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各國如何稱呼中國
外語中的中國
相當多的西方語言稱中國為China(英語)、Chine(法語)、Sina或其變體,據認為是來自「秦」的音譯。以英語為例,有觀點認為「China」是來自瓷器china,而瓷器一名又是得自「昌南」,即中國古代瓷器的主要產地之一。但事實正相反,英文中的瓷器一詞china是從中國一詞China轉化來的。Sino 和Chinese 都表示「中國的」的意思。
以英語為例(其他西文情況類似),目前所得到一般認可的考證為:古印度語梵文cina和chinas-希臘語Sinai/Serica-古拉丁語Sinae-後期拉丁語Sinology,但古印度人為何使用cina目前沒有定論。 疑為古印度人對東方國家的稱呼,目前有多數學者認為指西周的秦國,(1655,Martini.Martin),但也有學者認為指古蒙古部落戎狄,sino為赤那之地的音譯,意思是狼。 古印度典籍最早提到cina是公元前10世紀(有的學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紀和公元前15世紀)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China」一詞在今日西方人的日常使用中通常不會包括Taiwan(台灣)、Hong Kong(香港)、Macau(澳門),有的時候甚至不包括Tibet(西藏,主要強調文化、種族的區別);這個用法在大陸之外的地方通常不表示使用者說話時刻意支持分裂中國,只是習慣使用和約定俗成,但卻會讓絕大部分中國大陸人非常不適應,很多國際廠商和品牌進入中國後因為將China和Taiwan並列引發一連串激烈抗議。但相對地,若國際廠商順從中國大陸民意,將Taiwan並入China,則又會受到台灣相當多民眾的強烈反彈。
在日語中,原來很少稱中國為「中國」而直呼各朝代名,因為日本本州西部山陽、山陰地區也叫做「中國地方」,大約從10世紀開始使用,當時日本分為近國、中國和遠國。明治維新起,借用佛教經典中的稱呼「支那」來指稱中國,後來這種稱呼開始帶有侮辱性。現在的日本人稱中國為中國,支那海等在現在的日本已經演變稱日文名詞,已改用片假名拼寫。不過因為同樣使用漢字,一部分日本人認為「中國」或「中華」這些稱呼是在刻意贊美。
俄語稱中國為Китай,來源於「契丹」一名,由於遼朝和西遼自9世紀至13世紀長期在中亞擁有很強的影響力,因此在此期間興起的斯拉夫語族和突厥語族諸民族均以契丹為全中國的代名詞。現在大約有十幾個國家稱中國為「契丹」:斯拉夫語國家(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等)稱中國為Khistankia;突厥語國家(中亞各國)稱中國為Kaitay, Kathay, Hatay, Katay;西亞國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稱中國為Katay, Khatay。拉丁語詞彙Cathay來自奧斯曼土耳其的Kathay一詞。
古代中國在中亞另有一別名「桃花石」,據研究,可能出自長期統治中國的鮮卑拓拔部的名字
㈡ 印度人為什麼稱中國為「至尊中國」
一樣,你去印度也需要從印度給你發邀請函!
憑邀請函才能去領館申請簽證。
沒辦法,誰讓咱拿的是中國護照,到哪兒都需要簽證啊!不像西方很多國家都是互免簽證直接可以入境(或者是落地簽證)那就不需要邀請函了!
