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的網球之鄉在哪裡啊
拜託,不是四川,是上海。
19世紀中葉,中國陸續開放了一些沿海通商口岸,西方的官員、商人、傳教士和駐軍絡繹而至,網球運動由他們帶進中國。1843年,上海被辟為商埠對外開放,西方人士紛至沓來。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英軍佔領天津紫竹林作練兵場,隨後逐漸增設田徑場、足球場及網球場,這是中國建立網球場的最早記載。1876年,上海以外僑為主的網拍總會建造了兩片草地網球場,這兩片草地球場是上海最早的標准網球場。
在中國傳播網球運動得力於基督教。19世紀後葉,英法等國先後在上海、北京、天津、廣州、香港等到地創辦教會學校,在全國大中城市建立基督教青年會。許多傳教士和外籍教師喜歡打網球,他們的工作對象是青年學生,體育又是青年會的主要活動內容,網球運動因此在中國興起,甚至有些縣城都建起了網球場。19世紀初20世紀末,中國的大都有網球場,如上海的聖約翰大、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北京的燕京大學、協和醫科大學,廣東嶺南大學,廣州夏葛醫科大學,蘇州東吳大學,長沙雅禮大學,山東齊魯大學,四川華西協和大學,浙江大學。
到了20世紀20年代,網球運動已在全國各地開展起來,一些公共體育場都有網球設施。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國民體育法》,要求「各自治之村、鄉、鎮、市必須設置公共體育場」,並規定球類項目場地包括網球場。安徽等省明令要求:縣公共體育場內網球場至少兩片。這對推動網球運動在中國的開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歷史資料表明,國民政府時期,除邊遠地區外,中國各省市都有一些起縣城建成有網球場並開展活動,其中以學生和教師居多,還有外僑及當地社會上層人士。
網球運動在中國興起後,各大城市相繼出現網球會和俱樂部組織,者是由一些社會團體和網球愛好者自發組成。這種組織在上海和北京最多,天津、青島、太原、南京、武漢、廣州、重慶、昆明、成都都有一些。1931年,中華全國體育促進會組織成立中華網球會,開展活動參與比賽。19世紀30年代,上海網球運動開展得十分活躍,但仍以外僑為主。那時外國球會有:日本網球會、花旗總會、葡萄牙總會、法商總會、斜橋總會等。還有許多華人網球會,如萬國、友誼、華光、中央、青年會等,以及銀行、海關、郵局的網球組織。中華網球會由於有了邱飛海、林寶華等到高手,屢屢戰勝外國球員多次奪得團體和單、雙打冠軍。現在的上海花園飯店當時為法國總商會,有草地和沙地球場25至30片,斜橋總會有25至30片草地和沙地球場,現在的人民公園和人民廣場是過去的跑馬場,每年春季賽馬結束後和秋季賽馬開始之前的5至9月,將場地改成近百片網球場出租,虹口、膠州、匯山公署也在夏季出租球場。當時的上海,全年可使用的網球場達200多片。1933年,黎寶駿等到在南京路、銅仁路口組建的中華體育會網球場,設有燈光照明,是中國最早的燈光球場。眾多的球會和球場,對於中國網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西方僑胞民所辦的網球場全部停止開放。華人辦的網球場仍然開展活動,還經常組織一些小型的網球比賽。當時上海的網球運動水平在全國來說是最高的,1951年至1960年,上海網球選手幾乎包攬了全國各項比賽的冠軍。入選國家集訓隊的主力均為上海選手。
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於國家經濟困難,全國性的網球比賽一度停頓。直到1964年才舉辦網球比賽,但在1966年後的幾年間,也高精尖是文革前期,網球比賽和活動都被取消。1972年才逐漸恢復開展活動,國家安排了一些網球比賽,但參與人數少水平低。改革開放後,中國網球運動飛速發展。90年代初引進了國際大賽,舉辦全國巡迴賽。1993年開始嘗試走職業化道路,1998年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化網球俱樂部,並舉辦網球俱樂部聯賽,1999年有8支隊伍參加,現在有近20支隊伍。
近十年來,尤其是90年代後期,上海等省市相繼引進一些高水平的國際賽事,尤其是2002年底網球大師杯賽、ATP巡迴賽等高水平網球賽事的舉辦,有力地推動了網球運動在中國的普及與發展,參與網球的人越來越多,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逐年提高。許多城市網球場遍布於學校和居民小區。
Ⅱ 中國打網球最多的城市是哪裡!
上海,中國第一大城市,網球是經濟文明建設的一大亮點,外國人多,國人受影響,也會慢慢地去學習,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