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文物有那些
:①革命文物:指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有關遺物
②歷史文物:歷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金屬器、骨角器、漆器和磚瓦、石刻、織綉、璽印、書畫、輿圖、貨幣、徽章、文獻、拓片以及紙筆墨硯、鍾表、眼鏡、景泰藍、下班器皿、名遺照片等
③民族文物:指近現代國內少數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數民族文物歸入歷史文物類
④外國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現代由外國傳入中國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
還有的是最近出土的文物:
1958年出土於明十三陵定陵地宮的金翼善冠。中國現存最為精緻的帝王皇冠,其細金工藝登峰造極。該冠由前屋、後山、角(俗稱紗帽翅)三個部分組成。此冠以極細的金絲編織得天衣無縫,空眼均勻。精美絕倫,氣勢雄渾,充分表現出封建帝王用器的庄嚴肅穆氣氛,堪稱中國明代金銀細工高超技藝的傑作。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清代金雙龍鈕「天子之寶」方形璽。該璽上有滿文「天子之寶」陽文篆書,附黃色綬帶及牙牌,牙牌兩面分別用滿漢文刻「天子之寶匱」。原紫禁城交泰殿在乾隆初年收藏39方寶璽,乾隆十一年(1746年)將御寶總數定為25方。從剩下的14方中又選出10方,這10方寶文有的與25寶文重復,或者是清初諸帝使用過,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很大作用,所以乾隆帝非常重視,將「十寶」存於盛京(今沈陽)。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俄國出兵東北,盛京告急。「十寶」同其他國寶被送往承德避暑山莊,民國時送回北京。這方寶璽就是「十寶」之一。
西周時期的伯矩鬲。鬲為古代炊具,此為燕國貴族伯矩所屬。有蓋,口沿外折,方唇,束頸,直立耳,蹄足,足跟部呈袋狀。此鬲造型別致,工藝復雜,以高浮雕修飾,在西周早期器物中十分少見,充分反映出西周早期燕國青銅器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
清乾隆年間的銅胎鎏金掐絲琺琅三足香爐。銅胎掐絲琺琅器的代表作,用於宮廷陳設。器身通體施天藍色琺琅釉,彩色纏枝蓮間飾萬壽團花,以銅鍍金象首為足、耳。該器寓意太平吉祥。
現代作品白玉東方巨龍花薰。花薰共分為兩個部分,蓋鈕為一條昂首盤龍;花薰蓋部鏤雕百花紋樣,四個開光內分別雕有祖沖之、張衡、僧一行、李時珍之像。用料講究大氣、富麗典雅,為現代玉雕作品中的精品。該器物由中國現代工藝美術特級藝術大師夏長馨雕刻完成,曾長期陳設在人民大會堂的毛主席休息廳內,後被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這座高65厘米的觀音像,是現存元代最出色的青白釉瓷塑人物造型藝術品。此尊塑像頭戴寶冠,廣額豐頤,神態庄肅,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手放在右膝上,姿態自然優美。這種姿勢的觀音一般稱水月觀音。
明代景德鎮窯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此瓶是明代宣德年間青花瓷器中的代表作,由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圓口、長頸、圓腹、平底,頸部用青花飾以卷草紋一道,瓶腹飾滿青花海水紋,在洶湧起伏的波濤之間,兩側各有一條白龍。此器獨特之處在於以青花繪大面積海水紋,以暗刻工藝留白做龍紋,製作復雜,工藝繁縟。
西漢虎牛銅案。西漢時期滇國貴族盛放祭品的禮器。此件虎牛銅案造型別具一格。牛頭巨大而前伸,雙角向前,項頸肥壯;設計者為處理由於沉重的牛頭給整個銅案帶來的不平衡感,在牛尾一端,特意連鑄了一隻緊緊咬住牛尾的猛虎。它是雲南青銅文化中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古滇國高度發達的青銅製造技術和藝術成就。
B. 中國十大文物簡介
1、青銅第一寶:毛公鼎,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圓腹,整個造型渾厚而凝重,飾紋也十分簡潔有力、古雅樸素,標志著西周晚期,青銅器已經從濃重的神秘色彩中擺脫出來,淡化了宗教意識而增強了生活氣息。
