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印度怎麼對中國

印度怎麼對中國

發布時間:2023-06-20 03:44:06

Ⅰ 為什麼印度處處針對中國大神們幫幫忙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國界的原因,因為英國當年在劃分國界的時候出現了麥克馬洪線侵入中國部分領土(12萬平方公里)中國一直沒有承認這條國界線。至此矛盾激化印度私自侵入中國領土發生了62年的中印邊境沖突。 從印度獨立的開始幾天,英國離去後,留下大面積的未界定的邊境是印度的遺產,同中國對邊界的爭議是印度遺產的一部分。中國的其他鄰國也曾面臨相似的問題,在新中國成立的隨後十幾年裡,通過與北京的外交談判,邊界問題幾乎都得到滿意的解決。 尼赫魯政府決定通過另外一個方式解決此問題,即單方面研究並決定印中邊境的合適的分界並拒絕和北京談判。除非北京不可思議的接受印度單方面隨意地對中國邊界施加影響並侵佔其領土的行為。 於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種政策導致了印中兩國之間的邊境摩擦,增強了雙方的不信任,最終變成敵對。到1958北京迫切達成停火協議,以防止邊界沖突並通過談判達成邊界協議。印度拒絕任何停火協議,印度堅持認為,這樣會妨礙自己對領土侵吞的企圖,沒有什麼可以談的。印度聲明印中邊境已經得到解決,而中國不同意印度的聲明,因此印度開始指控中國侵略。 到1961年,印度試圖在所以聲稱的領土上建立軍事存在,驅逐在那些地方的中國人。1962年10月12日,尼赫魯發表聲明,印度將驅逐所有其聲稱的領土上的中國人。更不幸的是印度前線的軍隊被命令掃盪比自己強大的中國軍隊,很快他們認識到:如果尼赫魯已經宣布了對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不會坐以待斃。 10月20日,中國軍隊先發制人,擊敗了印軍無力的抵抗,並向動推進了一定距離。10月24日,北京請求停火並撤退,條件是印度同意談判解決。但尼赫魯決絕中方的請求。接下來的3周,雙方加強了軍事集結,11月15日,印度發起了局部反擊,激發了人民取得全面勝利的幻想。 中國軍隊重新發起進攻,擊潰了印度第四師。到11月20日,印度軍隊沒有在任何有爭議的領土上組織抵抗。就在那天,北京單方面宣布停火,並准備撤軍:尼赫魯接受了。
麻煩採納,謝謝!

Ⅱ 直到現在為止,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的

印度是個非常神奇的國家,在印度國內有眾有多的神,牛神、豬神等只要是我們能想到的動物,在印度幾乎都有人把它們奉作神靈,這是人家的信仰,我選擇尊重。如果你是外國遊客,走在印度的大街上 ,你需要買東西,印度的小商販看見你是外國人會漫天要價。在印度人眼中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 他們把錢看在第一位,沒有一點人情味。印度人根本沒有資格評價中國人,在印度生活過的外國人看來印度人才是天生喜歡賺錢的機器,對金錢的崇拜程度超乎了我們的想像。

和中國人待久的印度人他們會認為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比較膚淺,因為很多中國人總是喜歡買昂貴的衣服,買最新的數碼產品,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考慮到自己的真實收入並不足以支撐這樣的消費,多數都是從生活費里扣除,或者找父母要甚至是借錢來滿足自己的消費。


Ⅲ 中國正在遭受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印度對中國做了哪些落井下石的事情

當中國疫情肆虐時,周邊友好國家紛紛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日韓兩國分別捐獻了100萬或200萬口罩,而印度方面卻做出了損人不利己的事情,禁止商家向中國出口口罩,而且謊稱中國故意拖延從武漢接回印度僑民,並且扣留中國香港商船大翠雲,上船搜查無果,於是便謊稱船上可能有用於軍事的高壓蒸汽釜。印度這一行為完全是損人不利己的體現,使得中印關系本來就不好,這次再雪上加霜。

