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緬甸政府軍為什麼一直無法擺平緬北的武裝勢力中國對他們之間的這些沖突持什麼態度
原因分析:
一、緬甸軍政府方面:
1、目的。加強中央政府對特區的控制力,解決地方武裝割據的問題,爭取以丹瑞為首的軍政府勢力在2010年大選中贏得優勢。在1989年協議中果敢作為高度自治的特區,他們可保持現有武裝力量和管轄地盤,緬政府向他們提供部分經費及其他物資援助,並給予了開發礦產、森林資源,開放邊境口岸和減免進出口稅收等特權。從文化、經濟各方面來說,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麼兩樣:用的是人民幣,說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連座機也是雲南區號,果敢近15萬人的生活必需品全靠從中國進口。現實地說除去外交和戰爭權,相當於一個國中之國,而且與鄰國簡直渾然一體。這個特區沒有給中央政府帶來什麼好處,世界上不存在哪一個中央政府永遠容忍這樣的特區(即使簽有協議)。
2、時機。緬甸進入大選,國內反對派勢力的活動,對軍政府當局形成很大的壓力,以加入由政府控制的邊境安全部隊為條件招安,避免果敢當局對大選造成影響,同時轉移國內國際對緬甸政治矛盾的注意力。最為關鍵的是果敢同盟軍內部近來爆發內斗,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希望推翻彭家聲(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而且在軍事行動之後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善後。
3、實力。近年來緬甸與少數民族武裝妥協贏得和平發展機會,在經濟的帶動下軍事實力有一定的增長,武器裝備得以部分更新。
二、果敢特區方面:
1、內因:緬北長期以來一直是經濟落後地區,2002年底,順應時代潮流加上中國的援助,果敢根除了罌粟種植。通過邊貿和文化交流,果敢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作為「一個國中之國」,特區政府領導當然不會讓中央政府幹預分享自己的權利。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利益的分配容易出現問題,彭家聲在果敢影響很大,在果敢做生意的人要按所從事行業和大小都交納一定數額給他,無疑這引起其他領導層人員的不滿。
2、實力對比及環境。果敢同盟軍常年和政府軍周旋,擁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在同盟軍內部分裂,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的情況下,在天時、人和方面喪失優勢,而地利在熟悉當地環境的叛將帶領下,政府軍並非出於劣勢,而且由於分裂在兵員人數、士氣方面的不利影響,彭家聲的同盟軍只能避過政府軍鋒芒撤進山區,保存實力等待外部斡旋。利用東南亞國家和周邊的壓力和中國不希望出現邊境動盪和保護華人利益影響軍政府舉行談判,盡量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
『貳』 中國為什麼不幫果敢
中國不會出普京,果敢不會變克里米亞,漢人不是俄羅斯人也不是猶太人,漢人沒有強烈的漢族意識,一盤散沙,相互拆台內耗,所以蒙古滿洲當年能以幾十萬人的部族征服幾千萬漢人,所以陝甘回變能某族以少屠多;所以河南山東的回民做為少數族群卻在回漢沖突中居於優勢,當地漢人總是吃虧。
1897年我大清簽訂《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把果敢割讓給英屬緬甸。後來新中國建國初期中緬邊界談判,周 總 理做主把果敢、南坎等爭議地區大多讓給緬甸,當時被譽為「新中國處理邊界領土爭端的典範」,可謂「舊思路」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