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評價中國近代史內戰

如何評價中國近代史內戰

發布時間:2023-07-03 16:59:52

❶ 對中國近代史的評價

我國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國家從封閉獨立到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淵。列強打開我國國門,送來各種不平等條約和恥辱。這段歷史同時也是我國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格局的歷史,為後面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打開窗口。正因為有了這段歷史,國人嚮往獨立自主、光明的思想才能產生。十月革命的成功使馬克思的學說進入我國,得以在我國傳播,才有了後面的新民主革命和新中國的建立。

❷ 你如何看待中國的近代史

1840年英國對華發動了鴉片戰爭,次年八月,清政府在英國的脅迫下簽訂了屈辱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逐漸淪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與西方強國的矛盾,由暗地轉為公開,由商業矛盾轉為全面矛盾、由小的矛盾轉為重要矛盾。這是一個弱而大,已經腐朽的封建大國,與一個正處在上升趨勢的強大的資本主義帝國的力量對比發展的必然。這場戰爭使西方列強看清了表面似乎強大的封建中國的弱點,戰爭的血腥引來了殖民主義者 的貪欲的膨脹。他們用武力為商業的發展開拓道路,用文化的侵入為他們的勝利提供精神的保證。一幅殖民中國的歷史畫卷就由此而展開了。在後幾十年,幾乎每一個資本主義強國,包括新出現的資本主義強國如日本,都進入中國,開始實現他們的殖民夢想。然而中國並沒有完全淪為全面的殖民地,這倒不是強國們的良心所致。究其來有這樣幾個原因:(1)列強之間互相爭奪,任何一個單獨的資本主義強國沒有實力獨立吞並中國,同時誰也不想放棄,出現了互相爭奪的局面。如日俄戰爭,就是在中國土地上發生的另外兩個國家的戰爭。(2)列強之間的矛盾加劇,特別是新舊帝國主義的實力發生變化引起了內部矛盾,如德國對歐洲國家的矛盾,日本對歐美國家的矛盾。眾強之爭是造成中國的半殖民的重要原因之一。(3)中國人民的反抗。有著幾千封建文明、心理上一直自認為中國是世界最強大國家的中國社會主要階層,如官僚、士、農、商等社會群體在心理上,盡管他們既沒有接受失敗的事實,又沒有作好學習與追趕資本主義的准備。但在與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具有傳統反抗精神有中國人民,大多數人本能地選擇了反抗道路。封建文化、民族傳統是中國人民選擇反抗道路的文化和心理基礎。在力量方面,由於中國絕大多數人對西方列強的實力不了解,加之中國在鄰國中的長期歷史霸主地位,使大多數中國人仍然相信中國的強大,這是他們局限於反抗的力量基礎。當然,他們沒有想到,也無法想到與他們對抗的是一種不同的文明,這種文明是他們沒有辦法用封建文明來戰勝的。當時的中國人在反抗西方列強中,出現了西方人認為很可笑的、愚昧的東西,如「刀槍不入」的神功,用婦人的衣物阻擋子彈等荒誕行為。這對於了解中國文化的人來說,一點也不可笑,這些正是中國封建文化的產物,這也正是中國的敗因之一。但是,這些不能是否認他們反抗的正義的根據。我們要承認的是戰爭畢竟比其它任何空洞的說教,更能教育和促進一個民族國家的奮斗精神。中國人民一方面反抗西方列強的殖民化進程,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對西方文明的了解、學習、引進。這種既斗爭又學習,既學習又有斗爭,相互交錯形成中國近代史的又一個側面。我們要告訴人們的是:文明與文明的交流,並不象一些書齋里的先生們所自認為的那樣溫文爾雅,實際的交流是十分復雜的、動態的、客觀的,是矛盾的不斷展開和不斷解決,這或是書齋先生們所不能理解的多餘---歷史的闌尾。 中國近代對外反抗戰爭,基本上是以中國失敗而告終。某些人以為這些反抗是不必要的(就象主動打官司打輸了的人,後悔不該打官司一樣),為什麼這些某些人認為不必要的反抗實際產生了呢?書齋里的先生們是不喜歡作這樣的實際研究,他們沉浸在對歷史的遐想中,通過想像力來解決這些歷史的迷團。對於不反抗,全面接受列強的條件會產生什麼了的歷史後果?這本來是反歷史的觀點,無可討論。但是,這種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在中國仍然有一些市場,對此作一些想像對某些人有教育意義,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正好歷史上有這樣的例子,如印度就全面接受了英國的統治,統治的結果,先進的英國給落後的印度帶來了什麼?大家可以認真作出自己的對比研究。一個肯定的結論:即英國沒有給印度帶來強大,反而在臨走之前分裂了印度,造成了南亞次大陸的長期戰爭。我們要問,是什麼引起中國人民的反抗,是對西方先進文明的拒絕?還是對自己利益的本能保護?如果是前者,拒絕先進文明,本身是自絕發展之路,這與歷史上中國人民學習和引進西方文明的具體史實,如洋務運動相抵觸。問題的答案一定是後者,雖然列強強迫清政府接受了不平等條約,但是普通中國人和許多士族、官員們沒有從心裡接受這一不平等條約。對他們違背和實際拒絕不平等條約的行為應視為一種反抗形式。列強將不平等條約作為對中國征服的一種標志是必然要嚴格執行的。每一次拒絕行為會引來新的戰爭,新的戰爭產生新的更不平等的條約。到這時,弱者已經沒有了任何實力維護自己的道義,反抗好,不反抗也好,都不影響征服的繼續進行。一些書齋先生們不能理解這種壞結果的反抗,而這恰恰是列強要做到,他們正要通過這樣的反復報復徹底消滅中國人的反抗。然而中國人反抗了,這種反抗也是列強所預料到的,正是這種反抗延緩了列強的殖民化進程,加速了清王朝的內部矛盾集中,最終摧毀了這個中國最後的封建王朝。中國人民反抗列強的意義是什麼?這個意義就是失敗,它證明了中國人民已經不能夠在封建王朝中繼續生存了,封建文化已經徹底破產,我們必須迎接新的文明的到來,必須打破封建王朝,建立新型的現代國家。如果沒有這些反抗,全面接受不平等條約,中國殖民地就必然,我們必須接受列強對中國人的安排,這不僅是中國的恥辱,也是人類文明的恥辱。作為人類不光彩的一面,殖民主義時代已經過去了,人類的文明已經進步到世界各國共同進步的新階段,一些殖民時代有遺老遺少們拒絕進步,與人類文明發展方向對抗,他們是不得人心的!!

