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
一、從新中國成立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
(一)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中國人民沿著社會主義道路,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從爭取經濟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5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經濟體系,使經濟文化極度落後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奮斗,勤儉建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中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闊步前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萬億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近1700美元,分別是1949年的25.8倍和25倍,是1978年的18.8倍和18倍。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
第二,從贏得政治獨立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50多年來,在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贏得政治獨立的基礎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得到確立、堅持和進一步完善。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愛國統一戰線發展壯大,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蓬勃發展。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歷史性偉大轉折的基礎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政治體制改革有步驟、分階段地穩步推進,逐步形成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框架。
四、為什麼說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和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1)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能夠比較順利地實現消滅私有制這樣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但沒有造成生產力的破壞,反而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並且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擁護而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盪,這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2)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幾千年來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剝削制度基本上被消滅,社會主義經濟成了國民經濟中的主導成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它與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立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一起,完成了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以新的經驗和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4)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大大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20世紀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歷史性巨變。這是中國從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礎。
第九章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
㈡ 中國的偉大成就有哪些簡單。
中國的偉大成就有:兩彈一星、載人航空、北斗衛星系統、航母、2008北京奧運會、長江三峽水利發電站、港珠澳大橋、南水北調、西電東送、高鐵自發展。
雜交水稻!民以食為天,百分之七的耕地喂飽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
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
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1986年提出「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發展觀點。
經6年艱難攻關,與研究人員成功地突破了兩系雜交稻關鍵技術並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增產效果。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
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
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中國發明的雜交水稻,除國內發展迅速外,在國外,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美國在大面積生產上應用,並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
(2)中國由古到今有哪些成就擴展閱讀:
超級雜交稻研究
1996年農業部正式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以期為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目標服務。1997年,袁隆平提出「形態改良與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技術路線,成為中國超級雜交稻育種的靈魂思想。
在該技術路線指引下,各個時期的超級雜交稻育種目標陸續實現。其中,先鋒品種兩優培九於2000年實現第1期超級雜交稻產量目標,累計推廣超過700萬公頃。
第2期超級雜交稻產量目標於2004年實現,其代表品種Y兩優1號自2010年以來即成為我國年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品種,累計推廣已達400萬公頃。
2011年,Y兩優2號百畝連片平均畝產達926.6 kg (13.9 t/hm2),實現了第3期超級雜交稻單產13.5 t/hm2的目標;2014年,第4期超級雜交稻代表品種Y兩優900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產1026.7 kg (15.4 t/hm2)的高產新紀錄,兩倍於中國水稻的平均產量。
迄今為止,國家農業部已認定了125個超級稻品種,累計推廣面積達7000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