2、瓷器第一寶: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汝窯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窯,以天青釉色著稱於世。汝窯的傳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約二十件,其中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3、書法第一寶: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快雪時晴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紙本墨跡。縱23厘米,橫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4、善本書第一寶:文淵閣四庫全書,《欽定四庫全書(套裝共6冊)》不但對內容精心製作,而且外觀設計也力求莊重考究。《欽定四庫全書(套裝共6冊)》囊括了經、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獻,共計二百餘萬頁,一百五十三張光碟。
5、出土文物第一寶:秦皇銅馬車,秦陵彩繪銅馬車一組兩乘,1980年出土於秦陵封土西側20米處車馬坑中,現陳列於秦俑博物館文物陳列廳內。秦陵一號銅馬車為「立車」,是古代單轅雙輪車並按照秦代真人車馬1/2的比例製作。
6、玉器第一寶:大禹治水,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國的國之瑰寶。新疆和田青玉制。玉上雕有峻嶺、瀑布、古木蒼松。
7、繪畫第一寶: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5厘米,絹本設色。
8、.雕刻第一寶:大理石梟形立雕,此件大理石雕像出土於河南西北岡1001 號大墓的翻葬坑中,是殷商時期的遺物。高34.1公分,長25.2公分,寬24.8公分。是殷墟大理石雕的精品,以一直立的梟為造型。尖喙圓眼,弧形粗眉,胸略凸出,形象生動。
9、篆刻第一寶:二十五寶璽,二十五寶璽是乾隆皇帝根據周朝是歷史上皇帝綿延代數最多的朝代,共綿延25代,乾隆皇帝也想讓自己的王朝能像周朝那樣長久輝煌下去,這是表面的意思。
10、佛教第一寶:龍藏經,全稱是《乾隆大藏經》,它的另一簡稱是《清藏》。《龍藏經》就是把一切佛教經典匯集儲存在一起的意思。《龍藏經》是中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佛學大網路全書。
C. 中國的文物有哪些
22年前的一天,中國香港西南海域的海面上靜靜地停著一艘打撈船,在漆黑的夜幕下,它猶如幽靈一般。據一本收藏在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館里的古航海日誌記載:1752年,一艘名為「歌德馬爾森」號的中國商船,在這片水域觸礁沉沒。當年,這艘從廣州出發的商船滿載著瓷器和黃金,准備駛往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兩百多年後,一個名叫邁克.哈徹的英國職業海上打撈者發現了這個秘密,他將自己的打撈船開到了這片海域。哈徹從「歌德馬爾森」號打撈上來了青花瓷器23.9萬件,每塊重達45公斤的金錠125塊。1986年,哈徹將這筆寶藏交給了荷蘭嘉士德拍賣行,換回了2000多萬美元的回報。從此,哈徹以「當代最成功的尋寶人」的頭銜名噪天下,而「南海沉寶無數」的消息也不脛而走,一批又一批的國際尋寶人來到這里,盜撈中國的水下寶藏。
南海沉寶堪稱「海底瓷都」
其實,這並不是哈徹第一次從南海撈起寶藏。1983年,他就在這里發現了300多年前沉沒的中國明代帆船,船內滿載2萬余件瓷器。這些瓷器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拍賣時以250萬美元成交,平均每件價值112美元。第一次嘗到甜頭的哈徹,從此鎖定了南海。他出高價雇來各種「人才」——考古專業的高材生、海難事故的研究者、東方海域的知情人,以及技術純熟的潛水員。1999年,哈徹在南海又找到了一艘載有100多萬件康熙年間四大官窯瓷器的清代沉船「泰星」號。為了便於運輸和抬高價格,他竟然敲碎了60多萬件成色普通的瓷器,將剩下的35.6萬件運往德國拍賣。這一次他賺了3000萬美元。
哈徹發現的寶物,或許只是埋葬在南海水下寶物的「冰山一角」。15世紀以後,隨著地理大發現與新航路的開通,海洋成為溝通全球的主要通道,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成為貫通東西方的貿易通道。但是,在那個沒有機械動力的帆船時代,往來海上絲綢之路的船隻隨時會遇險沉沒,幾乎每隔29個小時就有一艘船葬身大海。直到19世紀初,因遇上海盜和風暴而沉沒的貨船比例仍高達30%—40%。
據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統計,在中國的茫茫海域下「沉睡」著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居多。沉船中還有一些英國東印度公司和瑞典等的外國沉船。這些船滿載的中國陶瓷、絲綢、金銀珠寶等寶藏也就隨船體下沉被大洋淹沒。有專家曾表示,這些沉船完全構成了一個「海底瓷都」,其數量難以估量。對中國考古學者來說,這些海底藏品承載著歷史的密碼,中國的航海史、海外貿易史、港口史、造船史、移民史、國家關系史、宗教史、科技文化交流史等,都將由此有新的延伸。可是,這些珍貴的歷史標本,在海外盜撈者的眼中只等同於鈔票。幾乎就在考古學者深入海底的同時,逐利而來的各色人等也瞄準了發財機會。
