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G技術多次被提及,中國為什麼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搞新基建呢
目前,5G技術被人們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中國如今也在新基建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隨著各大媒體的不斷宣傳,不少人開始懷疑5G的真實價值,因此開始討論中國為什麼要投入這么多來搞5G。 5G這個詞在中華大地經過了將近一年的預熱,相信大家對這個詞已經不陌生了。所謂的5G指的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繼目前大多數人都還在用的4G之後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相信不少朋友已經在網路上看到不少關於5G體驗的視頻,並且能夠明顯感受到5G的速度就是快,同時它還具有減少延遲、節省能源等特點。
目前整體人類社會已經開始從工業3.0時代向工業4.0時代過渡,其中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從信息化轉向了智能化。而中國現有的大多數信息網路基礎設施還達不到全面發展智能化的要求,因此需要落實5G新基礎設施的建設。
B.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基建狂魔
中國的基建能力到底有多強
1.這組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僅2016年,中國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為11.89萬億人民幣,差不多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日本2015年GDP總量的41.6%。在巨額投入下,全國各地的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一座座「世界之最」拔地而起。很多外出打工或上學的人感觸最深:三年五載不回家,可能連當年回家的路都摸不著。
2.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是全球基建業當之無愧的「老大」。從同一時期看,古羅馬帝國首都和漢朝首都長安城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漢長安城的城牆內面積為36平方公里,是古羅馬城面積的2.63倍;如果加上城牆外的建築,漢長安城面積達到56平方公里,是古羅馬城面積的4倍。
3.一說到基礎設施建設,必然避不開道路和橋梁。而一談起道路,就不得不提到堪稱「高速公路鼻祖」的秦馳道。著名的秦馳道有9條,有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出秦嶺通四川的秦棧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秦直道等。這9條道路,以咸陽為核心輻射各地,構成了一個全國性交通網路。漢朝賈山在《至言》中寫道:「(秦始皇)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
4.秦直道為例,整個秦直道遇山開山,逢壑填土,全長約700多公里,路均寬30米,最寬處80米。利用這條寬闊的大路,僅需3天,秦國騎兵部隊就可以從長安直達北部邊境。
C. 為什麼中國現在要用搞基建來熱經濟
拉動內需
!
主要可以解決,大量就業!基礎建設行業,可以大量解決就業!這樣大家有飯吃了,社會就比較穩定!
D.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基建狂魔」
中國為什麼稱之為基建狂魔?為什麼有了這樣一個稱呼呢?這與歷史有關系,應該說追溯了一段比較沉痛的歷史,因為那時候我國的基建水平還不發達,有一個非常特有的現象就是春運。春運的時候出現排隊搶票,然後很多遊客滯留在火車站,火車沒有辦法正常發出這樣的情況,這種悲劇發生不是一次兩次。
總結來說我們為什麼有這樣的稱號,因為我們吃過虧,我們不想再吃這樣的虧了。再用一個比較通俗的比喻,就是有一個人他之前很窮,窮到吃不起飯,但是現在他有賺錢的機會了,所以節衣縮食瘋狂賺錢,被稱之為賺錢狂魔,他不是特別想這么做而是因為只有這么做才能給他帶來安全感。
E. 為什麼中國熱衷基建
以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經濟發展,甚至擺脫經濟危機的手法,早在二戰前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就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效果顯著的發展道路。然而這么做必須得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錢、資源)和上層建築(人才、技術)。對於我國來說,我們剛好處在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協調,同時又有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時期。
其實不光不光我們熱衷於基建,任何一個健康發展的經濟體都離不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管是港台地區、歐美列強,還是臨近的日韓新馬都經歷過這么一個階段。
現在覺得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強,剛好是因為中國處在這個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大致上只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不變,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決定了中國還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繼續做「基建狂魔」。
