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淘寶店鋪中的「中國質造」對賣家有什麼用
因為在售假這個問題上屢受非議,所以淘寶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來擺脫或者遠離假貨這個概念。這不,一個新的名詞——「中國質造」來了。
「中國質造」是什麼呢?不管官方和媒體如何解釋,在我理解,「中國質造」就是將山寨和假貨品牌化。其在實質上就是將之前那些有著較高質量和製造工藝水準的山寨產品、假貨製造者「合法化」,讓他們在保持較高質量或者提升質量的基礎上,打造自己的品牌,擺脫山寨、假貨的影子。進而,讓淘寶上的假貨、山寨品最大限度的減少。
其實這個策略也對,畢竟再小的品牌也是品牌,再不知名的品牌也是品牌,只要質量好,總要比打著別人的旗號做冒牌貨要強許多。之前,在人們指責淘寶售假的時候,有種意見為淘寶開脫,認為應該追究制假者。今天看看「中國質造」,這算是一種回應,淘寶開始收編那些散兵游勇,讓他們成為自己的親兵衛隊了。
現在,打開淘寶頁面,在首頁位置,「中國質造」頻道處於顯要位置,已經被放到和「淘寶眾籌」、「全球購」一樣的位置上。可見,「中國質造」在淘寶乃至整個阿里巴巴心目中的位置。可以這樣說,「中國質造」寄託了淘寶未來發展的希望,也是淘寶力圖擺脫山寨、假貨陰影的重要手段。但是,「中國質造」能解決淘寶的假貨問題嗎?
之前,對於淘寶上的假貨,馬雲曾經以「網貨」來「敷衍」。時過境遷,「網貨」說法似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大洋彼岸的指責依然讓淘寶疲於應付。而由於淘寶的「物美價廉」特殊屬性,指望淘寶能像天貓那樣貨真價實幾乎不太可能。只是,用「中國質造」來解決淘寶的假貨問題,我認為還很難。
首先,消費者會認可「中國質造」這塊牌子嗎?毫無疑問,眾多在淘寶購買那些山寨名牌產品甚至假貨的消費者中,很多人屬於「明知故買」。說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不知道那些商品是山寨、假貨,估計不可能。有一部分人,其實買的就是那個牌子。現在,你讓他們去購買那些不知名品牌的產品,你說他們會願意嗎?傳說中,莆田製造的運動鞋在質量上已經可以和國際品牌相媲美,掛上國際大牌廠家的商標,穿在腳上,不是行家都辨識不出真偽。既有質量,又有范兒,愛面子的怎麼會不買?如果這些鞋子掛出自有品牌,購買者會有多少呢?
其次,「中國質造」是否能擺脫「原版」的影子。在某網站,我看到了這樣一條網友留言:「真是好意思說,所謂的中國質造那批運動鞋。除了logo不是Nike以外,外表和Nike一模一樣,沒有一點區別。」這句網友留言實際上提出一個問題:「中國質造」是否能擺脫「原版」的影子。從質量上看,代工企業的質量應該有保證,而常年進行高仿製造的企業,基本功也不會太差。但關鍵的問題是專利,要知道,外形設計也是專利啊。我想,這才是淘寶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吧?如果在設計專利方面繼續仿效,那這「中國質造」還有什麼意義?
第三,自創品牌的成長之路很難,「中國質造」的品牌是否能堅持是個問題。一個品牌從創立到成熟,沒有數年的時間根本就不可能。尤其是沒有歷史積淀的初創品牌,想要打開市場很難。雖然今天是互聯網時代,品牌傳播速度和品牌推廣能力遠勝從前,但人們接受的速度快,遺忘的速度更快,挑剔的眼光更尖銳。即便是如凡客那樣有著巨大資本支持的品牌,在售賣帆布鞋的過程中,也最終差點折戟沉沙。讓那些習慣了做別人牌子產品的商家從速成、高效的模式中退出,去做自己的牌子,他們能耐得住寂寞嗎?
目前,「中國質造」在淘寶上很火。但它的意義,我想僅限於把那些有志於創立自主品牌的廠家吸引過來;而那些想繼續在高仿路上前行的廠家,還是不會來的。所以,寄希望於通過「中國質造」在源頭上堵住假貨來源的想法固然很美,但收效怕是不會太大。
2. 淘寶的「中國質造」怎麼加入
「中國質造」市場是淘寶網「實力工廠」型店鋪與「出口貿易店」型店鋪的優選市場。
【實力工廠】
(一)須提供店鋪主體資質:
1、如為淘寶網企業店鋪,須提供企業營業執照;
2、如為淘寶網個人店鋪,
須提供:
(1)主體身份證明;
(2)該主體須為某一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股東,同時提供該企業的營業執照;
(二)須有生產工廠資質及品牌權利證明:
1、須提供生產工廠的企業營業執照,企業注冊時間≥1年,注冊資本≥100萬;
2、具備領先的生產製造能力淘寶「中國質造」標識是怎麼來的?
