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對中國繪畫的認識和理解
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
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
中國畫用紙
中國畫用紙種類廣泛,如宣州所產宣紙,四川的皮紙,河南禹縣布紙、湖南來陽棉紙等等,推而廣之,不但是紙,綾,絹等織物都是繪畫的材料。但宣紙種類多,產量高,品質好,其特性將國畫要求的筆墨神韻能最好的發揮出來,且較絹等價格便宜,故宣紙幾乎已成為國畫用紙的代名詞。
宣紙分生宣和熟宣兩種。熟宣是用礬水加工過的,水墨不容易滲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細致地描繪,反復地上色,因此像絹織物一樣,適合於畫工筆畫;生宣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滲透,落筆為定,無從更改,而且滲透開來,能產生豐富的筆墨變化,所以寫意畫多用生宣。
❷ 談談自己對中國國畫的認識
在這我就談一下自己對中國畫的認識,我覺得了解中國畫首先應該了解中國畫的產生,發展及其內在精神。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的精緻文化,是我國民族智慧的結晶,民族情感的表現,在世界藝術林苑中佔有重要位置。然而中學生在欣賞中國畫時往往不得要領只看皮毛,就自然感受不到這一國粹的精妙之處。欣賞中國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才能得其精神,感受其作為"四大國粹"的藝術光芒。
山水畫萌芽於晉朝,顧凱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第一句就是「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山水畫已成為一個主要表現題材,我覺得人對人自己認識太深才覺得每幅畫人的言態表現得不盡人意,山水可誇大其氣勢表達出其意境即可,狗馬只須表達出其形而已從顧凱之僅有的山水畫《洛神賦圖》中可以窺見當時山水畫初期形態的端倪,基本上如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的所記載的樣子,傳本〈洛神賦圖〉中的山水部分,確實如其所言「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拮」,或「水不容泛,人大於山」無論是山水還是樹石,都表現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樹的表現,銀杏樹僅象徵性地以三五片銀杏葉概括,樹枝的「列植之狀」也是「若神臂布指,離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印行樹有很大距離,正如前邊所論「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山石僅以「高古游絲」線條勾勒,而沒有皴法,但我認為,水法和雲法的表現是極為純熟的,水雲的流態動勢相當完美,由此可見,山水畫的表現在當時已達到的藝術水準只是沒有後來的布局合理罷了。 初期的山水畫往往是人物活動的背景,配景,即使獨立為一個專門畫種也是需要一個發展過程的,山水畫初期的這種形態是不足為奇的,雖然我們現在已不能得睹六朝時期的山水畫作品而且見於史料的早期山水畫家也不是很多,顧凱之、宗炳、王微等人關於山水畫論的發展為當世山水畫的發展和成熟作了理論上的准備歷隋唐,五代諸朝,山水畫漸盛。他們可謂山水畫的先驅,六朝時期是中國山水畫的真正起點,雖說是中國歷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時期,卻導致了美學上的最燦爛,我認為這應該歸功於當時不忍心目睹石灰的琴棋書畫的隱士,且當時類似於陶哦淵明,謝靈運的隱逸思想普遍流行,此時人們對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認識更促進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謝靈運《山居賦》中所記載的始寧山就是典型的例證,他的山水詩開拓了山水詩寫實的審美之路,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也正說明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也益於詩的發展和衍生。 山水畫在六朝時期興起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藝術家自身的發展。漢以前的藝術家往往以工匠身份出現他們都依靠繪畫的手藝謀生,繪畫是功利的,必須圍繞服務對象的要求進行創作,但也不同程度促進山水畫的發展。 說山水畫的內在精神,中國山水畫十分強調作者的主觀因素,在山水畫創作中,作者對自然界的認識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是起著主導作用的,畫家應當「以情入畫」力求「情景交融」,正如在一幅山水畫上題一首詩或多一個紅戳更能增加山水畫的內在精神和蘊涵,在對客體世界有一個多側面深層次認識的基礎上憑借心靈感受概括勾畫出山水形象,者便是「遷想妙得」許多優秀的山水作品所顯露出來的氣質和高雅的格調,並不僅僅是因為作者具有深厚的筆墨功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飽滿的創作激情和高深的文學修養。因此山水畫家的學識越高,創作後勁也就越大。