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發生哪些

中國發生哪些

發布時間:2023-08-23 19:34:54

① 中國發生了什麼變化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有: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四;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達到小康;國防科技長足進步;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文化氛圍空前自由活躍;法制社會進一步完善.這些變化歸根揭底是由於以下幾點:

一、新時代的新特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981年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現在,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同時,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二、新時代的新目標: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報告提出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黨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目前,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三、新時代的新使命: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這一目標,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為實現偉大夢想,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② 中國發生過哪些事變

1、皖南事變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指使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名義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和新四軍葉挺、項英,強令將在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於1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復電何應欽、白崇禧,據理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為顧全大局,仍答應將皖南新四軍部隊開赴長江以北。而蔣介石對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9千餘人,在葉挺、項英率領下開始北移。1月6日,當部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

新四軍英勇抗擊,激戰7晝夜,終因眾寡懸殊, 彈盡糧絕,除傅秋濤率2000餘人分散突圍外,少數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圍後遇難,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2、玄武門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3、靖難之變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准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 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於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4、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5、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③ 近30年來中國發生過哪些重大的自然災害

1、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

地震敏伍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2、汶川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 里氏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緩吵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3、玉樹地震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發生在7點49分,地震震中位於市區附近。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青海玉樹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國務院決定,2010年4月21日舉行全國哀悼活動,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截至2010年5月30日18時,經青海省民政廳、公安廳和玉樹州政府按相關程序規定核准,玉樹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難,其中已確認身份2687人,無名屍體11具,失蹤270人。

已確認身份的遇難人員:男性1290人,女性1397人;青海玉樹籍2537人,省內非玉樹籍54人,外省籍96人(含香港籍貫1人);遇難學生199人。

4、1998特大洪水

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擾拿侍、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

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5、駐馬店水庫潰壩事件

1975年8月,由於超強台風蓮娜導致的特大暴雨引發淮河上游大洪水,河南省駐馬店地區包括兩座大型水庫在內的數十座水庫漫頂垮壩。

石漫灘、田崗水庫垮壩,澧河決口,流域內洪峰齊壓駐馬店全區,老王坡蓄洪區相繼決口。

8月8日1時,駐馬店地區板橋水庫漫溢垮壩,六億多立方洪水,五丈多高的洪峰咆哮而下,同期竹溝中型水庫垮壩,薄山水庫漫溢,及58座小型水庫在短短數小時間相繼垮壩潰決。

河南省有29個縣市、1100萬人受災,傷亡慘重,1700萬畝農田被淹,其中1100萬畝農田受到毀滅性的災害,倒塌房屋596萬間,沖走耕畜30.23萬頭,豬72萬頭。

縱貫中國南北的京廣線被沖毀102公里,中斷行車18天,影響運輸48天,直接經濟損失近百億元,史稱「75.8」大洪水。

④ 中國發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秦滅六國之戰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鏟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2、東漢統一戰爭

東漢統一戰爭是指東漢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光武帝劉秀削平關東、關中、隴右、蜀中等地的割據勢力,再次完成統一全國大業的戰爭。

建武六年(30年)二月,殺董憲於朐縣,奪占東海之地。關東各割據勢力相繼被劉秀擊破。建武十二年(36年)滅蜀。 戰爭先後經歷了平定關東、攻佔關中、並隴滅蜀幾個主要階段。堪稱為中國古代封建統一戰爭中的一個範例。

3、北魏統一北方之戰

北魏統一北方,是在十六國之時諸侯紛爭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它雖然面臨諸多對手,情況復雜多變,但能審勢度勢,確定先後打擊的目標,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所建。鮮卑拓跋部原居於今東北興安嶺一帶,後漸南遷至蒙古草原,以「射獵為業」,靠游牧為生。東晉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領什翼犍稱代王,建代國,都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一帶)。後為前秦苻堅所滅。

北魏登國元年(386年),什翼犍之孫拓跋珪繼稱代王,不久改國號為魏,制定典章,重建國家,史稱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皇始元年(396年)八月,拓跋珪敗北燕,佔有今山西、河北地 區,同時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在漢族先進文化的影響下,進入中原的拓跋部, 實行「分土定居」,開始由游牧經濟轉向農業經濟,並引用漢人士族,建立封建制度,開始了由原始末期的家長奴隸制飛躍向封建制的發展過程。

拓跋珪死後,長子明元帝拓跋嗣繼位,嗣死,其子拓跋燾即位,是為世祖太武帝, 於時開始了統一北方的戰爭。

4、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5、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⑤ 近三十年來中國發生過哪些重大的自然災害

