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評價義和團
如何評價義和團,講真話不是講好話,講好話也不是講真話。該用哪種立場來評判一個歷史事實?《一個英國觀察家眼中的義和團運動》是篇舊文,發表後引起了較好的反響,很多網站都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也全文轉載了。不過,也有網友提出了一些問題,跟夏河年先生的意見有相似之處,不可不適當辯之。
夏河年先生認為,「對義和團的譴責是西方文化入侵的勝利。」這種貌似很正確的判斷,其實是一種民族主義情緒蘊涵其中。民族主義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大動力之一,是一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凝聚力量。但狹隘的民族主義卻是極有害的東西。現在網路也盛行民族主義,愛國喊得很響,某些外國就罵得很兇。這種現象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情緒的泛化表明立場可以,但不解決問題。再說了,喊愛國喊得最響的未必是最愛國的,罵外國罵得最凶的,不少是投入敵方陣容最快的,當然,不可一概而論。
回過頭來,對義和團運動這樣一種歷史事實來說,也是如此,是用事實說話還是站在一個什麼立場說話,是立場決定我們的思維呢,還是事實決定我們的思維?立場不可不要,但事實卻也不能不要啊。我在回答朋友的時候,有過這樣的話,先引在這里:「義和團研究曾與太平天國研究一樣,曾是近代史學研究的一大熱點。近年來都有中落的趨勢,這其間,既有其自身內涵的原因,也有現實對歷史的一種支配。所謂對一歷史事實的評價,往往是一種現實對歷史的支配,一種意識的嫁接。我們不拒絕對一歷史事實進行評價,但我們得盡量避免現實的尺度,來以今律古,更不可削足適履,剪裁史料來將就自己的成見。」我對義和團的正義性當然是持肯定的態度的,但對其方式、方法和組織等確實是持否定態度,我們不顧此失彼,不因後者而否定其前者,但也不因其前者就肯定後者,這是需要申明的。
義和團是近代中國歷史上,一件很短暫但內涵很豐富,也是一個代表中國轉型的一個大事件。落實到義和團運動上來,沒有取義和團同種態度和反帝方法的,是否是就給掛上二鬼子、不愛國的「桂冠」,這些問題是值得思考的。方法的選擇,不足以進行動機的考量。義和團運動,我們始終認為其勇氣可嘉,是民氣可畏,但其方法不足取,有人說不用此法,又有何法。法是有的,前有變法,後有革命,都有其詬病處,都有其可取處。相比起來,我們不能不說義和團運動很多方面很荒唐。我們不能因為其民氣可嘉就遮掩其這方面的毛病,不能因為所謂時代局限就不指出這樣的毛病(實際上同樣的時代,並非都有這樣的毛病)。
先寫到這里,我的基本結論就是:任何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是可以批評的,可以表揚的,前提是 拿證據來。需要說明,我在本文中並無對義和團的「譴責」之詞,只是一種客觀描述,對義和團運動爆發的正義性 是給予了充分的評價和肯定的
B. 誰知道國外怎麼評價「八國聯軍」那段歷史
今年8月14日是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110周年。「保護被義和團包圍在北京使館區的外交使節和僑民」,是八國聯軍當時侵略中國的理由。當時,大部分西方媒體只談本國使節和僑民受到的野蠻待遇。但實際上,八國聯軍在北京城裡姦淫擄掠,無惡不作,與37年後的南京大屠殺一樣令人發指。
疑是義和團,「凡見路旁黑影即開槍擊之」
維基網路英文網站稱,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1901年至1939年償還列強的庚子賠款,總計約合2010年的615.2億美元。有論者認為,中國被這筆巨債壓得喘不過氣,只能怪慈禧太後,因為她當時很不明智地向列強宣戰(編者註:當時在華設有使館的列強有11國,為英國、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但筆者認為,慈禧的主要過失,在於執政數十年不能富國強兵,而不是1900年的危機處理。
1898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之後,清政府一直進行鎮壓,但「拳匪」卻越剿越多,義和團和信基督教的中國民眾的沖突日益擴大。不過,在華的外國人此時仍得到清政府很好的保護。