唐代山水家的學識越高,創作後勁也就越大,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均提倡到生活中去,到實踐中去。 欣賞中國山水畫我覺得應該首先了解中國山水畫的內在精神,中國山水畫是中華民族藝術知會的寶貴結晶,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它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獨立的藝術體系,所以民族性是中國山水畫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中國山水畫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即簡練、恬靜、含蓄和韻律等。 其實山水畫從一開始就與其它的道、佛家、儒家有關,佛家的禪宗對中國山水畫的創作影響也是值得討論的,它沒有連續性和次序性,認定在精神上能夠出現自發性的領悟,這種領悟實際上是對人世解憂的解脫和心理障礙的排除,而這些又恰恰是中國山水畫家們孜孜以求的。 佛家是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思想體系,孔子最早提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以道德價值來評價山水,但是這種對大自然的審美追求,客觀上已超出了道德的范疇,其中的中和之美構成了中國傳統山水畫感情含蓄,氣息平和的總體風格。 儒佛道的自然觀影響於山水畫共同點有三個:一是取法自然,用於自然的統一,二是靜態與動態的統一,三是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的統一。中國山水畫深刻的思想內涵是與中國古典哲學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繪畫不能沒有哲學思考,沒有哲學思考的繪畫是沒有靈魂的繪畫。 作山水畫須先胸有丘壑。「意在筆先」是中國畫構圖的特點,落筆後應意到筆隨。我們不能忽視道家這里的深遠影響,傳統中國畫家長期藝術實踐中都自覺和不自覺地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畫在落筆時就應考慮各種陰陽關系,加以對比此和諧的處理,如方圓,橫直,點線,剛柔,濃淡,冷暖,輕重,虛實等等。山本靜,水流則動;石本頑,樹活則靈」正所謂山水之靜動,頑與靈,均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種陰陽節奏關系,作為山水畫家如果不自覺到自覺地運用這些關系,筆下可如神助。 其實,從個人觀點,我感覺速寫,素描,水粉與山水畫之間無不有很大的聯系,其明暗,線條的剛柔等等,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們都遵守透視規律是不同於裝飾畫的。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建築、文化藝術、人的思維方式都受傳統美學思想的影響。 中國畫的歷史是為了承前啟後,我們應齊心協力,使中國畫這個傳統的畫鍾更加繁盛。
❸ 怎樣欣賞中國畫
1、看
「四看」原則:一看氣韻;二看意境;三看筆墨;四看詩書畫搭配。
對人物畫的欣賞要像看電影、看小說、看環畫那樣看其是否用筆精準,看其是否細膩傳神,看其是否主題突出、故事精彩、情節感人。
2、游
對待山水畫欣賞要像旅遊區旅客觀景一樣一路仔細地觀覽過去。北宋畫家郭熙提「高、深·平」的「三選法」,就是對待一幅完整的山水畫要採取「平遠、深遠、高遠」的辦法來進行鑒賞。
3、悟
對待花鳥畫欣賞要像在花園里賞花在古玩店裡鑒賞古玩一樣認真觀賞,最後參悟出其精神內涵和表達的主題思路。
最後,簡單的說說當前中國畫鑒定:
一是看紙質(新老渲紙、麻紙、帛,有別於老畫新畫);
二是看筆墨(是否是印刷品再添筆,現今行畫有本刻水印,作坊拼圖等高仿作品);
三是看結構(是否屬於拼湊成圖);
四是看繪印(書法、印章是否真實)。
(3)體驗中國繪畫怎麼說擴展閱讀:
一、中國畫的特點
1、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2、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
3、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
4、 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二、中國畫的分類
1、人物畫
我國的人物畫,歷史悠久。據記載,商、周時期,已經有壁畫。東晉時的顧愷之專尚畫人物畫,是在我國繪畫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以形寫神"主張的畫家。唐代閻立本也擅長人物畫。還有吳道子、韓斡等等。都為人物畫做出了的貢獻。唐以後畫人物畫的畫家就更多了,歷代都有。
2、山水畫
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是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於紙上,其買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
3、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多姿多彩,引人入勝。它與山水、人物畫並列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專門學科。花鳥畫就廣義講,應包括花鳥、禽獸、昆蟲、魚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