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14 15:02:38

『壹』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這個還是有很多的。比如說我們的二鍋頭釀酒技術,這個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貳』 我們國家有哪些物質文化遺產

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有45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第二。具體文化遺產如下:

1、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明孝陵(江蘇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區) 2003.7、盛京三陵(遼寧沈陽市)2004.7文化遺產

2、河南洛陽龍門石窟2000.11 文化遺產

3、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遺產

4、雲岡石窟2001.12 文化遺產

5、雲南「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6、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7.1 文化遺產

7、澳門歷史城區2005 文化遺產

8、四川大熊貓棲息地2006.7.12 自然遺產

9、中國安陽殷墟2006.7.13 文化遺產

10、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遺產

11、開平碉樓與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遺產

12.福建土樓2008.7.7 文化遺產

(2)中國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擴展閱讀

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對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①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②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

③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叄』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呢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 、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南匯鑼鼓書、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兒」;

納西古樂、唐三彩、紫砂壺、木版年畫、川江號子、古琴、皮影戲、剪紙藝術、儺戲和儺戲面具、楊柳青年畫、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崑曲。

一、緙絲簡介: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是一門古老、優美的傳統說唱藝術。 評話通常一人登台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

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

『肆』 中國被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的景點有哪些

中國的世界文化自然雙遺產:泰山,黃山,廬山國家公園,峨眉山和樂山大佛,武夷山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明清故宮,莫高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武當山古建築群,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曲阜孔廟、孔府、孔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蘇州園林,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天壇,頤和園,都江堰、青城山,龍門石窟,大足石刻,明清皇陵,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雲岡石窟,高句麗,澳門歷史城區,安陽殷墟。
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三江並流」自然景觀,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包括卧龍、四姑娘山和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涵蓋成都、阿壩、雅安和甘孜4市州12個縣)。
中國十大名勝
中國十大風景名勝
①.作為中華民族象徵的萬里長城居於榜首
②.「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列為第二
③.「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杭州西湖
④.標志著祖國悠久文化傳統,顯示著勞動人民在建築上卓越成就的北京故宮
⑤.曲徑通幽,巧奪天工,使人嘆為觀止的蘇州園林
⑥.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稱於世的安徽黃山
⑦.水險山雄、濤飛浪卷,令人馳魂奪魄的長江三峽
⑧.湖光山色、風韻幽絕,象一顆璀璨明珠閃耀在寶島台灣中部的日月潭
⑨.集秀美雄渾的自然景觀和別具神韻的寺宙宅院為一身的承德避暑山莊
⑩.頗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陵兵馬俑

『伍』 中國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文化遺產介紹如下。 中國文化遺產作為一種內隱性財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歷史的演變、發展中代代相傳,它所具有的不僅是文化價值,還在經濟、歷史、教育等各個方面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1、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 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2、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 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 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3、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座古人類遺址 館,始建於1953年,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 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 它從存在形態上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比如古遺址、古墓葬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傳統文化,比如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節慶等。 來源:體育風尚

『陸』 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哪些方面

物質文化遺產(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又稱「有形文化遺產」,即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

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①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②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

③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柒』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皮影戲、剪紙、古琴、珠算、二十四節氣、針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等等。

1、皮影戲

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捌』 中國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哪些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
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
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
大足石刻: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重慶市
秦始皇陵: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陝西省
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
武當山古建築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
拉薩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雲南省
泰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
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
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
龍門石窟: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河南省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四川省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 2000年列入,安徽省
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
雲岡石窟: 文化遺產, 2001年列入,山西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 2004年列入,吉林省
澳門歷史城區: 文化遺產,2005年列入,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三江並流: 自然遺產,2003年列入,雲南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產,2006年列入,四川省
安陽殷墟:歷史文化遺產,2006年7月13日列入,河南省
開平碉樓及村落:文化遺產2007年6月28日列入,廣東省

『玖』 中國世界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第一批
崑曲
崑曲是發源於元末明初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劇。素有「百戲之母」的雅稱。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崑曲唱腔華麗婉轉、念白儒雅、表演細膩、舞蹈飄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說在戲曲表演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最高境界。
第二批
古琴

古琴,又稱琴、瑤琴等,是中國的撥弦樂器,有3千年以上歷史。在周代確定的按照樂器材質分類的「八音」中,古琴屬於「絲」類。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
第三批
維吾爾木卡姆

