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必然要通過中國傳統文化來解釋這個問題,儒家和道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根源的影響。所以中國文化的進程就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進程。
它有許多的特點,像天人合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制意境。
體現在國畫上就是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這是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道家之「道」,尤其是莊子之所謂道,從抽象上去體悟時,是哲學的、思辨的;從具象上去把握時,是藝術的、生活的。是故莊子之道,本質上是最高的藝術精神。這一藝術精神的旨趣,意在成就藝術的人生,使人生得到「至樂」、「天樂」,從而在精神上實現真正的解放與自由。因此,莊子講「心齋」與「坐忘」,講「物化」與「物忘」,講「忘我」與「喪我」,教人以虛靜之心,不譴是非,脫離世俗的沉濁,「而游乎四海之外」,以達「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由是而觀,莊子是最具藝術精神的思想家,而莊子思想中的藝術精神,在中國繪畫藝術中又得以最生動地展現出來。
莊子的藝術精神,原本不在藝術創作,而是落實於人生態度上,錢穆先生對此有見道之言:「循莊子之修養論,而循至於極,可以使人達至於一無上之藝術境界。庄生之所謂無用之用,此惟當於藝術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見其真實之義也。」(語見《老莊通辯》)雖然,莊子不言藝術,卻對中國藝術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尤以水墨丹青,由魏晉時人物轉向山水,至宋而後山水畫成為主流,受庄學影響至大。山川大地清潔秀美,不似人間污濁世界,實宜於安頓人之心靈,也宜於激發人的想像力,天然山水成為審美對象、描摹對象自在情理之中。山水畫中的逸品,所表現出的空靈玄遠之意境,乃是畫者在忘我、喪我狀態下,以「虛靜之心」觀照天地間「素樸之美」的影像呈現,與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純藝術精神正相冥契,它完全擺脫了傳統筆墨技巧的束縛,進達到人與自然諧和統一的境地。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由此也就獲得了精神上的無限自由。所以說「山水畫的出現,乃庄學在人生中、藝術上的落實。」徐著循庄學而「體道」,詮釋探討「氣韻生動」、「魏晉玄學與山水畫之興起」、「唐代山水畫之發展及其畫論」、「荊浩之筆法與山水訣」、「逸格地位之奠定」、「郭熙的山水創作體驗」、「宋代的文人畫論」以及「環繞南北宗諸問題」,皆是從宏大處著眼,於深細處用力,見解獨到,不同凡響。
㈡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即有即無——朦朧之美。
意境應作為藝術的虛靈境界來對待。在藝術思維、藝術作品結構體系中,它在整體上是屬於虛靈的部分。當然,在中國的哲學和藝術思想中,理性與感性,形而上與形而下,又不是可以截然分開的,二者屬於不同層次,處於一種特殊高強度的統一之中。
二、有限無限——超越之美。
藝術意境構成本身就在有象與無象之間。所謂有象,指它與作品中、想像中的意象相連;無象,則指它是一種非具象的抽象。這猶如氣,氣有象又無象,氣伸倨變化自如,其時空變化也就隨意而適。
三、不設不施——自然之美。
意境自然之美來自於自然之道。老子說「道法自然」,道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宇宙化,是人的精神向宇宙的復歸。意境便是這種復歸宇宙的藝術精神境界。藝術精神欲獲超越的自由,首先需尊重和保持宇宙精神的自然本色。
(2)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如何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價值意義:
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藝術是一條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脈對世界文化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涵養作用,對世界眾多藝術家產生過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尤其是當西方傳統寫實繪畫的發展處於困境之時,中國傳統藝術更是以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和表現形式啟迪了一大批現代藝術家,他們從中汲取營養,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藝術史論家眼裡,中國傳統藝術是世界藝術的高峰。審視中國傳統藝術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更能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㈢ 傳承弘揚中國傳統藝術文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歷史所孕育出來的不正是中華的傳統文化嗎?憶往昔,多少千古風流人物!東漢司馬遷一心為國,忍辱負重寫下:「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播撒下英雄的火種;北宋張載心懷天下,大筆一揮寫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抒發出凌雲之壯志;清末譚嗣同陷身囹圄之時,豪邁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描摹出壯士之姿。無數先賢前輩,他們共同書寫造就了如此強大的中華氣魄。
無論是何時期,中華文化之精神都是如此的令人擊節稱嘆!此等精神這種偉大的氣魄應穿越千古的歷史洪波,直達當代青年的心靈,澆築出中華崛起的血性力量!
