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下滑的原因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並不否認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中國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連續十八個季度的增長減速,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續長達四年多的增長減速是不曾有過的。
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發展的前景有很多憂慮。
尤其在國外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是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內部的結構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內因要解決起來相當不容易,因為涉及到結構性改革,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難推行。
按照這種判斷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繼續下滑,導致的結果可能會使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矛盾總爆發,從而認為中國經濟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但對中國的前景非常憂慮的人還是不少。中國常講對症下葯才能葯到病除,持續的經濟增速的下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拿發達國家的標准來看,一定有體制的落後性。中國還是一個轉型中國家,必然也有體制的扭曲性,這兩點都不能不承認。
從標準的理論來看,體制的落後性和制度的扭曲性也必然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但是重要的問題是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是不是真的就是這些體制機制的內因造成的?
如果真是內因造成的,改起來很難,可能會像悲觀論者認為的,崩潰難於避免。
如果不是內因,即使能改,要不是對症下葯,忽視了問題的真正原因,採取的措施對解決造成經濟下滑的原因沒幫助,還可能惡化了經濟速度的下滑。
所以,雖然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討論,還是有必要正本清源把它弄清楚。
並不否認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筆者個人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
最明顯的理由是:中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10.4%,2011年9.3%,2012年7.7%,2013年7.7%,同一個時間里,印度呢?2010年10.1%,2011年7.1%,2012年變成5.3%,2013年只剩下4.9%,和中國一樣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中國還厲害,總不能說因為中國的體制機制問題造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連帶把印度也往下拉?
再來看,同樣是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2010年是7.5%的增長速度,2011年接近崩盤了,2.7%。2012年完全崩盤,只有0.9%的增長,2013年才恢復到2.2%。增長的態勢和中國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中國嚴重,同樣不能說因為體制機製造成中國下滑,把巴西往下拉得更厲害。
新興市場經濟體有這樣、那樣的體制、機制問題,一些高收入、高表現經濟體,像韓國,2010年的增長速度是6.3%,2011年 3.7%,2012年只有2%的增長,2013年恢復一點,不過是2.8%。
既然是高收入經濟體,照理說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非常少,但是表現情形跟中國完全一樣,下滑的幅度也比中國厲害。
新加坡,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是現在亞洲地區唯一的人均收入超過美國的國家,也是二戰之後,少數幾個從中等收入進入到高收入並超過美國的國家之一。
它在2010年增長速度是14.8%,2011年是5.0%,2012年是崩盤,1.3%。2013年恢復到3.7%。從這些高表現經濟體來看,它的發展態勢和中國一樣,而且下降幅度比中國厲害。
㈡ 1990年中國經濟增長為什麼突然下降
1990年中國經濟增長因為國內經濟過熱下降。
從國內GDP增長情況看,1990年經濟增長並非當年突然下降,而是從1989年開始。 1989年GDP增長4.1%,1990年GDP增長3.84%。1989-1990年中國經濟增長突然下降,從經濟因素看,主要是壓縮投資規模,控制信貸規模,以及遏制通貨膨脹等因素所致。
1989年前,國家經濟處於過熱狀況。1986年雖然開始採取緊縮政策,並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沒有實現經濟的「軟著陸」,經濟依然處於過熱的狀態。1987年的GDP增長率達到11.6%,位於該周期的波峰階段。
由於經濟過熱,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國民經濟主要比例結構失衡,導致1988年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198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到18.8%。為了控制物價,國內決定進行價格改革。價格改革加劇了人們的通貨膨脹預期,掀起了全國搶購的高潮,使得1988年的物價進一步上漲。物價上漲,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影響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2)中國經濟為什麼下滑擴展閱讀
經濟過熱產生條件
當經歷了長時期的良好的經濟增長及經濟活動後,消費者增加的財富所帶來的高通貨膨脹水平和過度的無效投資造成生產能力過剩,最終阻礙經濟的增長,並導致經濟衰退。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率通常是經濟發展過熱的第一個跡象。因此,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通常會提高利率,以試圖降低金融開支和借貸。
