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技藝有哪些

中國技藝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2-26 04:57:44

A. 中國傳統工藝有哪些

1、民間工藝是大眾生活民俗的藝術體現,是中國民俗文化的藝術瑰寶。中國民間工藝有:剪紙、年畫、布藝刺綉、春聯、陶瓷、漆器、花燈、泥塑、木雕、風箏、竹編、皮影、編織、印染、微雕、玉雕、磚雕、石雕、核雕、內畫、皮影、紫砂、蠟藝、文房四寶、書畫、銅藝、麵塑、木偶、糖人等。

2、舉例:剪紙又稱刻紙,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民眾基礎的民間藝術,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和寶貴遺產,在民俗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流派:蔚縣剪紙、山西剪紙、陝西剪紙、山東剪紙、揚州剪紙、佛山剪紙、福建剪紙。

3、春聯又稱「春貼」、「門對」,起源於桃符,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標志,具有悠長的歷史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春節貼春聯已成為民間最重要的節日習俗,以對仗、工整、簡潔、喜慶為主要特徵的漢族特有的文學藝術形式。

4、陶瓷漆器起始於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術的瑰寶,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份,中國古代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的傑作,代表派系:中國傳統工藝三絕:北京景泰藍、福建脫胎漆器、江西景德鎮瓷器;以及龍泉青瓷、揚州漆器、洛陽唐三彩、北京雕漆、平遙推光漆器等。

5、花燈又稱燈籠,中國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漢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寶,鬧花燈為元宵節節日習俗,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著名派系:潮州花燈、芷溪花燈、秀山花燈、泉州花燈、北京宮燈。。。。等等

B. 中國傳統民間手工技藝有哪些

剪紙 年畫 民畫 雕刻 蠟染 皮影 泥塑 面人 風箏

C. 民間技藝有哪些

民間藝術表演的形式有:抬轎娶親、高蹺、舞獅、舞龍、旱船、秧歌、跑驢、二鬼摔跤、大頭娃娃

民間藝術:
玩具類 :泥玩具 布玩具 節令玩具 花燈玩具 棉塑玩具
染織綉類: 傳統刺綉 民間印染 中國織錦
塑作類 泥塑藝術 麵塑藝術 木偶藝術
剪刻類 剪紙與刻紙
皮影
雕鐫類 :玉雕 木雕 石雕 磚雕
繪畫類: 彩畫 農民畫 年畫
編織類:竹編 漆器
扎糊類: 紙扎 彩燈 風箏表演類
民間音樂 舞蹈 戲曲
建築裝飾 臉譜 面具 瓷器

D. 中國民間技藝有哪些

剪紙 年畫 彩綉 民畫 雕刻 蠟染 風箏 皮影 ,壁畫...

E. 中國所有的傳統技藝有哪些 能舉多少是多少

剪紙藝術、年畫、鼻煙壺、彩綉、皮影、口技、布袋戲、變臉、捏麵人、綉花鞋、吹糖人、核雕、空竹、雜技等等

F. 中國民間技藝有哪些,三言兩語說不完

無論是魔術表演還是雜技表演,早在很久之前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民間技藝。現如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更是有著更加專業的團隊來進行表演,你知道中國民間技藝有哪些嗎?

那麼,本期 民族文化 一起了解吧!

中國傳統民間技藝是中國民間傳承下來的工藝,如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

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中國民間藝術簡介: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狹義上說,民間藝術指的是民間造型藝術,包括了民間美術和工藝美術各種表現形式。

按照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製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它們以天然材料為主,就地取材,以傳統的手工方式製作,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與生活密切相關。一年中的四時八節等歲時節令、從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禮儀、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間藝術的陪伴。

按照製作技藝的不同,又可以將民間藝術分為繪畫類、塑作類、編織類、剪刻類、印染類等等。從創作者的角度看,民間藝術是以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主體,以滿足創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補充家庭收入為目的、甚至以之為生計來源的手工藝術產品。

從生產方式看,民間藝術是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以父傳子、師帶徒的方式世代傳承的。從功能上看,它包括了側重欣賞性和精神愉悅的民間美術作品,也包括了側重實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裝飾品。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充分反映了民間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飽滿粗獷,色彩鮮明濃郁,既美觀實用,又具有求吉納祥、驅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結束語】捏麵人、布偶戲、剪紙等等一系列都是最常見的民間技藝,除此之外更是有著很多代代相傳的民間技藝。