1900年4月6日,英、美、法、德駐華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其2個月內「剿滅」義和團,否則將派兵代為「剿平」。這是明顯違反國際法的挑釁,中國此前被迫簽訂的任何一個不平等條約,都沒有授權列強出兵中國來保護中國國籍的基督教徒。
在義和團進入北京後,清政府派兵保護使館和教堂,並在列強壓力下被迫允許各國向北京的使館區增派衛隊。6月2日,列強增加衛隊的數目大大超出了清政府的限制。當代不少海外學者,如珀塞爾(英)、周錫瑞(美)等都認為,列強派衛隊進京是導致戰爭的關鍵之一。
1900年6月10日,英國東亞艦隊司令西摩爾指揮的英、俄、德、法、美、日、意、奧聯軍2000人,不顧清政府的勸阻,強行從天津租界向北京開進,在廊坊受到義和團阻擊。6月12日,各國外交官指揮衛隊和在京外國人「志願者」,開始所謂「獵取拳民行動」,在北京街頭向他們認為是義和團的中國人肆意開槍。英國使館人員普特南·威爾承認「凡見路旁黑影即開槍擊之」。外交官和使館衛兵在派駐國首都擅自大開殺戒,這在人類文明史上是駭人聽聞的。6月13日,義和團才開始進入北京內城大規模襲擊教民。但直到這時,駐京清軍也並未進攻外國使館衛隊。6月17日,八國聯軍攻陷清軍駐守的天津大沽口炮台。到了6月21日,慈禧才以光緒帝的名義向列強宣戰。在外國已經不宣而戰並威逼首都的情況下,恐怕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很難不抵抗。
1900年8月14日凌晨,八國聯軍對北京發動總攻。俄軍攻東直門,日軍攻朝陽門,美軍攻東便門。上午11時東便門被攻破,部分美談鄭軍最先攻入外城。英軍中午始攻廣渠門,至下午2時許攻入。晚9時,俄、日軍各自由東直、朝陽破門而入。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中國所受毀損詳數永查不出
義和團在反教會斗爭中殺害過一些外國人,慈禧在1900年6月24日也下令處死了一些外國人,其中確有兒童等無辜者。但是,八國聯軍對中國人的屠殺和掠奪更狠。
外國教會的統計是,共有241名外國人在1900年夏被殺。其他材料,對於外國平民被殺的最高統計是500多人。這些被殺的外國人中,有些是向義和團、清軍或中國民眾先開火的。八國聯軍官兵陣亡總數約2500人,而八國聯軍方面承認,在侵略戰爭中有大量的濫殺無辜行為。
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在給德皇的信中寫道:「所有中國此次納侍孫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所最可惜者,即真正對於此次戰事有罪之人(指義和團和主戰的清朝的官僚等),反受損失極小。又因搶劫時所發生之強奸婦女、殘忍行為、隨意殺人、無故放火等事,為數極屬不少,亦為增加居民痛苦之原因。」
據八國聯軍中的美軍中將查飛的記載:「可以保險地說,每當有一個真正的義和團員被殺……就有50個無害的苦力或農民被殺,其中包括相當多的婦女和兒童。」也就是說,中國平民與作戰者死亡數之比是50比1。
英國記者辛普生也記載他在淪陷後的北京目擊的情況:「法國步兵之前隊路遇中國人一團,其內……義和團丁、平民相與攙雜,匆遽逃生。法國兵以機關槍向之,逼至一不通之小巷,機關槍……約擊十分鍾或十五分鍾,直至不留一人而後已。」
外國在華傳教士也參與了搶劫。據天主教北京主教樊國梁供稱:「我該不該下令教徒搶劫呢?我於是去會見法國公使……公使認為這個請求是合理的,就立洞鏈刻准我所請。」
八國聯軍經常強指人為義和團,不由分說加以殺害。中國的受害者也包括許多達官貴人。同治皇後的父親、戶部尚書崇綺在城破前一天逃至保定,「其家屬盡為聯軍所拘,驅至天壇,數十人輪奸之」。其妻瓜爾佳氏不堪受辱,歸來後率領全家同日自斃。躲在保定蓮池書院的崇綺聽聞噩耗,也服毒自殺。
C. 如何正確評價義和團運動
(1)義和團運動是19世紀末一次自發的有組織的反帝反封的愛國主義運動,它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和延緩了中國殖民化的進程。
(2) 但義和團運動在打擊外國侵略者時表現出偏狹的排斥和仇恨,同時帶有強烈的迷信落後色彩,另一方面, 義和團運動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 致使義和團在戰斗中被欺騙、被利用、被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