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人說的有五千年歷史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著5000年的歷史。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歷史都懷有一顆崇拜的心。在他們的眼裡,中國文化雖然古老,但卻有很多價值。古代以來,中國生產了很多的瓷器,還有茶葉,而西方的瓷器也是效仿我們中國的。
中國經歷了由古代到近代到現代的歷程,在這5000年中,中國人民頑強不息,為了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中國人古代發明了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在醫學方面有李時珍的文草剛木,有華佗記載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雖然很古老,但是,他卻給中國和一些西方國家帶來了一定的歷史借鑒作用。
在外國人看來,中國是比較古老的。可能對中國的認知還缺乏一定的認識。但是現代的,很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是較尊崇的。學習中國的禮志信,在外國開設孔子學院,學習中國的語言,另外還有一些外國人在研究中國的歷史。
2. 在外國歷史教科書中是怎樣描述中國歷史的
德國:
中國歷史最早是出現在小學課本上,重點寫的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所以德國的孩子們,從小便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神秘國家。
俄羅斯:
對於中國的歷史,俄羅斯的教科書都記錄的非常詳細。但是到了滿清的時候,俄國的筆墨開始加重了。特別是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還有被割讓的土地,這一方面被著重描寫了。
日本:
《世界歷史》是日本國中的必修課程。這本書對中國古代的貢獻也有詳細的記載,如四大發明、科舉制度等。並著重敘述了唐代對日本的影響。但是到了清朝就開始有批判的色彩了,用大量筆墨寫到滿清皇帝的昏庸無能,到了民國時期,特別是侵華戰爭,則是一帶而過,對於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隻字不提。
韓國:
韓國在教科書里頻繁篡改歷史。例如,我國的四大發明,全世界都知道是我國擁有的四大發明,韓國人說這是我們與中國的共同努力才發明出來的,而且之前也說端午節是發源於韓國。
(2)外國如何看待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3. 看看外國人怎麼看待中國歷史
美國人對中國歷史的了解可以如此劃分:
A)專家,研究中國歷史的研究生和學者, 當然了解中國歷史最深的外國,但專家在歷史領域之內也有自己上場的部分,比如說明朝歷史專家可能不太懂漢朝歷史。
B)住在中國或其他對中國感興趣的外國人,看過一些資料,對中國歷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沒有專家那麼一個程度
C)受過良好綜合教育的普通美國人,應該對中國歷史了解一些重要人物和事情,因為在學校曾經學過,但對中國沒有太多具體的了解。
D)除了長城,什麼都不知道
4. 外國人是怎樣評價中國歷史的
1、外國人的普遍觀點:
(1)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最讓其羨慕的是中國歷史延綿五千歷史,沒有中斷過;
(2)中國歷史,特別是古代史輝煌燦爛。如漢唐的絲綢之路、明朝鄭和下西洋、四大發明、中國的瓷器、絲綢在外國人眼中都是值得羨慕的財產;
(3)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禮儀之邦。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文化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出三綱五常。因此中華文化禮義廉恥盛行。特別是宋朝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後禮儀思想進一步升華;
(4)羨慕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儒家思想,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唐詩、宋詞、元曲備受外國青睞,京劇、戲曲也受到外國人民歡迎。
5. 中國在古代是超級強國嗎古代中國是老外的眼中是怎樣的
還有個閱讀中國歷史17年的外國友人就回答得比較扎心了,他說道:中國機會在每個歷史時期都是全球超級大國,但是唯一一個羞辱的世紀就是1850年到1949年。確實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了後續將近百年的社會動盪、外強入侵,這段屈辱史,不用外國人提醒,我們都記得。
6. 國外史學家是怎麼看待中國古代史的與中國史學家有什麼分歧求精彩回答!
國外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專家有一個單獨的稱謂:漢學家。
一般來說,歐美等漢學家對中國歷史研究不深,主要代表人物是費正清,著有《劍橋中國史》,被西方史學界譽為經典著作,不過就我們看來,很多內容,尤其是古代史部門,幾乎就是面向西方普通讀者的科普著作,要說有什麼深度,似乎並不怎麼深,倒是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很獨特。
日本漢學家,以及歐美等國的華裔、亞裔漢學家對中國歷史研究很深,基本上和中國本國歷史研究差不多了。
要說分歧嘛,其實並不算很多。比如:
1、西方主流史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全部是由非洲發源的,幾百萬年歷史中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史學家有些也認可這個觀點,有些認為人類發源是多源,不見得全來自非洲。
2、西方史學家普遍不承認中國的夏朝,中國史學家多認為夏朝,或者至少是「先商」文明是存在的,主要的依據是二里頭文化遺址。因此,西方史學界認為中國的文明史應該是3000年,而非我們說的5000年。
3、西方史學界有種觀點,認為上古時期,中國和西亞交往頻繁度大於我們的想像,比如中國的青銅器、陶器、雕塑都有可能深受中亞游牧民族影響,甚至認為周人可能和中亞的游牧民族有密切的血緣關系,但中國史學界基本不承認這一點。
4、對於元朝,即便在外國漢學家中也有爭議,元朝到底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王朝,還是外來的蒙古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