1、1998特大洪水

1998年洪水,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後,20世紀發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樣是150年來最嚴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據初步統計,包括受災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四省,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2、2002年非典

非典期間中國大陸多間大學的正常教學進度被打亂,北京市的中小學全面停課,不過6月舉行的全國高考並沒有延後舉行。

全國很多省市都實行了中小學全面停課,很多地區改變了以往的考試執行順序以適應特殊時期,如北京採用了等分數揭曉後再填報志願的順序,而導致出現了嚴重的「扎堆」現象,從而導致了復讀人數的大幅上升,但另一方面,則保證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招生。

北京的北方交通大學(慧數肢現名北京交通大學)是最著名的隔離大學。但很多高校的學生都離校返鄉,隔離政策執行得不是很徹底。

SARS高峰時期,中國各級黨政機關顯示了驚人的動員力量,深入到農村基層社區。

這時以村為單位的傳統社會力量發揮了作用:所有外村人員不得進村,本村在外打工返鄉人員也被擋在村外,直到前世觀察期滿才能回村。

SARS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到四川農村視察防疫執行情況,因為中央政府最擔心在廣東一帶打工的四川等內地省份農民工返鄉傳播疫情。因為防範措施得力,四川的疫情沒有廣東和北方的北京、山西、內蒙古嚴重。

3、2008年中國雪災

2008年中國南方雪災是指自2008年1月3日起在中國發生的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

中國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

截至2月24日,因災死亡129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78億畝,成災8764萬畝,絕收2536萬畝;

倒塌房屋48.5萬間,損壞房屋168.6萬間;

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人民幣。森林受損面積近2.79億畝,3萬只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雪災中凍死或凍傷;

受災人口已超過1億。其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和貴州等7個畢配省份受災最為嚴重。

4、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發生於北京時間(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震局的數據,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級里氏震級達8.0Ms、矩震級達8.3Mw(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矩震級為7.9Mw),地震烈度達到11度。

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確認共環繞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其中,極重災區共10個縣(市),較重災區共41個縣(市),一般災區共186個縣(市)。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5、3·30木里縣森林火災

2019年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著火點在海拔3800米左右,地形復雜、坡陡谷深,交通、通訊不便。

截至2019年4月4日15時15分,這次森林火災已確認遇難31人。

4月5日,火災確認為雷擊火,整個火場得到全面控制,已無蔓延危險,火場總過火面積約20公頃,經前方指揮部研判,決定銷號。

4月7日,四川涼山木里火場出現復燃,越西縣、冕寧縣發生森林火災。

2019年4月1日,為哀悼遇難的撲火人員,應急管理部官網首次變灰。

4月3日,西昌市人民政府決定,2019年4月4日為哀悼日,全市范圍停止一切公共娛樂活動;

4月4日,西昌市和木里縣降半旗誌哀,30位救火英雄中27名消防員被追記一等功,11人被追認為共產黨員;3名干群被評定為烈士。

⑥ 中國經歷了哪些重大事變

1、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武昌起義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辛亥革命。

2、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勝強權」慶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所謂的「公理戰勝強權」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北京的學生紛紛罷課,組織演講、宣傳,隨後天津、上海、廣州、南京、杭州、武漢、濟南的學生、工人也給予支持。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3、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4、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

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 。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 。這一戰役揭開了戰略決戰的序幕 。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5、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准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⑦ 中國近代發生過哪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1、袁世凱復辟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復辟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並下令廢除民國紀元,改民國5年(1916年)為「游如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

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對德和會,決定由日本繼承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中國是參加對德宣戰的戰勝國之一,但北洋軍閥政府卻准備接受這個決定。這次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閱讀全文

與中國發生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話歌曲親愛的你在哪裡 瀏覽:380
辦理越南遊戲版號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380
印度為什麼叫文化樂園 瀏覽:844
有哪些食用油為中國的 瀏覽:783
印尼人最喜歡什麼動物 瀏覽:757
中國到義大利飛機怎麼坐 瀏覽:884
激光中國風冰箱貼有哪些種類 瀏覽:412
北海哪裡有印尼5號魷魚批發 瀏覽:689
越南大米604怎麼樣 瀏覽:264
印度洋一斤多少魚 瀏覽:139
越南商鋪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887
中國的多少人口是世界第一 瀏覽:169
越南升旗儀式是什麼 瀏覽:278
伊朗的氣溫現在多少度 瀏覽:965
越南河內有多少年歷史 瀏覽:168
安來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663
養印尼虎配什麼顏色的燈光好 瀏覽:195
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哪個好 瀏覽:773
義大利面用什麼酒好吃 瀏覽:195
在哪裡買正宗的義大利小提琴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