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近代化歷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一,起步階段(1840—1895年)。
主要是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過程。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旗號,興辦了一批近代軍工企業,主要有"三局一所":最早的是1861年曾國藩創立的安慶內軍械所,最大的是曾國藩、李鴻章主辦的江南製造總局。洋務運動後期以"求富"為旗號,興辦了一批民用工業,主要有"三局一廠":最早的是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
同時,由於洋務運動的需要,近代化開始由經濟領域逐漸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領域滲透,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就此開啟。
二,整體發展階段(1895—1919年)。
「整體發展」體現在近代化在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全面展開,近代化內涵的全面體現和資產階級在近代化過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體現。維新派發動了戊戌變法;立憲派領導了立憲運動和保路運動;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本階段擔負近代化任務的中堅力量是資產階級;最突出的領域是在政治領域;階段性的成果為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經濟上民族工業有較大發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三,曲折前進與新發展階段(1919—1949年)。
在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極為尖銳復雜的歷史環境下,近代化艱難地進行,增加了新的內涵,本階段主要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中國具體國情,結合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探索適合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際情況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
(1)中國是如何走入現代社會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化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近代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就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從根本上推翻反動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築,變革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為建設富強民主的國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在近代史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個: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而前者為最主要矛盾。
但兩大主要矛盾在歷史的進程中,呈現出錯綜復雜關系和起伏狀態,兩大主要矛盾規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主題就是要推翻外國資本—帝國主義,擺脫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爭取民族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
近代中國革命發生的原因: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列強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腐朽統治,使中國的領土被割裂,獨立主權被剝奪,經濟文化的發展受到嚴重束縛,人民生活極為悲慘,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危機。
代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利益的,先後有清王朝、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它們是維護腐朽生產關系的反動勢力,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與社會進步。它們的反動統治激起廣大人民強烈不滿和反抗。中國革命正是在這些矛盾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起來的。
『貳』 社會現代化的中國進程
中國的現代化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19世紀中葉以後,經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中國開始踏上了社會現代化的進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是中國現代化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又是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大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中國的不同地區,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發展很不平衡。人口眾多與發展的不平衡性及經濟文化的落後,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作為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深深地紮根於民族的行為、心理和觀念之中。中國的現代化必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它既要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社會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又必須從本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它是經濟、政治、科學文化、觀念和生活的全面發展,具體表現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度社會主義民主的協調發展。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是同全面的體制改革聯系在一起的,改革將成為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