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中國首都定在北京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表決《國旗、國都、紀年、國歌決議草案》前,沈雁冰匯報了第六小組的研究討論意見,提出了定都北平的理由:
「國民黨反動派過去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便於依賴帝國主義,因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剝削中國人民的中心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人民自己的國家,它依靠的是中國人民,自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
北平為中國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政治上,北平位於華北老解放區內,人民力量雄厚,規模弘偉,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歷史的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來,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搖籃。
此外,在地理上,北平位於一個大平原之中,將來有足夠的擴充的餘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達,有平沈、平綏、平漢、平滬等鐵路干線,連絡全國各地。總之從各種條件看,北平實具備現代大國首都的各種資格。因此,我們提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應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為北京。」
當晚電台播出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後,北京城鞭炮齊鳴,熱烈慶賀。
(1)新中國首都如何確定的擴展閱讀
名字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以後,在堯封帝,此後在蘇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首都
⑵ 新中國為什麼首都選在北京
當初選擇北京為新中國的首都,有以下幾點考慮:
1.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從當時的國際形勢看,這是它的很大缺陷;
2.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現在中國的疆域不是秦漢隋唐時代的狀況了,那時長城就是邊境線,現在長城橫卧於中國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點。特別從經濟的角度看,東部沿海和江南相對西北內陸具有明顯的優勢,這樣一來,選西安為都也不適合;
3.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等古都,因中原經濟落後,而且這種局面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觀的,加之交通以及黃河的水患等問題,也失去了作為京都的地位;
4.北京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同時,它靠近蘇蒙,當時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北京震動。
5.此外,北京是明清兩代五百年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容易接受。
鑒於以上諸多原因,政府將首都定在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