2019年3月10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飛行300次,發射成功率達到95.33%。

五、量子通信:屬於下一代通信模式,全球獨一無二,目前已在合肥建有全球唯一的城域示範,世界上最先進的偵聽手段也無法竊聽到這種通信模式下的信號。

量子計算機的研製被認為比人類首次登月還困難。中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具領先優勢,特別是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基礎科研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比如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再比如2017年,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的成碼率已達到10kbps量級,成功驗證了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的可行性。目前經過系統優化,密鑰分發成碼率已能夠達到100kbps量級,具備了初步的實用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完成首個量子通信干線「京滬干線」後,又迎來一項重大突破,中國聯通建成全國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各項結果均達到設計目標。

據業內專家預測,中國在衛星量子通信方向領先歐美發達國家大約五年左右。

六、高原鐵路建設技術:青藏鐵路是世界高原鐵路技術難度最大的技術,全球只有中國能夠完成建造海拔如此高的鐵路!

青藏鐵路是世界高原鐵路技術難度最大的技術。為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原線路里程最長、沿線環境最惡劣的鐵路,被譽為「天路」。青藏鐵路的技術難度有三個:

1)凍土層達20米:青藏鐵路路軌是鋪設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路基下是多年凍土層,有的地方凍土層一度厚達20多米;凍土層在季節升高時會融化下降,寒冷的冬季節凍結膨脹,因此,一起一降會嚴重影響鐵路路基的穩定。而青藏鐵路要經過凍土地段長達550公里,是整個青藏高原鐵路全長的50%。

2)生態十分脆弱:青藏高原由於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大,土層淺薄貧瘠,生態十分脆弱,假如遭受人為破壞,幾乎不可能再恢復。因此,鐵路建設工程用於環保方面投資預計達20多億元,占工程總投資的10%左右,環保投資和所佔比例如此之大,在國內建設史上尚屬首例。

3)高寒缺氧:高原上氧氣稀薄且氣溫低,而且空氣稀薄,在如此特殊氣候條件施工,對施工人員和施工設備都是一種非常嚴峻的考驗。在施工中,中國工程師們通過發明,創造出新技術,加強了電器系統的耐低溫性能,提高了動力系統的供氧量,使得這些設備變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高原工程設備。

青藏鐵路是全亞洲第一條完全基於先進GSM-R通信系統的鐵路。

七、汽車電池技術:中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汽車電池技術。電動汽車是未來各大方縣交通工具,中國的比亞迪是世界最好的電池製造和整車設計公司之一。比如其「刀片電池」,是一種採用了新結構新工藝的磷酸鐵鋰電池,其技術創新點主要在於充分利用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好的特點,在電池系統設計中取消中間層次的模組,可以明顯提高其系統的體積能量比和重量能量比。其意義在於可以拓展磷酸鐵鋰電池在新能源車用汽車上的應用空間。

比亞迪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掌握了一流的動力電池生產製造技術,因此開發生產出「刀片電池」。清華大學歐陽明高教授科研團隊,對於動力電池系統安全性的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對於「刀片電池」的研究開發,也做出了重大貢獻。

八、移動通信技術:中國的5G技術全球領先。華為5G專利數世界第一,中國總的5G必要專利數世界第一。因此,從國際標准、技術專利、產業能力這三個客觀指標的對比來看,中國的5G產業已超越美國處於全球第一的位置。

全世界有500多萬座4G基站,其中中國就有近400萬座,占據了全世界的一多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目前華為公司是世界范圍內公認的在5G通信領域擁有最強技術水平的公司。據最新統計顯示,在最新的5G R16標准上,中國主導21個標准,佔了全部項目的40%,位列世界第一。

中國在5G市場,2020年國內相關投資將高達1000億元,力爭超額完成全年30萬個5G基站的目標,中國占據全球5G基站總數的份額將達到50%。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早前曾經表示,「對於6G研究,我們也是領先世界的」,他表示對於6G很可能在10年以內就會投入使用。

九、深潛器建造技術,中國的蛟龍號是世界排名第二的深潛器,可以下探水下7000米的深度。蛟龍」號採用特製鈦制船體,能承受強大的深海壓力。中國的「蛟龍」號正在創新改進後能夠抵達幾乎全世界海域的底部,將使中國超越日本、俄羅斯、法國和美國,成為「深海潛艇俱樂部」中的佼佼者。

