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有哪五色土地分別位於哪些地區
中國的土地有紅壤、棕壤、黃土、黑土、紫色土。
1、紅壤(東南丘陵)
在亞熱帶氣候和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在我國分布廣泛。北起長江,南至南嶺山地和台灣北部,西部包括雲貴高原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南緣。由於該地區降水豐沛,土壤淋溶作用強,故鉀、鈉、鈣、鎂積存少,而鐵、鋁的氧化物較豐富,故土壤顏色呈紅色,一般酸性較強,土性較粘。由於紅壤分布地區氣候條件優越,光熱充足,生長季節長,適於發展亞熱帶經濟作物、果樹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兩熟至三熟。土地的生產潛力很大。在我國,紅壤地區是稻米、茶、絲、甘蔗的主要產區,山地還適於種植杉樹、油桐、柑橘、毛竹、棕櫚等經濟林木。紅壤的酸性強,土質粘重是紅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過多施有機肥,適量施用石灰和補充磷肥,防止土壤沖刷等措施提高紅壤肥力。
2、棕壤(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地帶性土壤為棕壤或褐色土。平原耕作歷史悠久,各類自然土壤已熟化為農業土壤。從山麓至濱海,土壤有明顯變化。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及山東山地邊緣的山前洪 華北平原
積-沖積扇或山前傾斜平原,發育有黃土(褐土)或潮黃壚土(草甸褐土),平原中部為黃潮土(淺色草甸土),沖積平原上尚分布有其他土壤,如沿黃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大河的泛道有風沙土;河間窪地、扇前窪地及湖淀周圍有鹽鹼土或沼澤土;黃河沖積扇以南的淮北平原未受黃泛沉積物覆蓋的地面,大面積出現黃泛前的古老旱作土壤──沙姜黑土(青黑土);淮河以南、蘇北、山東南四湖及海河下游一帶尚有水稻土。黃潮土為華北平原最主要耕作土壤,耕性良好,礦物養分豐富,在利用、改造上潛力很大。平原東部沿海一帶為濱海鹽土分布區,經開墾排鹽,形成鹽潮土。
3、黑土(東北平原)
東北黑土屬於「寒地黑土」。寒地,是指氣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經過長期腐蝕形成腐殖質後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氣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最適農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烏克蘭大平原和中國東北具有寒地黑土。
另外,土壤一般不會經過上千萬或上億年的持續營養及組分積累,因為地球表面是動態的。某個穩定的狀態只會在一個時間段內維持。經過一系列地質變化之後,原來的土壤就會變為石化了的「古土壤」或岩石,埋覆於地下,從而失去了土壤的特徵。
4、紫色土(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是由盆地周圍的紫色砂岩和頁岩風化物在盆地堆積形成。紫色土富含鈣、磷、鉀等營養元素,因此紫色土是一種肥沃的土壤,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國之稱可能與肥沃的紫色土也有關系
5、黃土(黃土高原)
於黃土的來源,長期以來,中外學者有過不同的爭論。其中,以「風成說」比較令人信服。認為黃土來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肅、寧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亞等廣大乾旱沙漠區。這些地區的岩石,白天受熱膨脹,夜晚冷卻收縮,逐漸被風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塊、沙子和粘土。同時這些地區,每逢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狂風驟起、飛沙走石,塵土蔽日。粗大的石塊殘留在原地成為「戈壁」,較細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區,聚成片片沙漠,細 小的粉沙和粘土,紛紛向東南飛揚,當風力減弱或迂秦嶺山地的阻攔便停積下來,經過幾十萬年的堆積就形成了浩瀚的黃土高原。