G. 中國有哪些傳統技藝

竹編應該算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手藝了, 據考古資料證明,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後,便從事簡單的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所獲的米粟和獵取的食物稍有剩餘,為了不時之需,就把食物及飲水存放起來。這時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種石斧、石刀等工具砍來植物的枝條編成籃、筐等器皿。在實踐中,發現竹子乾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於是,竹子便成了當時器皿編制的主要材料。竹編富含著中國漢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

H. 中國有哪些瀕臨失傳的民間手工技藝

龍從發:刻刀下「浮出」玲瓏寶船 龍從發今年69歲,滿頭白發,精神矍鑠,12歲便從父學藝,在父親的熏陶和指導下,他逐步走上木刻船藝術的探索之路。 聾啞父親教出絕活傳人 說起木刻船藝術,不能不提及龍從發之父——原武漢市工藝雕刻廠的聾啞老藝人龍雲華。龍雲華1965年去世,祖籍湖北宜昌,世代生長在長江邊,生前一直靠製作船模的手藝來養家糊口。 龍老說,老父親雖然身有殘疾,但心靈手巧,動手能力極強,先後雕刻出湖北跨子船、小型襄河船、寧波三帆船、湖南平頂船、龍鳳船、貴州客船、巡撫官船、川江麻雀尾船等六十多種不同風格的船。 他以南宋巾幗英雄梁紅玉抗金的歷史題材創作的《梁紅玉戰船》,著意渲染船上的戰斗氣氛和梁紅玉屹立船頭的颯爽英姿,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他的另一力作是《端午龍舟》,與兒子龍從發等多名藝人一道,耗時一年有餘方製成。長約1.2米的龍舟由白木雕刻,舟上雕刻有劃船的、擊鼓的、掌舵的,栩栩如生,人物多達72個,至今仍是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的珍貴陳列品。 作為龍氏木刻船的繼承人,龍從發自12歲起便從父學藝,19歲便出師自帶徒弟。1959年12月,龍從發隨父舉家遷至武漢,開始著手製作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的擺件。隨著木刻船——「端午龍舟」在大會堂亮相,龍從發和父親在國內工藝美術行業內的地位便一舉奠定。 精湛技藝傾倒國際友人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龍從發的木刻船藝術便迎來碩果累累的收獲季節,代表作「鄭和寶船」、「隋朝五牙戰艦」、「龍鳳舫」等,以其精湛技藝令許多國際朋友嘆為觀止。 1985年,他創作的「鄭和寶船」參加中國商品秋季交易會展出,受到與會者的歡迎。之後,被一來自荷蘭的收藏家收藏。「隋朝五牙戰艦」是應北京軍事博物館的邀請,專門為該館戰爭館製作的,該戰艦由另一位船舶設計專家席龍飛設計,至今仍在該館陳列。 「龍鳳舫」是龍從發的一件得意作品,現陳列於國家博物館,該船長約1米,寬0.36米,高0.6米,是一件豪華、精巧的裝飾品。船身高6層,首、尾各設兩座船樓,頗有黃鶴樓的神韻。該船上部全部鏤空通透,有亭台軒榭、牌坊壁畫,不少廊柱只有頭發絲粗細。 據龍老透露,這一艘木刻船,船身是由生長在恩施州深山裡的黃楊木製作,樹齡在100-200年之間,胸圍約15公分;底座是由生長於東北長白山的椴木製作,樹齡小,紋理光滑細膩,顏色純白,與船身的微黃色相得益彰。 龍老介紹,從下料到製作完成,全部由手工製作完成,光各種用於切、雕等的刀具,就用了100多把,因為有許多特殊要求,這些刀具也是自己打鐵鍛造的。 絕技傳承成燃眉之急 由於木刻船製作又苦又累,加上沒有長期穩定的訂單,效益不佳,龍氏木刻船如今面臨尷尬——他的4個兒女沒有一個人願意跟他學藝。 「我父親曾為人民大會堂湖北廳製作陳列品,我的作品也曾多次到國外展覽,但現在連自己的子女都不願學,還談什麼傳承?」龍從發有些落寞地告訴記者。 據省工藝美術協會介紹,武漢的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手工業曾相當發達。然而,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些曾經十分紅火的工藝美術企業經濟效益日漸下滑,本地民間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存環境漸趨惡化,許多優秀的民間絕技瀕臨失傳甚至滅絕,讓觀眾驚嘆不已的絕技僅能糊口,本地藝人對此頗感無奈。 省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方敦記介紹,為了保護和發展本地工藝美術行業,在省有關領導和行業的扶持下,湖北省包括龍老在內的四個國家級「大師」將各自成立工作室,弟子也有望獲得經濟補貼,將絕活發揚光大。 路光榮:用貝殼「編織」玉宇瓊樓 如果和路光榮坐著聊天,估計誰也無法知道他是個「手藝人」,他的談吐之間,一句句妙語總是關乎美學、文學。 路光榮今年59歲,能獲得這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他說,自己當初也沒料到。 