海外盜撈者野心勃勃
在蘇富比拍賣行,一件中國元代青花瓷罐曾拍出了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如此巨大的商業利益,引誘著越來越多的「哈徹」加入到沉船打撈的隊伍。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他們不惜血本,利用各種手段在各個海域搜尋水下文物。與此同時,一些無力打撈本國領海內水下文物的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印尼、越南也開始與西方撈寶公司合作。他們向這些公司頒發許可證,允許他們在領海內撈寶,之後再與頒證國分享利潤。不過,這些西方公司的勘查范圍通常都不會局限在頒證國的領海內,而會秘密潛到中國海域盜撈水下文物。於是,南海成了他們滿足慾望的「樂園」。盜撈、竊取、走私、拍賣……在中國海床上靜躺了千百年的沉寶,也在通過一條條隱蔽的商業通道流失。
參加過越戰的美國老兵費爾.格雷科就借與菲律賓政府的合作,盜撈了數萬件中國古董。為了「開發」南海寶藏,格雷科在菲律賓至少住了10年,從當地漁民的講述中一點一點搜集沉船信息。據菲媒體披露,從1997年到2002年,格雷科先後在南海發現了16艘沉船,撈起了約2.3萬件古董。這些文物都悉數被他運回了美國。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和《紐約時報》的記者曾到過他位於洛杉磯的住所。據他們形容,格雷科的花園里赫然立著幾個兩人多高的巨型花瓶;一大堆精美的瓷碗、陶碟被隨意擺在地上,「整個家就是小型中國古董博物館!」發達的互聯網讓格雷科輕易繞過公開拍賣文物的法律障礙,將古董賣給了私人收藏家。這一點讓菲政府異常惱火,曾發出逮捕令並要求美國將其引渡回菲律賓。但美國拒絕配合。
今年50歲的德國工程師蒂爾曼.沃特法有個野心,他要在未來的歲月里「一網打盡」南海最重要的海底寶藏。1998年,他在印尼勿里洞島(位於南海與爪哇海之間)附近水域20多米深的海底,找到了好幾萬件保存完好的陶瓷製品。沃特法將這座海底寶庫取名為「黑石」號。在接下來的3年裡,他先後撈起6萬件唐代文物,包括陶瓷酒壺、茶碗、刻有浮雕的金銀餐具等。研究推測,「黑石」號很可能是在穿越爪哇島途中,遇上暴風雨觸礁沉沒的。據中方考證,「黑石」號上的長沙窯瓷器品種相當豐富,有很大一部分在中國都沒有出現過,「黑石」號的青花瓷也是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對研究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意義非凡。然而,在中國幾家博物館與沃特法的接觸中,沃特法都堅持把「黑石」號的絕大部分出水文物打包,以至少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而這是中國的博物館所無力承擔的。從今年年初開始,沃特法竟將他的撈寶工具伸向了中國南海。據印尼海洋漁業部估計,在「印尼周邊」的南海海域,有至少463艘貨船殘骸,許多船齡超過1000年。鑒於沃特法的「成績」,印尼政府打算將這463處南海沉船位置,盡數交給沃特法的探寶公司。
金融投資家、比利時人呂克.海曼斯也是印尼政府的「合作夥伴」。2004年9月,海曼斯勘察出了一艘來自10世紀的中國沉船,船很大,有70米長、15米寬。他在船隊上坐鎮19個月,指揮潛水隊下潛2萬次,把將近25萬件珍寶逐一打撈上來。其中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些瓷器:碟子上的飾紋是龍、鸚鵡和其他異鳥;茶壺上清晰可見蓮花的圖案;青瓷上的釉完好無缺。巴黎博物館專家保羅.德斯盧克對海曼斯說:「知道你撈上了什麼嗎?公元10世紀的沉船極其罕見,我們對五代十國的認識非常蒼白,博物館里的文物極少,這艘船填補了空白。」在打撈這艘五代十國時期沉船時,海曼斯還在附近海域發現了一個「更大的不明物體」,但這處沉寶所處海域相當敏感,是印尼與中國有爭議的水域。就在他打算對新寶藏「動手」時,印尼警察突然查封了他在雅加達的藏寶倉庫,並指控他「非法撈寶」。海曼斯猜想,這也許是已經掌握了打撈沉寶技術的印尼政府想甩開他單干。
尋寶熱將毀掉很多寶藏
除了國際盜撈者,國內也有許多文物販子在盯著南海的寶藏。盡管我國早在1989年就對水下文物進行立法保護,但已發現的古船文物還是遭到當地一些漁民的哄搶。他們捕魚時有時候會一網拖出瓷器或古錢,便知道下面有沉船與寶物,於是就借機打撈,而有組織、有規模地盜取這些水下文物更是防不勝防。中國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張威告訴本報記者,在國內,盜撈海底文物的「銷售」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通暢的渠道和市場。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的盜撈行為,都會在造成中國文物流失的同時,使這些文物的考古價值遭到毀滅性破壞。