美國的偉大工程主要集中在30年代至70年代,帝國大廈、金門大橋、胡佛水壩等基礎設施的體量至今都還能在榜單上保持前20左右的地位。日本和台灣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在70-90年代,代表作是青函隧道、明石海峽大橋、台北101和雪山隧道,這幾項工程至今都還是同類建築中的翹楚。
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
這四大「發明」,每一項都離不開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工業產品生產能力。最直接的包括強大的和通信網路覆蓋(沒有網的地方單車要怎麼解鎖呢?)遍布城鄉的便捷交通線路(還記得淘寶曾經有平郵選項嗎?)、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要是拉閘限電,什麼也玩不轉)。
但是我們也還是要清醒地認識到一個問題:宣傳機關的話,不一定全部是事實。也不一定是事實的全部
我不知道這20國青年都來自哪些國家、哪些領域。但是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高鐵、二維碼是日本人發明的(掃碼支付嚴格來說是一維碼時代就有了的技術),共車早在50年代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就已經出現,美國亞馬遜才是網購的祖師爺,同時也是現在的巨頭。
說白了,列強們早就已經當過基建狂魔了。
回過頭看一些基礎設施的賬面數據,丹昆特大橋號稱世界第一長橋,可是這座橋實際上指的是京滬高速鐵路丹陽至崑山段164公里長的高鐵陸橋。就橋梁工程本身來說,其在工程學方面的意義顯然要低於杭州灣大橋、港珠澳大橋這樣的工程。而港珠澳大橋在人工島上進行橋隧轉換的技術含量雖高,但實際上連接瑞典和丹麥的厄勒海峽大橋早在20年前就已經採用過這種工法建設,而且這還是一座公鐵兩用雙層橋梁。
所以,再為祖國的發展打call的同時,我們要記得我國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對於一個大陸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是工業社會穩定的基礎,沒有現代化的公路、鐵路、電力和通訊系統,現代工業就無法運行。你比如公路和鐵路,這種大規模的物流方式使得商品能夠低成本的流通,這樣才能將無數距離遙遠的消費者和消費市場聚起來,形成工業發展需要的規模化市場,這樣才使得工廠-這種高成本、大規模、專業分工的生產組織方式變得經濟可行,否則,就會回到傳統中國那無數個方圓十里自給自足的小經濟圈模式,那種社會經濟狀況下是發展不起現代工商業的,這也是傳統中國社會根本不可能發展出近代工業的根本原因。
當甲午戰爭後,中國確立發展現代工商業的目標後,擺在當權者-當時的大清王朝面前的就是修鐵路的巨額開銷,這個開銷是大清王朝幾十年財政都支付不了的巨額賬單,於是一步步嘗試著一點點的修鐵路,直至倒在修鐵路的路上-四川保路運動導致辛亥革命(這段歷史很有意思)。
F. 為什麼說中國是「基建狂魔
我國被稱為"基建狂魔"這個外號,是近年間才興起的,源於近年來中國一系列大規模基建建設和超級工程。
1、公路上
2005年-2017年,中國高速公路新增7萬多公里,通車總里程達12.3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美國第二10.302萬公里,加拿大第三1.7萬,緊隨其後的是西班牙1.47萬公里、德國1.297萬公里、日本1.152萬公里、法國1.146萬公里、義大利0.672萬公里、韓國0.57萬公里、俄羅斯0.45萬公里。
2、鐵路上
中國鐵路里程12萬公里,世界排名第二。雖然中國鐵總里程與美國差距很大,但是中國高鐵占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高鐵也一條一條的開通。高鐵規劃的四縱四橫已經完成,八縱八橫正在火熱進行。
3、鋼鐵上
當今的現代文明,主體是建立在鋼鐵和水泥之上的,一個國家如果連鋼鐵水泥都不能生產,工業化和發展經濟便無從談起。
2015年全球粗鋼產量由2005年的11.5億噸增加至16.2億噸,增長4.7億噸,增幅為41.4%。同期,中國粗鋼產量由3.6億噸增加至8.0億噸,增長4.5億噸,增幅高達125.9%。2015年印度粗鋼產量也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粗鋼生產國。
4、水泥上
2015年全球水泥產量為41億噸。2005年全球水泥產量為23.1億噸,十年來全球水泥產量增長了近一倍。從水泥產量排名來看,2015年全球主要國家水泥產量排名前十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美國、土耳其、巴西、俄羅斯、印度尼西亞、伊朗、朝鮮和越南。
5、技術上
在世界橋梁業流傳這樣一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目前世界上所有高難度、創紀錄的橋梁,大部分由中國建造。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5座橋梁全在中國。在已建成或在建的最高橋梁排名前20位中,外國橋梁只佔5座,中國則「霸佔」了15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讓中國基建高品質享譽世界(兩會寄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劉小明:我國交通基礎設施規模穩居世界前列
G. 中國在過渡期為什麼要搞建設
中國在過渡期就是要打基礎的事情。為了以後的發展奠定更好的一個基礎。所以這個時期必須要搞好基礎設施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