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是什麼意思
此話認為標志著宋亡的崖山海戰導致傳統的漢民族中央政權首次被少數民族政權所完全取代。部分人將其解釋為對漢族政權滅亡的哀傷;另一部分人則解讀為崖山之後就沒有中國了,更進一步認定漢族早已死亡。
崖山之後無中華,又稱「崖山之後無中國」 ,與「明亡之後無華夏」一句並列。是互聯網興起後出現的一種網路歷史學論調。
崖山海戰是宋朝末年宋朝與元朝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直接關繫到南宋流亡朝廷的興亡,最終宋軍全軍失敗告終。此次戰役之後,宋朝隨之覆滅,蒙元政權完全控制了中國。這一事件也標志著古典意義中華文明的衰敗與隕落。
詞語原型
在考究中國近代落後原因之時,中國停滯論是個很時髦的話題,據我所知,黑格爾、亞當斯密、《世界史綱》的作者韋爾斯、湯因比,都提出了類似的觀點,只是有些把中國停滯的開端定為唐末、宋末、明末,或者乾脆定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可是停滯並不等於死去,只是發展緩慢,「象冬眠了似的」,還從沒見過說中華文明從元代起就乾脆完蛋了的(內藤倒是說過滿清必亡的話,不過政府和文明是兩回事)。要找到類似「崖山之後無中華」的表達,還真是挺困難的。
但如果把目光轉向中國,便不難找到這句話的原型,出自錢謙益的《後秋興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錢謙益是當時的文壇盟主、東林領袖,還是南明福王朝廷的禮部尚書,以此高官身份降清還連頭發也剃掉,不由人不鄙視。但他後來在柳如是的鼓勵和支持下(我覺得是害怕不這么做會失去柳的情況下),還是做了不少反清復明的事,為此兩度入獄,乃至傾家盪產,晚景凄涼。
陳寅恪的《柳如是傳》論之甚詳,感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總之,錢謙益有知識分子的自私懦弱,但他對故國的懷念、對自己失節降清的悔恨也是真的。不管別人怎麼看,至少他自己是以明遺民自居的。單看他的詩文,「溝填羯肉那堪臠」,「殺盡羯奴才斂手」等句,對於清廷辱罵之甚,對明朝的痛惜之深,比張煌言等民族英雄的詩句還要慷慨激昂,彷彿在為自己的失節做掩飾。這首詩據說是他在聽到南明桂王被害後寫的,所以有「獨俺銀輪哭桂花」之句。全詩以崖山海戰比喻南明敗亡,以宋元鼎革指代明清易代,調子極為沉痛。
南明遺民有用宋元鼎革指代明清易代的習慣,崖山也頻頻出現在他們的詩作中,如呂留良的詩《題如此江山圖》:「其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恥。其為崖山以後耶?如此江山不忍視。吾今始悟作畫意,痛哭流涕有若是。以今視昔昔猶今,吞聲不用枚銜嘴。……」都是以宋喻明,表達故國之思,以及對神州陸沉的感慨痛惜,明著是說宋,實際是在哀嘆明的覆亡。若把用這些詩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成,將宋亡之後幾百年的中華文明一筆抹殺,無疑是對作者心思的徹底曲解。唐人也多用漢喻唐,難道能用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去猛烈抨擊漢武帝?
至於「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句話為何會演變成現在的含義,我覺得是網路上某些極端民族主義者的功勞。近代人是不會這樣認為的,他們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以排滿為目標,「日月重開大宋天」的朱明王朝應該是他們仿效的榜樣,而不是排斥的對象吧。孫中山為起義到處化緣,反清復明的洪門也是他重點籠絡的財神爺之一。就憑這個,他也不會說出啥「崖山之後無中華」來。
「崖山之後無中華」原本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以崖山海戰比喻南明敗亡,哀嘆山河破碎,神州陸沉。這句話與日本京都學派無關,我認為也與其他日本學者或中國近代排滿的革命者無關。
歷史背景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是宋朝末年宋朝軍隊與元軍的一次戰役,這場戰爭標志著南宋的滅亡,中國方面對參與這場戰爭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載,宋元雙方投入軍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眷屬、宮廷人員、普通百姓,實際戰鬥力只有數萬),最終宋軍全軍覆滅告終。此次戰役即標志著宋朝的滅亡。
產生影響
崖山之後 宋朝的戶籍簿上3/4的漢人都被屠殺。當時的漢人的社會精英要麼隱居海外,要麼投海自盡。崖門海戰之後,海上浮屍10萬。崖山之戰是宋朝對蒙古侵略最後一次有組織的抵抗,10萬軍民投海殉難,陸秀夫背負幼帝與崖山跳海,寧死不降、何其壯哉!此戰之後,傳統的漢民族中央政權在歷史上第一次被少數民族政權所完全取代。崖山之戰也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的轉折點。中國獨立發展的進程被打斷,曾經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科舉與世族相結合的官僚制度、開始受限的皇權、先進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斷了,不少外國的史學家將宋朝滅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所謂『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B. 為什麼說宋朝,崖山之戰以後再無中國呢
崖山之戰的失敗,標志著古典意義中華文明的衰落!
三、民族氣節萎縮。崖山之戰後,外族入主中原,漢人在外族的淫威下,民族氣節萎縮,甚至大大地喪失,民族精神陽痿,卑躬屈膝之風大興。崖山海戰對中國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後來便有:「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之說。
錢謙益詩《後秋興之十三》曰:「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呂留良詩《題如此江山圖》曰:「其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恥。其為崖山以後耶?此江山不忍視。吾今始悟作畫意,痛哭流涕有若是。以今視昔昔猶今,吞聲不用枚銜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