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航天員在太空中是怎樣生活的
摘要: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與我們在地球上是截然不同的,中國的航天員在太空上生活的是小心翼翼的,他們都會穿紙尿褲,而且有專門的「廁所」設備,在太空中都是吃壓縮性的食物,而且因為引力的作用
太空中上廁所是件麻煩事,必須坐在精心設計的馬桶上,兩腳先放進固定的腳套里,腰間用座帶綁好,雙手扶著手柄,不然人就會浮在半空。太空馬桶是不用水沖的,而是一個特製的抽氣機,將糞便吸進塑料袋裡,以便集中處理。
航天員的睡覺姿勢可說是千奇百怪。由於失重,無論是站著、躺著,還是飄著都可以入睡。但多數人還是喜歡睡在固定的床上或牆壁上的睡袋裡,然後把睡袋拉緊給人體施加上壓力,以消除那種飄飄欲墜的不安全感覺。
拓展資料:
(住:掛著睡,能洗澡)
飛船上可以洗澡,這點你可能沒有想到吧!盡管飛船內空間不足6立方米,但仍然可以解決宇航員的洗澡問題------因為飛船內有一個獨特的用來洗澡的袋子,還可以沐浴。 由於處於失重狀態,宇航員在飛船內睡覺也跟地球上不一樣。地面上有重力,而太空中卻沒有重力,宇航員一躺就飄起來了。對此,飛船內單獨准備了睡袋,掛在壁上,睡覺的時候要進到這個睡袋裡面,就掛在那裡……
二、(吃:壓縮磚,牙膏管)
宇航員的菜單也很豐富,有20種選擇,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難以下咽。不過,太空食品並非一般蔬菜水果,而是特別加工的過的「壓縮磚」或「牙膏管」,對上一定比例的水後,能過恢復原形,味道也不錯,裡麵包含了所有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但在失重的條件下,菜無法像在地面上一樣老實待在盤子里,而是擺在桌上就飄起來了。所以專家們把太空食物設計成了牙膏式的,吃的時候像擠牙膏一樣往嘴巴里擠
航天員的困難,易患疾病:
由於在太空中的工作環境與地面有所不同,長期在太空中工作宇航員身體也有可能得一些疾病。
(1)、心理功能障礙
航天員在太空中,引起的不適感和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使其產生心理變化。如憂慮、厭煩、抑鬱、思念、記憶力衰退、對工作失去興趣等。
(2)、心血管疾病
由於失重,人體的血液向頭部、胸部充盈增強,頭部動脈壓升高,頭面腫脹,鼻子呼吸也不暢通,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
(3)、太空運動病
類似暈車、暈船。主要症狀是惡心、嘔吐、頭暈、嗜睡等。
(4)、肌肉萎縮
太空飛行時由於失重,肌肉不再對抗重力的作用,肌肉所做功大大減少,因而出現了肌肉的廢用性變化,工作能力下降。
(5)、骨質疏鬆
由於失重,骨骼不必再承受人體的重量,加上運動量減少,減輕了對骨骼的刺激,結果使骨骼中的礦物質排出增加,而造成骨質疏鬆。
『貳』 航天員怎樣從太空返回地球呢
2021年6月17日,搭載神舟12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當航天員進入天河核心艙的時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那麼,宇航員要怎麼回到地球呢?
在宇航員正是返程前,專家會制定一條精準的路線,再給宇航員下達返回指令。之前,地球上的工作人員需要找到返回艙返回時降落的合適地點,還要時刻關注天氣動向,在太空中的宇航員需要檢查一下飛船上的儀器是否正常運行。一般來說,載人航天器可分為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三部分。推進艙安裝了推進系統、電源、軌道、制動,並為宇航員提供氧氣和水,軌道艙是航天員的主要活動區域,除叻升空和返回地球的時候以外,宇航員都會在軌道艙內活動,返回艙是航天員往返太空時乘坐的艙段,在飛船開始返回地球的時候,飛船會先調整姿態,然後軌道艙會與返回艙分離,飛船推進艙的發動機點火工作產生與飛船飛行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飛船的飛行速度降低。從而脫離原飛行軌道,進入返回軌道,飛船在進入大氣層之前,飛船的返回艙和推進艙分離,推進艙在分離後會在進入大氣層後燒毀,大氣層中千變萬化的氣流將使高速飛行的返回艙難以保持固定的姿態,因此,必須把返回艙做成不倒翁的形狀,保證返回艙平穩運行,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之前必須調整角度,如果角度太大,飛船返回速度過快,將像流星一樣在大氣層中被燃燒,如果角度太小,飛船將從大氣層邊緣擦過而不能返回,因為返回艙與大氣劇烈摩擦時,會在倉表產生高溫,所以返回艙表面有一層防熱層,而且返回艙中還有滾轉姿態,發動機可以通過自轉來均勻受熱,防止飛船在落地之前被燒為灰燼,然後等到返回艙的速度為三萬千米每小時的時候,經過八分鍾左右,返回艙的速度會降低到一千千米每小時,這個時候返回艙會打開降落傘,然後返回艙的速度逐漸變慢,在這個過程中,返回艙會拋掉防熱大底,當返回艙距離地面的距離為一米左右的時候,啟動反推發動機,使返回艙實現軟著陸,大部分情況下返回。都是降落在陸地上的,有時候返回艙也會降落到海面上,降落到海面上的返回艙會往水中釋放染色劑,把周圍的海水染成熒光色,並及時發出GPS定位信號,方便救援人員在海上快速發現目標,有時候,因為飛行器和執行的任務不同,會有幾個步驟不同,不過,大部分宇航員都是這樣回到地球的。
謝謝大家的閱讀,歡迎留言,點贊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