之後他們又毫無理由扣押中國貨輪,在沒有發現什麼事情之後,謊稱有關於軍事目的的高壓蒸汽閥,他們真的是黔驢技窮,讓人可笑。

Ⅳ 印度人怎樣看中國

在中國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兩等地,他們是這樣看中國的:

1、上海印度人協會主席阿密特·懷卡爾認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協會主席阿密特·懷卡爾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爾。2009年,懷卡爾當時所在的一家德國企業把他派遣到上海,擔任亞太區銷售高級副總裁。現在,他11歲的大兒子和7歲的小兒子都在上海上學。2012年,懷卡爾被選為印度人協會主席,這個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聯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聯盟」合並的印度人社團,在他負責的這3年裡,會員從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協會的網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員會成員的手機號和電子郵箱,協會成員的名字和手機號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開。

懷卡爾說,印度人協會經常組織公益活動,聯絡在華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燈節公益晚會。此外,他們也願意為上海市民做些貢獻。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協會的成員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參加獻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獻血日」時,協會還會舉行這樣的活動。懷卡爾說:「我們很高興這樣做。」采訪中,懷卡爾再三稱贊中國人的守時和勤奮,他還說:「每次遇到新來的印度人,我都會告訴他上海給我們的安全感超過世界很多地方。我們應該給上海頒一個『安全獎』。」

普拉迪普·庫馬爾和太太安·麗塔住在上海世貿濱江花園的高層公寓里,天氣好的日子,從他們家的客廳能俯瞰黃浦江。在這個高檔社區,總共住著七八十戶印度人。庫馬爾來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國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國企業高管的經歷。2006年,庫馬爾看到中國咨詢行業的機遇,創立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同時也是另一家咨詢公司的合夥人。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那時中國的GDP增速很快,相關政策使跨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和運營非常容易,商業發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讓庫馬爾一家感到滿意。談到在廣場跳舞的中國大媽,已經當上奶奶的麗塔說:「中國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躍,也更快樂,退休彷彿是他們新生活的開始。」由於一家人都是素食主義者,麗塔還教會來家的鍾點工做印度菜,這大大提高了他們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現在,麗塔是上海一家名為「米飯媽媽」的公益組織成員,她們致力於幫助上海的弱勢兒童群體。麗塔說:「印度人與西方人差別很大。中國人把我們看成半個外國人,因為我們的語言、相貌,也因為我們的亞洲特性。我很高興,當地人接納了我們。」

2、北京泰姬樓印度餐廳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說:「印度要向中國學習

生活在中國的印度人,有時願意把兩國做對比。北京泰姬樓印度餐廳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來中國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國妻子,1998年在北京國貿開了第一家印度餐廳。帕斯塔卡亞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後在印度創業,想出一個「工業廚房」的點子,和做外賣差不多,但不太順利。幾年後,他決定出去闖闖,曾考慮過到頗受印度人歡迎的中東地區,那裡有700多萬印度人,直到一個朋友問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國」。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亞對中國一無所知,但他還是做出了選擇。來中國不久,就認識了會說英語的鄭女士,用帕斯塔卡亞的話說:「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們認真交往、磨合了好幾年,1997年才結婚。」那時候,他想買咖喱等家鄉的調料要去友誼商店,但現在方便多了,網購就可以解決。說起北京的變化,帕斯塔卡亞侃侃而談:「那時剛修完的二環路、三環路沒過多久就又擁堵了。以後北京有七環也不奇怪。」對於北京的霧霾,他也會抱怨,但他覺得「污染和發展有關,哪個國家都一樣,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幾年已經好多了,幾乎沒有沙塵暴。

帕斯塔卡亞在北京開的印度餐廳很受歡迎,吸引了很多社會名流。短短幾年內,他又開了兩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軌,讓帕斯塔卡亞更熱衷於傳播印度文化,他說:「很多中國人對瑜伽的印象就是減肥美體,其實它更強調呼吸冥想,是用來修身養性的。我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更多中國人了解印度。」