❸ 對近代中國的歷史你是怎麼評價的。

中國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林則徐、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弈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追問: 那麼作為21世記青少年,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記得採納啊

❹ 怎樣看待中國近代史上的反侵略斗爭

從辯證唯物主義而言 凡事有利有弊。反侵略自古至今都是應當的,但放在近代這個環境之下,有其特殊的性質。近代的起點一說是從民族國家開始,沒有民族國家的建立一切無從談起,所以反侵略是保持民族存續發展的前提。但是,也不能就一味的說反侵略帶來的都是益處,要知道,歷史不僅存在外部矛盾,內部矛盾也是歷史發展的一個推動力。在近代,不僅僅存在中華民族的存亡問題,還有中華民族的走向問題,先生存不錯,但是為了生存而背棄主義傳統就值得商榷了。反侵略存在的問題是,掀起一種排外情緒容易,如何冷靜下來呢?大眾容易陷入一種狂熱的排外情緒,而忽視了自身民族的落後。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民族發展是不利的。中國近代戰亂多而建設少,盲目排外多而理智對待少。先是一味排斥,打不過後又力求不理不睬相安無事,時不時會想要一血前恥卻落得更大的恥辱,反侵略固然必須,但對於國家的存亡發展關系尤大的是國家本身的近代化現代化。不同的階級領導的反侵略也都應當重新客觀評價。以上 個人愚見。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中國近代史內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義大利怎麼去醫院 瀏覽:534
義大利有哪些習俗禁忌 瀏覽:844
伊朗出口中國石油多少公里 瀏覽:144
越南和甘比亞哪個厲害 瀏覽:868
印度苗正科技公司有哪些 瀏覽:154
印尼戰車紅龍是哪裡的 瀏覽:826
印尼巴厘島特產是什麼 瀏覽:550
印度如何防止外資 瀏覽:503
如何1年獲得英國的大學本科學位 瀏覽:70
越南與中國哪個面積大 瀏覽:39
中國哪個省援助哪個國家 瀏覽:43
英國多少家庭有車 瀏覽:965
英國哪裡養羊 瀏覽:410
伊朗什麼東西最厲害 瀏覽:219
為什麼伊朗的pc便宜那麼多 瀏覽:400
印尼小女孩戴什麼項鏈 瀏覽:853
伊朗的護照怎麼上傳 瀏覽:503
為什麼義大利足球隊是藍色 瀏覽:33
為什麼會有中國人移民到印尼 瀏覽:888
印度衣著習慣有哪些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