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日本人稱呼我們中國,一張口就叫老大帝國,再張口還是叫老大帝國。
完整句為:"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
答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意思是:不!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在我的心目中只有一個少年中國存在。
文學賞析:
《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的代表作之一,是當時發表在《清議報》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響頗大,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政論文,作者站在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上,在文中將封建古老的中國與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國作了鮮明的對比,極力贊揚少年勇於改革的精神,鼓勵人們肩負起建設少年中國的重任。
表達了要求祖國繁榮富強的願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被公認為梁啟超著作中思想意義最積極,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視為自己「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⑵ 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稱呼主要有以下幾種:
根據國號來稱呼:
例如:唐朝時期稱呼中國人為「唐人」,明朝時期為「明國人」,清朝時期為「清國人」。
支那:
中國秦朝時期因為國力強盛而聲名遠播,國號「秦(Qin)」也經由印度傳向西方,這個過程中「Qin」的發音幾經變遷(梵語:Thin・Chin,拉丁語:Sinae,英語:China,法語:Chine)。日本在二戰之前已經全盤西化,對中國的稱呼也沿用西方,將「Sinae」譯為「支那」。
「支那」一詞最初沒有蔑視中國的含義,是隨著中國的衰弱、日本的強大,以及日本軍國主義對內仇視教育,逐步變成了對中國的蔑稱。
中國:
二戰後,在中華民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日本政府禁止使用「支那」的稱呼,改為「中華民國」或「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因為簡稱也是「中國」,所以這一稱呼沿用至今。
⑶ 日本人一般怎麼稱呼中國人的名字
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蔑稱。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失敗後,長久以來一直把中國尊為上國的日本人,在震驚之餘大為陶醉。從此,「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帶上了戰勝者對於失敗者的輕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據駐華公使的提議商定:日本政府今後均以「支那」呼稱中國。對此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憤怒。1930年,國民政府還照會日本: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直到日本戰敗後,應中國代表團的要求,盟國最高司令部經過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故於1946年責令日本外務省不要再使用「支那」稱呼中國。
,「支那」起源於印度。印度古代人稱中國為「chini」,據說是來自「秦」的音譯,中國從印度引進梵文佛經以後,要把佛經譯為漢文,於是高僧按照音譯把chini就翻譯成「支那」。同為印歐語系的古羅馬稱中國為Sinoa,後來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來自這個語源
「支那」和葡萄牙語、荷蘭語、德語、英語中的China以及法語中的Chine等皆起源於梵語Ci^na—stha^ na之說,也已為學界公認。古代希臘、羅馬等國對我國的稱呼,除了有繒絹之義轉化來的Serice(塞里斯)外,還有與支那同源的Sin, Thin,或 Sinai, Thinai
1,在明治維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一詞稱呼中國,日本書中常見的中國稱謂乃是「漢」、「漢土」、「唐土」、「中土」、「中國」或者以相應朝代的名稱稱呼中國,如隋等。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不忿叫我國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國,為了培養大和民族的優越感,一改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稱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⑷ 請教,日本人,稱呼中國人,什麼呢
人人平等,當然是叫中國人了
⑸ 我們稱自己的國家叫中國,美國稱我們國家叫CHINA,美國稱日本Japan,那麼我想問下日本稱中國什
日本人叫中國為ちゅうごく,發音和中文很像,我在美國語言學校里日本同學都這樣說,支那人是一種侮辱性稱呼現在已經沒有日本人用了(當然少數日本人還是會這樣),大多數美國人喜歡稱自己國家為United states, 有時候會用America.日本人稱自己國家就是にほん,就是日本和中國人稱自己國家一樣。我韓國同學比較多,韓國人稱中國也叫중국,發音是極為相似的。韓國人在書面上寫自己國家時喜歡用全稱,大韓民國대한민국。但是我覺得我們中國人好像不喜歡用全稱還稱呼自己的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我感覺和美國人是有區別的,United States 是美國的全稱也可以是官方稱呼,America是比較平常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