來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獨生女,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月光」,是當年一個去印度的中國女孩給起的。月光很喜歡這個名字,來中國後,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義,不過,這個開朗的女孩笑著說:「在中國發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這也是我來中國的原因。」月光說,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這樣的獨生子女很少見。

月光的父親曾在英國、中國香港經商,她13歲首次來中國時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後又去了廣州和深圳。月光說:「你問100個印度人剛來中國時是否適應,可能99個都說不適應,因為印中的文化差異很大。可是我很適應,我想是因為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國有聯系的原因。」現在,她最喜歡的中國小吃依然是粵菜系中的蝦餃。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MBA。談到為什麼放棄美國名校而選擇中國大學時,月光說,印度以前是英國殖民地,印地語和英語都是官方語言,她在印度的商學院里學到的知識也都以歐美為範本,因此,選擇去美國留學意義不大。相反,她認為,再過二三十年中國肯定能超越美國,因此,她想「畢業後留在中國工作,見證歷史」。月光說,印度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國商場里的售貨員、旅遊景點咨詢處和高速公路收費站等服務場所的工作人員多是女性,而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來做。

來自印度班加羅爾的尼廷·達尼在義大利讀研時,一次到上海實習的機會讓他對中國產生興趣。2011年畢業後,達尼來到上海,現在,他是一家名為「綠色倡議」的環保組織負責人,同時兼職做室內攝影和建築咨詢。「綠色倡議」經常組織宣傳環保的活動,如每月邀請環保產業的相關專家和高管講座,每次參加的人數都有上百人。達尼對政治話題不感興趣,但更關注中國政府的環保舉措。達尼說:「在印度,環保問題還沒有像在中國這樣被重視。印度政府面臨的主要挑戰仍是電力、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大氣污染和食品安全問題最近才被重視。」

達尼認為中國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舉例說:「與上海相比,班加羅爾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時甚至一個多小時。」但他覺得,印度在旅遊業上有優勢,景觀和風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國,「所有的東西都被裝點過,越來越西方化」。對達尼來說,他希望可以簡化來中國的簽證手續。

3、印度學者:「印中不要因為糾結過去錯過良機」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博士說:生活和工作在中國的4.5萬印度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起著推動作用,通過人員往來可以增進了解,促進中印兩國經貿、文化發展。但是人口大國印度在中國的人數還不夠多。

一位在中國生活了8年但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學者說:印中兩國媒體有時會有關於對方國家的負面報道,如炒邊境話題,其實印度普通百姓不太關注這些報道。他認為,歐美媒體也經常有對印度的負面報道,這很正常,西方不願接受其他國家崛起的事實。說起1962年的那場戰爭,他認為,印中合作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如果因為糾結過去錯過良機,就太可惜了。他還談到,「莫迪總理對華友好訪問,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領導人喜歡把耳朵捂上自己做決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歡傾聽別人的意見,比較開放,親和力強,因此贏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國。

庫馬爾表示:「民間層面,印中兩國之間可以說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層面,彼此有些過於謹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國公司帶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長時間才完成相關程序。在中國,美國公司注冊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國注冊時也很容易。」他認為,中國穩步增長,印度也迅速發展,「兩國應以新的思維方式實現共同繁榮」。

在華印度人體驗中印差異 感嘆中國機會多更安全--國際--人民網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Ⅳ 印度為什麼跟中國作對

