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幾個人
截止2017年8月,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有2個人: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他從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2011年莫言憑借小說《蛙》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㈡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有誰
1、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時為中國國籍,後加入美國國籍,2017年恢復中國國籍。
2、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莫言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獲獎時楊振寧為美國國籍)。
3、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因在瘧疾治療研究中的突出貢獻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也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priset,挪威語:Nobelprisen)諾貝爾獎是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並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產及諾貝爾獎的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的,以表揚在經濟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
每個獎項都由不同的委員會負責頒發:化學獎、物理學獎和經濟學獎經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文學獎經由瑞典學院頒發,生理及醫學獎經由卡羅琳學院頒發,和平獎經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
每名諾貝爾獎得主都會獲得獎章、證書和獎金。1901年,首名諾貝爾獎得主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這筆獎金在2007年12月已相等於7,731,004瑞典克朗。10,000,000瑞典克朗。
㈢ 諾貝爾獎中國獲得者有哪些人
截止2017年4月,諾貝爾獎中國獲得者有兩位:莫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屠呦呦(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一、莫言
屠呦呦,女,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葯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3)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哪些擴展閱讀
莫言的作品植根於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無限豐富而又科學嚴密的想像空間,其寫作思維新穎獨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語言,展現了中國這一廣闊的文化熔爐在近現代史上經歷的悲劇、戰爭,反映了一個時代充滿愛、痛和團結的生活。——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評委會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中國女葯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屠呦呦與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理由為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2015年12月7日下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用中文發表《青蒿素的發現:傳統中醫獻給世界的禮物》的主題演講。
㈣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截至2021年,中國一共有11位諾貝爾獲獎者。中國籍的3個分別是楊振寧、屠呦呦、莫言。華裔有8個,分別為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錢永健、高錕。
1957年,李政道、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時均為中華台北籍貫;均為中華民國籍。其中李政道於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楊振寧1964年2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後放棄美國國籍)。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文學家)。
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第一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籍科學家),是首位獲科學類諾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
1976年,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祖籍山東日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1986年,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1974年加入美國國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0歲。
1997年,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祖籍江蘇太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9歲。
1998年,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平頂山)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59歲。
2000年,高行健(1948年生於江西,1997年加入法國國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首位圓中文作家諾獎夢。
2008年,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祖籍浙江杭州)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09年,高錕(1933年生於上海,英美雙國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75歲。
諾貝爾獎獎項綜述
諾貝爾獎包括由諾貝爾基金會官方頒發的6個獎項,分別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peace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基金會章程規定:「獎金數額可以在兩份工作成果之間平均分配,每份工作成果都應被視為可獲獎。如果一份工作成果是由兩個或三個人完成的,則應共同獎勵。在任何情況下,獎金數額均不得超過三人。」
諾貝爾基金會章程規定:「如果沒有找到足夠重要的工作成果,這筆獎金將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即便如此,仍不能授予該獎項,則應將其金額添加到基金會的資金中。」
㈤ 中國有幾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1、李遠哲·化學獎
1986年,李遠哲和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們應用交叉分子束實驗方法在反應動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
2、崔琦·物理學獎
1939年2月28日出生於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3、李政道·物理學獎
1926年11月25日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4、楊振寧·物理學獎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
5、高行健·文學獎
1940年1月4日出生於中國江西贛州。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
6、莫言·文學獎
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7、屠呦呦·生理學或醫學獎
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㈥ 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有哪些
楊振寧、莫言、屠呦呦。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高密縣河涯鄉平安庄(現為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當代作家,中共黨員。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國際寫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成為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創作特點
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這得益於他二十年的農村生活,他與鄉間社會朝夕相處,它的魅力與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變成了一種獨特的體驗。
這種歸屬性的存在不同於早先知識分子理性剪裁過的農村,藉此展現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兼濟天下的宏願;也不同於城市作家體驗農村生活一般只看到了農村社會的浮光掠影,從而得出一些偏激的結論,相反那是一種由表及裡的深刻,他能發現農村不僅有耕種的辛勞還有收獲的喜悅。
對此,莫言也毫不諱言自己農民作家的身份,他認為這是故鄉血地對自己的一種限制,因為生於斯長於斯,故鄉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人物百態就印入了作家的意識,培養了他認知世界的獨特方式和角度,因此在創作中遇到合適的催生物就容易產生本能的反應,做出相應的情感取向。
㈦ 中國有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真正的中國人
中國及港澳台地區獲得者共有5人,分別是崔琦、楊振寧、莫言、屠呦呦、丁肇中。
1、楊振寧
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是中美關系松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貢獻。20世紀50年代和R.L.米爾斯合作提出非阿貝爾規范場理論;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
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等。此外,楊振寧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2、屠呦呦
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 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
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葯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3、莫言
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11年8月,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4、崔琦
出生於中國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1951年隻身遠赴香港,之後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學接受教育。畢業後在金文泰中學修讀一年預備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學,但是他選擇了教會的獎學金,赴美留學。
1967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後到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2000年6月,崔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5、丁肇中
(Samuel Chao Chung Ting)祖籍山東省日照市濤雒,1936年出生於美國,1949年丁肇中進入台灣建國中學,接受嚴格的教育,他的數學、物理和歷史學習成績優秀。
1956年到美國密歇根大學,在物理系和數學系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曾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財經-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都有哪些?
㈧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有哪些
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有楊振寧、屠呦呦、莫言。諾貝爾獎獲得者是一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學院、卡羅琳學院和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著傑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的獎項。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1956年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7年2月,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原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4月16日當選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葯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㈨ 中國有哪些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1.錢永健
錢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祖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
2016年8月24日,錢永健在美國俄勒岡州逝世,享年64歲。
2.高行健
高行健祖籍江蘇泰州,1940年生於江西贛州。1962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1987年移居法國,1997年取得法國國籍。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因此成為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直至2010年,他的作品已經被譯為36種文字。代表作有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戲劇《絕對信號》、《車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