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百家姓的由來
百家姓的由來
百家姓的由來,百家姓起源是什麼呢?百家姓是怎麼來的呢?百家姓的由來是什麼?每個姓氏的來歷都有著不同的故事和來歷,那麼下面一起來看一下百家姓的由來以及一些故事吧。
百家姓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最早許多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相傳《百家姓》為北宋初年浙江錢塘一位老儒生編寫。
從小我們就要求背《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因為這三部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百家姓》是一本關於姓氏的文集,全文568個字,通篇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
按文獻記載,《百家姓》成文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據考古及基因研究顯示,中國人的姓氏起源並非只有一個地區,而是存在多地區多起源的趨勢。全基因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遠古時期亞洲人沿著從南往北的路線遷徙,才形成了如今的東亞人群。
在中華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 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很像一首四言詩。
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百家 姓》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如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
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 為南唐國王李氏等等。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熟悉它,於古於今皆有裨益。
(1)中國為什麼有姓擴展閱讀:
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
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姬、姜、姚、姒(sì)、嬴(yíng)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系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
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個姓姜,一個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
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百家姓怎麼來的.:
《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
《百家姓》共收集姓氏504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60個。古時,小朋友們不僅要能背誦,還得說出其中重要姓氏的來歷和歷史名人。
復旦大學歷史系錢文忠教授介紹,這部《百家姓》,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十分流行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秋日郊遊》的一段注里寫道:「農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學,謂之冬學。所讀《雜字》、《百家姓》之類,謂之村書。」當時,《百家姓》在鄉村已經成為小孩子的必讀書目,可見其流行程度。
錢文忠推測,《百家姓》的作者,是五代十國末期、北宋初期吳越地區的一位「知識分子」。南宋王明清的《玉照新志》記載,《百家姓》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此印證了這一說法。不過,宋時的《百家姓》收錄的姓氏為411個,如今收錄504個姓的版本,其實是後人增補過的。
為什麼趙錢孫李姓在前:
「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有讀者認為,《百家姓》是北宋初期的人編寫的,「趙」是當時的皇姓,隨後的「錢」代表有錢,「孫」代表子孫眾多,「李」則代表桃李滿天下,合起來就是老趙家不僅有錢,子孫繁衍旺盛,門生也遍布天下。
《玉照新志》記載:「市井間所印《百家姓》,明清嘗詳考之……其首雲『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後妃。」
對此,錢文忠介紹,《百家姓》中的姓氏,並不是按照這些姓的人口數量排列的。「趙」是當時的皇姓,理所當然排在第一位;錢鏐曾在吳越地區建立吳越國,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貢獻,當地人都很感念錢家的恩德,所以「錢」就放在了第二位。至於「孫」,則是吳越王錢弘俶皇後的姓;「李」是當時吳越鄰國南唐的國姓。
其實,《百家姓》原本只是姓氏的簡單排列,成句後並沒有特定意義,但有一些句子後來演變為成語。比如,「烏焦巴弓」是《百家姓》里排在一起的四個姓氏,如今常用來比喻物體被「燒得烏黑」。
你知道百家姓是怎麼來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