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為什麼中國選擇市場經濟

為什麼中國選擇市場經濟

發布時間:2022-02-26 20:28:43

① 為什麼中國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國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意義 <br> 這主要是:①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②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增強經濟活力的要求;③優化資源配置,合理高速經濟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增進經濟效益,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④促使我國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

② 為什麼說市場經濟更適應今天的中國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必須打開國門,讓世界上的企業進來,人家都是市場經濟,你不是,那怎麼玩,所以必須搞市場經濟才能同步。

③ 李義平:為什麼必須選擇市場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李義平(資料圖) 編者按:面對危機的時候,人們或多或少發生了對市場經濟的懷疑。2012年第3期《讀書》雜志刊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文章稱,迄今為止的歷史證明市場經濟是人類富裕的康莊大道,我們應更深刻地理解市場經濟,與市場經濟和諧相處。以下為全文。 為什麼必須選擇市場經濟?——重讀斯密 盡管市場經濟對人類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但當面對危機的時候,人們卻或多或少發生了對市場經濟的懷疑。重讀斯密,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市場經濟,與市場經濟和諧相處。 一、市場經濟是人類富裕和諧的康莊大道。 迄今為止的歷史證明市場經濟是人類富裕的康莊大道。斯密認為這是唯一的。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格互尼特曾在其《市場經濟讀本》中指出:「歷史的記錄其實就是對生存和飢荒的勢均力敵的較量的寫照,經濟增長時期只是幾次罕見的例外。英國商人的收入在一二一五至一九七八年的七個多世紀里其實並沒有重大差別。正如人類早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強度日一樣。兩百五十年前,我們的祖先也過著相同的生活。」那麼,是什麼改變了人類漫長的、不發展的經濟狀況呢?是市場經濟。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德國、日本這些經濟發展較早的國家都是步入市場經濟較早的國家,一千七百年前漫長的歲月里,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的經濟基本上沒有發展,人均收入年增長率只有0.11%,六百三十年才增長一倍。後來,那些率先步入市場經濟的國家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從一八二O到一九九O一百七十一年間,人均收入增長英國翻了十番,德國翻了十五番,美國翻了十八番,日本翻了二十五番。更令人震撼的是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三次工業革命都先後發生在市場經濟國家,就連那些自然資源相當的國家和地區,其經濟發展也大相徑庭。例如,韓國和朝鮮,原西德和東德等,各種原因在於經濟體制的不同,有的是市場經濟體制有的不是。對市場經濟的魅力,馬克思、恩格斯也有著生動的描述。在《共產黨宣言》里他們指出:「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採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彷彿用法術從地下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能夠料想到這樣的生產力潛伏在社會勞動力里呢?馬克思、恩格斯這里所講的資本主義就是市場經濟。 世界經濟的發展源於市場經濟,當代中國經濟的發展更是源於市場經濟。中國的歷史是自然經濟的歷史,五千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及建立在自給自足基礎上的自我封閉使我們落後了。鄧小平曾尖銳地指出,中國什麼時候開放什麼時候進步,什麼時候封閉什麼時候落後。自給自足,沒有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交換的自然經濟是封閉的,封閉帶來了落後。我們經歷了計劃經濟,但最終由於計劃經濟的低效使中國經濟蹣跚前行以至到了崩潰的邊緣。並由此引發了改革開放,引入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當代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在當代中國,凡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無一不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經濟體制的不平衡,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④ 我國為什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其實20世紀90年代就發生過一場關於市場經濟姓私還是姓社的問題。鄧小平曾經說過,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有市場,資本主義國家也可以有計劃。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不是區別社會主義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徵。我們的社會主義不是貧窮主義,我們的經濟要想得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想提高,就必須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盤活中國的經濟。

經濟發展好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才能更好的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通過三十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了市場經濟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雖然這其中也帶來了諸如貧富差距加大,物價上漲等問題,但總體來說,市場經濟確實比當年的計劃經濟更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社會的進步。社會主義的基礎是物質豐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而要做到這一點, 一定要依靠市場經濟。

