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過去為什麼被稱為世界工廠
中國以前是一個世界組裝車間。中國的製造業在國際產業鏈中扮演的是「世界工廠」角色,只是掙著一點辛苦的代工費,把利潤的大頭留給外國的同時,還對本國的資源、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因此,也才有了「8億條褲子才換來一架波音飛機」的感慨。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除了加工製造,還有六大環節,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等。加工製造僅僅是創造出產品價值的10%,而後六個環節則創造了90%的價值。
B. 中國世界工廠時代已過去,為什麼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
美媒稱,中國是世界工廠已成過去時,且正日益成為世界的消費者。中國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達63.4%。家庭消費出現迅猛增長,增至4.5萬億美元。零售銷售以年均10%的增長率穩步上升。中國消費者已越來越成熟,而且越來越富裕,其購買的產品也在不斷升級。
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的原因是:中國的人口、國情決定了我們需要勞動密集型產業。
由過去的國情決定
中國能夠吸納大量勞動力就業的製造業就成為中國經濟起步時所能選擇的方式,因為我們缺資金、缺技術,不缺的只有勞動力優勢。中國有大量廉價勞動力,而發達國家的工人工資很高。就算發達國家把零部件運到中國組裝完成,然後銷往其他國家,也比本國組裝的劃算。
總結:中國的消費性質出現了改變,即消費不再圍繞著生活必需品。
C.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
「中國必須成為世界工廠,中國也能成為世界工廠。」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教授日前在第一財經「財經大講堂」節目中旗幟鮮明地表示。這不是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下表達這樣的觀點,這種聲音的另一面是從企業家、政府官員、學者到媒體的許多中國人並不滿足於做世界工廠,他們認為中國應該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和服務產業。
要不要成為世界工廠?
樊綱認為,從技術進步發展的角度,中國只有先做好世界工廠,才可能做好世界實驗室,服務業才有可能有更好的發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才可能穩固。但他更多地是從就業方面的考慮來論證這個問題的——因為農民問題、低收入階層問題和收入差距問題都是中國社會經濟中最大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則中國必須成為世界工廠。
「要不要成為世界工廠?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就業問題,是農民從農業中轉移出來,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問題。」樊綱說。他認為,按照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要求,中國將來還需要轉移出兩億到兩億五的農業勞動力人口,才可能解決現在的收入差距問題。而轉移農業勞動力人口的最有效方式,便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按照2001年的勞工組織的數據,全世界製造業的勞動力總人口大約一億六千萬,其中中國八千萬,其他35個主要製造業國家八千萬,其中還有一半在發展中國家。樊綱說:「由此可見,就業機會還是非常珍貴的。我們一定要抓住現有的就業機會,盡可能創造就業機會,千萬不要讓它流失到別的國家去,而盡可能把別的國家的就業機會吸引到我們中國來。」
「為了中國不陷入由於收入差距擴大造成的社會危機和社會矛盾當中去,我們必須大力創造就業機會,」樊綱說,「在這個大背景下,我不同意有人說,我們這個不要干那個不要干,任何一個就業崗位都是寶貴的。我們已經創造勞動密集型的這些就業崗位一定要鞏固住,也許一個企業要升級換代而放棄那些勞動密集型產業,但這個就業機會一定要留在中國。」
「在我看來能夠創造就業的產業就是最光榮的產業。」樊綱對現在從媒體、政府到學者都瞧不起勞動密集型產生的態度頗不以為然,「最理想的狀態是把世界資源拉過來放在中國生產來創造我們的就業崗位,這些就業崗位不僅為我們生產,而且要為世界生產,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盡可能讓更多的就業崗位長期保留在中國。」
除了勞動密集型行業,樊綱還認為中國應該大力發展重化工業。他說:「有人說重化工業創造的就業機會不多,這是不對的。重化工業本身也許隨著自動化程度提高需要的人越來越少,但是為重化工業前前後後服務的這些產業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比如說一個大型的鋼鐵廠也許只有二三萬的鋼鐵工人,但是周圍為這家工廠服務的就業崗位就可能是三五十萬。」
「對中國來講,任何一個就業崗位將來都是非常寶貴的。我們不能大筆一揮,說這個我們不幹了,說我們不要了,這不行。」樊綱說。
基於擴充產業結構的考慮,樊綱說:「從中國的現實出發,從解決幾億農民進一步進城的問題出發,我們需要在今後幾十年的時間里,即使我們能夠造更多的飛船、導彈,我們仍然要生產皮鞋、襪子。我們要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裡面能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要保持世界上最寬的一個產業譜,才能夠解決我們最大的人口大國的就業問題。」
能不能成為世界工廠?