自鴉片戰爭起,被堅船利炮沖擊的一大批人士開始質疑批判國學,的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一律看作糟粕面對這種過於偏激的思想,我們應當轉而學習魯迅的「拿來主義」:「自己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不僅面對外來事物如此,面向傳統文化也要清醒、自覺、辯證、科學地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當今社會,「國學」「傳統文化」一日熱過一日,面對國學的復興熱潮,我們更需要有冷靜的認識。光大傳統文化,不僅需要甄別精華和糟粕,更需要與時俱進,融會貫通,讓傳統文化成為一種鮮活的存在。正如趙翼《論詩》有雲:「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每個時代擁有每個時代的特點,當代青年人應該用國學之心,行當世之事。正所謂「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從無數先賢智慧的結晶——國學中,可以汲取成敗之經驗,是獲得豐富自己內心精神世界的力量,學會如何面對未來的種種困難與挑戰。也只有這樣,傳統文化才能在不斷地走進當代文化語境中,汲取時代文化的新成果,熔鑄新機,在回應時代提出的新問題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再造力,不斷刷新自身,發展自身,才能真正的復興傳統文化。
㈣ 中國有哪些傳統藝術
中國的傳統藝術:
1、繪畫。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
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2、書法。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3、戲曲。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4、音樂。
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
5、園林。
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就稱為園林。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築。
傳統中國文化中的一種藝術形式,受到傳統「禮樂」文化影響很深。通過地形、山水、建築群、花木等作為載體襯托出人類主體的精神文化。
㈤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㈥ 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1、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豎排線裝書、剪紙。
2、風箏、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彩陶、紫砂壺、蠟染。
3、中國瓷器、青銅器鼎、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石獅、飛天、太極、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4、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長江、黃河、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泥人麵塑。
5、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
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6、漢字、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7、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拓展資料:
1.中國皮影,北方以灤州皮影代表,影人結構分七大部分:頭、上身、上臂(兩件)及下臂(兩件)、手(兩件)、下身、腿(腳與腿相連,兩件),共11個組件。
2.中心控制是脖條。以桿子操縱。生旦臉部鏤空,凈丑則塗色,臉形稜角分明,尖下巴,平額頭。形體較小,一般25.4厘米至30.4厘米左右,最高40.6厘米。多以驢皮雕鏤。以黃牛皮雕鏤的陜西皮影亦分11個組件。
3.南系以成都燈影戲為代表,影偶分大、中、小型,大燈影身高60-80厘米,個別高達1米,中燈影40-60厘米,小燈影24-30厘米。成都燈影全身共分14關節:
4.帽、頭、胸、腹、下肢二、上臂二、前臂二、手掌二。頭子可插進脖項上用細鐵絲纏繞的皮圈內。其餘關節用細麻繩連結。一個穿戴整齊的影人分三段:帽作一段,頭作一段,統稱「帽子」(北方稱「頭荏」),衣履共作一段,統稱「把子」(北方稱「戳子」)。
5.中國皮影關節靈活,在優秀藝人操縱下,行坐顧盼,端帶撩袍,舞刀揮劍,駕霧騰雲,打鬥馳馬,出神入化,令人叫絕,扮演種種傳奇故事,塑造了生、旦、凈、丑、神、佛、靈、怪、獸種種難以想像的影窗形象,成為馭物為靈的藝術。
㈦ 如何理解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中國傳統藝術」
先來說說這個詞。雕刻藝術,文學藝術,相聲藝術,茶藝術,麻將藝術,音樂藝術,繪畫藝術。你說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事實上我對於漢語語法不是特別精通。到底是傳統文化當中的藝術精神還是「傳統藝術」(比如中國特有的一直以來被廣為流傳的藝術類別)的精神。
前一種說法好像比較流行,因為傳統文化都很藝術。後一種說法好像是個半句話。
㈧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證和象徵,是它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志。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無異於將自己推到了滅種的邊緣。因此,每一個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有著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然而這個古老、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體系在傳承上卻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