蛟龍號的突出特點:1)中國潛水器在世界上同類型中具有最大下潛深度達7000米,該潛水器可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廣大海域使用; 2)具有針對作業目標穩定的懸停功能,為完成高精度作業任務提供了可靠保障;3)具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測能力,可以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探測海底的小目標;4)配備多種高性能,確保載人潛水器在特殊的海洋環境或海底地質條件下完成保真取樣和潛鑽取芯等復雜任務。蛟龍」號採用特製鈦制船體,能承受強大的深海壓力。

中國潛水器的三大突破:首先近底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其次是高速水聲通信;再次是充油銀鋅蓄電池容量被譽為"蛟龍"號的三大技術突破。能夠做到精確地"懸停"。在世界上所有潛水器中,還沒有國外深潛器具備這樣的功能。此外,中國科學家們研發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採用聲納通信。

十、超大型開鑿山體隧道的設備製造技術:中國的大型盾構機技術全球第一,在世界上一機難求。

中國被世界稱為基建狂魔,最大盾構機今年在長沙下線!此盾構機直徑16.07米,命名「京華號」,用於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重4300噸、長150米,一次性開挖隧道斷面近6層樓高,是當之無愧的的國

❷ 什麼科技是中國發明的

一、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北磁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在一個很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地改進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形式,應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唐代堪輿家的活動相當活躍,並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指南鐵魚或者蝌蚪形鐵質指向器及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活動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的山西堪輿家丘延瀚,被後世堪輿家推崇為堪輿術三針(正針、縫針和中針)中最早出現的正針法的創始人。

二、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

遠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操作時的基本要點包括,反復捶打,以搗碎蠶衣。這一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中國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為絲麻脫膠,這種技術也給造紙中為植物纖維脫膠以啟示。紙張就是藉助這些技術發展起來的。

三、火葯

火葯,顧名思義,可由火花、火焰等引起劇烈燃燒的葯劑。據《范子葉然》的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於民間民生應用,范子計然說「硝石出隴道」。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唐朝末年,火葯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 (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里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葯製成環狀,把吊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葯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引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戰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葯武器的加速發展。

四、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它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它隨中華文化的誕生萌芽,隨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如果從其源頭算起,迄今已經歷了源頭、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長達五千餘年的發展歷程。

早期,中國人民為了記載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創造了早期的文字元號,並尋求記載這些字元的媒介。由於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體來記載文字元號。例如,把文字刻、寫在岩壁、樹葉、獸骨、石塊、樹皮等自然材料上。

五、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據《後漢書·五行志》記載,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共發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區有時大到幾十個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濫,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當時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國的重視。這比起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❸ 中國有哪些領先世界的科技發明

1、激光技術。我國激光技術世界第一,領先全世界15年。

2、超級稻及其他農作物雜交技術。超級稻被世界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3、陶瓷技術。陶瓷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領先技術。

4、反衛星武器技術。我國已經發明寄生星多年。現在開始向菲律賓的一顆商業衛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國才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是我國鎮國之寶。

5、建橋技術。我國是造橋王國,有「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稱。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橋。

6、高原鐵路建設技術。青藏鐵路是世界高原鐵路技術難度最大的技術。

7、巨型水電站建設技術。我國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8、排灌機技術。安裝在駱馬湖的抽水機直徑8米,計劃再安裝直徑12米的機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9、智能機器人技術。我國的水下螃蟹系統,是世界獨有的。

10、汽墊船是我國發明的。當時為了保密,沒有向全世界公布。

11、打水井技術。我國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2、絲綢技術。絲綢是我國的傳統技術。現在仍然世界領先。

13、治理沙漠技術。我國治理沙漠技術世界領先。

14、防治人畜瘟疫技術。我國在50--60年代已經基本消滅人畜瘟疫,當時和現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3)中國的基礎性科技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子技術

在電子與信息技術產業方面,中國取得了長足進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2009年中國製造世界上48.3%的電視機,49.9%的行動電話,60.9%的個人電腦,和75%的液晶監視器。

國產製造的電子元件已成為一個重要來源,2010年中國軟體行業在軟體和信息服務市場的份額以高於15%的速度增加,在過去的十年裡平均增幅達到36%。

中國是第一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製造了超級計算機的國家,2011年中國擁有世界最快的500個超級計算機中的74個,而十年前她仍默默無聞。

中國以國產微處理器為基礎製造出本國第一台超級計算機名為神威藍光,部署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天河一號和曙光計算機天津產業基地生產的曙光星雲,分別為世界超級計算機運算速度排名的第二和第四名。

且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小組,成功實現了16公里的量子態隱形傳輸,這一距離是當時世界記錄最遠距離的20多倍。

