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薯是在哪個朝代引進中國的,又是誰引進的呢
按照歷史記載,紅薯是由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我國的,紅薯傳入時間,公認的記載是在16世紀末期,比較准確的時間是明朝萬曆二十一年5月下旬(1582年)。紅薯通過多條渠道傳入我國,明代的《閩書》、《農政全書》、清代的《閩政全書》、《福州府志》等均有有關記載。
番薯是1593年傳入中國的,由當時在菲律賓從事貿易的福建人陳振龍,將西班牙人在當地種植的「朱薯」帶回中國。番薯,又稱甘薯、紅薯、山芋、地瓜等。由於地區不同,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
(1)番薯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擴展閱讀:
紅薯別稱甜薯、紅苕、甜薯、地瓜等,為管狀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譽。
紅薯的原產地並不是中國,紅薯起源於墨西哥以及從哥倫比亞、厄瓜多到秘魯一帶的熱帶美洲,16世紀初西班牙已普遍種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攜帶至菲律賓的馬尼拉和摩鹿加島,再傳至亞洲各地。
紅薯傳入中國的時間約在16世紀末葉,從南洋引入中國福建、廣東,而後向長江、黃河流域及台灣省等地傳播,現今中國的甘薯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佔世界首位。
『貳』 紅薯是在什麼時候引入中國的
番薯的引入中國,源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這一年春天,在呂宋島,當一種叫「朱薯」的農作物進入陳振龍的視野時,他定然會回望四千里水路之外,家鄉福建那漫山遍野的紅土地。
這一年,陳振龍50歲。他出生於福州府長樂縣搜灶的一個中產家庭,年輕時考取過秀才功名。然而,在他生長的年月,一方面是科舉艱難、「仕途壅塞」,另一方面,經商風潮彌漫於東南諸省,「中產子弟,什五游食在外」。不知道什麼時候,陳振龍也開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往來於閩省、呂宋之間」。
大批閩商前往呂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關。在此之前,呂宋僅有華僑「約百五十人」。1571年西班牙船隊征服菲律賓群島後,大量采購生絲、棉布、陶瓷等中國商品。短短二十餘年之內,「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商販者至數萬人」(《明史·呂宋列傳》)。
西班牙人帶來的,不僅有滾滾銀幣,還有原產美洲的一些農作物。史料記載,朱薯進入呂宋,約在1565年。征服諸島後,「紅夷常患糧米不足」,於是大規模推廣種植。
到1593年,這種開著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呂宋已「被山蔓野」。陳振龍看到,當地土著「隨地掘取」、「以佐穀食」(《金薯傳習錄》)。
朱薯價格極賤,並且極易引種,尺許薯藤便可「隨栽隨活」。然而,將薯藤帶出呂宋,頗費了陳振龍一番周折。《金薯傳習錄》記載:西班牙人「珍其種,不與中國人」,他們還在海關層層盤查。賄賂當地土著、「得其藤數尺」後,陳振龍將薯藤絞入汲水繩(另一說「編入藤籃」),混過關卡後,經七晝夜航行返回福州。
航船抵達福州的日子,是農歷五月二十一日。幾天後,陳振龍之子陳經綸草擬了一份稟貼,游說福建巡撫金氏漏凱學曾「行知各屬」、「效法栽種」;與此同時,由於擔心「土性不合」,在紗帽池胡同住宅一帶,陳氏父子尋「舍傍隙地」,開始「依法栽植」。
先薯亭,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華僑陳振龍和巡撫金學曾而建。
四個月以後,朱薯引種成功。經「啟土開掘」,陳氏父子發現,朱薯「子母相連,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棗」。福建巡撫金學曾得知後殲喚振奮不已,在旌表陳氏父子此行「事屬義舉」之後,他認為朱薯的引種,「雖曰人事,實獲天恩」(《金薯傳習錄》)。當年冬天,來自呂宋的朱薯,被命名為「番薯」。
『叄』 紅薯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紅薯是1593年,也就是明朝末年的時候是由西方的傳教士傳入中國的,慢慢推廣到全國的。紅薯猜悉肢是從來自菲律賓的呂宋島陸春上傳到穗世江南這一帶的地區的,後來被大眾喜愛,就推廣到全國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