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稀土的主要產地在哪裡中國稀土的儲量和產量佔世界稀土的儲量與產量的比例如何
全國稀土資源晌森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稀土資源較大的國家之唯昌一,已探明的稀土資源量約6588萬噸。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宴山畝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中國稀土資源不但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單一、分布面廣而相對集中。
中國稀土礦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廣而又相對集中的特點。截止當前為止,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
除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
(1)怎麼得出中國有90的稀土擴展閱讀:
美國稀土資源是世界稀土礦儲存最多、種類最齊全的,儲藏量較大的主要有氟碳鈰礦、獨居石及在選別其它礦物時,作為副產品可回收黑稀金礦、硅鈹釔礦和磷釔礦。
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聖貝迪諾縣的芒廷帕斯礦,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氟碳鈰礦,該礦山1949年勘探放射性礦物時發現,稀土品位為5~10%REO,儲量達500萬噸之多(佔全球百分之十三),是一大型稀土礦。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芒廷帕斯礦長期供應著世界一半以上的稀土產量,20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進入世界稀土供應市場,但直至90年代初期,芒廷帕斯一個礦山的稀土供應量一直可以與整個中國在世界市場的供應量相匹敵。
美國很早就開采獨居石,開採的砂礦量為佛羅里達州的格林科夫斯普林斯礦。礦床長約19km,寬1.2km,厚為6m,獨居石較為豐富。此外,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也有砂礦分布,儲量也相當可觀。
『貳』 稀土在中國哪裡最多
我國稀土儲量最高的是內蒙古的白雲鄂博,它約占國內稀土資源儲量的90%以上。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較大的國家之一,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左右。
稀土在中國哪裡最多
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能應用於多種領域,如軍事,冶金工業,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農業等領域。
中國稀土資源儲量豐富,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
『叄』 我國每年供應世界90%稀土,為什麼不卡美國脖子
資源對於人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人類發展至今對於資源的利用是源源不斷的,沒有資源也就沒有人類如今的發展。為了爭奪資源,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曾對我國採取“卡脖子”措施,但是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下,我國的資源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優勢的,其中稀土資源就是最為豐富的資源,我國供應了世界90%的稀土資源。
據悉世界上有90%的稀土加工廠在中國,設備也是中國生產的,還有10%是中國投資的,並由中國投資設備,因此我國有非常成熟的產業鏈,在國際上佔有很大的優勢,所以我國的稀土市場還是很廣闊的,這一點比美國要強多了。
『肆』 稀土在中國是怎麼被發現的
中國最早的稀土礦發現於1934年,發現人是何作霖教授。
1927年,地質學家丁道衡隨中國瑞典西北科學考察團在內蒙古發現白雲鄂博大鐵礦。1933年丁道衡深知何作霖在偏光顯微鏡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便委託他研究白雲鄂博的礦石。他詳細研究了丁道衡採集的十幾箱標本,用當時僅有的儀器偏光顯微鏡,在1934年發現了兩種細小的新奇礦物,當時定名為白雲礦和鄂博礦(後來證明是獨居石和氟碳鈣錦礦),並經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光譜分析,證明是稀土礦物。他大膽地預測該礦稀土元素儲量豐富。當時,丁道衡指出此礦是有希望的鐵礦,而有關部門卻認為是無稽之談,無足輕重。
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要建設包鋼,白雲鄂博礦山的地質勘探工作大規模開展起來。1958年中國科學院與蘇聯科學院組成聯合考察隊,研究白雲鄂博礦的物質組成,何作霖被任命為中方隊長,在他的領導下,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終於查明,這個礦山不僅僅是大型鐵礦,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稀土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80%。其礦物組成超過150種,可稱世界之最。1959年又發現其中含有大量的鈮和鉭,證明這個礦為一大型的鈮鉭礦床,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絕對的「稀土大國」,人民不會忘記何作霖的功績。1984年,包鋼建設30周年成就展覽,何作霖和丁道衡一起被記入包鋼史冊。對於一個礦物學家來說,這是人民最高的獎賞
中國主要稀土礦的發現歷程如下:
1927年丁道衡教授發現白雲鄂博鐵礦,1934年何作霖教授發現白雲鄂博鐵礦中含有稀土元素礦物以來,中國地質科學工作者不斷探索和總結中國地質構造演化、發展的特點,運用和創立新的成礦理論,在全國范圍內發現並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礦床。20世紀50年代初期發現並探明超大型白雲鄂博鐵鈮稀土礦床,20世紀60年代中期發現江西、廣東等地的風化淋積型(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20世紀70年代初期發現山東微山稀土礦床,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現四川涼山"氂牛坪式"大型稀土礦床等。這些發現和地質勘探成果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資源保證,同時還總結出中國稀土資源具有成礦條件好、分布面廣、礦床成因類型多、資源潛力大、有價元素含量高、綜合利用價值大等最基本的特點。
截止目前為止,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除內蒙古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