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如何引爆巴以矛盾

中國如何引爆巴以矛盾

發布時間:2022-02-28 10:11:11

『壹』 我們如何理解巴以沖突所帶來的恐怖主義

首先,通過觀察很容易發現恐怖主義組織往往都用把宗教教義的解釋極端化作為盅惑人心,招攬人員的手段。宗教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起到了信徒與信徒間的契約性,幫助他們建立了契約使得他們可以和睦相處。
但是宗教也有它的弱點,那就是它只能和信眾建立契約性,卻很難和無神論者及異教徒建立契約,因為這將影響到宗教存在的意義,如果不信教的人和異教徒也能上天堂,那信教還有什麼意義?
實際上對於宗教來說它也只是社會契約的一種,任何契約的本質都是建立契約的一個媒介,人們需要這個媒介的原因是人們需要在利益如果分配的問題上尋求平衡。所以如果社會資源非常充沛,人們之間的社會矛盾就不高,反之如果社會資源非常稀少,那麼人與人的關系就會緊張,社會矛盾就會上升。
所以如果社會資源高,宗教就變得溫和,因為溫和可以創造更多的利益。比如中東地區當年擁有亞非歐三塊大陸貿易網核心控制權的時候,伊斯蘭教就特別溫和地對待不同的人,甚至對其它宗教都非常不錯。可是當大航海時代來臨,中東失去了貿易網的控制權時候,它的社會資源就開始下降,這時候增利就變成了分利,當分利產生的時候,社會矛盾就會增加,宗教也就不得不加入這場分利的過程中。結果就是宗教開始極端化。
從某種角度上說社會資源越是降低,社會矛盾越是增加,這時候宗教的能力越強,因為宗教可以依靠自己的教義形成一種相對的平衡關系,這種平衡關系使得復雜地緣和脆弱的社會資源地區保持了一種相對平衡,這是宗教可以長期存在的關鍵,而對於教義的不同解釋使得他們在爭奪社會資源時有很多優勢,這是宗教的優勢。
所以簡單的說宗教不是極端的源泉,社會資源低才是,沒有了社會資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變得敏感脆弱,這時候宗教內部的一些人就會高喊極埠號,然後口號就會讓人選擇,由於沒有了社會資源會影響很多人,於是社會的對立使得理性的聲音不再被人重視,社會矛盾就不會不停的增加,最終形成沖突與對立,這時候更多的人開始思考如何對待問題。一開始人們不一定是為了對付對方而准備,是為了:
安全。
而為了安全得到的往往是不安,疑心會像一味毒葯,使得人們相信自己所最不願意相信的,最終對立就會生成,並且沖突和社會矛盾會使得基礎設施和社會保障體系變得更脆弱,到時候對於社會資源的控制將會更加渴望,那麼可用來解決社會矛盾的資源就更少,這樣對立就極端。
所以解決宗教的問題並不能簡單的在教義上糾結,而是要解決社會資源過低的問題,可以發現的是基督教之前也非常的極端,獵殺魔女或者宗教審判,基督教做過的極端事也不比現在的伊斯蘭教少,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基督教起碼看起來不再那麼激進了呢?
這就是因為社會資源增加了。隨著十字軍東征的失敗教廷的威信減弱了,再加上擴張的失敗,使得歐洲各國內部陷入了混戰之中,這樣的結果就是貴族想要尋找新的對基督教的解釋,從而形成了新教和宗教改革的出現。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海外的社會資源開始逐漸湧入歐洲,因為社會資源的上升導致天主教的作用逐漸衰落,所以從基督教的問題看來,宗教既不是不能出現變化,也不是會始終極端,關鍵在於如何創造社會資源增加,可以說社會資源增加後宗教自己就會有調節,極端的意見為什麼會衰落,這是因為教徒們有正常生活的基礎了,那麼他們願意投入到極端的想法就會降低,極端的思想者的控制力就會下降。結果就是基督教變得溫和了,而從極端變得溫和的關鍵的轉變就是社會資源的增多。
所以想要真正的解決這個棘手的社會問題,不但不能是建立壁壘,相反是要建立更多的社會資源,這其實就像是一場爭奪戰。
人們為什麼會選擇走向極端,是因為他們生活困難,所以如果建立了壁壘,這將使得他們更加難以融入社會,相互之間的隔離將會更加嚴重,這樣一來他們就只能被迫的更加走向極端,如果通過發展經濟造成社會資源的上升,就可以使得他們之中產生分化。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走極端的,很多人都想要的是普通生活,只是生活習慣不同或者信仰不同。如果社會資源增加了,他們就不一定非要去聽極端者的言語,而這方面恰恰是中國的強項,中國是一個官權制的國家,從中央到省、市、縣、鎮再到最低的村、組、隊、旗都屬於一個系統之中,將社會資源轉移至落後地區發展經濟是一個系統運轉中的程序。
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向落後的地區逐漸引入資本,將使得更多的資本進入這些地區,修建鐵路、公路、電力、教育、通訊等等將增加這些地區的貿易能力,比如現在很多新疆地區的產品就開始銷往全國,一些旅遊業的開發也拉動了經濟,這並不是一個失利的過程,而是一個先期投入然後產生收益的過程。
因為人有慾望。
任何人都想要過好生活,當你可以通過合法手段就獲得穩定收益的時候,你還想鋌而走險去刀頭舔血地過日子么?所以解決極端的根本在於發展經濟,通過給這些原本缺少機會的人希望,使他們嚮往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貳』 中國對巴以沖突和伊朗核問題的態度是怎樣的

