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五刑是哪五種刑罰,古代的五刑指的是什麼
1.五刑是中國古代五種刑罰之統稱,在不同時期,五種刑罰的具體所指並不相同。
2.在西漢漢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宮、大辟。
3.隋唐之後,五刑則指笞、杖、徒、流、死。
4.一般前者稱為奴隸制五刑,後者稱為封建制五刑。
5.折疊奴隸制五刑:墨,又稱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額頭刺字,並染上墨。
6.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7.刖,夏稱臏,周稱刖,秦稱斬趾。
8.宮,又稱淫刑、腐刑、蠶室刑,割去受罰者的生殖器。
9.大辟,即死刑,分為戮、烹、車裂、梟首、棄市、絞、凌遲等。
10.折疊封建制五刑:笞,用小荊條擰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
Ⅱ 五刑指的是什麼
中國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罰。通常指殷周時期的墨(刺刻面、額,染以黑色)、劓(yì,割鼻)、剕(fèi,割腳)、宮(閹割生殖器)、大辟(處死)等五種刑罰。也指隋代至清代的笞(chī,以小荊條或小竹板責打)、杖(以大荊條或大竹板責打)、徒(強制在一定監禁期內服苦役)、流(解送邊遠地方服苦役)、死等五種刑罰。
Ⅲ 中國古代有哪些刑罰
刑事處罰是指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Ⅳ 古代五刑是哪五刑
古代五刑包括奴隸制五刑,即墨、劓、剕、宮、大辟等五種法定刑和封建制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種基本的法定刑罰。
1、奴隸制五刑
(1)、墨刑:又稱黥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額頭上刺字,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志。這種墨刑既是刻人肌膚的身體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恥辱、使之區別於常人的一種恥辱刑。墨刑是五刑當中最輕的一種刑罰。
(2)、劓刑:是割去受刑人的鼻子。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而且與人的尊嚴密切相關,因此劓刑較墨刑為重。
(3)、剕刑:也作刖刑,是指砍去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始於西周,九刑之一。砍足曰剕,砍手曰刖。另外,與砍去手足相類似的還有砍去膝蓋骨的臏刑。早在中國的夏、商時代,此類刑罰便作為最主要的常用刑之一。
(4)、宮刑:是破壞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殘酷刑罰。對男性為去勢,對女性為幽閉。宮刑在中國古代社會被視為是最大的恥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為殘酷和最重的刑罰,一般適用於較重的犯罪者。
(5)、大辟:是死刑的統稱。在夏、商、周三代,死刑尚不規范,方法多種多樣,而且極端殘酷。特別是在商代末期的紂王時,除常見的斬、戮等死刑方法外,還出現了炮烙、醢、脯等酷刑。
2、封建制五刑
(1)、笞刑:即用法定規格的荊條責打犯人的臀或腿,自十至五十分為五等,每等加十,是五刑中最輕的一等,用於懲罰輕微或過失的犯罪行為。
(2)、杖刑:即用法定規格的「常行杖」擊打犯人的臀、腿或背,自六十至一百分為五等,每等加十,稍重於笞刑。
(3)、徒刑:即在一定時期內剝奪犯人的人身自由並強迫其戴著鉗或枷服勞役,自一年至三年分為五等,每等加半年,是一種兼具羞辱性和奴役性的懲罰勞動。
(4)、流刑:即將犯人遣送到指定的邊遠地區,強制其戴枷服勞役一年,且不準擅自遷回原籍的一種刑罰,自二千里至三千里分為三等,每等加五百里,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較重的刑罰。婦女犯流罪的在原地服勞役三年。
(5)、死刑:即剝奪犯人生命的刑罰,是五刑中最重的一種,分為斬、絞兩等,絞因得以保全遺體而稍輕於斬。
(4)中國古代的刑副是什麼擴展閱讀
行刑的禁忌:
1、唐宋規定正月、五月、九月為斷屠月,每月的十齋日為禁殺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即使謀反重罪也不能在這些日子處死。
2、明朝也規定十齋日禁止行刑,否則笞四十。國家進行的大的祭祀活動時也禁止行刑。
3、行刑的具體時間有的規定在下午1點到5點之間。過時則要等到第二天。
4、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從西周開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漢朝成了制度。除了謀反等大罪可以立即處決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後冬至以前才能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