印度的這種心態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中印戰爭的影響。盡管戰爭已過去了近半個世紀,但印度人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至今還無法接受慘敗的結果,認為這是印度的奇恥大辱。印度一位將軍2008年曾說:「印度對中國的感情可能正如中國不能忘卻日本帝國主義20世紀在東亞的歷史一樣……印度決不可能忘記1962年的恥辱。」
其次是中印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印度1947年獨立時工業實力位居世界前十,領先於當時處在內戰中的中國。但中國現在的GDP總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資是印度的10倍。與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這讓印度心裡酸溜溜的。
再次是西方國家的挑撥離間。西方國家為了制衡崛起中的中國,大肆「唱盛印度,唱衰中國」,鼓吹印度是偉大的民主國家,在許多方面具備超過中國的潛力。盡管印度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西方國家的拉攏還是產生了作用,因為印度也希望利用西方國家的「友好 」來牽制中國。
最後是印度對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於奉行「敵人的朋友也是敵人」的舊思維,印度對中國發展與巴基斯坦的關系頗有微詞。印度想當然地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和幫助,巴是無法與印度進行持久對抗的,因為巴根本沒有能力研製核武器和先進的導彈。

Ⅵ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

雖然說現在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看,但是我們對於別的國家若不親身體會,是無法了解的全面的,他國對於我國也是一樣。那麼身為鄰居的印度人看中國的話,他們又是什麼感覺呢?似乎印度人看中國總是很喜歡把中國當做競爭對於,從而進行各個方面的對於。

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

其實對於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如何,這也是需要分差別的。那就是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和沒有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對於沒有來過的印度人看中國的話,大部分可能都是從網上所知道的訊息,所以對於中國經常是一種鄙夷的態度,認為中國某些地方完全比不上印度。

曾有個人去印度孟買出差,感慨了一句孟買真漂亮,而那個人的印度客戶則回答了這樣的一句話:「不用擔心,十年後上海也能發展成這樣。」emmmmm??估計無數上海人都想說一句mmp吧,這就是偏見時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

但是若是來過中國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十分客觀的,能夠充分知道兩國之間的差距。順便偶爾感慨一些中國的物價比他們國家要貴上一些,這也是印度人看中國的印象之一。當然了,其實更大多少的印度人,對於中國一無所知。

大多數的印度人僅僅能通過報刊雜志和媒體了解中國,所知道的東西,甚至不多於諸如成龍、長城和中餐等。不過一些印度人看中國時,仍舊持有積極態度,或對中國傾向於中立的觀點。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個十分可觀中立的印度人,對於中國方方面面的印象。

印度人中國可觀的評價與對比

1、對中國人的印象:我們認為中國人是非常勤勞智慧且對工作一絲不苟的一群人。中國人非常樂於獻身於國家,且常常把國家置於優先位置。而在印度,你可能常會在一些節日遭遇諸如因為工資原因而引起的罷工或者是長時間的假期,這些因素都對出口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經濟和文化:很多印度人對中國多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績表示贊賞。對印度的民主制度來說,想要重復同樣的經歷可能要用很多年。我們體會到中國文化是相當美麗的,當人們表演中國獨特的民俗文化時,他們展現了適時地同步性。我們發覺諸如武術、舞龍這樣的運動真的很美且令人著迷。

3、中國的產品:尤其是涉及到電的,都在印度很普及。我們在印多爾有Jail Road,同樣地,大多數的印度城市都有專門銷售中國商品的地方。像金立、小米、OPPO、VIVO這樣的手機牌子在工程師當中也很受歡迎。但不幸的是,有時中國製造常常被認為是劣質、便宜、山寨的同義詞。

4、教育與娛樂:像成龍一樣的明星在印度非常受歡迎,中國的動作電影我們都喜歡~我們覺得中國對於各種體育運動「從娃娃抓起」的態度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印度的教育從來不把目光聚集在學術能力之外的其他事上。

Ⅶ 在中國定居的印度人,都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在國內定居的印度人,他們是如何看待中國?可能會讓你感到意外!