我人為阻止伊朗和朝鮮核武器研究對大夥都有利.另外,伊朗領導不應該冷淡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更不能疏遠與歐盟的關系,沒有歐盟支持,美國不太可能向伊朗下手.

『叄』 巴以沖突中國的立場是什麼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吧!中國的立場就是快速停止沖突,雙方進行和平談判,避免更大傷亡,不會站在任何一方,這是中國一貫的外交原則。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沖突不上。

『肆』 最近巴以沖突,以色列空襲巴基斯坦,中國怎麼搞的,連

巴以沖突一般指的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沖突,和巴基斯坦關系不大。
巴以沖突極為復雜,有宗教原因,更有大國博弈。美國將以色列,當成最重要的盟友,全力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因此,無法成功建國。

『伍』 從巴以矛盾看出 中國如何處理國內外的矛盾於沖突

一、巴以沖突的由來
(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歷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歷史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各部落遷入定居。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後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外族都曾佔領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侵入,絕大部分猶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並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現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由上述材料可知,巴勒斯坦地區也曾是猶太人的故鄉,而且文本關於他們的傳說為人所熟知。就以《聖經》為例,這本基督教經典所記載的就完全是猶太人祖先的故事。雖然大多數歷史學家們都認為不能從《聖經》中汲取太多的信息--這不是因為當中的記載不真實,而是因為難以證實它的真實性;再者,《聖經》只是一種信仰的產物--不過,由於大部分內容都被現今的猶太人所接受,所以我們有必要仔細地了解故事的輪廓,因為今天的沖突以及耶路撒冷問題與宗教原因息息相關:
故事開始於上帝告訴亞伯拉罕離開自己的故鄉美索不達米亞,遠赴迦南,即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開始新的生活。就這樣,亞伯拉罕被認為是猶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國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一樣。於是亞伯拉罕帶領他的妻子和兒子們來到迦南,這大概就是猶太人認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區的主人的證據。他的兒子艾薩克(Isaac)和孫子雅各布(Jacob)都被認為是猶太人的祖先。雅各布有十二個兒子,不知什麼原因其中的十個非常憎恨他們的兄弟約瑟夫,並把他賣到埃及當奴隸。不過約瑟夫有一個解夢的本領,深得埃及國王的喜愛,於是他被封作宰相。後來雅各布和他的兒子們來到埃及投靠約瑟夫,並大量繁殖他們的後代,這些後代就第一次被稱作以色列人(Israel,意思是上帝為其斗爭或者是與上帝作斗爭?)。埃及國王看到繁盛的猶太人,視他們為威脅,為了除掉這個隱患,他找借口把這些以色列人貶為奴隸。痛苦的服役生活使可憐的猶太人反抗了,於是就上演了摩西領受十誡,帶領以色列人返回故鄉的故事。後事冗繁不再詳敘。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BC,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王國—以色列王國,而他們有兩位出色的國王,大衛和他的兒子所羅門,在位期間,發展貿易,以武力維持其統治,使以色列發展到鼎盛。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王國定都耶路撒冷,被確立為猶太民族的神聖之地,這樣就為巴以沖突的症結難解奠定了根源。
由此看來,猶太人的歷史,至少是他們認為的事實,顯示出他們的民族特質,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猶太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更是一個克服災難的民族,他們有勇氣,也有力量與種種上帝的考驗作斗爭。但是他們近代的慘痛遭遇似乎比《聖經》記載的大災難還更加悲慘,難道是他們的另一個考驗?可以肯定的是,那慘絕人寰的經歷永遠刻在猶太人歷經漂泊、破碎流血的心中:
就在以色列王國被滅亡以後,希臘羅馬王國也曾佔領過這片土地,猶太人就在這個時期流放都世界各地,他們失去了自己的家鄉,被迫逃到東歐和西歐的一些國家如德國、奧地利和波蘭,但人身利益卻被大大的限制。也許是因為他們是一個聰明的民族,在政治、醫學、藝術各領域成就斐然,於是就遭到別的民族的嫉妒。沙俄時代和二戰期間的大屠殺成為了猶太人最慘痛的記憶,也許是因此猶太人的憤怒一發不可收拾。
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發生流血沖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美兩國的支持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規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國際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後推行擴張主義政策,於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對阿拉伯國家發動大規模的戰爭。100多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淪為難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開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69年阿拉法特擔任巴解組織執委會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國簽署了戴維營協議,被佔領土的巴勒斯坦人獲得了有限的自治權,巴解組織則拒不接受自治。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宣言明確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的第181號決議(分治決議)。巴勒斯坦的邊界問題留待以後通過談判解決。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譴責恐怖主義。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談判之後,以色列和巴解組織簽署了和平協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計劃。1994年5月4日,巴解組織和以色列在開羅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關於在加沙和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協議,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結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陸』 中國人要如何正確看待巴以沖突論文