貝殼是他的天然「畫布」 1947年,路光榮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鎮一個貧農家庭,從小,他在美術領域里就顯得很有天賦,不僅繪畫和雕刻有模有樣,還製作過皮影、剪紙,從小就將自己的藝術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 1966年,路光榮狂熱地愛上了繪畫偉人像宣傳畫,只要能找得到機會,只要擠得出時間,他就會找來一兩枚偉人像章,對著細細揣摩、描繪,江漢平原上隨處可見的貝殼,成了他的天然「畫布」。 1973年,全國掀起工藝美術熱,出口創匯的熱潮席捲全國,名聲在外的路光榮受命籌辦貝雕工藝廠。在大連貝雕廠學習了一個月的設計製作後,他開始向貝雕業進軍。很快,路光榮就在這個行業里嶄露頭角——1974年,他設計製作大型貝雕畫《雙鳳牡丹》、《黃鶴樓》,參加廣交會獲得外商首批訂單。 巔峰之作耗去一噸貝殼 在路光榮的作品中,經常能看到黃鶴樓。對此,路光榮解釋說,在他心中,能表現荊楚文化的標志性建設就是黃鶴樓。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他就四處收集黃鶴樓的資料——當時,蛇山還沒開建黃鶴樓,路光榮找來一部老式相機,對於能找到的資料,一一拍下來,在他的早期作品裡,黃鶴樓一直是三層的,一如同治年間的黃鶴樓。 路光榮創作的黃鶴樓是多變的,這得益於路光榮對黃鶴樓資料的收集———樓體慢慢加高,黃鶴樓的表現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 1994年,路光榮迎來了生命里的巔峰之作——由他設計創作的大型淡水貝立體貝雕船《黃鶴玉龍舟》由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 付出與收獲是對等的,這句話在路光榮身上得到驗證。這件123cm×96cm×36cm的作品,一共用了大約1280多個工作日,看過這件作品的人無不驚嘆構思巧妙,製作精良,全貝殼材料晶瑩潔白,一眼看上去像是一座象牙雕——這件作品,塑造了中華龍的形象——雙龍昂首欲飛,龍身上聳立著黃鶴樓主樓、長廊、亭閣、牌樓、太白樓等建築物,高低錯落,虛實相間,玉欄環抱,畫棟雕梁。整個作品採用園雕、浮雕、透雕等工藝手法,同時將書法、篆刻、紋樣設計融為一體,體現了鮮明的民族風格與荊楚地域文化特色。 路光榮的女兒記得非常清楚,這件作品耗費了一噸多重的貝殼,因為損耗大,作品完工時,剩下的邊角碎料堆積如山。「《黃鶴玉龍舟》上的小鱗片有幾萬個,都是手工精製的。」 女兒結婚嫁妝是貝雕 路光榮有兩個女兒。和路光榮小時候一樣,兩個女兒從小也對美術有著強烈的愛好,大女兒在讀初中時,曾經用父親的篆刻刀刻過名章。 但他決定讓大女兒放棄這一行,「手工量大,粉塵又多,太累太辛苦;而且,一個女孩子想在這一行成名成家,太難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路光榮一生帶過太多的徒弟,但不少人做到工藝師之後還是放棄了。 貝雕究竟如何不易,路光榮的女兒說得非常形象:「作品的材料全是貝殼,種類達到十幾種,但船卻有稜有角,怎麼樣才能讓很薄又有弧度的貝殼變厚變直呢?這個就要因材施意,每個地方用的貝殼都不同,從選料,到分塊,到拼貼、組合、裝飾,到打磨……僅做一個很直的桿就要經過十幾道工序。」 「像大船上一根長15cm、直徑1cm的桿,需要用很細的布手工打磨好,至少需要3個工作日。」路光榮的女兒笑著說。試想一下,在一片貝殼上,要雕刻出一個個套在一起的拉環,環環相扣,還要打磨,拋光……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路光榮嫁女也有自己特殊的職業風格,兩個女兒出嫁,最引人注目的嫁妝就是父親親自設計製作的貝雕船《黃鶴玉龍舟》。 「不過,妹妹在這一行的天賦使她順利地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我也努力在幫助父親將他的這種傳統工藝與高科技結合。」路光榮的大女兒路明就這樣兜了一圈,還是回到父親的老行當。不僅研究他的作品,而且還要研究他的人生歷程。 這個行業有多苦?路光榮曾經有過多少次動搖?面對記者的追問路光榮一笑了之:「那些苦,不提也罷。」 相關鏈接 剪紙大師:蔣再譜 湖北武漢人,1916年出生,從事剪紙製作。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曾先後擔任湖北省文聯、湖北省美術家協會和工藝美術學會理事等職。代表作有《百花齊放》、《蝴蝶團花》等。 玉雕大師:袁嘉騏 1954年7月出生,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品大師。1975年被招進湖北省工藝美術廠,幸運地被分配到工廠車間學習玉雕藝術。 1980年,綠松石雕《極樂圖》在香港展出,拍賣底價高達180萬元,袁嘉騏在玉雕屆名聲大噪。 1998年11月,歷時兩年的白玉雕《佛光普照》竣工,引起轟動。 微雕大師:常世琪 常世琪,1945年生,1993年被評為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常世琪大師早年學習玉雕,經20餘年歷練,其玉雕技藝爐火純青。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改攻微雕,在米粒般大小的象牙片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鳥、書法,均如閑庭信步,游刃有餘。尤其在頭發絲上刻的書法、人物、肖像最令人稱奇,他曾在4厘米長的發絲上,刻上《蘭亭序集》327個字的全文。