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改革開放、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必然結果,是從社會實踐出發而不是從本本、教條出發。我國現階段的國情表現為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比較低,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

⑤ 簡述中國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必然性

中國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必然性包括以下四點:
1,中國傳統計劃體制的內在矛盾,決定了在我國必然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這種體制與實踐的矛盾主要表現在:
(1)組織機構上的條塊分割與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
(2)政府權力的過分集中與政企關系危機的矛盾,束縛了企業手腳,扭曲了企業行為。
(3)平均主義的分配傾向於勞動效率損失的矛盾。
(4)社會資源的行政化配置與經濟失衡的矛盾。

2,中國依然存在著商品經濟賴以生存的條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間接原因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
(1)現實的社會主義經濟首先是一種商品經濟。
(2)社會主義的這種商品經濟與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小商品經濟不同,它不是以個體勞動為基礎,而是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發達的商品經濟。
3,計劃與市場共同促進生產力發展,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直接原因:
實踐經驗說明,要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單靠過去的經濟體制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制度和體制方面的種種弊端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我們嘗試將市場和計劃兩大經濟手段結合起來,自覺調整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以發展生產力。
4,世界經濟全球化、市場化發展,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外部原因:
市場化、信息化、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三大趨勢,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脫離世界經濟體系來發展自己的經濟。現在參與國際貿易活動的幾乎所有國家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因此,國際經濟體系的實質是國際范圍內的市場經濟。

⑥ 中國為什麼要從計劃經濟變為市場經濟

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全球化的腳步已經不可阻擋,而全球經濟的主導模式是市場經濟。要融入國際大家庭,勢必要從計劃經濟變為市場經濟。

⑦ 我國為什麼要選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6.1、試論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性。答:(1)我國原有的經濟體制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的特點是國家運用指令性計劃,直接掌握、控制人財物資源;權利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在計劃規定的范圍內進行。(2)原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在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經濟結構比較簡單的情況下,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初期任務的完成,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聯系日益復雜,這種經濟體制的弊端就逐漸顯露出來。(3)原有經濟體制的弊端主要表現在:政企職責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得過多過死;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的作用;分配中存在著嚴重的平均主義現象;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單一化。由於存在這些弊端,所以在原有體制下,企業缺乏應有的自主權,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企業和職工都缺乏生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本來應該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4)由於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已經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同時,通過改革,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的經濟體制,以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6.2、為什麼說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 答: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其原因在於:(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現代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由於社會主義生產是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之上的,社會分工得到了深入廣泛的發展,同時,社會主義並沒有消除生產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經濟利益多元化的局面仍然存在。所以,社會主義經濟仍然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產物,而且商品經濟的發展也要求市場在配置社會資源方面發揮作用,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2)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競爭的需要。目前,世界經濟正朝著國際化、集團化和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都已經不再可能游離於世界經濟體系之外來求得自身的發展,世界經濟通行的是市場經濟,我們要與國際經濟接軌,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利用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就必須建立市場經濟體制。(3)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跨世紀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要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從根本上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否則,就不可能有足夠的資源和資金去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而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政企不分,忽視價值規律和市場作用的原有經濟體制。建立起能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注重結構優化以及規模經濟效益和科技進步效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已經被實踐證明了的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經濟體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的一個根本性原因就是由於我們進行了市場取向改革,逐漸引入了市場機制。事實證明,凡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比較充分的地方,經濟的活力就比較強,經濟增長就較快,經濟效益就比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較大,社會發展態勢就比較好

⑧ 為什麼中國非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我只想到了一點點。其實有人說我們所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很相似的,甚至帶有了濃重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色彩。而之所以稱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意識形態上的策略。而且,我國仍是社會主義制度,根本的一些經濟支柱還在國家手上,只要這制度不變,我們國家的經濟制度就不會和別國完全一樣。中國有時候喜歡用一些詞來形容我們走的特殊道路,比如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為沒有可以模仿先例。
暫時就想到這些了。
你如果真是寫論文的話,我建議你去別處問問,學術性的論壇都好。網路知道新浪愛問這些地方很難有耐心思考並探討問題的可能,這里資源共享和常識是答得最快的。