㈢ 古代中國稱印度為天竺,那古印度人又是如何稱呼中國的呢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和我們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印度。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整個詞在漢譯佛經中很常見,音譯作「至那」「脂那」或者「支那」。這些佛經的原文,當然多數是當時或更早時在印度寫成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在古代以精美的絲織品聞名於西方。因此,古代希臘和羅馬的著作中有的就把中國稱作 Serica,意思是「絲國」,稱中國人是Seres,中國的首都是Sera,現代的漢譯「賽里斯」「賽拉」。但這沒有像Cīna這個詞一樣成為通名。
㈣ 印度媒體稱中國冷落印度
這話怎麼讓我覺得印度像條狗啊?這么希望別人關注它,咱們冷落了它,與他們有什麼關系啊。
印度對於咱們的感覺和咱們對於日本的感覺是很像的,又羨慕又仇恨,他們一直覺得應該比咱們強,而事實上剛好相反,並且咱們打敗過他們(六十年代中印打過仗,相關資料你可以再去查找),所以印度人看我們多少有些心態扭曲,並且常說出一些「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這種感覺的話,這在近幾年的新聞中體現的很明顯。
對於印度,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但我們更多的還是要朝前看,它畢竟和我們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
㈤ 印度人怎樣稱呼中國人
你想引誘某些人說出那個詞 然後被眾人罵 是吧 可惜我不上當
㈥ 印度的這個民族不說印度話,自稱是中國人,為什麼
自二次世界戰爭結束後,印度和中國是兩個不相上下的難兄難弟。後來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躋身為世界前列,現在中國在國際上的勢力不容小覷。可是印度相比中國,就稍顯落後,不過印度和中國的關系一直不好。但是在印度有一個地方十分喜愛中國,還自稱自己是中國人。
現在庫基族的姑娘,大多數都前往中國或者美國、歐洲等國家生活了,基本沒有去印度的。所以即使印度男性對她們喜愛至極,但是想娶到她們簡直難如登天。
㈦ 印度給中國取了什麼霸氣的名字,中國是如何回應的
我國是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尤其是在古代,我國長時間站在世界的前列,多周邊的小國成為我們的藩屬國,不僅學習中國的文化、軍事,而且就連國家的名字都是中國取的,如安南、越南、朝鮮、日本、倭奴國等等。
其實,中國之所以給印度取這么多名字並不是為了好玩,而是有歷史原因的,印度雖然歷史悠久,但在歷史上並不強勢,相反經常會遭到外族入侵,政權變化很快,中國在和印度交往中,稱呼和名字也隨之變化。
㈧ 印度與中國
不知道下面組織起來的資料是否是樓主所要的:
中國承認的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其中印度耕地約占國土的55%,2003-04財年為1.834億公頃(即183.4萬平方公里),中國承認的大約為165萬。
中國官方公布的國土面積是約960萬平方公里,美國CIA的說法是陸地面積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積 270,550 平方公里,把2003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的《分省中國地圖集》中的各省數據匯總起來則為933.8226萬。中國的耕地面積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和印度。2006年底為18.2億多畝,國家提出保住18億畝(即120萬平方公里)的底線,約占國土面積的12.5%。
2009年初,印度人口實際達到11億,中國的人口大約為13.4億。
乍一看,似乎印度以中國1/3的國土承載11億人口,似乎比中國的人口壓力大很多,但由於兩國的地形構成相差很大,因此中國集中了大部分人口的東中部地區的壓力並不比印度輕(著名的黑河—騰沖線之東南方43%國土居住著94.2%<1990年數據>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而且中國的耕地比印度還少。
值得高興的是,由於出現了袁隆平等一批傑出的科技工作者,並加上灌溉的優勢,中國的糧食單產遠比印度高。中國2008年糧食總產量5.8505億噸,而印度在2007/08年度糧食產量為2.3067億噸。
㈨ 印度人怎麼稱呼中國
震旦
《佛說灌頂經》卷六:「 閻浮 界內有 震旦國 。」 唐 王勃《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蛟台蜃閣,俄交 震旦 之墟;月面星毫,坐照 毗邪 之國。」 明 宋濂《西天僧授善世禪師誥》:「 大雄氏 之道以慈悲願力導人為善,所以其教肇興於西方,東流於 震旦 。」 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近數日間,深入彼學生社會間,略一相度,敢決言其思想行為決不居我 震旦 青年上。」
《舊唐書》:太宗降璽書慰問,屍羅逸多大驚,問諸國人曰:「自古曾有摩訶震旦使人至吾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