I. 中國民間傳統工藝有什麼

中國民間傳統工藝有木版年畫、撲灰畫、紙馬、內畫、泥塑、麵塑、糖塑、吹糖人、磚雕、瓷刻、微雕、木偶、皮影、蠟染、刺綉、織錦、剪紙、風箏、臉譜、面具等70種中國傳統民間工藝。

1、麵塑,是指以麵粉、糯米粉、甘油或澄面等為原料製成熟面團後,用手和各種專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種花、鳥、魚、蟲、景物、器物、人物、動物等具體形象的手工技藝。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

4、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5、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綉分絲線刺綉和羽毛刺綉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綉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

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

刺綉的技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刺綉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檯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J. 中國傳統技藝有哪些

剪紙,陶藝,年畫,皮影,還有....變臉,刺綉,泥塑,木刻,木雕,舞龍,戲曲

閱讀全文

與中國技藝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統一是怎麼完成的 瀏覽:642
滕州中國銀行地址在哪裡 瀏覽:358
中國旅遊去哪裡好 瀏覽:91
印度小艇造價多少 瀏覽:76
英國牛津大學有多少病例 瀏覽:436
印度蛋什麼意思 瀏覽:399
印度都發生過哪些疫情 瀏覽:24
中國疫情有多少病例 瀏覽:715
義大利鵝怎麼養 瀏覽:251
越南寬頻是多少兆 瀏覽:603
越南黑美人西瓜零售多少錢1斤 瀏覽:245
英國啟蒙運動包括什麼文學 瀏覽:54
英國交通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13
中國最老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418
英國博士生是什麼簽證 瀏覽:961
伊朗為什麼不改動伊核協議 瀏覽:850
越南辦護照和簽證需要多少人民幣 瀏覽:776
去義大利機票在哪個網站買 瀏覽:44
中國電信的機頂盒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708
在越南的台商有多少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