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撤離中國的外資

如何撤離中國的外資

發布時間:2023-09-04 16:25:07

Ⅰ 如何看待中國製造業部分外資撤離

外資撤離的深層次原因解析

(一)從宏觀層面看,全球經濟正處於後危機時代的緩慢復甦期,市場需求明顯放緩。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從貿易增長看,2003年以來全球商品和服務出口增速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受2008 年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全球商品和服務出口出現了負增長,隨後兩年受到較低基數因素影響增速重回兩位數,但2012年隨即保持在 1.5%的低增速區間,進口增速僅為 1.3%。

(二)從微觀層面看,部分企業自身競爭力明顯減弱,導致企業收縮生產規模。

當前,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加速普及,製造業網路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的趨勢逐漸顯現。在本輪工業革命浪潮中,不少製造業昔日巨頭由於未能及時跟進,已經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例如諾基亞、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就被出售。與此同時,松下、夏普等企業撤離中國的生產能力絕大多數屬於低端製造領域,而我國本土企業競爭能力已經較強,這種情況下外企的盈利空間和市場競爭能力都明顯下降,受利益驅動的企業必然要轉移生產能力,重新配置資源。

(三)從戰略角度看,部分發達國家通過制定各項政策來鼓勵先進製造業迴流。

2008年的經濟危機促使不少發達國家更加意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性作用,美、英、日等國家紛紛推出製造業回歸戰略,以求其製造業重振。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發達國家計劃將先進製造業轉移至本國進行生產,不僅保證了較高的產業附加值,而且也維持了較強的研發創新實力,同時還帶動了本地就業。當前,全球正處於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中,發達國家制定的製造業回歸戰略意圖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奪戰略制高點,樹立長遠的競爭優勢。

(四)從發展規律看,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土地、勞動、資金等要素成本剛性上漲,加速了產業梯度轉移從經濟學的一般規律出發,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土地、勞動、資金等要素成本不斷攀升,產業將從成本較高的發達地區逐漸轉移至相對較低的欠發達地區。例如,當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部分產業就逐步向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東南亞部分國家轉移,這既符合資本的逐利性,也實現了資源效用的最大化。

從地區發展階段看,一般會經歷生產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創新驅動和財富驅動四個階段,即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部分地區在享受到後發優勢實現快速發展後,必然會經歷低端產業向外轉移的過程,從而步入創新和財富驅動的高級階段。

此外,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能迴避。從發展方式看,以重化工和房地產為代表的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特別是低效益的增長模式導致結構性問題不斷顯現。從發展環境看,我國已經走過了簡單的擴大再生產環節,而保護技術創新成果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各項體制機制仍不完善,與結構優化的要求和產業層次水平不相匹配。綜合來看,本輪外資的部分撤離,主因是在於外部環境變化和發展階段轉換,輔因則是內部發展方式的不合理和發展環境的不完善。

外資撤離事件引發的思考

(一)從短期看,應密切跟蹤動向,規避大規模撤資風險。首先,要密切跟蹤本輪外資撤離進展,建議分行業、分區域監測外資企業運行情況和供應鏈異動情況,實時匯總,並對可能產生的工業經濟運行風險進行預判。其次,要針對重點地區展開專項調研工作,了解外資撤資的深層次原因,協助提供針對轉股、資產處置、就業安置等問題的決策參考。最後,建議完善外資企業破產清算的相關法律法規,避免由撤資尤其是非正常撤資帶來的風險,以及可能給供應商和員工帶來的連帶風險。

(二)從長遠看,應加快產業升級,振興製造業。首先,要加快國家層面製造業發展戰略的出台和落實,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製造業的發展,並做好相應的政策、資金和技術儲備,以提振實體經濟的信心;其次,針對國內產業轉移趨勢,給予中西部地區交通、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通過投資硬環境的打造,將資金向中西部地區引導;最後,針對經歷了「騰籠換鳥」的廣東、江蘇、浙江等東部地區,要依託自貿區、港口、歐洲干線等區位交通優勢,加快高端製造業的生產布局,加大產品設計能力建設,加強數字化工廠改造,通過技術、產品和生產方式的轉變提振製造業。

