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民間藝術衰敗
衰敗的民間藝術很多,比如吹糖人、皮影戲、猴戲等。可自行查閱詞條「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目前共有37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藝術,還有數不清的民間藝術也亟待保護。吹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漢族民間手工藝品之一。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櫃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里放滿了糖稀(據說是麥芽糖溶化所得)。皮影戲: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用手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猴戲:猴戲,古老的漢族表演藝術之一。漢代畫像石中百戲圖里有猴戲形象。民國時期的戲曲舞台上,孫悟空戲——俗稱「猴戲」深受歡迎。先期演猴戲具有獨特風格,在臉譜、扮相、表演各有不同的,是郝振基、楊小樓、鄭法祥;後期為蓋叫天、李萬春、李少春。中國猴戲做出貢獻的有很多很多名家,北派的有楊小樓、郝振基、李萬春、李少春,南派猴王有鄭法祥,蓋叫天、張翼鵬、張二鵬父子,郭玉昆,筱王桂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