樊綱認為中國不僅必須成為世界工廠,而且能夠成為世界工廠。而中國能夠成為世界工廠的依據主要基於以下四個要素:第一是勞動力的成本優勢會得以繼續保持;第二是需要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和重化工業保持技術創新;第三是需要解決體制改革的問題,包括資本市場改革和政府機制改革;第四是必須解決好約束中國發展的資源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樊綱對第一個成功要素充滿信心。他說:「我們還有兩億到兩億五的農村勞動力人口需要逐步轉移出來,這也決定了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價格不會漲得太多,在世界上依然是有競爭力的。這是我們能夠發展各種製造業的一個基礎。只有當我們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仍然存在,我們就有機會把那些寶貴的勞動密集型的就業機會繼續留在中國。」
對於第二個成功要素,樊綱認為這將決定中國能不能成為一個創新的社會,這一點對於成為世界工廠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說:「創新不僅僅是高新科技產業的問題,所有的製造業包括勞動密集型產業都有一個創新的問題。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重化工業要想在中國有更大的發展,今後也需要有大量的創新,才能夠使中國的這些產業在世界上保持長久的競爭力。」
樊綱認為導致中國許多企業競爭力低下的原因還在於體制上的缺陷,因此需要進行體制上的改革。「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的話,我們也沒法成為世界工廠。」他說,「如果我們在資本市場和政府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深入下去,就會提升我們整個產業對資源運用的效率,我們在這方面的競爭力也會不斷地改善,從而使得我們各行各業都越來越具有競爭力。」
樊綱認為資源約束確實成了中國發展重化工業的一個瓶頸要素,但不能因此而放棄搞重化工業,關鍵的問題在於要提高資源運用的效率。他說:「從經濟學角度看問題,資源約束從來不能夠限制經濟的發展。日本的例子告訴我們,你可以沒有資源,但是只要你有效率,你就能夠搞重化工業。日本是資源最稀缺的國家,但是日本成了世界上利用資源率最高的國家。」
「一種積極的態度是我們要努力去提高我們的資源利用的效率,積極地去搞重化工業。」樊綱說,「而不是說我們投降了,我們不搞重化工業了,這不叫新型工業化道路,那叫反工業化道路,那是懦夫的道路。」
樊綱認為,我們也不可能再靠大量的污染來換取我們重化工業的發展,但是沒有污染仍然是可以發展重化工業的。他說:「我們需要改進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提高其他方面的競爭力來彌補這塊的損失,或者在治污方面的效率能夠比歐洲比美國更有效率一點。發展重化工業並不一定就加大污染的代價,也更不是因為治理污染而競爭力必然低下。」
D. 為什麼中國被稱為成為世界工廠
如果從生產總量上看,中國很多工業品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例如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彩色電視機、家用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微波爐、各類紡織品以及日用輕工業品。但是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廉價勞動力,人均佔有的工業品多數還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是工業生產大國,但同時也是工業的消費大國。
中國憑借其人口規模及國土、埋藏豐富的資源,將經濟資源集中投入到製造業中並最終發展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製造業大國。從21世紀初開始中國頻頻被外國稱為「世界工廠」,正是由於以沿海地區為中心的出口型製造業的發展及迅速壯大。
支撐出口型製造業快速發展的因素不僅有工資低、工作意願強烈的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還有沿海城市政府實施的眾多「經濟開發區」建設。
通過一系列建設舉措,中國已經擁有在服裝、電子機器、家電、摩托車等領域的全球最大生產規模,並且成為最大出口國。全世界粗鋼的23%、彩電的25%、手機的27%、水泥的37%、汽車的40%、計算機的45%、摩托車的50%、電話機的53%、相機的72%、紡織品的85%產自中國,且生產份額均為全球最大。
中國將通過出口工業產品賺取的外匯投入到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建立起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中國將其用於購買國外新設備,以此奠定發展國內高附加價值製造業的基礎。最為重要的是,中國將手中持續增多的外匯的大部分用於購買美國政府的美元國債,這也使得中國政府在G20倫敦峰會(全球金融危機後2009年4月召開)等國際場合更具話語權。
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到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國歷經30年,而無需30年中國就將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市場。
正如日本、韓國所經歷的階段一樣,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會有更多的消費者購買高價商品,中國無疑將成為未來數十年世界最有潛力的市場,至少會是其中之一。
中國正由世界最大的工業品供應國逐漸轉變為全球最大、或者至少能與美國相媲美的世界最大市場。也就是說,「世界工廠」使中國躍進為「新興發展中國家」之一,而今後「世界市場」將使中國躍進為「新興發達國家」。
