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今的中國中華民族的創造力還表現在哪些地方
而中華民族,自炎帝黃帝開始,黃河流域的兩個小小的部落,逐漸的壯大,直至發展到後來的版圖,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數次接近了亡國滅種,卻都頑強的堅持了下來,文化傳承從未斷絕,我認為這主要是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廣袤的土地,以及東亞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鴉片戰爭以前,西部高大的山脈阻隔了來自中亞南亞的征服者,中原政權的主要對手主要來自於北方的草原,北方的游牧民族雖然在軍事實力上可以對中原王朝造成極大的威脅,可他們的文化卻遠遠的落後於中原,及至鴉片戰爭後西方國家在海上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的體量已經是他不可能想印第安人一樣可以被很簡單的滅亡的了,最危險的一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是在各方面遠遠的落後於日本的情況下與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爭,而最後的勝利,恰恰是依靠龐大的人口與廣袤的土地將敵人拖入了戰爭泥潭,最後以慘重的代價來取得的勝利,有人說,倘若沒有美國的太平洋戰爭,我們不會取得勝利,但以我看來,我們最後還是會取得勝利的,只不過可能付出的代價會很大很大。
寫到這里,突然想到了現在正在進行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想到了基辛格的那句話: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想到了奔赴武漢的逆行者們,想到了捐軀赴國難的醫護人員們,又想到了幾千年來生於斯,長於斯,最後埋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這片土地,孕育了整個民族,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向這片土地傾注了深沉的愛,總是有人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有這樣的人存在,這個民族的生命力就不會斷絕。
中華民族的創造力體現在他創造的燦爛文化中。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一些偉大的領袖邁著英雄的步伐,把中華民族帶入了文明的門檻,從此以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自稱為炎黃子孫,他們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而這片土地上的人,代代相傳,同樣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秦漢王朝,隋唐王朝,宋元明清,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獨有的文化產生,甚至對世界,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不僅體現在思想(諸子百家,儒家思想等)上,體現在藝術(詩詞歌賦)上,還體現在科學上,不僅體現在古代的科學上,而且也體現在了當代現代的科學上,四大發明來自於中國,新的四大發明也是來自於中國,來源於我們這個民族。或許,這種創造力來源於我們的血脈,我們的祖先曾披荊斬棘,將我們帶入了文明的門檻,而這種隱藏在血脈中的創造力,又幫助我們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在古代的表現是四大發明,是倫理學、哲學、藝術,在現代的表現是我們騰飛的國力,是創新的經濟模式,符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新文化傳遞方式。
㈡ 中國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體現在哪
盤瓠娶妻的故事流傳在中國南方瑤、苗、黎等民族,並且存在不同版本。
而這些神話在承載古代人民浪漫理想的同時也一直在為現代人打開想像的大門。
㈢ 中國的創造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中國人是有創造力的,但是這種創造力的確是被很多因素壓制與埋沒的,所以國外的人看中國人普遍沒有創造力,這有很多原因,首先從教育體制上,由於是嚴進寬出,所有人都按照同一個標准以過獨木橋的方式進入大學等高校,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只是應付自己的未來,而不是以求科學真理為目標的去學習,這樣就導致學到的知識只是書本上的原話,然後就理所當然的去運用它,這種方法雖然很有效率的「學懂」知識,並且由於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能夠很好的運用到工作上,大家就普遍認同這種學習方式,其實知識的理解是需要多方面的思考,逐步的去精確的理解的,只有這個過程,才能充分的發揮思考與理解的能力,真正的理解知識才能真正的運用知識,才能使知識在被完全解析的情況下來創造知識還有就是大多數人不願意接受那些能夠自行開發超感知能力思維的人,這種人的存在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但是他們不懂去與這種人一同學習溝通能夠同樣的被引導出感知力和科學能力,所以有感知力創造力思維的不是被壓制在社會外就是被排擠不敢言語,所以我們也沒有引導這種思維的環境,總的來說這些人都是在孤獨的去思考,或者荒廢著,不過近年來國家好像開始改變這種情況,畢竟學校的體制正在趨於有利於這些人發展的方向改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