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武術文化的傳承
中華 武術 是從生活實踐和軍事活動中提煉而來,在民間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中華武術在發展的過程中,深受 傳統 文化 的影響與熏陶,逐漸與哲學、兵法、養生、倫理和醫學等各種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武術文化。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武術文化的傳承。歡迎閱讀!
武術文化的傳承
武術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在學習武術文化的過程中,習武者可以充分感受到東方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念,以及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以期實現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統一。同時,武術文化中飽含強烈的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使得武術文化的 教育 功能凸顯,並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
一、武術文化傳承的內容
1、傳承中國傳統哲學
中國的武術文化追求“陰陽相容,天人合一”,注重自身的修養,例如:在練習 太極拳 時,可以感受到武術文化中動靜相生和剛柔並濟的武學思想,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經過武術練習,習武者不但可以熟練武術的動作套路,強健自身體魄,而且可以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知,體會到武術中蘊含的哲學思想。
2、傳承中國道德禮儀
武術文化注重禮儀,要求習武者要有武德,即在習武過程中需要遵守的禮儀規則,例如:精湛的武藝、謙遜的品質、嚴明的紀律和端正的態度等。武術文化中提倡的武德可以幫助習武者把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利益觀念,增加習武者的修為,激發其學習武術的興趣。
武術文化的傳承
3、傳承中國傳統美學
武術套路追求動靜結合,一招一式順勢而為,節奏感和韻律感比較強,有很強的觀賞性,充分體現出了傳統文化中對美的理解與認知。在傳承武術文化時,美學傳承也不容忽視,例如:習武者可以藉助武術著作,仔細揣摩武術套路中的動作招式,發揮自身的 想像力 與創造力,感受武術動作中體現的美。
二、武術教育中武術文化傳承的作用
1、強健體魄、磨練意志
習武者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力量及身體素質,增加身體的柔韌性、協調性和靈敏性,磨練堅強的意志品質。在武術套路的學習過程中,習武者需要將雙手、眼睛、身法、步法、功力和精神的相互協調,做到彼此之間的和諧和統一,並且武術套路的招式動作比較復雜,需要習武者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對提高其學習能力非常有幫助。武術學習中注重“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要求習武者刻苦練習,培養其堅忍不拔的性格品質。
2、豐富知識,提高修養
武術文化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立足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合了哲學、倫理、軍事和醫學等思想,其豐富內涵不但可以完善習武者的知識體系,而且可以提高習武者的文化修養。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習武者的 記憶力 、思維能力、觀察力和想像力都大大提高,如武術文化中注重“內外兼修”“剛柔並濟”“先發制人”和“動靜相生”,這些理念均是哲學思想中“天人合一”“五行八卦”的體現。同時,武術文化注重武德修為,並將其作為習武者最重要的品質,體現出傳統文化中對仁、義、禮、智、信的尊崇,武術練習過程中的調息打坐,可以調和習武者的氣血,改善其身體的內循環,這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體現。
3、發展個性,保持健康
武術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影響習武者心理傾向、喚醒自我意識和提高心理素質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學習武術文化的過程中,習武者需要在體力、智力和技能等方面做到全情投入,認識到習武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實現自我完善和個性發展,不會在遇到困難時輕言放棄,而是敢於面對挑戰,堅持自強不息。
三、武術教育中武術文化傳承存在的問題
1、過分注重競技武術
很多學校在武術教育中,在課程設置上過分注重競技武術,文化氛圍淡薄,雖然學生的武術技能較高,但是文化水平卻參差不齊,培養出的武術人才也千人一面,讓學生無法真正領會到武術文化的真諦,只是將武術與競技相等同。
2、武術內涵認識偏差
在學校的武術教育中,教師只注重讓學生進行套路的演練,傳技不傳“道”的情況較為普遍,忽視了武術技擊性的本質,使得學生無法領會中華武術的內涵,失去了對中華武術的興趣,武術文化的傳承自然無從談起。
3、習武人數逐漸減少
競技武術的一枝獨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華武術的魅力,而文化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造成了強烈的沖擊,“ 跆拳道 ”“ 瑜伽 術”和“空手道”等受到青少年的青睞,分散了學習中華武術的人數,使中華武術陷入無人繼承的困境。
四、武術教育中武術文化傳承的途徑
