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中國夢與"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2. 中國如何擺脫「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如何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鮑盛鋼
時間:2012-09-14
中美關系實際上是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的關系,歷史上守成大國必然要遏制新興大國的崛起,而新興大國必然會極力沖破遏制,由此必然導致雙方的沖突與戰爭,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那麼,中國應該如何避開這一陷阱呢?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一是融入現有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但問題是目前中美雙方缺乏戰略互信。二是採用善意的孤立主義政策,韜光養晦,不與美國相爭,但問題是美國步步緊逼,逼你相爭怎麼辦?三是另闢蹊徑,走自己的路,繞開美國發展與世界各國的關系,事實顯示以此選擇中國正在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美國重返亞洲,目的是遏制中國的崛起,但是,中國不僅沒有被遏制住,相反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那麼中國憑什麼走向世界呢?回答是市場經濟原則,市場以利潤為導向,而利潤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為了滿足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的需求,我們必須干什麼,我們正是通過追求利潤而從利己主義者成為利他主義者。同時利潤也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哪裡研發,哪裡生產,哪裡銷售,從而使收益大於成本,人類正是通過追求利潤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達到充分繁榮和富裕。中國崛起是由於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結果,沒有經濟全球化,就沒有中國的崛起,由於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成為全球分工體系中的製造和加工基地,由此中國經濟得以享有30年的快速發展,不僅如此,中國還由此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3. 如何打破修昔底德陷阱,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為了說服誰、取悅誰、欺騙誰,而是基於自己的基本國情和文化傳統,基於自己國家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必須堅定不移的戰略抉擇。中國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世界推動一場新的文明復興,就一定能走出「修昔底德陷阱」。
4. 中美兩國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嗎 為什麼
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含義,以下摘引自鄭文:中國如何能夠實現自己所希望的國際和平?在哲學層面,就中美關系來說,問題的核心在於中國是否能夠避免國際關系文獻中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這一命題,是由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在闡述公元前5世紀在雅典和斯巴達兩國發生的戰爭時提出來的。簡單地說,故事是這樣的:到公元後兩國之間爆發了戰爭,在長達30年的戰爭之後,最終雙方都被毀滅。修昔底德總結說,「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 ……「修昔底德陷阱」翻譯成當代語言就是: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就當年的雅典和斯巴達而言,確實存在「修昔底德陷阱」,就今日中美兩國來看,未必必然存在此陷阱。
首先,雅典和斯巴達這兩個城邦都共存於一個希臘半島,而中美兩國之間隔著一個太平洋;
其次,按鄭文引修昔底德觀察的結論看,「雙方(指雅典和斯巴達)都竭盡全力來備戰;同時我看到希臘世界中其餘的國家,不是參加了這一邊,就是參加了那一邊;即使那些目前還沒有參戰的國家,也正在准備參戰。」而這種局面,遠非當今世界格局真實情況。當年是希臘半島上的選邊站隊,今日是環球世界的求同存異,世界也不是以美國陣營和中國陣營來劃分的,至少中國目前還遠遠沒這個分量。
第三,當年雅典和斯巴達的血拚,一個是海上霸主,一個是陸地豪強,雙方廝殺肉搏,在冷兵器的時代,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最後見出分曉,而今日,中美兩國都是核大國,確保互相可以瞬間摧毀,這是人人皆知而不需要漫長的時間來證明的事情。
所以,適用於描述古希臘時代的「修昔底德陷阱」,並不適合當下的中美兩國關系。
美國重返亞洲的矛頭指向中國,這是赤裸裸的事實,否則不會有南海和釣魚島的風起雲涌。這個時候,拿出「修昔底德陷阱」談中美關系,這話應該去講給美國聽,而不是講給中國聽。中國不管美國如何插手甚至直接動手,也不管美國能摧毀中國十次還是百次,只需要讓美國確信一點,中國能摧毀美國一次,這就足夠了。所以,如果需要理性,不是單方面對中國的要求,更是對美國的要求。對於中國,從來都是理性有餘而血性不足以致奴性成癖,今日中國,最大的理性就是展示自己的血性,讓「修昔底德陷阱」見鬼去吧。美國人習慣了簡單粗暴的生活,告訴他們,中國人也一樣會。
5. 中國如何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如何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作者:鮑盛鋼
時間:2012-09-14
中美關系實際上是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的關系,歷史上守成大國必然要遏制新興大國的崛起,而新興大國必然會極力沖破遏制,由此必然導致雙方的沖突與戰爭,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那麼,中國應該如何避開這一陷阱呢?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一是融入現有美國主導的世界體系,但問題是目前中美雙方缺乏戰略互信。二是採用善意的孤立主義政策,韜光養晦,不與美國相爭,但問題是美國步步緊逼,逼你相爭怎麼辦?三是另闢蹊徑,走自己的路,繞開美國發展與世界各國的關系,事實顯示以此選擇中國正在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美國重返亞洲,目的是遏制中國的崛起,但是,中國不僅沒有被遏制住,相反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那麼中國憑什麼走向世界呢?回答是市場經濟原則,市場以利潤為導向,而利潤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為了滿足那些我們不認識的人的需求,我們必須干什麼,我們正是通過追求利潤而從利己主義者成為利他主義者。同時利潤也是一種信號,它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哪裡研發,哪裡生產,哪裡銷售,從而使收益大於成本,人類正是通過追求利潤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達到充分繁榮和富裕。中國崛起是由於中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結果,沒有經濟全球化,就沒有中國的崛起,由於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成為全球分工體系中的製造和加工基地,由此中國經濟得以享有30年的快速發展,不僅如此,中國還由此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中國的合作模式就是大家做生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中國在亞洲,非洲,中東,中亞以及歐洲還有拉美地區的貿易與投資已經呈現超越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勢態,同時通過合作組織與論壇中國與這些地