這幾年來,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國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國內也相繼涌現出一批經濟強市。很多外國友人都對中國的發展感到十分好奇,紛紛前往中國旅遊,見識中國的變化。

Ⅷ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

我以前看過有關印度的一些資料,我覺得印度人對於中國抱有一種復雜的情緒,他們即羨慕中國,也嫉妒中國。

曾經我們中國也是「東亞病夫」,在國際上地位很低,雖然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經濟和軍事水平卻落後發達國家太多太多。曾經印度也是如此,印度和中國在以前都是沒有地位的發展中國家。

可是近年來,中國的經濟水平和軍事水平就像開了掛一樣飛快的增強,如今的中國已經是全世界都不敢小瞧的存在了。印度就在我們旁邊看著我們飛快的成長,而自己卻寸步難行。

因此印度人其實很羨慕中國,也非常嫉妒中國發展這么迅速,印度人寧肯和信用度極低的日本人合作高鐵項目,也不願選擇中國物美價廉的高鐵。全是嫉妒心作祟。但是他們的選擇一定會讓他們後悔,畢竟日本高鐵這么不實用。

Ⅸ 印度與中國關系現狀2022

當前,中印關系的領域更加寬廣,不同領域之間的聯動關系也更加密切。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中印雙方同意通過和平友好方式協商解決邊界爭端,同時積極發展其他方面的關系。從那以後,是否解決邊界爭端不再是中印關系發展的前提條件。

從客觀上看,當前中印關系已經與1988年大為不同,雙方的邊境管控能力都顯著上升,兩軍從在邊界地區的時空錯位式管控加偶然相遇,轉變成同時空管控加常態化相遇。中印的經貿關系也更加密切,中國成為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另外,中印兩國還歷史性地在海上相遇,兩國同時追求海洋大國身份,使得兩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互動日益頻繁。這些都使得低水平時代的1988年原則變得難以為繼。

一個領域的中印關繫上升到一定高度,一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中印關系從幾根相互孤立的支柱,變成一座由不同支柱相互支撐、相互影響的大廈。這種新形態的中印關系,在不同領域之間將更加具有聯動性,但也將更加具有穩定性。2022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及中印關系,他表示,兩國應「彼此做相互成就的夥伴,不當相互消耗的對手」。(攝影/新華社記者金立旺)中印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兩個強大的鄰居之間不競爭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最基本的政治規律。但是,中印兩國僅僅是國際體系中兩個較大的行為體,還沒有進行全球性戰略競爭的能力,仍然有比雙邊戰略競爭更加重要的戰略利益和發展目標。因此,中印兩國都有迫切的需求,去改善當前的兩國關系。

Ⅹ 印度為何對中國有敵意

其實也簡單。印度之所以有敵意,其實就是羨慕、嫉妒、恨。印度剛獨立之時,有英國給他建立的成套工業體系,不管是鋼鐵產量或者其他機械加工的能力都比中國強。這是當年尼赫魯有底氣跟中國打一仗的原因。可是沒想到,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超過印度好幾倍,心理就不平衡了。印度覺得明明是平起平坐的鄰居,怎麼就變成大富豪了?所以羨慕嫉妒恨。

閱讀全文

與印度怎麼對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尼西亞海路距寧波多少公里 瀏覽:880
義大利與哪個國家比較相似 瀏覽:934
義大利為什麼會擴張 瀏覽:812
印尼1998發生了什麼事 瀏覽:732
伊朗的飛機多少噸 瀏覽:702
中國普法教育微信公眾網如何登錄 瀏覽:685
班圖是哪個印度電影 瀏覽:640
2020義大利杯勝者有什麼獎勵 瀏覽:823
初到伊朗穿什麼 瀏覽:861
義大利語里愛怎麼說 瀏覽:906
一塊越南盾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748
義大利語直接賓語代詞什麼時候用 瀏覽:204
印尼電話打哪裡 瀏覽:180
伊朗開放了多少年 瀏覽:971
中國哪個省沒有耕地 瀏覽:659
美國刺殺伊朗少將是什麼時候 瀏覽:854
印尼黑酸枝做大床質量怎麼樣 瀏覽:312
英國為什麼要分裂愛爾蘭 瀏覽:725
英國酒店如何開住宿證明 瀏覽:123
伊朗國家有什麼最出名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