1、正確認知和定位武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定義、功效與作用時刻處於動態變化中,已經從最初的軍事用途向文化教育方向轉變,而現代武術的體育性質更為突出,功能也以強身健體為主。同時,武術內涵也在變化中,在弘揚傳統文化時,不能將武術單純作為體育項目,而是需要強調其文化功能與教育功能,正確認知和定位武術,既要傳承武術技能技巧,更要傳承武術文化底蘊的精粹,從而為武術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提高武術教育的質量
武術文化的傳承需要國家的重視與政策支持,明確武術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將其作為常規體育項目開展與繼承,以確保武術文化的順利傳承。同時,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武術教育是武術與時俱進的根本要求,武術教育不能單純以強身健體為目的,而是需要擔負起傳承武術文化的重任。國家需要通過傳統媒介,宣傳武術文化的重要性,並將其作為國家教育的基礎,制定科學的發展策略,突出武術教育的作用,激發更多人投入到武術學習中。
3、明確武術文化的傳承內容
一方面,教師和武術家需要秉承武術文化教育的理念,合理編制武術文化教育的課程,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避免武術文化的教育出現斷層問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武術的獨特魅力,武術文化的傳承自然可以實現。另一方面,在武術文化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例如對年齡較小的學生,由於其活潑好動,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記憶力、理解力和注意力等有待提高,所以武術教師在文化教育過程中,需要以淺顯武術為主,教授學生基本的武術儀態和武德等,注重講解武術文化的歷史淵源,讓學生從小熱愛武術,對學習武術充滿濃厚興趣。
4、培養專業的武術教師
武術教師不僅需要豐富的教學 經驗 和良好的教學技巧,而且需要有深厚的武術造詣,了解武術文化的歷史與精粹,可以在武術教育中完成傳承武術文化的重任。因此,在培養武術教師時,需要將武術修為和武術教育相結合,切不可厚此薄彼。一方面,對武術學校和體育院校的學生,由於對武術理解和武術造詣有限,需要注重培養其武術教學的能力,讓學生了解武術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學習,並強化其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在實踐過程中提高教學能力和完善武術知識結構。另一方面,在教學前線的武術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是對武術理念的發展和武術教育的要求認識有限,教學手段和教學較為單一,需要對其進行武術新理念的再教育,使其做到與時俱進,滿足現代武術教育和武術文化傳承的要求。
5、擴大習武的人數
⑵ 如何傳承中華武術,弘揚傳統文化
承中華武術,弘揚傳統文化,首先選擇優秀的拳術進行宣傳。
中國武術的宣傳,首先要進行選擇優良的拳種進行改騙,以便適應現代快節奏的生活,適宜初學者的練習,要把傳統文化的禮儀、育人思想,貫穿在習練武術的過程。以便家長、校園、社會認同,不能單一習練格鬥,忽視文化。
⑶ 根據武術專項的學習和現在社會的發展,論述一下中國武術未來應如何傳承和發展
你好。
在武術的發展歷史中,其體現出以下的幾個特點:
一、技擊性。在古代,武術主要是一戰爭為載體,在人與人的拼殺之間體現出來。人們練習武術是為了在戰爭中達到自保,同時有能消滅敵人的目的,其對抗激烈,更體現出弱肉強食的時代特徵。所以武術的攻防技擊性始終貫穿著整個時代。隨著人們對武術中搏擊方法和器械的使用方法的認識加深,武術動作的花樣逐漸增多。其成套的技擊動作便體現出美感,更有表演藝術效果,但是武術的根本特點——技擊性未變。
二、健身性。隨著火器在戰爭中地位的提升,武術的健身功能便表現得更突出。特別是在現代,武術作為一種健身手段隨處可見。例如太極拳根據陰陽原理編成的,可以達到人體腑臟經絡功能的協調有序,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再如形意五拳則是根據人的臟腑與五行相配的五行學說,認為崩拳其氣發於肝,可練肝;炮拳其氣發於心,可練心;橫拳其氣發於脾,可練脾;劈拳其氣發於腑,可練肺;鑽拳其氣發於腎,可練腎。
三、哲理性。天人合一的觀念是道家哲學本體論的一種表現,卻是中國武術的指導思想,因此其具有很強的哲理習慣。武術練功要求按不同的季節、時辰、時令等,根據自然界和人體機能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練功的目的。如孫福全《八卦掌》藉助天地之氣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節不同練不同的功法等。此外,從"天人合一"思想引發出"圓"與"空"的觀念,是人對天地自然特色的領悟,因而也是動功最佳方式與境界。圓則靈活多變,空則輕靈無阻,圓而又空則做到活潑自如,循環不息。故不少拳種以圓、空為基本架式與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極拳等均以圓、空為技擊特色。
四、娛樂性。中國武術早在奴隸社會就進入娛樂文化的領域。千百年來,武術以其獨特鮮明的娛樂性體現在社會各階層的文化生活中。人們從習武中不單獲得身心的愉快,並在社會大眾中得到發展;而且人們從對武術的觀賞中獲得藝術的享受,武術與戲曲、舞蹈、雜技、文學、影視等文藝形式的結合表演,均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達到娛樂的方法也越來越新奇,因而通過自身對武術的習練以達到自娛性為目的的日漸減少,而以武術的觀賞為娛樂目的的情況,則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演變及人們對武術的健身、防身實用價值認識的提高而大為增多。這種由個體向群體、由封閉向開放方向發展的武術娛樂性文化特徵的轉變,亦是很有利於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的。