一、同情苦難的巴基斯勒人民,理解並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事業
巴以沖突有復雜的宗教和歷史因素,也是英國等西方殖民主義者故意埋下了禍根。

英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退出中東前,利用猶太復國主義,搞了以巴分治。在巴勒斯坦地盤中突然建立了以色列國,人為地製造了以色列與阿拉伯民族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這一場持續60年的跨世紀沖突中,巴勒斯坦人民成為首當其沖的受害者,以色列的建國與擴張,除了造成巴勒斯坦人的大量死傷外,將百萬巴勒斯坦人驅趕離開了固有的家園,成為無家可歸的難民。

巴勒斯坦人民恢復家園、反抗侵略擴張的斗爭是正義的,始終得到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的支持。

中華民族是飽受侵略和挨打的民族,深知被侵略被佔領的滋味,深知顛配流離的痛苦。因此,中國人普遍希望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斗爭能夠取得勝利,完滿的勝利更好。

如今,出師未捷恢復家園未果、聖誕與新年之際享受著以色列炸彈「盛彈」的巴勒斯坦加沙人民,從12月27日起,以色列100多架戰斗機和50多架武裝直升機針對百餘個目標投放投射了大量精確制導炸彈、數百噸炸彈,超過45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400多人受傷,最慘的有家平民被炸死了3個孩子(有報道說是5個孩子)。

面對以色列自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來,展開的最為猛烈的軍事打擊行動,面對巴基斯坦人民飽受炸彈轟炸戰亂之苦,中國人民無不深深同情與遺憾。

二、認同以色列民族精神,對猶太民族抱有好感甚至敬佩,但反對以色列窮兵黷武
猶太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希特勒法西斯屠殺超過600萬人,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作為沒有國家而遭受屠殺的猶太人,創立猶太復國理論,並藉助英殖民者退出中東之機,得以建國以色列。

就是這樣一個建國時才百萬人口的區區小國,在數以億計的眾多的阿拉伯國家包圍打擊之中,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越來越強大,越戰越勇,多次打敗了阿拉伯聯軍,並創造了獨特的以色列奇跡,成為國土雖小卻科技領先、創新能力居於世界領先、文明程度領先的「大國」。

在我國始終譴責以色列、不承認以色列的情況下,以色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就承認我國,並敢於不聽美國的話,始終在一系列涉及中國主權的問題上旗幟鮮明地支持中國,比如在我國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地位上,始終是投下贊成票。

以色列國民對猶太人遭受屠殺凌辱時,中國給予猶太人的幫助始終牢記與感恩,對中國人友好一致。

我們試圖站在以色列人角度,透視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歷史,看待猶太人曾經的顛配流離的歷史,理解猶太民族存世之不易,也許會多少理解一點以色列的無奈。