3. 結合材料一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新一代中國企業家應如何在國內外重塑中國質造
中國企業家,要在國內外重塑中國質造
國內,遵循市場規律,以市場為導向,制定正確的經營策略,加強自主創新和科學管理,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商品,誠信經營,注重營造國貨品牌與信譽。
國外,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分工,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培育對外競爭新優勢。以質量、品牌、服從和技術為核心,引智引技和引資相結合。大膽走出去,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學習和掌握國際競爭規則與本領。
4. 淘寶中國質造怎麼加入
入駐淘寶中國質造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商品商標。
2、滿一年的工廠(一般納稅人或有商務局出具的推薦信)
中國質造入駐前提條件需要主體為一般納稅人,如果不方便升級或者不能升級則可以向當地商務局申請出具推薦信即可。
(4)如何轉變為中國質造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法人與股東之間的關系,應當註明兩家企業的營業執照和加蓋工商印章的公司章程。公司章程中沒有身份證號碼的,應當提供關聯股東或者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
2、對關聯公司的審計:只審計一個地址,例如A公司和B公司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或者將A公司的信息帶到B公司的現場進行審計。
3、如果A公司僅得到生產企業或代工關系的B公司的授權,則不允許進行關聯審計。
5. 「中國製造」和「中國質造」有什麼不同
「中國製造」只是在中國境內生產,在國內銷售.
"中國質造",就是中國境內生產,在國外銷售.
6. 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質造轉型政府怎樣做
飛速發展三十多年之後,中國製造業可謂「四面楚歌」。在一代人的發展時間里,我們不僅幾乎用光了原有的優勢,還積累下大量的問題等待處理。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以繪就藍圖的方式描述了目前到2049年我國製造業的方向、路徑和目標。計劃宏大而又富有細節感,如果執行過程如計劃本身一樣扎實,那麼「中國製造」一定會以全新格調閃耀起來,華麗轉身成「中國質造」。
我國製造業的困境
我國製造業早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出口的大量商品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低端商品。「Made in China」很多時候成了「低質量便宜貨」的代名詞。而且,即便是這種定位,我國輕工業目前的生存境況也舉步維艱。紡織、製鞋、玩具、傢具等輕工業自2008年之後就再難有漫天訂單飛來。企業同時還要應付人民幣與工人工資的雙重升值,利潤空間幾乎喪失殆盡。
重工業方面,「兩高一剩」成為揮之不去的印象標簽。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重化工業遍地開花,單位產能對應的能耗和環境成本都高於國際平均水平,為國家提供的不僅僅是根本用不完的基礎材料,還有漫天的霧霾、沉積的壞賬和大批難覓出路的低水平產業工人。
在有限的高端製造業領域,我國缺乏相應水平的創新,使得飛機發動機、手機晶元、精密儀表等核心零部件需要依賴進口。我們的高鐵製造技術在國際上依然是靠價格而非技術拿單,能走出去的高端產業局限於通訊設備、工程機械等寥寥幾個領域。
轉型的道路在何方?
在《中國製造2025》里,政府描述的轉型路徑是這樣的:以創新為核心,在推進工業信息化的同時提升基礎工業能力,打造質量品牌,推動綠色製造,並將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等作為重點領域來突破,推動整體產業結構的深化調整。
作為一份全面的戰略部署,這樣的路徑方向和著力點都是很明確的,同時也是極為宏大的。宏偉藍圖的實現需要點滴寸勁的不斷接續,企業和政府都需要更細致的行為指引。
企業需創新
全球企業界在創新方面的標桿中,3M公司對我們有強烈的啟示意義。這家百年老店的全名是「明尼蘇達礦業與製造業公司」,聽起來可謂「又傻又笨」。但就是這家公司,在電子和日用品領域當中持續創新,在膠帶、光碟、液晶等無數毫不「高精尖」的領域內獲得突破。3M創新能力之強,甚至超過蘋果。
3M公司一直強調1/3的營業額必須來源於創新產品,各級主管得容忍下屬鑽研自己不甚同意的項目。我國產業升級的應有之義是企業大面積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3M這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創新路徑值得借鑒。
政府需放手
政府最大的挑戰則在於如何踐行「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這條自己劃下的界限。我國製造業中以國企為主,如果以「市場主導」,那麼過剩產能都應該立即出清,地方政府不應以就業、財稅等名義干涉企業合並。然而這在目前看起來何其困難!
國企和政府已經在過去多輪經濟周期當中成為最大的利益集團,如今要求自己往後撤,恐怕僅有高層意志仍然不夠。傑克·韋爾奇接手GE這家航空母艦級的龐大企業時,採取的手段是雷霆式的,大規模裁員並去除不賺錢的項目。3M公司也強調要及時清理沒有前景的產品。我國比GE、3M要大無數倍,手段烈度需要考量,但去蕪存菁的方向不應改變。從來沒有聽說過艱苦卓絕的創新是發生在政府保護之下的。
7. 如何實現由中國製造轉向中國質造 論文
論文的特點就是以寫人、敘事
、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通過描述人物
、時間及狀物、寫景來表達一定的中心。正因為論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所以一定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
8. 結合材料,運用哲學知識分析如何實現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
(1)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與上升,是新事物產生,舊事物滅亡。要實現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必須堅持發展觀點。
(2)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 互轉化,我們應該創造條件,促進矛盾雙方向好的方面轉化。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 轉變。為此,要採取措施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辯證否定觀要求不斷自我否定,要有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要善於否定「中國製造」,堅持開拓創新,達到「中國創造」。
(4)事物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准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實現中國創造,必須注重中國製造的創新積累,為中國創造積累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