五、可創新性。由於中國武術的向外傳播和推廣,對國外的一些項目如日本的柔道,泰國的泰拳,韓國的跆拳道都有很大的影響,它們都受到過武術的啟發,在中國武術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而產生。
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文化與世界體育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它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大眾體育、哲學、美學、醫學、語言、文化藝術等世界體育文化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已逐步形成獨立的、龐大的文化體系--武術文化。事實證明,武術是最能適應人類發展趨勢的,從而也容易成為世界人民熱烈追求的未來體育文化。因此武術走向國際化已成為發展趨勢。
為了加快武術走向世界,必須將分內的事作好,也可以說是武術在國內的發展趨勢。
1.把式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武術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傳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種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教育。我國雖已從60年代開始,就把武術列入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但實踐並不成功,武術教育很開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術在學校體育的地位很低,武術師資嚴重不足。為了扭轉這種落後狀態,首先要確立武術的應的地位,把武術作為受教育者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樹立武術教育的長遠目標,使武術成為國家的體育文化體系,逐步把武術納入完善的正規教育體系,成為大、中、小學和軍事訓練必不可少的體育內容,使每個學生和每個戰士都懂得武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在學校和社會的普及。
2.套落運動與技擊運動同時並舉。套路演練、技術格鬥這兩種武術運動形式都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都應繼承和發展。中國武術今後的發展,應採取套路運動與技擊運動同時並舉的方針,在積極發展套路形式的同時,加強技擊格鬥的研究,走國內普及、國際推廣的道路。
3.技術更全面,規則更合理。在武術散手、推手等對抗性項目中,許多武術格鬥的技擊方法還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今後應在技術傳統化、規則合理化,器材服裝民族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以能早日列入奧運會或世界運動會的競賽項目。武術套路形式的今後發展,則應努力做到:動作套路規范化、理論科學化、訓練系統化、競賽制度化。
4.成為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武術講究「習武以德為先」,重視尚武崇德的精神,因此,習武之人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以武術為修德的手段會成為武術發展的趨勢。
5.社會上會出現更多的武館。當今社會上有很多的跆拳道館、柔道館,而武術館很少見,難道外國「武術」比中國武術更吃香?相信隨著武術在學校教育和社會上的推廣,或許更多的人會選擇武館。
6.武打鏡頭在電影中會更多出現。影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不小的影響,特別是那些武打明星如李小龍、成龍、李連傑和電影中各種著名的角色如霍元甲等,對武術走向世界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同時,外國電影里也融入了更多的中國功夫,如《終極鬥士》,將中國散打也搬上和熒屏。
7.發展國際武術聯合會會員。上屆釜山亞運會,共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武術比賽,這說明武術運動在亞洲已經非常普及。現在,國際武術聯合會有90個會員協會,並且是國際奧委會所承認的35個單項聯合會之一。
8.中國武術必將入圍奧運會比賽項目。目前可以說中國武術已經具備了「入奧」的基礎和條件。目前的問題是,武術界自身的改革較慢,特別是在競賽規則、套路編排等方面,與國際奧委會的設項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但隨著其不斷的完善,相信最終會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中國武術發展的總的趨勢是走向世界,相信在中國人民的努力和其他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武術會真正走向世界,讓世界人民共同分享。
若有幫助,請樓主採納!
⑷ 作為中國五千年文化的代表,如何才能復興中國武術
如果要宣傳武術文化,復興中華武術。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目標,需要很長時間慢慢積累。最關鍵的就是要提高全民參與度。
明星效應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就好像現在新興的行業,主播和電競選手。一個出圈的明星對行業的帶動性是非常巨大的。這樣就會使很多喜歡他的粉絲愛屋及烏,喜歡上武術這項運動,從事這項運動。也可以利用明星效應對武術做推廣。但是,千萬不要過度誇大武術的作用,像一些大師雖然也很紅,但是口碑非常差,對宣傳武術文化,復興中華武術並不會起到好的作用。
中華武術是充滿魅力的一項運動,也是我們重要的傳統文化。希望之後武術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廣,讓更多的人認識武術,愛上武術,傳承武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