區的政治合作也在不斷提升,並為進一步的經貿合作與發展提供良好的框架。在亞洲中國與亞洲國家的經貿關系已經超越美國,所以美國重返亞洲的目的就是遏制中國的影響力,打亂亞洲一體化的進程,重建以美國為中心的區域體系。在非洲,中非貿易關系發展迅速,2011年達到1663億美元,是2004年的16倍,2009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非洲成為中國第四大投資目的地。在中東中國正在代替美國成為中東地區石油出口的主要國家,在中亞通過上合組織,一個可能沒有美國參與的歐亞大陸經濟體正在顯現。在歐洲美國面對歐債危機,袖手旁觀,無能為力,反而擔心危機會拖累美國,而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經貿關系以及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中國正在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
與此對比,美國是現今世界體系的主導者,擁有強大的海權,海外駐軍與軍事基地,但是,無奈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背景下,美國缺少維護其世界霸權的必要而巨大的資源,那麼,美國如何能夠以有限的實力繼續維護其世界影響力與領導地位呢?一是控制輿論,宣揚人權和普世價值,藉此干預別國內政,二是推行所謂中立與離岸平衡之術,自己在後面不斷煽動,使矛盾和沖突不斷升級。三是製造目標國內部的矛盾,扶植和武裝反對派,
推動國內的政治動盪和混亂。四是利用聯合國安理會,挾天子以令諸侯,對目標國進行武力干涉,導致政權的更迭。這一方法在利比亞得逞後,正在被復制到世界其它地區,並成為美國和西方國家推行全球干預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因為它成本低,無須自己投入大規模的軍事力量,其次在道義上不會受到指責,相反得分不少,美國和西方國家反而成為維護正義與和平的象徵,另外美國和西方國家還可以由此出售大量武器裝備賺錢,提振其衰退的經濟,這與之前美國和西方國家自己動手,單邊行動在成本與效益方面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目前美國為遏制中國的崛起和在全球的影響力,基本上採用了這一戰略,在亞洲鼓吹中國威脅論,在非洲指責中國搞新殖民主義,在中東將中國推到所謂人權與普世價值的對立面,挑撥和激化中國與周邊以及相關國家的關系和矛盾,以此牽制中國,特別是在亞洲利用中國與周邊一些國家在領土島嶼上的爭議,推波助瀾,唯恐天下不亂。
中美影響力之爭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僅僅限於亞洲,而且雙方競爭越來越趨於兩種合作模式的競爭。中國的優勢在於經貿關系,中國不僅自己由於融入現有世界經濟體系而得以崛起,同時中國由此成為全球經濟的引擎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者,所以,中國的崛起與影響力是建立在市場規制基礎上的,這不僅有利於中國自身,也有利於世界其它國家的發展。美國的優勢在於輿論宣傳,普世價值觀和軍事,還是冷戰時期的那一套,顯然與當今世界經濟與政治發展趨勢是不一致的,世界經濟是趨於全球化,政治趨於民主化,而美國和西方國家試圖退回到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其世界主導地位,逆世界潮流而動,所以美國全球戰略顯得雜亂無章,拆東牆補西牆,力不從心。顯然,美國已無力遏制中國,中國正在走出修昔底德陷阱,從成本與收益分析,市場原則比政治,軍事手段和航母更具優勢。
來源:中國改革論壇網
6. 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一些人認為中美之間必然會發生沖突甚至戰爭,將不可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4月17日,「觀察版」圍繞正確認識「修昔底德陷阱」這一主題刊登了一組文章,引起讀者廣泛關注,一些讀者希望能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
7. 如何認識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雖然「修昔底德陷阱」曾被世界近現代史反復驗證,近代以來,英國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而成為海上殖民帝國,德國不滿於老牌帝國的殖民霸權挑起了兩次世界大戰,美蘇為爭奪世界霸權進行了30多年的冷戰,這些都說明國家利益的沖突、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影響使大國之間的爭霸戰爭難以停止。
但是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民主化、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等因素也會減小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但大國強權政治、宗教沖突、領土爭端、恐怖主義等因素導致局部戰爭不斷,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危機和巴以沖突的背後都隱含著大國博弈的痕跡。
因此,一旦某個大國為了爭奪或維護世界霸權,很可能會成為戰爭的挑起者,「修昔底德陷阱」也就難以完全避免,還是必然發生的,但那必須等到現在世界霸主美國衰退到想的戰後的英國那樣力不從心的時候,或者核武器失去威懾力。
可是除了美國,其他的二線強國中俄英法德日基本上都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本沒有意願或實力像德國那樣挑戰英國,最後世界控制權水到渠成落入了美國手中。
8. 什麼是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如何避免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 會不會進入這種格局,要看美國,而不是中國,如果美國要的太多,沖突不可避免
9. 美國和中國能逃避修昔底德陷阱嗎
從目前來看,中美雙方都是想極力避免與對方發生正面沖突的,因為兩個大國之間的較量結果,不可能是一方沒有損失而完全勝利的,所以這樣很容易就便宜了印度、歐洲北約組織,甚至韓國和日本也有可能脫離美國的控制,中國也將一蹶不振。
參考前蘇聯的結果,即使是比中國還要強大的蘇聯也沒有發生與美國正面的戰爭沖突, 過去的「修昔底德陷阱」已經過時,現在是更加有效率和直接性的經濟戰爭,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