上海交通大學有望實現探測「馬約拉納費米子」,使中國進入量子計算機的領先領域。2012年一款計算機多CPU高速互連的高性能專用交換晶元在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系統封裝技術研究室封裝成功,結束了中國高端晶元外國封裝的歷史。

參考資料: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

❹ 中國有哪些重要科技

一、超級雜交水稻

超級雜交水稻是農業部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的成果,該計劃於1996提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計劃。

2000年,超級雜交水稻品種達到了第一階段單次水稻產量標准即每公頃產量超過了10.5噸;2004年超級雜交水稻達到第二期產量指標;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農業廳組織的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第三期大面積畝產900公斤攻關的圓滿實現。

二、中國高鐵

中國大陸鐵路分高速鐵路、快速鐵路、普通鐵路。中國高鐵居高鐵級,而國鐵Ⅰ級只用於快速鐵路和骨幹線普通鐵路。中國通過引進加創新,研製"和諧號納伍"動車組列車(China Railway High-speed縮寫,中國鐵路高速列車)以及「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列車。

中國高鐵具有三大優勢: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價格低、性價比高;運營經驗豐富,中國每建設一條鐵路其標准至少保證二十年不落後。

中國已經成功擁有世界先進的高鐵集成技術、施工技術、裝備製造技術和運營管理技術,具有組團出海的實力,可以挑戰任何競爭對手。中國高速列車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

列車覆蓋時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個速度等級,種類最全;動車組累計運營里程約16億公里,經驗最豐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國企業更具優勢。據測算,國外企業修建高鐵平均成本為每公里0.5億美元以上,中國只需約一半,且中國企業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國企業的一倍以上。成本低,標准卻更高。安全性能上,中國標准與歐洲標准基本一致,施工標准遠高於歐標。

三、6DCT變速器

6DCT變速器是安徽江淮汽車公司自主研發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濕式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整車油耗與手動擋相當。之前,國內不少企業在自動變速器道路上摸爬滾打數十年,卻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卡脖子的地方還是在於關鍵核心零部件。

江淮同德國公司合作,開發並完全掌握液壓控制模塊HCU的設計、模擬計算、加工裝配及測試驗證洞察或,建立15萬套高水平生產加工線。

這為後期產品應用、匹配、優化提升等帶來核心競爭優勢。江淮DCT經過嚴格的性能及可靠性測試驗證,關鍵總成零部件完成多達337項,DCT總成18類測試,整車相繼完成試驗場綜合、強化、高環道路測試。

四、「天河一號」

「天河一號」是中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從2008年開沒神始研製,按兩期工程實施:一期系統(TH-1)於2009年9月研製成功;二期系統(TH-1A)於2010年8月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升級完成。

2010年11月14日,國際TOP500組織在網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前500強排行榜,中國首台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系統「天河一號」排名全球第一。其後2011年才被日本超級計算機「京」超越。2012年6月18日,國際超級電腦組織公布的全球超級電腦500強名單中,「天河一號」排名全球第五。

天河一號於2010年投入使用後,在航天、天氣預報、氣候預報和海洋環境模仿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就。中國將採用超級計算機技術監控霧霾天氣。

五、中國量子通信衛星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主任潘建偉透露,中科院「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預計2016年8月發 射,這既是中國首個、更是世界首個量子衛星。該衛星的發射將使中國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連接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路,初步構建量子通信網路。

他還透露,「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工程預計於今年下半年交付。據悉,這一工程將構建千公里級高可信、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 絡,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術驗證、應用研究和應用示範平台。

❺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2018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台,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基礎性科技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榨菜麵包怎麼做 瀏覽:606
伊朗鋁廠總量多少 瀏覽:779
如何在越南買到中國電腦 瀏覽:743
越南農業主產區是哪裡 瀏覽:484
icu怎麼看英國人 瀏覽:879
印度汽油為什麼便宜 瀏覽:889
伊朗和巴鐵什麼關系 瀏覽:954
中國茶葉品牌有哪些 瀏覽:274
去印尼不懂語言怎麼辦 瀏覽:358
吃義大利面抹什麼 瀏覽:490
1個人民幣換多少印尼幣 瀏覽:577
韓國和伊朗哪個更強 瀏覽:312
越南沙金帶著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瀏覽:297
中國在伊朗在建的港口是什麼 瀏覽:584
英國細羊毛線可以用什麼替代 瀏覽:59
印尼虎搭配什麼魚好看 瀏覽:819
一中國人民幣等於多少印尼盾 瀏覽:240
義大利哪個味道面醬好 瀏覽:967
越南語導游需要怎麼考 瀏覽:295
英國人怎麼購買suv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