中國水下考古中心就是為了搶救中國的水下文物於1987年成立的。而南宋古沉船「南海一號」的即將出水,就是這個中心的傑作。張威說,目前制約我國水下考古的頭等問題就是資金。國外的水下考古都有企業贊助,但中國目前只有香港一家企業曾出100萬元贊助打撈「南海一號」。張威說,沿海調查一次就要花100多萬元,到一趟西沙來回要300萬元,一套潛水服要4000多元,就連一支深海燈也要1萬元,水下考古無疑是個昂貴的行業。被稱為「水下考古之父」的美國考古學家喬治.巴斯甚至曾建議中國不要搞水下考古,因為太費錢了。
盜撈者為何肆無忌憚
至於外國打撈公司為何能頻頻潛入中國海域,進行商業性盜撈或在其他海域打撈中國沉船,專家分析,這是因為無論國際法還是國內法,對海洋文化遺產的界定都太模糊。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教授林燦鈴認為,目前我國相關文物法規定,「對於遺存於中國內水、領海內以及依照中國法律由中國管轄的海域內的文物,無論其起源於中國或起源於外國,均屬中國所有。對遺存於中國領海以外的其他管轄海域,及公海區域內的起源於中國的文物,中國享有辨認器物物主的權利」。然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這樣的法律界定都是不夠准確和完善的。因為對於中國領海外的其他海域可以確認為起源於中國的文物,它僅僅是規定了辨認的權利,也就是說僅僅運用了文物的「屬地原則」,而沒有追究文物的「屬物原則」,這顯然不利於我國文物所有權的保護。而一些西方國家如英國,就採用雙重原則,有利於其追討文物。此外,對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這兩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區域內海洋文化遺產的歸屬,我國法律也沒有做出任何的相關規定。
與此同時,目前國際通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給商業盜撈留下了法律漏洞。該《公約》規定,對於在國家管轄權之內的海底發現的具有考古和歷史價值的文物應予以保護;並且特別強調對這類文物「要注意來源國(文化來源國或歷史、考古來源國)的優先權」;但公約中提出的這些條文大多概念含混不清,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來源國難以依此追討自己應有的權利。
D. 中國有哪些重要文物古跡
1.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古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24代皇帝的宮殿,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宮殿的群體。
2.八達嶺長城,八達嶺長城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古代偉大的萬里長城,它體現了我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3.承德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又稱熱河行宮,建於清朝是皇家別園。
4.兵馬俑,兵馬俑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的皇陵,修建了36年之久,是一座雄偉的地下皇宮。
5.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白帝城,全長204千米,稱峽江。
6.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城市。因為多玉桂樹而得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
7.蘇州園林,蘇州是我們國著名的歷史古城,有園林城市之稱。
8.黃山,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山,它有泰山之雄,峨嵋之秀,華山之險,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布等。
9.杭州西湖,杭州西湖為與杭州西部,又稱西湖子,風景秀麗,具山水之勝,園林之美。
E. 中國有什麼珍貴文物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公元前十四世紀至公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重達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