但是,以色列給巴基斯坦人民製造了多災多難,以色列利用其強大,用戰爭對付正義的巴勒斯坦人民,甚至是窮兵黷武,中國人民非常反感與仇恨。

三、對哈馬斯的極端主義不理解,希望巴勒斯坦內部能夠團結一致
拋開以巴沖突的歷史根源不說,拋開以往的勝敗不講,然而,不少人認為這次戰爭爆發、以色列的狂轟濫炸,主要是由於哈馬斯的好鬥,哈馬斯的不識時務地死抱住「不承認以色列、消滅以色列」的僵化目的,始終對以色列每天發射火箭彈襲擊所導致。

從某種不太正規的意義上來說,是哈馬斯的好鬥逼迫以色列不得不採取軍事行動,是以色列希望用戰爭手段徹底打垮哈馬斯,達到用戰爭消滅戰爭的和平目的。沖突的真正起因,是哈馬斯始終堅持不承認以色列、徹底摧毀以色列國家的強硬目的。
哈馬斯為逃避以色列軍事打擊,將許多的軍事設施甚至發射火箭的設施隱藏在平民區,他們在不與以色列和平的同時,同樣將無情戰火強加給了巴勒斯坦人民。

因此開展「錘擊行動」軍事打擊,以色列有錯,但不全都是以色列的錯。

四、不少人支持哈馬斯的,尤其民間
不過,對哈馬斯組織,話要分兩頭說。無庸諱言的是,國內還是有不少人支持哈馬斯的,尤其民間。

哈馬斯不與以色列和平談判,不承認以色列國家的存在,要以色列從地球上消失,並向以色列發射火箭與炮彈,包括對以色列開展行動,得到了相當一些國人的認同,這一部分人認為只要是反抗創侵略與佔領,就應該受到支持。此觀點是否值得贊賞,需要各自認同。

五、譴責美國及西方對以色列的偏袒,希望美國及西方對以色列施壓促進和平
需要說明的是,小小的以色列,能夠在數億人口的阿拉伯世界包圍中巍然屹立,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偏袒有關,正是美國在軍事與科技及外交上的大力幫助與扶持,使得以色列擁有強大的後盾,才能夠同阿拉伯國家對峙並對抗到如今。

美國的中東偏袒越來越不得人心,所以,美國也表面上改變了一味偏袒以色列的姿態,制定了所謂的中東和平路線圖,促進了以巴談判,在柯林頓政府時,就差一點達成了和平協議。但由於在聖城耶路薩冷的地位以及難民回歸的問題上,雙方差距太大而夭折。

這次巴以沖突又起,美國國務院雖稱,美國對加沙的人道主義狀況深感關切,但是它在一份聲明中稱,哈馬斯將加沙地帶的居民扣為人質。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在一份聲明中稱:「很顯然,應盡快達成停火協議,但是我們需要達成一份沒有時間限制的、可持續和可維持的停火協議。」美國的聲明沒有直接談及以色列對加沙地帶面攻勢,也沒有呼籲以色列立刻停火。

歐盟也發表聲明,稱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屬於自衛。美國偏袒以色列,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美國為此不允許繼續保持現狀,不允許哈馬斯繼續從加沙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因而美國向以色列提供了這次作戰使用需要的新式精密制導炸彈。

以色列警告哈馬斯不要利用平民作「人體盾牌」,美國也認為哈馬斯應對暴力事件和這場沖突負完全責任。美國聲明稱:「自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發動針對阿巴斯主席部隊的政變之後,哈馬斯就將加沙地帶的居民扣為人質。但是,以色列的猖狂,之所以能夠窮兵黷武,正是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

如果美國政府和西方施加更大更多的壓力,以色列是需要考慮美國和西方的態度,需要考慮窮兵黷武的軍事行動對平民對國際社會可能產生的後果。

六、期盼巴以實現和平,對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遺憾
這次以巴沖突,巴勒斯坦方面的死亡人數增加至450多人,以色列已徵召了數萬名後備役人員,軍方首席新聞發言人稱,在加沙地帶的行動將持續「許多漫長的日子」。

盡管國際社會正在為加沙停火而進行努力,盡管戰爭在加沙殘酷地進行著,但歷史的經驗證明,無論是以色列還是巴勒斯坦,都不能依靠武力或軍事行動消滅對方,無論是以色列的狂轟濫炸,還是巴勒斯坦的武裝斗爭,都難以解決問題。

雙方的訴諸武力,都只能是冤冤相報,惡性循環的重復。既然誰都消滅不了誰,軍事行動只能增加財富的消耗,增加平民與人員的死傷,那麼,回到談判桌前,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路徑。因此,中國人民普遍希望兩個冤家和解,只有實現和平之後,兩個民族今後和睦才有可能。