經濟過熱發生時,其生產能力無法跟上日益增長的總需求。這是普遍的特點是一個不可持續的高比率的經濟增長速度。經濟處於景氣時期往往是經濟過熱的特色。
經濟過熱的具體表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連續幾年明顯快於GDP的增長,是經濟過熱在一個方面的重要反映。能源原材料供應緊張,價格上升太快。
產能過剩、產品積壓。
資源環境壓力增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資源消耗高、浪費大問題,加劇了環境保護的壓力,也是經濟過熱在一個方面的重要表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過熱
㈢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中國的經濟下滑的原因
都是個人見解,首先是政府計劃生育政策,從80年代的2.2億人到90年代1.7億,到00年代1.4億這數據背後代表企業人工成本的上漲,還有就是國有企業明明沒有多少生產效率還霸佔著投資資源,這導致降低其他企業的發展與生產效率,最後也是房地產,目前的消費主力主要是工作階段年齡層20-50幾之中,高昂的房價促使人們不敢過於的消費其他例如生活娛樂物品,都在貸款買房這之中度過,不過現在中產階級基本父傳子,子傳孫,相信到這一代,都會有一到兩套房子,今後應該會改善許多,這就是我對中國經濟下滑的一個看法
㈣ 現在中國的經濟為什麼下滑,什麼時候能好轉
沒有下滑,只能說增速放緩
㈤ 中國實體經濟下滑嚴重,根本原因是什麼
勞動法導致與周邊國家比較用工成本過高,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貿易戰導致已經弱化的出口更加雪上加霜。
上游產業原材料壟斷拉抬物價飛漲。
快速發展的房地產業吸收了大部分投資。
科技創新太少,核心技術太少而山寨已經遇到天花板,科技改變生活、社會進步。
三駕馬車的投資短時間難見成效,消費整體在下滑,出口量更大利潤更少。
改革進入深水區力不從心。
資金人才外流嚴重。
中小民營企業沒爹沒媽,高層已經看到此問題發話了,效果拭目以待。
很多刺激經濟招數不敢放開,擔心一放就亂,如房地產。
個人建議
1.放開東南亞非洲等等低收入國家勞工進入中國務工。
2.活下去比面子重要,更何況我們需要韜光養晦,貿易中尊重遊戲規則才能呆在朋友圈。
3.讓上游產業市場化而不是行政化
4.房地產吸收的大部分資金對中國的基礎建設、居住環境改變是天翻地覆的,並非一無是處,市場的讓給市場,上帝的歸上帝撒旦的歸撒旦。
5.創新絕大部分來自私企民企,國企扮演的是皇帝女不愁嫁。縱觀歷史橫看全球,民企創新力是最強大的,政策大力扶持民企必將推升中國科技、經濟成為超級強國。
6.降稅 降稅 降稅。政府閑散人員太多太多。
7.改革這個不能妄議
8.給資金出路,股市、房市、宅基地。
9.民企領導已經發話了,行動中
10.還是降稅 降稅 降稅。汽車、房產等大件消費不是限制而是應該鼓勵,該放手時就放手。
㈥ 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經濟為何下滑的那麼快
政策因素比較大吧,某些利潤沒法賺了。下一層的就更不好過了。現在應該不是下滑了,是在剔除虛高的部分。
㈦ 現在中國的經濟下滑了嗎
根據我們行業的狀況,搞不好會下滑的很厲害的。但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並沒有被我們消化,而是推遲了,現在慢慢會凸顯出來。中國的經濟原來一直靠房地產,基礎建設支撐,前段時間鬧錢荒,錢砸到沒有,現在已經難以為繼了,至於會不會崩盤,我們拭目以待。
㈧ 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為何會下降
據報道,從1978 年改革開放到2011 年,長達33年的時間里,實現了年均9.9%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專家表示,現在最重要的經濟問題就是增長速度下行,但是應該長期趨勢角度分析。
網友紛紛表示,就算不刺激,經濟也跌不到哪兒去,推進改革肯定可以取得更好的結果!
㈨ 造成中國經濟增速快速下滑的原因是什麼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經濟和發展中經濟,並不否認其體制機制必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但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認為,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長速度下滑,更多的是由於外部性的、周期性的原因造成。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中國從2010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連續十八個季度的增長減速,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第一次碰到的情形,持續長達四年多的增長減速是不曾有過的。
在這種狀況下,大家對中國發展的前景有很多憂慮。
尤其在國外有一派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減速是由於中國經濟體制內部的結構性原因造成的,那些內因要解決起來相當不容易,因為涉及到結構性改革,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很難推行。
按照這種判斷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繼續下滑,導致的結果可能會使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矛盾總爆發,從而認為中國經濟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9)中國經濟為什麼下滑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發展:
一是加強日常維系,實現上下貫通,重塑核心價值體系傳播方式。通過新媒體傳播手段的運用,打通社會主義核價值體系通向社會大眾的傳播渠道,形成日常維系的溝通模式。
二是運用情感表達,實現情感共鳴,發揮新媒體的情感傳遞功能。新媒體形態多樣,進一步細分各種新媒體特點又各不相同,博客擅長分析,微博擅長表達情感。
三是促進理智溝通,實現矛盾化解,展現新媒體的理性交流功能。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需要情感表達,還需要理智溝通。
四是強化深度培育,實現輿論引導,發揮新媒體的宣傳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有偏於理性認識和深度培育的內容,使用新聞網站進行主題宣傳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