⑨ 中國選擇市場經濟模式的影響

我國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主要取得了如下標志形成就:

(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經濟基本上是單一的公有制經濟。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佔99%,非公有制經濟僅佔1%。1997年,中共十五大進一步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通過積極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發生了深刻變化。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2)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例如,目前在社會商品零售環節,政府定價比重佔4%左右,政府指導價比重佔1%左右,市場調節價比重已高達95%。

(3)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堅持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堅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方向,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經過試點,使企業向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轉變。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體系框架初步形成。計劃、投資、財稅、金融、外貿、外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家基本上取消了指令性計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突出了宏觀性、戰略性和政策性,只規定經濟增長速度、價格總水平、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國際收支、人口和就業等預期性指標。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逐步轉變為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

(5)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重點在城鎮進行了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全國有200多個城市和300多個縣建立了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伴隨著我國2008年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三,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的經貿合作、地區和平與發展等重大事宜上正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與不可或缺的力量。

⑩ 中國存在市場經濟的原因

我個人覺得當前中國金融市場主要的問題還是制度問題,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體制的改革遠遠落後於實體經融體制改革的滯後,最終必將影響到實體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記得2006年的時候我國金融業將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將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高效的市場營銷機制以及雄厚的資本實力等優勢,與中資銀行全方位的競爭。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國金融體系存在三大問題第一,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當前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從兩個方面得出初步判斷。首先是儲蓄—投資轉化率。社會資金轉化為投資通常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貸資產形式發放給資金需求者;二是通過財政資金如國債的形式轉為投資;三是通過資本市場如股票、債券等形式轉為投資。在財政融資方面,盡管我國稅收佔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指標30%—40%相比,仍相距甚遠,更何況財政支出具有很強的剛性,且大部分支出為非生產性支出。在證券融資方面,由於資本市場的不規范,近年來其佔比更有明顯下降。由於上述兩個融資渠道相對較弱,銀行信貸仍然是我國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主要途徑。從2000—2003年國內金融市場融資情況可以佐證以上的分析。2000年,貸款占國內金融市場融資總量的比例為69.7%,國債佔比17.8%,企業債佔比0.6%,股票佔比12%;到2003年,貸款佔比升至85.1%,企業債佔比微升至1%,國債佔比降至10%,股票佔比降至3.9%。根據人民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聯合課題組的統計分析數據顯示,自1995年我國商業銀行首次出現存差約0.3萬億元以來,到2003年末存差已經擴大至4.9萬億元,大量資金沉澱在國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並未有效轉化為生產性資金。另外,國內儲蓄過剩與外資大量湧入並存的現象存在,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國內金融資源的浪費,反映了儲蓄無法順利地轉化為投資。其二是M2/GDP指標。大量的理論及實證研究表明,M2/GDP指標過高,通常反映出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增長的實際需要,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國M2/GDP比率已經達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遠遠超過一般國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盡管這裡面有貨幣化進程的因素,但M2/GDP這一指標的持續上升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信貸推動特徵,而且信貸資產的運用效率趨於下降,不能不說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問題。另外,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效率和績效可以說代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績效。但是,按照英國《銀行家》雜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業銀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財務數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按資產排名分別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績效排名則分別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2006年我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之時,外資銀行將於中資銀行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全面競爭,我國金融業所面臨的形勢是何等之嚴峻。第二,融資結構扭曲,金融體系內風險向銀行集中。目前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衡,我國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制約了經濟持續協調健康地發展。從國內金融市場整體融資結構來看,2003年國內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規模約為3萬億元,占融資總量的85%,而同期股票、國債、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新增規模為5340億元,只佔融資總量的15%。