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出口印度的主要商品是什麼
2019年1-9月中印雙邊貿易統計
據印度商業信息署與印度商務部統計,2019年1-9月,印度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53.2億美元,下降3.9%。其中,印度對中國出口126.0億美元,增長7.3%,佔印度出口總額的5.2%,增加0.4個百分點;印度自中國進口527.2億美元,下降6.3%,佔印度進口總額的14.3%,下降0.4個百分點。印方貿易逆差401.2億美元,下降9.9%,中國是印度第一大逆差來源國。截止到9月,中國是印度排名第三位的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礦產品為印度對華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2019年1-9月出口額為36.5億美元,增長2.0%,佔印度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8.9%。化工產品為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出口額28.5億美元,增長11.4%,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22.6%。機電產品是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第三大類商品,出口額11.5億美元,增長14.8%,佔印度對華出口總額的9.2%。
印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前三位分別為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賤金屬及製品。其中,機電產品進口額為260.6億美元,下降9.1%,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9.4%。化工產品進口額為104.8億美元,增長3.9%,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9.9%。賤金屬及製品進口額為40.8億美元,增長2.8%,佔印度自中國進口總額的7.7%。
中國對印度出口主要商品統計
② 中國出口到印度的什麼產品比較多
現在中國對印度的主要出口產品
1、軟體和其它相關中國IT行業;
2、高新技術行業和環保行業;
3、進出口貿易涉及的能源、交通、化工、建材、冶金、輕工、紡織等行業:
4、機電產品:農機(如:小型手扶拖拉機、發動機等)、機床、小型發動機、柴油發電機(4
—15馬力)、工業縫紉機、軸承、儀器儀表、量具、通訊器材、小家電(如:電飯煲、電熨斗、電吹風等)、五金工具、低壓電器、電腦硬體和軟體、印刷電路板、彩色顯象管、通訊電纜。
5、輕工產品:紡織品(絲綢、原料、生絲和棉紗線)、健身器材、新聞紙、味精、中國茶葉、中葯、醫葯原料、糖果、電子游戲機等。
6、化工五礦產品:焦碳及半焦碳、化工原料(如:松香、石蠟等)、鋼材等。
③ 2020年中國向印度都出口什麼了
記者自中國海關總署數據查詢時發現,2020年中國向印度幾乎出口了所有章類中的商品,從農產品、工業用原料、機械設備、工業製成品以及生活日用品應有盡有。
根據數據,1990年中印剛剛恢復雙邊貿易時,雙邊貿易額只有26億美元,之後的30年間,雙邊貿易額突飛猛進並在2019年創造了迄今最高值928億美元。常年處於貿易逆差狀態的印度在2014年推出了「印度製造」國家戰略,降低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成為其目標。
印度報業托拉斯23日報道稱,政府最新數據顯示,印度與中國2020年貿易總額為876.5億美元,比上年的928.9億美元下降了5.64%。其中印度對華出口同比增長16.15%,達到歷史最高值208.7億美元,從中國進口下降10.87%,降至667.8億美元,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2019年的569.5億美元降至2020年的459.1億美元,下降了19.39%。
(3)中國印度出口什麼最多擴展閱讀
中國出口印度貿易未收限制影響
美國曾在2019年從中國手中奪過印度最大貿易夥伴的位置,引發印國內輿論騷動。但中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意味著印度政府去年以來多次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提高關稅以及各種貿易限制措施,民間掀起的多輪「抵制中國商品」運動,在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以及中印產業緊密分工下,最終效果不彰。
彭博社23日還提到,印度近年來設法增加對中國出口,2020年對華出口額大增,意味著如果印中關系繼續惡化,將威脅印度的出口。
④ 中國出口印度最困難的商品是什麼
中國出口印度最困難的商品是棉花;因為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印度夏天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無明顯的季風。印度冬季大部分地區比較溫暖,最冷月均溫在20℃以上,最熱月均溫接近30℃。所以,印度還是有冬天的,只是比較溫暖。
⑤ 我國與印度皆是人口大國,為何我國四處買糧食,印度卻出口糧食
眾所周知,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人多,就意味著糧食消耗大。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國四處進口糧食,而印度卻出口糧食,這是為何?
事實上,中國古代糧食不夠百姓生活。尤其是發生旱災和澇災等自然災害,以及戰亂後,導致農民顆粒無收,被活活餓死的大有人在。而且大米是珍稀之物,只有大戶人家才能經常吃到。尋常百姓,平時都捨不得吃,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一頓純白米飯。包括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也曾鬧過飢荒。
說到這里,要感謝「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人。不是他成功培育和試種出雜交水稻,大大增加了水稻的畝產量,甚至讓其翻倍,我國糧食問題可能還沒解決。一個國家,連國民的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何談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是袁隆平老人,解決了中國十四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武漢這次爆發的肺炎疫情中,當地物資緊缺,他更是無償提供了200噸大米給武漢。這樣的人,非常值得國人敬佩!
我國已經擁有了很多糧食基地,例如在東北、華北地區都有商品糧基地,東北更是被稱為「北大倉」。盡管這樣,我國每年還是要四處進口糧食,國家更多的是考慮戰略儲備的問題。由於受疫情的影響,今年很多地方都還沒復工,那麼百姓吃什麼?沒了收入來源,如何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讓糧食不漲價?真的到了很嚴重的程度,先前囤積的糧食,就發揮了它們的作用,讓民眾不至於過分擔憂生存問題。正是因為國家的先見之明,加上國家的調控,才讓米價等糧食的價格沒有大幅度上漲。所以,生長在中國,真的很幸福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