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國成立後,於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2、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3、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莖上兩道凸箍,圓首飾同心圓紋,鑄工精湛。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銹,被稱為「天下第一劍」。
4、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馬踏飛燕」是東漢藝術家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古代雕塑藝 術的稀世之寶,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術成就。 馬踏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5、金縷玉衣
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致,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世界。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F. 中國有哪些八大文物
北京奧運會期間展出的八大中國文物算不算。
1958年出土於明十三陵定陵地宮的金翼善冠。中國現存最為精緻的帝王皇冠,其細金工藝登峰造極。該冠由前屋、後山、角(俗稱紗帽翅)三個部分組成。此冠以極細的金絲編織得天衣無縫,空眼均勻。精美絕倫,氣勢雄渾,充分表現出封建帝王用器的庄嚴肅穆氣氛,堪稱中國明代金銀細工高超技藝的傑作。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清代金雙龍鈕「天子之寶」方形璽。該璽上有滿文「天子之寶」陽文篆書,附黃色綬帶及牙牌,牙牌兩面分別用滿漢文刻「天子之寶匱」。原紫禁城交泰殿在乾隆初年收藏39方寶璽,乾隆十一年(1746年)將御寶總數定為25方。從剩下的14方中又選出10方,這10方寶文有的與25寶文重復,或者是清初諸帝使用過,曾經在歷史上發揮過很大作用,所以乾隆帝非常重視,將「十寶」存於盛京(今沈陽)。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俄國出兵東北,盛京告急。「十寶」同其他國寶被送往承德避暑山莊,民國時送回北京。這方寶璽就是「十寶」之一。
西周時期的伯矩鬲。鬲為古代炊具,此為燕國貴族伯矩所屬。有蓋,口沿外折,方唇,束頸,直立耳,蹄足,足跟部呈袋狀。此鬲造型別致,工藝復雜,以高浮雕修飾,在西周早期器物中十分少見,充分反映出西周早期燕國青銅器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
清乾隆年間的銅胎鎏金掐絲琺琅三足香爐。銅胎掐絲琺琅器的代表作,用於宮廷陳設。器身通體施天藍色琺琅釉,彩色纏枝蓮間飾萬壽團花,以銅鍍金象首為足、耳。該器寓意太平吉祥。
現代作品白玉東方巨龍花薰。花薰共分為兩個部分,蓋鈕為一條昂首盤龍;花薰蓋部鏤雕百花紋樣,四個開光內分別雕有祖沖之、張衡、僧一行、李時珍之像。用料講究大氣、富麗典雅,為現代玉雕作品中的精品。該器物由中國現代工藝美術特級藝術大師夏長馨雕刻完成,曾長期陳設在人民大會堂的毛主席休息廳內,後被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這座高65厘米的觀音像,是現存元代最出色的青白釉瓷塑人物造型藝術品。此尊塑像頭戴寶冠,廣額豐頤,神態庄肅,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手放在右膝上,姿態自然優美。這種姿勢的觀音一般稱水月觀音。
明代景德鎮窯青花海水白龍紋天球瓶。此瓶是明代宣德年間青花瓷器中的代表作,由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圓口、長頸、圓腹、平底,頸部用青花飾以卷草紋一道,瓶腹飾滿青花海水紋,在洶湧起伏的波濤之間,兩側各有一條白龍。此器獨特之處在於以青花繪大面積海水紋,以暗刻工藝留白做龍紋,製作復雜,工藝繁縟。
西漢虎牛銅案。西漢時期滇國貴族盛放祭品的禮器。此件虎牛銅案造型別具一格。牛頭巨大而前伸,雙角向前,項頸肥壯;設計者為處理由於沉重的牛頭給整個銅案帶來的不平衡感,在牛尾一端,特意連鑄了一隻緊緊咬住牛尾的猛虎。它是雲南青銅文化中的藝術珍品,反映了古滇國高度發達的青銅製造技術和藝術成就。
G. 中國的歷史遺產文物都有些什麼
1、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米、口寬79.2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2、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3、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屬炭河裡遺址。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