**維吾爾木卡姆是流傳於中國**各**聚居區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在維吾爾人的特定文化語境中,「木卡姆」已經成為包容文學、音樂、舞蹈、說唱、戲劇乃至民族認同、宗教信仰等各種藝術成份和文化意義的詞語。其歌唱內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詩作、先知告誡、民間故事等,是反映維吾爾人民生活和社會風貌的網路全書。歌曲體裁既有敘詠歌,又有敘事歌;演唱方式既有合唱,又有齊唱、獨唱;唱詞格律與押韻方式,復雜多樣。除維吾爾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十二木卡姆》外,還流傳著《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
《世界遺產在中國之維吾爾十二木卡姆》

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於敘事,又長於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等。蒙古族長調以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徵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著蒙古民族對歷史文化、人文民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所以被稱為「草原音樂活化石」。
蒙古長調女王Norovbanzad
第四批
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俗。

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鍾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藝術的魅力。其表現形式是依附於漢字的藝術,而漢字屬於表意文字,筆劃的組合變化多端,與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相比較,漢字更富於造形性。加上漢字書法不僅有一套完整的筆法(點、橫、撇、豎、鉤等),更加有一套成熟的審美體系。依循漢字的結體規律,變化組合,就可以表現出千姿百態的書法藝術,創造出不同面貌和情趣的美感。
篆刻

中國篆刻: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從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 500年的歷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發展而來的,古代印章以獨特的風貌和高度的藝術性,為篆刻藝術奠定了優良的基礎。所以篆刻藝術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0~前221)。
中國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歷史至少可追朔到公元6世紀。南北朝墓葬中的動物花卉團花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剪紙,另外也有學者認為剪紙的前身可追溯到漢唐婦女使用金銀箔剪成方勝貼在鬢角為飾的風俗。早期的剪紙多見於喪葬、祭祀等儀式中,大約跟道家的靈媒神務有關。時致今日,苗人後裔仍有年節剪鬼神之形貼於牛欄、門楣之上的巫術**俗,西南山區的集市上多有由專門的剪紙作坊批量生產的神符備售,各家各戶的灶台樓閣細處也是每年一換。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印刷形式。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印製於公元868年的《金剛經》(現存於大英博物館)。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製作原稿。然後將原稿反轉過來攤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後各種技術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繪上的、畫上的或寫上的原稿,大師級雕工負責精細部分的,到雕刻比較便宜的木頭或比較不重要部分時才交給比較沒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後刷上墨,在印刷機中加壓形成原稿的復製品。雕版印刷也指的是書法的一種類型。

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中國傳統建築是以木結構框架為主的建築體系,以土、木、磚、瓦、石為主要建築材料。營造的專業分工主要包括: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磚作、石作、土作、油作、彩畫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其中以大木作為諸「作」之首,在營造中佔主導地位。中國匠師在幾千年的營造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工藝經驗,在材料的合理選用、結構方式的確定、模數尺寸的權衡與計算、構件的加工與製作、節點及細部處理和施工安裝等方面都有獨特與系統的方法或技藝,並有相關的禁忌和操作儀式。這種營造技藝以師徒之間「言傳身教」的方式世代相傳,延承至今。

媽祖信俗

媽祖是以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琉球、日本、韓國及東南亞)海洋地區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聖聖母、天後、天後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媽祖的影響力由福建湄洲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蠶桑絲織是漢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五千年來,它對中國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蠶桑絲織包括:杭羅、綾絹、絲綿、蜀錦、宋錦等織造技藝及軋蠶花、掃蠶花地等絲綢生產**俗。漢族勞動人民是首先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使用絲綢的民族,其製作的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福建南音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為右琵琶、三弦,左洞簫、二弦,執拍板者居中而歌,這與漢代「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相和歌表現形式一脈相承。南音曲目有器樂曲和聲樂曲兩千餘首,蘊含了晉清商樂、唐大麴、法曲、燕樂和佛教音樂及宋元明以來的詞曲音樂、戲曲音樂等內容。南音以標准泉州方言古語演唱,讀音保留了中原古漢語音韻。演唱時講究咬字吐詞,歸韻收音。南曲曲調優美,節奏徐緩,古樸幽雅,委婉深情。
南京雲錦

