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洲人如何看中國
歐洲人對崛起的在中國有什麼看法?相信對這個問題好奇的人們都有著這些目的:有些人是覺得中國正快速復興,老外們應該高看我們一眼了,亦或失落了,進而崇拜了,好解解氣,揚揚眉了。有些人是在拉仇恨,我們強大了,可你們依然傲慢與偏見,我們要復仇!
給出的看法無外乎這兩種,其實都不全對或都失偏頗。真正了解歐洲人(在這應該想問的是那些老牌歐洲強國的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應該分兩個層面來看。
第一個層面,是普通老百姓。不要以為老外都很有知識,受教育程度高,資信發達,再加之是民主國家,就人人了解世界,關心政治。這是個大大的誤區。
改革開放後,打開了門戶,瞪大眼晴看世界的,對外面世界最好奇的是中國人,關心政治,想了解世界政經變化的也是中國人。歐美人長期的高就業,高福利,養成他們的自傲是有的,但也造成了他們更自我,過好自己的快活日子遠比了解一個萬里之遙的文明古國更重要,所以大多數人不知道中國如何,也沒興趣想了解中國。
只有當中國人走進他們的生活時,才會對中國有感。最樸素的就是好奇,連女生大姨媽來了要喝熱水都要圍觀也不是個笑話。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就是來自於他們看到的中國人。這個或這群中國人給他們印象好了,對中國印象就好了,印象不好了,就不好了。如果中國人真愛國,出國門好好注意下自己的行為,就真是為國做貢獻了!
第二層面,就是西方社會的「精英層」。或者政治家,或者商人,或者想為全人類做點什麼的這一類人。其實這些精英,從各自所處的位置和角度或者利益來看中國的崛起復興,怎麼都是對的,怎麼他都後堅持。加之言論自由是西方價值觀中的天賦人權,有想法就要說出來!自然點贊和唱衰都有,捧的踩的共存。
最終,中國應該不要管別人怎麼說,天天在意別人的嘴和臉色,恰恰是自己不自信的表現。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個人素養提高,單位工作做好,國家才能真正強大!別沒事討論這種無聊的問題!
㈡ 西方國家怎樣看中國
對待中國近代史,西方國家的態度在鴉片戰爭前後有了極為明顯的變化。在清朝前期,出了個威懾世界的康乾盛世,使外國人對中華文化的崇尚越來越高,這是中國人民值得驕傲的時期。而東西方在當時有兩個大帝國--大英帝國和大清帝國,這兩個國家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而論英和清誰更強,無疑是清國!如果康乾盛世時中英來開戰,英國必是慘敗!所以這時的西方國家一概覺得中國人是最強大的民族。將我國任何習俗都保持正常的態度。他們看到中國人的辮子時,也覺得很正常,最多也就是奇怪而已,從來沒恥笑過。所以,當時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地位鼎立在世界之間。但是隨著庸主乾隆晚年的自大、昏庸、無能、貪腐,以及貪官的助紂為虐,使清王朝開始從富強走向窮弱,文字獄盛行,為維護統治所弄的冤獄極多,文化積極性不高,就使國家落後了。但即使國家走向相反道路,西方國家還是保持著信服的態度,這是鴉片戰爭前的態度了。接著鴉片戰爭後,歐美國家走向進步,大清王朝固步自封,中國與西方國家差距越來越大,洋人發現中國不堪一擊,開始自大了,視中國為弱國弱民。中國早已沒了馬可波羅所說的「中國遍地是黃金」的景象,道光簽完一條不平等條約過個幾年就死了,但因中國經濟較好,鴉片戰爭後的中國被歧視的程度還算輕度。可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咸豐遇戰不戰,龜縮在後宮不理朝政,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丟了園明園,丟了尼布楚,丟了庫頁島……這個昏庸無能的昏君,如果不是遭天遣年紀輕輕就死掉,他還能給出多少土地?而就是出了咸豐這種昏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歧視才由輕變重,甚至侮辱。這時,不僅辮子他們想笑,連我們的文化他們也視為垃圾。綜上所述,西方國家對中國清朝的態度是三個階段:康乾盛世,崇拜;鴉片戰爭後,輕度歧視;咸豐時期及後來,重度歧視。接著民國後,歧視才一點點變輕,但仍有歧視。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種種成就,現在的西方國家已經找不出任何理由歧視,而恢復到了原來對中國的崇拜。
㈢ 看西方專家如何評價中國崛起