再進一步具體化,從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銀行貸款占企業融資的比例分別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間接融資佔有絕對比重,融資結構嚴重失衡。按照金融運行的一般規律,短期資金需求主要靠銀行貸款,即間接融資的法予以解決;長期資金的需求主要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可以避免用短期資金來源解決長期資金需求的種種弊端和風險。然而,目前我國的現狀卻是,90%的長期資金需求都是通過商業銀行以間接融資渠道解決的。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資產來源又是以短期資金為主,從而產生了短存長貸引發的流動性問題,蘊藏著潛在的金融風險。第三,直接融資體系內結構失調。一是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發展不平衡。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通常是股票市場融資額的數十倍。我國的情況則相反,2002年末,中國GDP總值為10萬億元,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和企業債的未清償余額為35000億元,相當於GDP的35%。其中,企業債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償額不到1000億,佔GDP總額的比重不足1%。與債券市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自1991年開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市價總值、交易規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國股票市場的市價總值4萬多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36%。股票市場融資相對於間接融資的比重在調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這一比重達到了4.8%。二是在債券市場中,企業債的發展嚴重滯後。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品種主要有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特種金融債和企業債四大類。從1994年開始中國國債發行規模呈現跳躍式增長,2004年中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已近7000億元人民幣。同時,政策性金融債發行總額也呈快速增長態勢。2004年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總額已達到4298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僅次於國債的券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後。10餘年來,在多數年份中,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都不超過500億元。從2004年的情況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籌資1273億元,通過債券融資245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僅為股票融資規模的五分之一。二、對策建議第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實體經濟背景。現代金融體系存在的基本價值就是積累資本,配置資本,資本的配置效率依賴於金融體系。但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不僅僅依賴於金融體系,它還地依賴於金融資源的主要使用者——國有企業的效率。國有企業承擔的過重的政策性負擔,使之在愈來愈市場化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舉步維艱,但無論如何,融入市場,加快自身的市場化步伐是國有企業的唯一選擇。因此可以說,國有企業攻堅戰與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是站在一條船上的難兄難弟,患難與共,禍福同享。加快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必須同時加快國有企業攻堅戰步伐,以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條件和前提。第二,以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化進程為核心,進一步完善金融產權制度。完善我國的金融產權制度的主要內容是,要加快金融產權的多元化進程,允許各種投資主體投資金融產業,實現金融主體成分的多元化。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產權主體控制金融,都要對金融機構的經營失敗負責,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經營失敗成本轉嫁,即真正實現金融產權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機構轉嫁失敗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機構的成本才是真正內在化的完全成本,預算約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約束。目前的一個著力點是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權多元化。產權結構的多元化有利於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約束的內部治理機制,將國有商業銀行還原為真正的金融企業,使其逐步建立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真正以利潤最大化或公司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同時,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也有利於強化外部監督,促使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第三,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目前,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關鍵,是盡快出台2000年以來一直加緊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放鬆一級市場管制。一是改審批制為核准制,並逐漸進步到注冊制。二是打破對發債主體的限制。三是放寬所募資金使用限制。四是實行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五是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要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應該大力培育保險公司、商業銀行、養老基金、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提高市場流動性,降低市場風險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中國選擇市場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統一是怎麼完成的 瀏覽:642
滕州中國銀行地址在哪裡 瀏覽:358
中國旅遊去哪裡好 瀏覽:91
印度小艇造價多少 瀏覽:76
英國牛津大學有多少病例 瀏覽:436
印度蛋什麼意思 瀏覽:399
印度都發生過哪些疫情 瀏覽:24
中國疫情有多少病例 瀏覽:715
義大利鵝怎麼養 瀏覽:251
越南寬頻是多少兆 瀏覽:603
越南黑美人西瓜零售多少錢1斤 瀏覽:245
英國啟蒙運動包括什麼文學 瀏覽:54
英國交通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13
中國最老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418
英國博士生是什麼簽證 瀏覽:961
伊朗為什麼不改動伊核協議 瀏覽:850
越南辦護照和簽證需要多少人民幣 瀏覽:776
去義大利機票在哪個網站買 瀏覽:44
中國電信的機頂盒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708
在越南的台商有多少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