在中國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的過程中,電子商務的崛起發展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通過互聯網,中國企業能夠與快速與國際接軌,與國外企業接觸、洽談,進而產生訂單,而企業跨國通過互聯網與國際接軌的一個重要平台就是電子商務,一個好的電子商務平台不僅能夠聚攏國內的行業企業,更能通過平台的效應,聯系國內外企業共同發展。
E.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 求大神解
目前,在全球一般消費類產品中,從小工 藝品到冰箱、電視等家電產品,大量中國 製造的商品出現在世界各地的超市國商品 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5000 億美元,世界 排名第6 位,吸引外商直接投資468 億 美元,在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排名升至第中 國家和地區首位。沃爾瑪、家樂福、麥德 龍等世界著名跨國零售集團近年來在中國 的采購數量和金額不斷上升。這么多看得 績,令一些外國新聞人士驚嘆:中國成了 「世界工廠」!國內不少媒體、專家和一些 政府官員也表現「激動」,隨聲附和地產小 熊維尼玩具和喬丹氣墊運動鞋,到成為全 球高科技產業的加工廠,已經是世界製造 業基地,中國將作為高利潤的先進而崛起 ,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中國的製造業格局 。似乎一夜之間中國已成了「世界工廠」。 面對「中國是世界工廠」的喧靜、理智的思 考,為此不妨分析一二。一「世界工廠」的 內涵人們對「世界工廠」 (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 這一稱謂並不陌生。19 世紀 後半期,以機器大工業為標志的近代產業 為機器工業的發源地,以堅船利炮開路, 用廉價商品摧毀了一個又一個不發達國家 的關卡,把許多國家網羅進英國的原料勞 動力供應地。許多大宗製造品在英國能更 為有效地生產出來,比其它任何國傢具有 更強的競爭力,同時具有商業、金融和政 治上的國外的競爭對手。英國的產品一度 主導了世界貿易格局,壟斷了世界工業生 產和銷售市場,引領了近代工業發展的潮 流。僅佔世界人口2% 左右的英國,一直 把世界工業生產的1/3-1/2 和世界貿易的 1/5-1/4 掌握在自己手中,沒有其它國家 能與英了舉世公認的「世界工廠」的稱號。 到了20 世紀,大英帝國日漸衰落,美國 、德國、日本等國家後來居上,取代了英 國成英國和日本等國家的工業發展歷史經 驗,我們可以感受到,所謂「世界工廠」, 就是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已成為世界市場 基地。其主要特點是:有一批企業群和一 系列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這 些企業和產業的生產能力、新產品開發經 營管理水平、市場份額已成為世界同類企 業和同類產業的排頭兵,注冊專利數相對 較多,並在世界市場結構中處於相對壟的 存在和發展,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世界市 場的供求關系、價格走向以及未來的發展 趨勢:以工業製成品為主體的出口貿成為 貿易大國之一;在科技研發上始終站在世 界前沿,掌握著各項製造業新技術,領導 世界經濟和科技走向。「世界工廠」可以從 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在一段時期內, 該國的製造業生產相對其它國傢具有比較 優勢,而不一定需要具有絕對優勢,生產 規模和進出口國家。第二,它與工業化不 同,是特殊國家的特殊現象。大多數發達 國家都經歷有工業化的過程,但不是每個 國家都能成先於其他國家開始工業化的進 程,這種時間上的優先使其在世界工業革 命初期扮演了早期「世界工廠」的角色。第 三,它的創新產品,或者創新的生產組織 管理。總之,成為「世界工廠」的國家應該 能夠帶動該國製造業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 高下降和國際競爭力的上升。從歷史經 驗看,成為「世界工廠」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工廠離不開 勞動力和資本,相對廉價而且富裕的勞動 力,先進技術及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所需 的原材料,其中充足的資本對成為「世界 工廠」至關重要。二是對外開放的市場環 境。一國經濟融於世界經濟,並參開放, 開放帶來資本、技術的自由流動,只有開 放的原材料、工業品甚至技術市場才能保 證「世界工廠」的正常運行。三是金融撐。 金融是「世界工廠」得以發展的重要推進器 。有了強大的金融力量,「世界工廠」才有 雄厚的基礎,同時也更有可能引新的能力
F. 為什麼外國人把中國稱為世界製造工廠呢
中國的勞動力廉價,工廠在中國能降低成本。
完整的工業體系、大量受過教育的熟練工人、政府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的堅定承諾和有效舉措也是重要因素。正是因為具備這些基礎,尤其是注入改革開放的強大推力,中國製造才得以迅猛發展。
得益於改革開放,搭載上國際市場快車道的「中國製造」以星火燎原之勢茁壯成長。蘇南模式、溫州模式相繼誕生,大大小小的出口代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很多企業從零起步,抓住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創造的機會,向先進企業學習,通過引進技術設備,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同時加強與國內外各市場主體的合作,已經逐步發展成長為全球性的製造巨頭。
中國能夠成為「世界工廠」,是過去全世界很多製造型企業紛紛在中國建廠。
一般來說,新工廠選址會有三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原材料生產國。比如:有的國家鋁礦產豐富,有的國家大片種植咖啡豆。
第二個選擇:第三方製造國。把原材料運到第三方國家加工,完成後再運到全世界。
第三個選擇:目的地市場國。就是消費者所在的市場。
就像iphone的生產製造一樣,很明顯,中國能成為「世界工廠」,是很多全球性的製造企業選擇中國作為第三方製造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