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4、直裾素紗襌衣(「襌」音dān,常被誤寫做「禪」),西漢織綉,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該衣長128厘米,通袖長195厘米,袖口寬29厘米,腰寬48厘米,下擺寬49厘米。
5、新石器時代陶鷹鼎為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陶器,於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陶鷹鼎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最大腹徑32厘米,採用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鼎口設置於背部與兩翼之間,將鼎形器物特徵與鷹的動物美感巧妙地融為一體。
H. 中國有那些著名文物
1、青銅第一寶:毛公鼎
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圓腹,整個造型渾厚而凝重,飾紋也十分簡潔有力、古雅樸素,標志著西周晚期,青銅器已經從濃重的神秘色彩中擺脫出來,淡化了宗教意識而增強了生活氣息。
毛公鼎的高度和重量與其他殷商時期所挖掘到的巨大青銅器區別很大,但毛公鼎上刻的銘文卻是當今出土的七千多件銘文青銅器中最多的,有32行,499字,是西周青銅器之最,相當具有研究價值。
2、瓷器第一寶: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
高:6.7公分 深:3.5公分 寬:16.4公分 長:23公分。汝窯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窯,以天青釉色著稱於世。汝窯的傳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約二十件,其中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體簡雅大方,由於重復施釉的關系,釉層略具厚度,並帶有流動性。口沿處釉層較薄,隱約透出胎土色澤;而四個雲頭足的轉折部分,又有釉層堆積,柔膩如脂。釉層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與質感的細膩變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窯器多有開片,獨此件光潔無紋,益發顯得勻凈端莊,充分展現北宋制瓷工藝對於如玉釉質的無上追求。
3、書法第一寶: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行書寫成,紙本墨跡。縱23厘米,橫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朋的問候。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4、善本書第一寶:文淵閣四庫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套裝共6冊)》不但對內容精心製作,而且外觀設計也力求莊重考究。《欽定四庫全書(套裝共6冊)》囊括了經、史、予、集四部的所有文獻,共計二百餘萬頁,一百五十三張光碟。它採用圖像方式存儲文獻資料,保存了原書的風貌,並提供書目檢索功能等。
5、出土文物第一寶:秦皇銅馬車
秦陵彩繪銅馬車一組兩乘,1980年出土於秦陵封土西側20米處車馬坑中,現陳列於秦俑博物館文物陳列廳內。秦陵一號銅馬車為「立車」,是古代單轅雙輪車並按照秦代真人車馬1/2的比例製作。
銅馬車整體用青銅鑄造,大量使用的金銀飾件重量超過14千克,零部件達3000餘個,採用了鑄造、鑲嵌、焊接、子母扣連接、活鉸連接等多種工藝組裝而成,是我國考古史上截至目前出土的體型最大、結構最復雜、系駕關系最完整古代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銅車馬通體施以彩繪,有雲紋、幾何紋、夔龍紋等圖案,紅、綠、紫、藍等色彩艷麗豐富,生動描繪了秦代皇家屬車的華貴富麗。秦陵彩繪銅車馬是秦代宮廷輿服制度的真實寫照,對研究古代車制更是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I. 我們中國的文物國寶有哪些
傳國玉璽,
金椅子,
青銅巨樹,
雙魚玉佩,
太和殿。
J. 中國著名的文物有哪些
中國著名的文物太多了。
文物分為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僅在不可移動文物中,最著名的無疑是長城和故宮,另外所有的皇家園林、帝陵、古代建築、構築物有很多都非常著名。在可移動文物中青銅器中的司母戊鼎、玉器中的金縷玉衣、書畫中歷代書畫大師作品、瓷器中的鬥彩雞缸杯等等。
如果把中國著名文物一一列舉,僅僅是列舉最著名的,也肯定超過大四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