中國的崛起已經在我們眼前進行了近40年,改變了十幾億人的生活。以下是來自世界銀行的一組數據,它們可以反映中國人的生活從1980年前後至今的變化:
中國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比例,從總人口的80%降至6%左右。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00美元增至8200美元。
人均預期壽命從66歲提高到76歲。
嬰兒死亡率從48‰降至8‰。
15歲及以上人口識字率從66%提高到96%。
當然,類似數據還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十幾億中國人擺脫了窮困潦倒、體弱多病和教育水平低下的狀態,達到了世界銀行的「中等以上收入水平」。那些在1980年剛剛成年的人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而他們如今還未到退休年齡。
㈣ 歐洲人怎麼看待中國人
分時代來看,最早中國被歐洲人知道,還是在古羅馬時期,有一個人人熟知的故事,亞歷山大,穿著著輕薄的絲綢出現在劇院,輕薄的款式,鮮艷的色彩讓貴族驚嘆,更是引發了一場爭奪和暴買。
商人們賺的盆滿缽滿,而中國也正式被注視,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認為賽里斯人「身體高大近20英尺,過於常人,紅發碧眼,聲音洪亮,壽命超過200歲。」
(我覺得說的可能是我)
漢族精美的絲綢引發了西方人對中國的無限遐想。公元1世紀的羅馬地理學家龐蓬尼·麥拉,對中國人的誠信充滿了贊譽:「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們把貨物放在曠野中,購貨的人,在賣主不在時來取貨,這種經營方式是很著名的。」
4世紀的希臘史學家馬爾塞林對中國的評價,更能代表當時西方人對中國的普遍認識。他贊美中國物產的富饒:
「賽里斯國疆域遼闊,沃原千里……物產也很豐富,有五穀雜糧、干鮮水果、牛羊牲畜,真是應有盡有,品繁而量眾。」
「那裡的城市較為稀疏,但規模較大,物產豐富,人煙密。」
他更贊美中國人熱愛和平的本性:
「賽里斯人完全不懂得進行戰爭和使用武器。賽里斯人最喜歡安靜地修身養性,所以他們是最容易和睦相處的鄰居。」
㈤ 西方人眼裡中國和中國人是什麼樣的
在西方人眼裡中國人是信奉龍(Dragon)的民族,在西方文化里dragon是邪惡的象徵所以信奉龍的中國人也是邪惡和殘暴的。這就是為什麼部分西方人對中國存在很強的敵意和偏見。
中國是個貧窮的國家(即使是香港和台灣的大部分人也都這樣認為),中國的國民沒有什麼國家榮譽感,長期被獨裁政府所奴役,腦筋頑固切喜歡走極端。這點主要歸功於滿清的200多年統治,偏偏是這最落後的200多年卻是西方人最熟知的中國歷史階段,即使是現在還有很多西方人戲稱中國人還是留著辮子的人~~~~~
中國人是聰敏的人,擁有很強的個人能力,但是卻缺乏團隊協調能力。(這點比較准確)在很多西方大學里,西方人不願意與中國留學生學一本專業,因為中國留學生的成績總是在同專業內名列前茅。
在政治立場上,大部分西方人對中國懷有敵意。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西方人的眼中是繼蘇聯之後的又一個對西方世界充滿敵意的武力專制國家。
不過以上大部分都是誤解,大部分到過中國的西方人多多少少都會在對中國的認識上有所改觀。
㈥ 外國專家學者如何看待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
經濟的基礎是農業,發展過程中出現采礦、建築、製造業,現代經濟出現服務、金融、技術業,科學知識為其發展提供支撐。美國經濟面臨一個問題:「百分之一的人掌握百分之九十九的財富」,並且有觀點認為這是經濟發展的必要的方法和結果。在這種觀點中,百分之一的人被比作引擎,解釋其對經濟的推動力,帶動財富較少的人變得更加富有。
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經濟發展的看法,建立在各自的文化特點和集體運作方式上。中國經濟的發展結果,很大程度上來自對西方資本運轉模式的復制。
富人的生存標準是賺更多的錢,窮人的生存標準是呼吸,兩者面對面的時候,可能會發生什麼?行人面對劫匪的時候,行人面臨兩個選擇:放棄錢或降低生存的幾率。劫匪有兩個選擇:降低對面的人的生存幾率來維持自己的生存或放棄自己的生存。當發達國家面臨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時,可能會說:這樣不對。
當教化面對本能時,也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