(三)從外部考慮,應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外資利用效益。首先,逐步放開一般製造業,放寬對投資領域的限制,通過新市場吸引新的海外投資進入,實現FDI 的基本平衡;其次,探索除投資建廠之外的其它投資渠道和方式,降低外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行業等領域的投資門檻,並鼓勵外資企業技術入股本土企業或與本土企業共建研發中心,提供滿足本土需求的高質量產品,實現外資的高效利用;最後,要加緊完善和出台新《外商投資法》,同時加快有關知識產權保護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體制機制建設,為外資營造好的環境。

(四)從內在考慮,應多措並舉,提升本土企業實力。首先,支持本土企業做強。要充分利用好外資撤離的市場真空,梳理產業鏈,掌握重點領域的話語權,並解決遺留問題,建議政府對於有效銜接原有供應鏈、解決就業等問題的企業或項目,給予稅收等優惠支持。其次,支持本土企業走出去。一方面是參與全球市場的競爭,搶占因外資撤離帶來的海外市場缺失;另一方面,鼓勵製造型企業在海外建廠,尋找生產要素的相對窪地。建議政府在法律保障、配套金融政策、海外投資保險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並鼓勵有關國際政策和法律研究、海外投資咨詢等相關服務業的發展。

Ⅱ 發改委如何回應中國現外資撤離潮現象傳聞

現在社會上一些聲音,中國出現了外資的撤離潮,而且也有一些外資在抱怨說在中國吸引外資的環境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發改委回應稱: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在對外投資方面,中國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實現合作共贏,這是沒有改變的。到2016年底,我國累計對外投資1.36萬億美元,在境外設立企業3.72萬家,2016年投資額1962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存量居世界第六位。十九大報告就對外投資也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和生產服務網路。在對外投資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導企業規范有效地開展對外投資經營。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更好的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防範和應對境外投資遇到的各種風險。同時,我們還在積極推進境外投資條例的立法工作,促進境外投資持續健康發展。前三季度中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780億美元,降幅在收窄,結構趨於優化,房地產、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沒有新增項目。

最後,我們將按照十九大報告的要求,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原則是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國際慣例、政府引導,充分發揮我國和有關國家的各自優勢,實現互利共贏。

Ⅲ 各國撤出中國企業名單

各國撤出中國企業名單,具體如下:

東芝企業在日本非常出名,屬於家電行業中的領頭羊。當初東芝企業看中我國具有廣大的消費市場,於是來到中國設立分公司。如今已有30年左右,東芝企業的總部設在大連。內行人將這裡面的原因揭曉出來,其實就是因為我國的製造業在不斷地發展。

其實主要是東芝企業如今在中國的整體銷售狀況已經遠遠不如從前,換句話說就是已卜基經賣不動了。我國的製造業型圓謹在不斷地發展,擠壓原本屬於東芝企業的市場。如果說東芝能夠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腔橋問題,不斷加以改善或許還能在我國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畢竟我國的市場擁有極其強大的包容性。

其他的方面

日韓企業之所以會壯士斷腕,選擇放棄中國的市場,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無法適應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當初他們進入我國時,新企業在市場中所佔據的份額不大,在他們剛剛進入中國之後就快速占據市場份額。

在我國的製造業不斷發展,包括大量的國產品牌興起。這些國產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日益增強,而日韓企業的發展卻跟不上我國市場的變更速度。市場份額受到影響,再加上我國此前對於這些外資企業的福利政策大多已經到期。

Ⅳ 國外熱錢在中國如何流動並撤出會帶來什麼後果

人民幣匯率連續多天貶值,外匯占款總額出現連續兩個月負增長(詳見昨日B44版),讓市場驚呼「熱錢」正在撤出中國,市場擔心外資撤出中國。其實,外資「熱錢」是否真的正在撤出中國不能僅憑簡單的現象下結論,還得進一步觀察;外匯占款減少是不是「熱錢」撤離導致也不一定,外匯占款負增長可能是外資流出也可能是內資外流。

首先,近期人民幣連續多天貶值,並非人民幣匯價逆轉,也非由持續升值轉向為全面貶值。

在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下,在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而無法真正形成有效市場匯價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的均衡價格無法確定,有效匯率到底在哪裡是相當不確定的。由於匯率是國家之間的一種利益調整手段,因此政府應以國家利益為前提保證匯率穩定,而不是任由國際市場投資者的預期來決定匯率價格。