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南京雲錦濃縮了中國絲織技藝的精華,是中國古代三大名錦之一。南京雲錦是用傳統的大花樓木織機、由拽花工和織手兩人相互配合,通過手工操作織造出來的。這種操作勞動強度大、工藝水平高,老藝人有「一掄、二撳、三抄、四會、五提、六捧、七拽、八掏、九撒」的拽花字訣,織手要做到足踏開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訣、腦中配色、眼觀六路、全身配合。雲錦主要品種有織金、庫錦、庫緞和妝花四大類,前三類已可用現代機器生產,惟妝花的「挖花盤織」、「逐花異色」至今仍只能用手工完成。

安徽宣紙

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起於唐代,歷代相沿。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紙業逐漸轉移集中於涇縣。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里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宣紙的種類繁多,按料比可分為棉料、凈皮、特凈三大類,有幾十個品種、規格,另有品種繁多的加工紙(熟宣)以及宣紙製品如冊頁、扇面等。

貴州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侗族稱為「嘎老」。「嘎」即歌,「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聲多和古老之意。「嘎老」是一種由眾多人參與的歌隊集體演唱的古老歌種,故譯為大歌。侗族大歌是在侗族地區流傳的由民間歌隊演唱的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音樂。其多聲思維,多聲形態,合唱技巧,文化內涵等等方面都屬舉世罕見。她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而且是侗族社會結構,婚戀關系,文化傳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梅林第126屆侗族大歌節 多耶
廣東粵劇

粵劇又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嘉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粵語,使廣州人更容易明白。
《格薩爾》史詩

世界上迄今發現的史詩中演唱篇幅最長的《格薩爾》史詩流傳於中國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等民族中,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後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一各部,最後回歸天國的英雄業績。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樣性的熔爐,亦是多民族民間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見證。同時《格薩爾》說唱藝人是史詩最直接的創造者、傳承者和傳播者,並在各民族區域內擔任講述歷史、傳播知識、規范行為等角色。

浙江龍泉青瓷

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范圍最大的青瓷名窯。龍泉窯始於西晉,北宋時已初具規模,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制瓷技藝登峰造極,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青瓷燒制不僅是一種技術,而且也是一種藝術。上乘青瓷青翠滋潤、瑩澈剔透,富於韻味,有「類玉」之美,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內涵。

青海熱貢藝術

熱貢藝術產生於13世紀的青海黃南藏族地區,並隨著隆務寺的興盛而發展。熱貢藝術主要指唐卡、壁畫、堆綉、雕塑等繪畫造型藝術。熱貢藝術以藏傳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史詩等為主要內容,同時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內容。熱貢藝術憑借其獨特的審美觀念、獨有的原材料和獨有的傳承**慣在藏傳佛教、民間美術、建築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藏戲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

『拾』 中國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 緙絲 · 全聚德 · 蘇綉 · 吳歌 · 評彈 · 中和韶樂 · 川劇變臉 · 灘頭年畫 · 江永女書 · 南京雲錦 · 西安古樂 · 南音 · 青浦田歌 · 松江顧綉 · 南匯鑼鼓書 · 侗族大歌 · 山西「耍孩兒」 · 納西古樂 · 唐三彩 · 紫砂壺 · 木版年畫 · 川江號子 · 古琴 · 皮影戲 · 剪紙藝術 · 儺戲和儺戲面具 · 楊柳青年畫 · 木卡姆 · 梁祝 · 少林功夫 · 崑曲

閱讀全文

與中國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衛褲多久換一次 瀏覽:476
印尼palapan1合同多少錢 瀏覽:890
英國的士要記住多少地標 瀏覽:348
中國工商銀行如何查房貸審批進度 瀏覽:10
為什麼歐洲國家希望義大利奪冠 瀏覽:362
英國留學保證金要存多久才能退回 瀏覽:835
曾家控制中國的什麼 瀏覽:160
英國棺材多少錢一個 瀏覽:954
拍了印度視頻怎麼寫標題 瀏覽:642
為什麼叫義大利裔呆利 瀏覽:647
中國高等教育是怎麼走向的 瀏覽:233
印尼爪哇電廠什麼時候投產 瀏覽:215
為什麼探探上很多印尼人 瀏覽:147
中國海拔如何檢測 瀏覽:725
中國金融危機是什麼時候 瀏覽:970
中國有多少山景點 瀏覽:397
留學英國租房電話多少 瀏覽:515
遠航印度洋吃什麼 瀏覽:672
越南人一個月多少盾 瀏覽:753
印尼用什麼印油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