『柒』 你認為如何解決巴以沖突

一樓荒唐,以色列是中國最堅定的夥伴,多年來為中國國防發展提供了大量先進的軍事技術。

當年建國,以色列是最早一批承認新中國的國家。

『捌』 中國對巴以沖突是什麼態度為什麼

保持中立,支持和平
因為他幾乎無關到中國的利益,中國只是出於政治目的和和平大國的形象才呼籲和平的,但呼聲不是很高

『玖』 巴以沖突的原因是什麼

起因於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矛盾,涉及政治 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矛盾。

首先,此輪巴以沖突發端於雙方民間發生沖突,進而升級為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武裝組織和以色列猶太右翼團體之間的沖突。東耶路撒冷巴勒斯坦民眾與東耶路撒冷猶太定居者之間關於謝赫·賈拉社區的爭端曠日持久,凸顯東耶路撒冷歷史和歸屬的復雜性。

巴勒斯坦人將東耶路撒冷的歷史追溯到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征服巴勒斯坦地區後,將近代「猶太復國主義」視為歐洲入侵者。而猶太人則將東耶路撒冷的歷史追溯到《聖經》時期,將「猶太復國主義」視為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故土的政治運動。巴以雙方在歷史認知方面的巨大差異,使巴以具體紛爭很容易升級為雙方的民意對立,進而引發大規模沖突。



其次,雙方內部紛爭對巴以沖突升級推波助瀾。4月,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宣布,無限期推遲原定於2021年5月份開始的巴勒斯坦總統大選、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選舉和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選舉。2006年以來,巴勒斯坦再沒有舉行過選舉,控制加沙地區的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對此十分不滿。哈馬斯原本期待通過此次大選獲得巴勒斯坦政治派系的領導權。大選推遲後,哈馬斯選擇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火箭襲擊,展現強硬態度,以此來爭取選民支持、掌握輿論主導權。

以色列右翼和極右翼社會和政治團體則希望,利用與巴勒斯坦的沖突增強國內影響力。在2021年3月大選後,以色列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組閣失敗,中左翼政黨「擁有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獲授權組建新政府。

拉皮德計劃組建一個涵蓋部分右翼政黨、中間翼政黨和左翼阿拉伯人政黨在內的廣泛的政治聯盟。當前正值拉皮德組閣關鍵時期,巴以沖突爆發激化了雙方民眾的對立情緒,右翼政治團體和左翼阿拉伯政治團體分歧凸顯,拉皮德的組閣意願化為泡影。

最後,美國偏袒以色列,讓巴以問題持續難解。巴以沖突持續的根源,在於美國主導下的巴以和平進程未能實現巴以之間持久、公正的和平。美國在巴以問題上長期偏袒以色列。

特朗普政府將耶路撒冷稱為「以色列首都」,許諾承認以色列猶太定居者在約旦河西岸的合法性,大大壓縮了巴勒斯坦民眾的生存空間。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推出巴以問題「世紀協議」,公然有違聯合國有關巴以問題的242號決議案和338號決議案,損害了巴以問題和平解決的基礎。

中國作用日益凸顯

在巴以問題上,中國一直發揮著積極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公正、客觀的國際形象,被阿拉伯國家廣泛接受。中國與中東國家長期保持著友好關系,相互尊重,相互幫助。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事業。

閱讀全文

與中國如何引爆巴以矛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確的商是多少 瀏覽:386
必勝客的義大利面怎麼煮 瀏覽:735
印尼人用什麼手機多 瀏覽:700
英國秋季入學一般可提前多久到達 瀏覽:164
goreng印尼語什麼意思 瀏覽:758
印度街頭會發生什麼 瀏覽:77
英國的發展密碼是什麼 瀏覽:258
為什麼印度人被稱為阿神 瀏覽:230
二戰義大利是怎麼投降的 瀏覽:132
中國移動預存話費送什麼手機 瀏覽:57
中國銀行賬戶如何做伊朗生意 瀏覽:744
英國王妃戴的像珍珠是產自哪裡 瀏覽:297
為什麼印度人頭上東西能放那麼穩 瀏覽:523
英國僱傭軍怎麼樣加入 瀏覽:884
中國美院怎麼選線 瀏覽:802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買到紅酒 瀏覽:147
英國辦理美簽多久下來 瀏覽:543
印尼飛國內航班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49
義大利女人都有哪些特點 瀏覽:189
為什麼有義大利的紀梵希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