最近,國際市場投資者做空人民幣,盡管有國際經濟環境變壞、國內經濟增速有下行風險等原因,但這僅是國際上的投資者對未來中國經濟的一種看法或預期。實際上,中國經濟所發生的事情是否如此是不確定的。早在1997年,當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國際上同樣流行兩本書《中國經濟崩潰》和《中國金融體系崩塌》,但實際上,不僅中國經濟及金融市場沒有崩潰,經濟反而快速崛起。因此,面對國際投資者或對沖基金做空中國之舉,一方面政府要研究與分析這種做空的理由、市場與工具,調整我們的經濟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還得做好准備,如果外國對沖基金一定要對賭人民幣匯率貶值而大獲其利,政府也就要主動出擊,把這種對賭打得血本無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民幣匯率真正穩定,並讓有效的人民幣匯率機制逐漸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外資「熱錢」也就不急於流出中國了。

其次,對於外匯占款的負增長,原因可能是出口增速放緩導致外貿順差減少、外國直接投資下降,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價格下跌、外國市場做空中國資金外流等,但這些不會是主因。因為在全球市場風高浪急及中國經濟增長仍好於其他市場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風險即使再高,也低於其他市場。

經有關研究所調查發現,資金流出更多的是國內資金而不是所謂的外資「熱錢」。首先,由於我國採取的是結售匯制度,在人民幣匯率近來的貶值預期下,國內居民和企業結售匯意願下降,他們寧可持有外匯而不結算成人民幣。這自然會讓外匯占款減少。其次,所謂的「熱錢」流動,應該包括國內居民移民海外將財富流到海外及他們的人民幣以外的投資,一些灰色收入通過各種途徑調到海外,以及近年來利用炒房獲得暴利但預期房價回落的投資者將其獲利調往境外。第三,外國居民將在國內賺取的錢匯出、進出口貿易公司通過或合法或非法的途徑把利潤流出、甚至於透過公費旅遊將資金流向澳門等。總體上來看,最近外匯占款的增長減少,主要是本土資金流向發生了較大變化,而不是所謂外資「熱錢」撤出。

其實,當短期的人民幣匯率變化改變單邊升值的態勢,影響到外匯資金轉變流向,對我國並非全是壞事。因為,當前外匯占款的減少更多的是由於本國資金流向改變。這種變化是符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方向的,也是符合中國減少貿易順差、促進進出口平衡的政策目標的。同時,它也有利於減緩外匯儲備積累。

不過,密切關注這種資金流向變化,加強對這些資金流向的監管,還是應該重視的,尤其是外匯占款負增長對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中金公司研究表明,過去十年外匯占款一直是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從而使得央行不得不通過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來控制過量的流動性。而當前外匯占款負增長的出現,將改變這一態勢。這不僅要求存款准備金率逐漸下調以緩解流動性,而且也將影響商業銀行經營行為。這才可能是市場最為關注的重點,而不是所謂外資「熱錢」撤出。

Ⅳ 外資企業為什麼撤離中國

從經濟深層次原因來看,經濟結構調整上的嚴重失誤導致了中國製造業實體經濟被邊緣化、空心化是外企製造業撤離的根本性原因。

閱讀全文

與如何撤離中國的外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和中國之間相隔著什麼啊 瀏覽:791
中國最活躍的火山是哪個 瀏覽:42
印度人用抖音怎麼賺錢 瀏覽:597
印尼幣1萬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60
日本對伊朗三比零的賠率是多少 瀏覽:371
越南河內有多少人口及面積 瀏覽:492
美國伊朗1月6日做了什麼 瀏覽:467
伊朗有什麼手機卡 瀏覽:740
伊朗二戰傷亡多少人 瀏覽:989
印度哪裡沒垃圾 瀏覽:266
中國為什麼不從印尼進口燕窩 瀏覽:556
印度多少變種新冠病毒 瀏覽:972
英國黑暗時代有多久 瀏覽:484
伊朗語言怎麼說 瀏覽:46
中國和義大利簽了什麼合同 瀏覽:349
印度什麼時候變為殖民地 瀏覽:406
印尼巴士模擬器怎麼買車 瀏覽:339
美國為什麼抑制伊朗 瀏覽:991
與英國人怎麼談論外表 瀏覽:94
伊朗面積有多大有多少人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